121。签名的动机何在:究竟谁没有话语权?

作者:小草

2018年8月30日,王怡发起了《牧者联署》的签名活动,至今有四百多位参予。之后,就是海外以洪予健为首的《海外牧者联署》的签名,至10月21日有95位。正当这波牧者签名渐趋退潮之际,秋雨的丁书奇跳了出来,发起所谓的《门徒宣言》,号召信徒参予签名,并发了个视频解释为什么要搞这样的签名。在这个视频里,他甚至说,如果教会的牧者不同意信徒参予的话,就可以离开教会。他的这个讲话,已遭到了很多人的抨击。但我要说的是他讲话的前部分,他说这个签名,是为了遭逼迫的人发声。他在朋友圈里还发了一段话,意思也是,有话语权的当为那些没有能力的人发声(见附图1)。

圣经确实有这么一节经文,“你当为哑巴〔或作不能自辩的〕开口。为一切孤独的伸冤。你当开口按公义判断、为困苦和穷乏的辨屈。 ” (箴言31:8)但这节经文是“利慕伊勒王的言语、是他母亲教训他的真言。” (箴 31:1)也就是说,这是针对作王而言的。作为王,当为哑吧开口,为不能自辩的人开口,当按公义判断、为困苦和穷乏的辨屈。很多年前,王怡曾写了一篇高度赞扬潘霍华(朋霍费尔)的文章,题为《你当为哑吧开口:力阻狂轮——朋霍费尔传》。在此文里,王怡说:【朋霍费尔相信真正的跟随基督,就是进入世界,与哀哭的人同哭。他说,“‘你当为哑巴开口’,今天的教会到底还有谁知道,在这个时代,这已是圣经最低的要求”?】

首先,潘霍华是新正统派人士,并没有正统的基督教信仰,这可参见《范泰尔(改革宗神学家)对潘霍华的一点反思(陈鸽翻译)》。潘霍华把真正的跟随基督,说成是进入世界,与哀哭的人同哭。实际上,非基督徒也有不少人会与哀哭的人同哭,特别是有些女性,看有点悲的电影就会哭得稀里哗啦的,有的光是看别人哭,都会跟着哭,对她们来讲,与伤心的人一起哭一点都不难,根本就不需要认识耶稣基督就能轻易做到了。其次,把为哑吧开口,说成是圣经最低的要求,那更是莫名其妙!如前已述,为哑吧开口,是对作王而言的。而且,圣经里也不存在什么最低的要求。至少,我是不知道什么是最低的要求,但我知道有很多很多是要信徒穷尽一生竭力去追求的,在这众多的追求里,如何分别高低?

潘霍华是王怡所树的榜样,所以王怡们时不时地会打出“为哑吧开口”,“为受逼迫” 的发声这样的幌子出来活动。这一波又一波的签名,表面看是在发声。但是,发声真的是王怡们的目的吗?如果只是为了发声,凭着王怡自己的名声和影响力,他一个人发声就足够了,就足以传遍海内外。多那么几百位牧者跟在其后签名,也不见得声音就会传播得更深广。现在是网络时代,传播不是靠人多声量高,而是靠人气旺。没人气的,喊破嗓门也没几个人听到。而人气旺、粉丝多的名人,比如王怡,哪怕是擅托神的名乱发预言,也能传播得满世界。

如果说,这样的联署签名,是为逼迫的人发声,是为没能力发声的的哑吧开口。但我所看到的是,比如,广州的黄小宁,他并不是“哑吧”,连他开锁的情形都能活灵活现地在海内外传播,并被冠予“史上最酷最帅的天国开锁匠”(附图2),他自己还神彩飞扬地讲述他那受逼迫的过程(附图3),连他找租房的广告都能传到海外来。可见,他不仅能开口,且音量足够高大,传播也足够广泛。在这种情形下,究竟谁才是没有话语权?谁才是真正的哑吧?要真有哑吧的话,又岂是一般人知道他们到底遭遇了什么呢?连人家所遭遇的都搞不清,怎么替他们发声?

那么,这一波又一波的出自秋雨的签名,究竟动机和目的何在?我不愿过多去揣测,只是觉得这是个该被质疑的问题,我不信这只是为了发声而已。在旧约时代,神要先知对法老或君王发声时,通常都只是差遣一位先知去,比如,差遣摩西去见法老,差遣以利亚去见亚哈王,差遣但以理向尼布甲尼撒王谏言。出于神的,并不需要靠人多力量大,不需要靠人多声音高。马丁路德的《95条纲领》,就他一个人写下的,他不需要、也没号召别人来签名,但却足以引发和带动伟大的宗教改革,“因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 (撒上14:6)

如果王怡或丁书奇们,真的认为他们有来自神的感动要站出来向法老和君王发声的话,那就请效法先知和马丁路德吧,自己站到法老面前,不需要号召别人同往。

2018-11-09

附图1:

附图2:

附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