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望加增我们什么?——给圣约人的劝勉

2018.06.23 风随着意思吹 阅读 586

今天认真拜读了WY牧师推荐的郭春雨牧师关于教会次序的文章《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大有感触,的确,教会必须要规规矩矩,弟兄姊妹要尊重彼此的背景、宗派和教牧次序。而且WY牧师在此文基础上还补充了一点,"推荐郭春雨牧师的这篇文章。在网上,多年来我都坚持一个原则,就是通常不回答其他教会的信徒向我咨询的各种问题。一来我的确没有精力,二来因为我的牧职是在地方教会的。我对国度的服侍,是透过我在地方教会的牧职来进行的。所以我对其他教会的信徒,没有个别牧养的权柄,也没有个别牧养的责任。因此第三个原因,是我必须尊重上帝设立的牧养界限和其他教会的牧者。所以,若你阅读我的文字和听我的讲道,我为此感谢主,因他愿意使用我的卑微,来服侍祂广大的国度。但其他教会的信徒若有任何个人性的问题问我,我的建议都是,请咨询你所在教会的牧者,向上帝放在你生命中有权柄的牧者征求意见。如果你没有教会,我的更强烈的建议是请您一定要尽快委身一间教会。如果你在三自聚会,却来询问我的意见。我的更加强烈的意见是,你必须尽快脱离三自,重新委身一间主基督的真教会。多年来,我也持守牧职的另一份原则,就是除非受到教会邀请,也绝不评论、介入其他教会的牧养工作,避免以自己的影响力和有限的判断,干扰了任何真教会和神的仆人的忠心侍奉。尤其是不以任何方式,接受、处理和评论其他教会的信徒对教会的任何投诉、意见和控告。"

字里行间,我感受到这怎么会是一间宇宙规模、要引领中国乃至华人教会复兴的牧者的格局呢?多年来,QY的影响力、WY弟兄的才华都使他们的杖伸到了地方教会,如果512"教案"不是他们满天下发代祷信,不是他们昭然天下的九十五条,不是他们独创的法律简讯,估计大家也可能就那些分歧不以为怪,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还会以万事相互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的原则来看待QY别具一格、宇宙首创的服侍方向,在背后默默代祷和守望,所以大凡认识我的肢体,都很惊讶,怎么以前都没看出你是反QY的,今年才知道你的立场,你藏得好深呀!我的回答和WY弟兄一样,第一,没有精力。第二,权柄和责任都在自己教会。第三,不愿意随便评论、介入、论断其他教会的服侍。

但是,名人效应把这些立场的前提都摧毁了,并且属灵观点和实际行动完全不符,WY牧师推荐文章的背景是王华生牧师的定罪判决书被公布于网络,改革宗长老会法庭被千夫所指,很多人的宗教情感上都不能接受教会有"法庭""判决""有罪"这类词的存在,不管你怎么解释教会惩戒的合法合理性,不管后面怎么亡羊补牢,WY牧师及其一边倒的区会开始承受来自名人效应的压力。

实际上,任何名人红人都不能掩耳盗铃,说自己的一言一行对社会没有责任,对他人没有义务,圣约教会高调行事的做法已经在各地方教会、神学院、服侍团体掀起了不小的争论甚至分裂,这比煽动颠覆政权更让人心痛,华生牧师以及百花堂就是在这种同室操戈的争论中分裂出去的,华生牧师没有WY牧师名气这么大,影响力这么广,才华这么横溢,所以我们更应该保护华生牧师言论自由的权利,保护百花堂弟兄姊妹作为区会少数派的呼声,这才是分辨真君子、伪君子,真教会、假教会的界限,而华西区会居然不打自招,对号入座,以两句没有指名道姓的网络评论就定人的罪,如此小题大做,挖空心思,让旁人不得不汗颜。

从某种意义上说,名人没有资格在享受名人效应带来的便利时,又强调自己的私人空间。你不能惊讶别人拿高倍放大镜来看你,因为你也拿显微镜来看当局,来看三自,你不能惊讶别人拿你做热点,因为从实际行动上来讲,你自己也是随时蹭热点,这个被抓那个被捕,这个受冲击那个受限制,好像没有你们的声援和关注,神就不能救他们脱离铁炉了。你不能再以"不做事的对做事的永远有意见"来扮演受气小媳妇,因为你们做的事的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是这个时代基督教会的开创者,是发明家。

上帝创造宇宙万物也设立了其中的规律,这规律之中有一个不受我们意志的左右,那就是报应。

512之前,大家都有目共睹,你就在独孤求败,当局没来找你,你还率先寻找政府的标语口号,大做文章,兴师问罪。

华生牧师为他两句公开的不慎言行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而你WY牧师又有多少与牧师身份不符的公开不慎言行已经或者正要受到报应呢?那不慎言行的规模我们众人看了都发颤。

名人红人在公共空间必须如履薄冰,小心谨慎,只是,当您诗兴大发的时候,就当我是鸡同鸭讲,我的劝勉不存在吧。

接下来回到圣经这面照妖镜,回到我们圣灵默示的圣言,既然有人自比基督教大佬级人物使徒保罗,那我们就拿加拉太书的保罗弟兄来做一个研经,看看到底使徒保罗对自己的名望和他人的名望是怎么处理的?看看两位名人是怎么把世人的关注热点引向福音真理的!

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藉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那并不是福音,不过有些人搅扰你们,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我们已经说了,现在又说,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

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 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

(加拉太书 1:6-10)

自从有教会以来,福音简明而又大能的信息为什么总是面临被更改的试探,总是有人冒着被咒诅的结局来更改福音呢?因为福音不讨人的欢喜,传福音的人也不以人的喜好转移自己的传讲重心。教会里的各种李保罗,张保罗,王保罗,如果我们真以保罗为榜样,或者自比保罗,那么我们要来看看这位仁兄是如何是为我们历代教会做榜样的!

加拉太书的保罗和使徒行传的保罗有不同的人生视角,加拉太书的保罗已经是一个中年人,是站在过来人的角度写名望和异端给人的试探。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

保罗弟兄开门见山就阐述了异象和启示的来源,他意识到了很多假先知假教师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更改福音,是因为他们利用了启示和异象,而真假启示的核心在于一个是由神而来,一个是由人而来,就算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也只是人的教导。这个就好像爱,可以从神来,也可以从人来,但从人来的爱,不管当初如何海誓山盟,最终很快会枯竭,会生恨,会凋零。

其次,真启示和假启示,一个讨神欢喜,一个谋求人喜欢,一个理性不容易通过,一个理性感性都非常便于大众接受。就拿保罗给外邦人传福音的启示,在今天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的犹太教传统和思维中的确是违反常伦的,要知道全本圣经是主后325年才渐渐成型的,这之前,保罗要冒着生命危险跟希腊人去耶路撒冷,保罗要顶着同胞的污蔑,小人的诽谤忠心于自己的启示。这是真启示的迹象之一,而假启示,则有如革命口号,政治诉求,一呼百应,极易引起人内心的共鸣。

你们听见我从前在犹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样极力逼迫残害 神的教会。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然而,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 神,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我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也没有上耶路撒冷去见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独往阿拉伯去,后又回到大马士革。

保罗信主前是什么样的人,相信当时所有的犹太人都非常清楚,他以逼迫基督徒出名,臭名远播不说,还自我感觉良好。而当神真正呼召这位仁兄时,他的热心被调转了方向,他的品格和胆量都是今天很多弟兄姊妹望尘莫及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请注意看,这段经文的自述重点就是,保罗信主不是人传的,信了主以后去哪里聚会、哪里作见证,也不是人差遣的,若是组织架构、教会章程干扰限制了保罗,他今天就不会是一个在某种程度上超越彼得的大使徒。

保罗作见证说,我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的确,在今天,初入教就要去传福音、开拓教会的人,多半可能中间夹杂着人的野心和骄傲,一些教牧人员也很难接受,你圣经没读完,聚会没几次,甚至圣餐都没领过,如何向那些大有学问的希腊人、犹太人传福音!他们的家人也很难接受,昨天还好好上班,还好好挣钱养家糊口,今天怎么换了个人?但是你要装备这样的见识,被人重用的人,很多时候在他还做仇敌时,神就在预备他了,这种预备不是教会慕道班,初信课程,门徒栽培课程可以取代的。

隔着两千年的时空,我依旧能感觉到字里行间,一个心中有确据有指引的弟兄,他内心是何等幸福、坚定的。

当时,对于无名之辈的保罗来说,在耶路撒冷还有声望远在他之上的十二使徒,他是不是需要公开联络下这几位,来一个合影或者联合声明呢?借着他们的推崇,一步步爬上教会的首席呢?保罗没有选择人的聚会和人的道路,他毅然决然地走向阿拉伯世界,以大马士革为基地。

过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见矶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至于别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没有看见。我写给你们的不是谎话,这是我在 神面前说的。以后我到了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那时,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都没有见过我的面。不过听说那从前逼迫我们的,现在传扬他原先所残害的真道。他们就为我的缘故,归荣耀给 神。

(加拉太书 1:18-24 )

而三年的宣教禾场磨砺过后,他才去耶路撒冷见彼得和雅各,短短十五个日日夜夜,若是寻常属肉体之人,姑且再住十五年也不见得了彼此解和信任,而保罗和彼得之间,短短十五天就够了,很多时候,若弟兄姊妹同感一灵,不用倾诉什么,不用辩解什么,在一起就是尊主为大,什么好话坏话笑话都是多余的。

如果你是一个从中国千里迢迢去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徒游客,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金钱、风险,却只见到了两位使徒,也没有人好酒好肉招待你,天天做主工,不许拍照,没有WIFI,不许发朋友圈,心理会不会有失落感?或者愤怒投诉呢?

和彼得同住十五天,在很多愚顽人眼中,就如同被美国总统接见一样,大有希望,大有来头,保罗的后续反应是什么呢?去宣教禾场叙利亚和基利家炒作一下?去犹太人当中露个脸?都没有,保罗低调得不像是人,尤其不像今天人人拥有自媒体和公众平台的大V们,保罗让自己仅仅保留在"传说中"这个范畴,所以导致一个"悲惨"的结果,他本可以像彼得一样,带着妻子服侍,他本可以不用做兼职,由教会供应宣教和养生所需,他本可以第一反应拿出罗马身份证,宣称公民权和信仰自由权,他本可以有的很多便利,都因为忠心于启示,完全放弃。

过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并带着提多同去。我是奉启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传的福音对弟兄们陈说;却是背地里对那有名望之人说的,惟恐我现在,或是从前,徒然奔跑。

(加拉太书 2:1-2)

让我们掰开手指头数算一下,一个三年,一个十四年,保罗蒙召已经十七年了,如果当年他是一个二十出头的热心青年,现在已经是一个成熟老道的中年人了,这个中年人已经有自己生养的教会,同心不同恩赐的同工,忠心又年轻的门徒,他完全可以敲锣打鼓地"衣锦还乡"了,或者出自传,出书,来圣城办讲座,总之,这位仁兄好像不是正常人,正常人应该期待上头条,期待扩大影响力,但这位非人类却说,他是背地里对那有名望之人说的。COME ON,我们又没做坏事,宣教成绩还有目共睹,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地去耶路撒冷!在旁人万般不解之下,保罗只给出了一句话:惟恐我现在,或是从前,徒然奔跑。

现在?从前?让我们把时光倒着来,十七年前,保罗没有跟任何人商量,也没去耶路撒冷求个按立,差派,他直接向神所托付的宣教禾场奔跑。十四年前,这位仁兄已经小有名气,回到耶路撒冷,却仍然选择隐藏自己,彰显基督,今天,保罗更有了显摆的资本,他奉启示重回耶路撒冷,为封闭的犹太人作外邦人得救之见证,然而我们可以学习的是分享见证仍然有属灵和属世的操作,属灵的操作就是不愿意给世人一个虚幻的印象,保罗和他的同工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不是彼得,不是耶路撒冷教会的功劳,不是哪个差会、区会、宗派的成绩,是上帝唯独的荣耀。那什么是属世的操作呢?属世的操作就是让教会和个人分摊神的荣耀,其次,做人本的服侍,事工报告,财务报告,疲于奔波与各种聚会和场合为宣教团队募捐。再次,每年定期回耶路撒冷,做述职报告。这些操作非常熟悉吧,他是西方差会的模式,戴德生为什么要另辟蹊径创立内地会,倪柝声为什么要抵制西方差会设立弟兄会,都是因为看到了人本的差会在毁坏宣教禾场,在把宣教变成一份向人负责的工作。

而令我遗憾的是,这个教训在今天的华人教会仍没有重视和吸取,大家仍然对西方差会翘首以待,竞相模仿。

但与我同去的提多,虽是希腊人,也没有勉强他受割礼;因为有偷着引进来的假弟兄,私下窥探我们在基督耶稣里的自由,要叫我们作奴仆。我们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容让顺服他们,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

(加拉太书 2:3-5)

在使徒时代和初代教会,大家的焦点不是传统(因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派(耶稣才升天不久,还没有分门别派的资本和胆子)、神学(都是一群来自社会底层的信徒,无法把神的作为和圣言升华为神学)和治理模式(虚心探索中...),大家的焦点在于神的大能证明教会所传的福音,盼望今天也是,所以面对假弟兄,假师傅要来套路教会,要来折损福音,保罗放弃外邦人受割礼的犹太教会传统,为要显明福音真理的宝贵。

是的,很多时候为了纯正的福音真理被传扬和实践,我们必须放弃自己的传统、爱好、恩赐、理想和主义,如果这些可以促进福音,倒是皆大欢喜,如果这些拦阻福音或者模糊了福音的焦点,就应该舍弃。

至于那些有名望的,不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 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并没有加增我什么,反倒看见了主托我传福音给那未受割礼的人,正如托彼得传福音给那受割礼的人。

(加拉太书 2:6-7)

保罗没有忘记,教会里有一类人,他们不是假弟兄,也不是慕道友,而是位高权重、声名远播的大仆人,他必须冒着得罪他们的风险,跟他们在公共领域划清界限,使得自己可以专心在自己的托付上。所以,下文保罗拿彼得"开刀",因为彼得就是一位典型的有名望有资历的教会领袖,也让加拉太人明白一点,个人托付远比名望比话语权比组织架构重要多了,如果你维护了教会的名望、提高了自己在基督教圈子的话语权、关注度,强化了组织架构,而模糊了个人托付,成了全才通才,那你将来如何向神交账呢?

今天的网络、交通发达到可以让你分分钟走红,而教会也似乎落入世俗的诱惑之中,布道会的组织者、承办方,要是不宣传一下讲员的名气和头衔,都吸引不了人!有人甚至公然发明要尝试以名人效应来推动福音和异象的妄想,名人效应或许能让我们振臂一呼,事半功倍,但也能使自己和拥护他的人无形中自我膨胀,一旦有不同意见就定性为攻击神的仆人,要悔改,要下地狱,既然自称神的仆人,就应该有主耶稣的样式,既然是仆人,难道还要仆人要主人下地狱的吗?

保罗拿自己的托付和彼得的托付作比较,并不是想说明传福音给外邦人要比留在以色列牧养犹太基督徒,传福音给犹太人更伟大。保罗的意思是想说明,基督徒应该忠心于自己的托付胜过去经营自己的影响力,这个托付源于终极启示,而现在的乱象是什么呢?没有托付和启示的人充满着教会和宗派主义的聚会,用人的教导和人的呼召来成全人,不只一次听到台上有人报告:今晚诗班呼召人,有没有愿意参与唱诗服侍的?请聚会结束后到某某处报名登记。有没有人有英语恩赐的请到某某处报名!我们成立了一个英语查经班,呼召有恩赐和负担的人来服侍。等等,太多我不能一一例举,这些信仰实践一再证明,当初保罗的小心谨慎,保罗的"孤苦伶仃"是有道理的,我们唯恐害怕徒然奔跑,白白为主发热心,把人本主义带进教会。

那感动彼得、叫他为受割礼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动我,叫我为外邦人作使徒;)又知道所赐给我的恩典,那称为教会柱石的雅各、矶法、约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礼,叫我们往外邦人那里去,他们往受割礼的人那里去。只是愿意我们记念穷人;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

(加拉太书 2:8-10 )

保罗在这里强调了两个感动,两个使徒,两种行动,感动彼得的,也照样感动他,他们两个都是耶稣基督的使徒,并相交之礼,以此证明,在初代教会内部,已经完全降服在基督耶稣那活化的教导当中,你们当中谁愿为大,就先做佣人。在初代教会,大家都忙于托付和使命,没有人占山头,拉帮派,搞宗派,谋大业,论资排辈就显得极其多余可笑。

要是换做今天,你说你是牧师,你说你是传道,哪个人给你按立的?哪个神学院毕业的?哪个教会服侍经历?认同哪个宗派的路线和观点?这在初代教会以命相博的环境中都显得非常多余和繁冗。

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但我一看见他们行的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对矶法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

(加拉太书 2:11-14)

所有的属灵理论都要经过信仰实践的考验,事实证明,保罗和彼得通过了测验,他们不愧为有真启示和真托付的人。这个不期而遇的测验源于彼得那飘摇不定的信心,作为基督教首席大师兄(请允许我暂用这个称谓),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会波及到周边所有人的信仰实践,他们明知不对,但是看到彼得也这样做,就跟着师傅学,个个学得有模有样,甚至连保罗的同工巴拿巴也陷在随伙装假的试探里,于是,保罗才不顾彼得的面子,当众责备他。

这个信仰实践出来不仅是让我们后人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也发现了保罗和彼得的心态是平等的,如果保罗觉得自己不配当众教育彼得,就也会睁一只闭一只眼,造成会众以为彼得做得对。如果彼得觉得保罗不配教育自己,就会和他对立起来,结下私仇,你凭什么教育我,破坏我在教会的威望和名誉?

事实上,教会里总少不了异己,总少不了公开责备你的人,彼得有保罗这样的弟兄,是万分庆幸的,保罗有彼得这样的宣教大后方也是令人鼓舞的。他们都在用行动证明他们所传讲的福音已经改变了他们曾经狭隘、自私、残暴的心胸。

圣约教会,你有百花堂这样的兄弟教会,要感恩,wy有华生这样的弟兄,要感恩。

愿上帝赐福祂的百姓,翻转我们今天容不得异己的心胸,阿门。

转自:https://www.meipian.cn/1er77f3t?share_depth=2&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