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教会史:对婴儿洗礼的质疑始于特士良(主后200年)

作者:小草

有些人以为反对婴儿洗礼是起始于宗教改革时期的重洗派,但这不是历史事实。本文将简要地回顾有关婴儿洗礼的教会史。

根据德国神学家和教会历史学家倪安德 (Johann Neander,1789年 – 1850年 )所著的《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and Church, Vol. 1, p. 311》(基督教和教会历史,卷1,P311)所述,最早提到婴儿洗礼的是爱任纽(主后130年 – 200年)。倪安德在他的书里说到:

Baptism was administered at first only to adults, as men were accustomed to conceive baptism and faith as strictly connected. We have all reason for not deriving infant baptism from apostolic institution, and the recognition of it which followed somewhat later, as an apostolic tradition, serves to confirm this hypothesis. Irenaeus is the first church teacher in whom we find any allusion to infant baptism。

意思是:起初洗礼只给成年人施行,因为人们习惯于将洗礼和信仰视为严格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理由从使徒的规定里推导出婴儿洗礼,婴儿洗礼是到后来才被认为是使徒的传统,这也证实了婴儿洗礼并不是出于使徒的规定。爱任纽(Irenaeus)是第一位提到婴儿洗礼的神学家

特士良 (Tertullian,主后155年 – 240年,神学家)在约主后200年 – 206年写下了《de baptismo (Concerning Baptism)》(有关洗礼)一书,在这本书里他就质疑婴儿洗礼的智慧。特士良在书里说到:

According to everyone’s condition and disposition, and also his age, the delaying of baptism is more profitable,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little children. For why is it necessary—if [baptism itself] is not necessary—that the sponsors should be thrust into danger? For they may either fail of their promise by death, or they may be mistaken by a child’s proving of wicked disposition…. They that understand the weight of baptism will rather dread the receiving of it, than the delaying of it. An entire faith is secure of salvation! (de baptismo, ch. xviii)

意思是:根据每个人的状况和意向,以及他的年龄,推迟洗礼会更有益,特别是对小孩更是如此。 如果洗礼不是必要的话,为什么要将担保人置于危险之中? 因为他们要么因死亡而无法兑现诺言,要么可能因孩子邪恶的倾向而犯错。。。 了解洗礼的重要性的人宁愿提心吊胆地接受洗礼,也不愿推迟洗礼。完全的信心是得救的保障

特士良认为给婴儿施洗并不是必要的,反而会给担保施洗的人(可能是指婴儿或孩子的教父)带来危险。虽然在主后约200年时已有婴儿洗礼,但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被普遍接受,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在教会里最早为婴儿洗礼辩护的教父是奥古斯丁(St. Augustine,主后354年 – 430年)。

虽然奥古斯丁的母亲是位敬虔的信徒,但奥古斯丁并没有在婴儿时接受洗礼。奥古斯丁本人是在33岁,在主后387年的复活节前夕才受洗。这说明了,一直到主后约400年时,婴儿洗礼并不是普遍施行和接受的。然而奥古斯丁主张婴儿洗礼的原因乃是因为原罪,他认为婴儿也继承了原罪,只能借着洗礼而被接纳到基督的身体里以免灭亡。(参阅奥古斯丁的《On the Merits and Forgiveness of Sins, and on the Baptism of Infants》 论罪的业绩与赦免以及婴儿洗礼,卷三,第7章 Proof of Original Sin in Infants 婴儿有原罪的证明 )在教会的历史上,直到君士坦丁成立国家教会之后,婴儿洗礼才成为惯例。

天主教对婴儿洗礼的观点基本上就是从奥古斯丁来的,认为婴儿可以通过洗礼而获重生,抵消原罪。1546年,天主教的天特会议通过了下面这条有关原罪和婴儿洗的教令:

若有人否認︰從母腹初生的嬰孩,即令是從受過洗的父母而生的,也要受洗;又或說︰固然嬰孩“受洗”是為“使罪得赦”(徒2︰38),但是他們並沒有從亞當 接受那為求得永生便必須由重生的洗予以補贖的原罪,所以“使罪得赦”的洗禮,對小孩不是實在的,而是虛假的;那麼那人便當受咒詛。

在约翰派博(John Piper)牧师所写的《至高喜乐的传承:在恩典中得胜的人 奥古斯丁 马丁路德 加尔文》一书里,派博牧师说到了奥古斯丁在婴儿洗礼问题上的矛盾看法:

奥古斯丁高举上帝的恩典是在他至高主权下白白赐给人的,但同时他又认为洗礼中人的作为对重生也至关重要,这种观点令人颇感困惑。奥古斯丁对洗礼的说法似乎与他对上帝恩典的经历自相矛盾。他懊悔自己年轻时没有受洗,他相信洗礼的仪式会使自己少受许多痛苦。“倘我灵魂早些治愈,则我自己和家人定必更努力使得救后的我在你的庇护中获得安全,这岂不是更好吗?彼得·布朗写道:“奥古斯丁有段时间很想知道为婴儿施洗是否合宜,不过他说:‘这样的事还是留至以后慢慢思考吧,有一天总会搞清楚的。’从此他不再从理性的角度理解这事,而是诉诸对天主教弥撒仪式的深刻感受。”

可见,奥古斯丁主张婴儿洗礼是因为他认为洗礼可以使人重生得救,但这却是不符合圣经的。所以婴儿洗礼的问题也曾让他困惑。

到了宗教改革时期,改教领袖慈运理内部圈子里的格列伯(Conrad Grebel)认为婴儿洗礼没有圣经根据,就提出反对婴儿洗礼。1523年,慈运理在他所写的文章里说到,洗礼应该是对那些能明白和认信救恩之道的人,并不是给婴儿施行的礼仪。慈运理写的这段话如下(这段话在《Huldreich Zwingli, the Reformer of German Switzerland, 1484-1531》这本书里的243页里也有提到):

Although I know, as the Fathers show, that infants have been baptised occasionally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still it was not so universal a custom as it is now, but the common practice was as soon as they arrived at the age of reason to form them into classes for instruction in the Word of Salvation (hence they were called catechumens, i. e., persons under instruction).And after a firm faith had been implanted in their hearts and they had confessed the same with their mouth, then they were baptised.

I could wish that this custom of giving instruction were revived to-day, viz., since the children are baptised so young their religious instruction might begin as soon as they come to 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therwise they suffer a great and ruinous disadvantage if they are not as well religiously instructed after baptism as the children of the ancients were before baptism, as sermons to them still preserved prove.

意思是:虽然我知道,就如教父们所表明的,从最早以来,偶尔的有婴儿受洗,那时不像现在这么的普遍,当时通常的作法是,一旦孩子到了能够理解教导的年龄时,让他们到课堂接受救恩之道的教导。等到坚实的信仰植入他们的心中,并且以他们的口认信这些真道,然后他们才被施洗。 我希望这种教导孩子的传统能在今天重现,也就是说,由于现在的孩子在这么小就受洗,他们的宗教教导应该在他们能有足够的理解力时就得开始。否则,如果他们在洗礼后没有像以前的孩子那样在洗礼前就接受宗教教导,他们将会遭受严重的损害

17世纪的《1689浸信会信仰宣言》在有关浸礼里说到,“那唯一适宜受此圣礼者,必须真正向神悔改、相信,并顺服主耶稣基督。” 这就把婴儿从洗礼对象里除去,唯独信而受洗。到了司布真时代,于1855年司布真再版了《浸信会信仰宣言》,持守信而受洗,反对婴儿洗礼。

当今,美国的约翰派博(John Piper)牧师,约翰麦克亚瑟(John MacArthur)牧师,和史蒂芬劳森(Steve Lawson) 都是反对婴儿洗礼的。史蒂芬劳森认为婴儿洗礼是天主教的传统,并不是出自圣经,圣经里没有任何教导婴儿洗礼的经文。所以他认为改革宗还持守婴儿洗礼是还没改革够,还没完全回到唯独圣经的立场。

如今的改革宗把婴儿洗礼归于是对割礼的取代,是作为新约时代约民的记号。但是,奥古斯丁和天主教主张婴儿洗礼的理由却是因为婴儿的原罪问题,是认为洗礼能抵消原罪,获得重生,而不是因为约民的记号。虽然早期奥古斯丁和如今的改革宗都主张婴儿洗礼,但是理由和根据却不同。两者都是从神学观点上延伸和推导出来的,而不是直接来自圣经的启示和教导。

下面这一段是译自钟马田的《Effectual Calling and Regeneration 有效的恩召》一文:

罗马天主教会教导重生是唯独通过洗礼的方式产生和完成的。你重生之前必须接受洗礼。我不打算后面来讲,就在此讲清楚。罗马天主教说,在洗礼中我们的罪被赦免,我们的道德性被改变和更新。我们被告知,洗礼把我们从原罪的内在权势和玷污中释放出来。你还记得,因为亚当的堕落以及我们与他的连接,结果是我们都被玷污,罪的权势已进入我们里面。现在,罗马天主教说,当一个孩子受洗,他就从原罪的内在权势和玷污中被释放出来。所有一切从亚当继承来的都被洗去,涂抹,不仅如此,通过洗礼,我们成为神的儿女和后嗣。

英国公教的高教派(AngloCatholics)也教导洗礼的重生。尽管它可能看起来奇怪,路德宗也是这么教导的。路德从来没有完全摆脱了这一观点,他的追随者也一样。路德宗和罗马天主教的观点有一点区别。天主教说,没有洗礼就不能重生;路德宗说,没有洗礼可以重生,但洗礼是重生的通常和正常的方式。

我们不是这么教导的。我们说,重生不是通过洗礼,圣经的使徒行传里有丰富的经文证明,受洗的人是那些有证据证明已经重生的人。事实上,他们受洗是因为他们已经重生。洗礼作为一个标志和印记被赋予那些已经有新生命证据的人。

宗教改革之后,虽然新教的一些教派还是保持婴儿洗礼,但支持的依据已有所改变和不同。所以,那些辩说婴儿洗礼是大公教会一直有的并不准确,只能说外在的礼仪从约第四世纪后一直有,但支持的神学观已改变了。既使现在改革宗和路德宗保持了婴儿洗礼,但他们的神学依据也不一样。天主教,路德宗,改革宗,他们各自不同的婴儿洗的依据也说明,本质上他们各自的婴儿洗礼是不一样的。

主耶稣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 (太5:17-18)对于神所赐下的律法,只能成全,而不能废掉,也没有取代这一说。以洗礼取代割礼等于说,神所立的律法是可以废去的,是可以重新修改的。所以,以洗礼来取代割礼的说法不仅很牵强,而且违背了神的律法不能废弃的性质。

回顾近两千年来的教会史,婴儿洗礼的争议从公元初以来就一直存在,并不是在宗教改革时期才出现,更不是重洗派首先反对婴儿洗礼。既然都争执了近两千年,婴儿洗礼的分歧也不大可能会消失,只能这么一直存在着,争议着,直到主来的日子。但我相信凡事都有神的美意,在这样的分歧和争议中,可以更深、更认真地去追求明白真理,了解教会历史,也学习接受和包容与自己在非基要问题上观点不一致的信徒和宗派,认识到人都是多么的有限和不足,以防落到绝对化自我或绝对化他人的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