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耶稣岂是赞誉穷寡妇把养生的都投上?

作者:小草

经上记载的穷寡妇的两个小钱,是比较被人所熟知的一典故, “耶稣对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投钱入库.有好些财主、往里投了若干的钱。有一个穷寡妇来、往里投了两个小钱、就是一个大钱。耶稣叫门徒来、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里头.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可12:41-44)对这个典故的解读和应用,几乎都是没什么异议的一致认为,奉献不在于数量的多寡,而在于是否尽了自己所能所有的,这个穷寡妇尽其所有、毫无保留的奉献,得到了主耶稣的赞誉,也成了信徒奉献的榜样。这种一致的、看似显然的解读,真的是圣经借此段经文所启示和教导的吗?

这几天,看了一篇美国当代名牧 John MacArthur(约翰麦卡瑟)的讲道文字稿,他对这个典故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解读。他认为那种把穷寡妇的奉献,当成信徒奉献或信心的榜样,是完全错误的。他说,这个典故要说的是,这位穷寡妇是当时以色列虚假宗教的受害者。他的这种说法让我颇感震惊,因为我自己也早已习惯了那种赞誉穷寡妇的说法,而不曾再多加思考和反思。这次,因着看到约翰麦卡瑟这么不同的观点,让我对这个典故和一些相关的经文再去查考和思想。结果是,我认同约翰麦卡瑟的观点,对这个典故也有了自己新的理解和认识,就借此文写下。

首先,在奉献上,圣经从来没有教导要把一切养生的都投上。那些赞誉这位穷寡妇,以她为奉献榜样的,有谁真的仿效她的作法,把一切甚至养生的都奉献出去?如果,真的有人这么做了的话,自己和家人靠什么养生?等着饿死?当然,那些赞誉她的人说,寡妇是相信神会供给她的需要,她对神有信心。但圣经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位寡妇后来怎么样了,主耶稣对此所说的话,也并没有赞誉她的意思,而只是陈述了这个穷寡妇当时的实际情形。既然这位寡妇需要钱来养生,为何不把所拥有的这点钱视为神对她生存的供给呢?为何要把这些先通通奉献出去,然后再来等神供给呢?这种把自己生存所需的都献出去,再等着别人来救济和帮助,岂是有信心的表现?岂是信徒当仿效的?我认为不是。

其次,圣经所记载的信心伟人,比如亚伯拉罕,约伯,他们是旧约时代的富人,但他们可没有把家产都奉献出去,也没有奉献到连一切养生的都献出去。试想下,如果亚伯拉罕把一切养生的都献出去的话,亚伯拉罕那一大家子人,还有那么多的家丁、仆人靠什么养生?岂不都要沦为穷人?如果,约伯也把一切家产都奉献出去,那么他还怎么帮助孤儿、寡妇、和穷乏之人?(伯31:16-20)那样的话,约伯不仅帮不了穷困之人,他一家反倒可能沦为需要别人帮助的贫困人。

圣经教导,要特别看顾孤儿寡妇,“在 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使徒时代也很注意供给寡妇,不允许忽略供给寡妇的需要,“那时、门徒增多、有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徒6:1)从这里来思考,那个穷寡妇,她一切养生的就只有那两个小钱,这说明了当时的以色列人并没看顾寡妇,没有供给寡妇的需要,以致这位寡妇沦落到极度贫穷的地步,虽然当时以色列人里有好些财主(可12:41),也能摆设宴席(可12:39)。

这位穷寡妇的存在,见证了当时以色列宗教的虚假和败坏,也印证了主耶稣在这位穷寡妇临出现前对宗教人士的责备,“耶稣在教训之间、说、你们要防备文士、他们好穿长衣游行、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们的安、又喜爱会堂里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他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罚。” (可12:38-40)这位穷寡妇,把自己一切的养生都投入银库,正是见证了主所说的,当时的宗教人士侵吞寡妇的家产,以致寡妇连最后养生的一点点钱也被他们侵吞走。

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这个穷寡妇的典故,得到的结论就是,并不是这位穷寡妇很有信心仰赖神的供应,也不是她如此的奉献得到了主耶稣的赞誉,而是在见证当时的宗教是何等的假冒为善。那些宗教人士虽然明知神有关要照顾孤儿寡妇的命令,“你在田间收割庄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这样、耶和华你 神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申24:19)“每逢三年、就是十分取一之年、你取完了一切土产的十分之一、要分给利未人、和寄居的、与孤儿寡妇、使他们在你城中可以吃得饱足。”(申26:12)但他们不仅不看顾寡妇,竟然还侵吞她们的家产,连最后一点养生的钱都被他们骗走,所以,这位穷寡妇只是这种假冒为善和败坏的宗教的受害者。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