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如何解释和理解不会后悔的上帝的后悔?

作者:小草

上帝会不会后悔?查看经文,有些经文说上帝不会后悔,但也有很多的经文说上帝后悔了。比如,“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迥非世人、决不后悔。” (撒上15:29) 但下面这些经文却说上帝后悔了:

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创6:6)

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创6:7)

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便甚忧愁,终夜哀求耶和华。(撒上15:11)

于是耶和华后悔,不把所说的祸降与他的百姓。(出32:14)

可见,上帝会后悔,但上帝的后悔不同于人的后悔。人的后悔是对自己以前的行为伤痛,希望以前不是这么做的,是对自己以往行为的否定。但上帝的后悔并不是对祂自己所行的否定,而是祂心意和行动的转换。 比如,这段经文,”你们要撕裂心肠、不撕裂衣服.归向耶和华你们的 神.因为他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 或者他转意后悔、留下余福、就是留下献给耶和华你们 神的素祭、和奠祭、也未可知。“(珥2:13-14)这里说的神后悔,意思是神从降灾的心意转变为不降灾。类似这样的经文还有:

为什么使埃及人议论说:‘他领他们出去,是要降祸与他们,把他们杀在山中,将他们从地上除灭’?求你转意,不发你的烈怒;后悔,不降祸与你的百姓。(出32:12)

神差遣使者去灭耶路撒冷.刚要灭的时候、耶和华看见后悔、就不降这灾了、吩咐灭城的天使说、够了、住手吧。(代上21:15)

或者 神转意后悔、不发烈怒、使我们不至灭亡、也未可知。 于是 神察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他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 (拿3:9-10)

所以,上帝的后悔是祂心意和行动的转变,但这样的转变,并不是对祂自己之前所行的否定,因为转变不等同于否定。比如,当地上满了强暴时,经上说,”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创6:6)但这并不是说上帝认为自己不该造人在地上,而只是对造人在地上的心意的一个转变,这样的转变并不是对造人在地上的否定。这个转变就是神对挪亚所说的,”神就对挪亚说、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因为地上满了他们的强暴、我要把他们和地一并毁灭。“(创6:13)从造人在地上,转变成把人和地一并毁灭,这就是神的转意、后悔。

再比如,神对撒母耳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15:11)这并不是说神立扫罗为王是个错误,而是说,因为扫罗转去不跟从神、不遵守神的命令,神就从让他作王转变为厌弃他作王,”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撒上15:23)神就把以色列的王位给了大卫,“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比你更好的人。 ”(撒上15:28)

有的人说,上帝后悔造人说明上帝承认造人失败,这是很具危害性的说法。因为,如果上帝会失败的话,那么究竟上帝是被什么权势打败的?如果有什么权势会打败上帝的话,那么上帝的权能就不是至高和绝对的,上帝所要做的事就可能不会成就,上帝的应许也就不可靠了,如此这样,我们还凭什么来信靠神的应许呢?我们的信心就没有确据,我们的盼望就可能因着神可能的失败而落空,我们的信心根基也就会随之被拆毁。所以,对这种上帝会失败的危害言论当加以严严地抵制和反击。

圣经所启示的神,是全能的,至高的,祂说有就有,命立就立,在祂并没有难成的事。经上说,“世上所有的居民、都算为虚无、在天上的万军、和世上的居民中、他都凭自己的意旨行事.无人能拦住他手、或问他说、你作甚么呢。 ” (但4:35)所以,天上地下不存在能拦阻神行事的权能,也就不存在能打败神的权能,神永远都是得胜的君王,永远不会失败。

最后,分析下唐崇荣牧师对上帝的后悔的解释。他说:

注意听下面的话,所以「这位慈爱的神,又是公义的神,当祂决定赦免人的时候,祂就以祂的慈爱来待人。当祂决定审判人的时候,祂就以祂的公义来待人。」那么,当他从慈爱转到以公义来待人的时候,这个转换都在祂本性中间,从人的角度来看,这个叫作「后悔」。你明白吗?这个是不得不用人的名称来表示这个转换,就是祂从慈爱转到公义,从公义转到慈爱。所以这个转换,在诗篇第九十篇就露出了一个可能性的了解了,「耶和华啊,你为你的仆人后悔吧!」(参:诗篇:90 篇 13 节)什么意思呢?「你不要审判我,你赦免我,使我早早饱得你的慈爱。」「你不要定我的罪,有谁在你面前站立得住呢?有谁照着你该受的敬畏晓得你的忿怒呢?但是求你用你的慈爱待我。」这样,「你为你的仆人后悔吧!」应当审判的现在你赦罪,这样,我从人的角度来看,你这个转换是从公义到慈爱,人的了解,在这么肤浅的观念中间只能说:「主啊,我的观念所能了解的,就是你在后悔了!」

唐牧认为,上帝的后悔是指他在对待人时祂本性之间的转换,从慈爱转到公义,或从公义转到慈爱。但是,这样的解释是有问题的,因为神的公义和慈爱并不相互冲突,而是并行的。经上说,“耶和华在他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他一切所做的都有慈爱。”(诗145:17)这节经文就说明,神所行的一切都是又公义,又有慈爱的,而不是行公义就没有慈爱,或有慈爱就不是公义。比如,神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如果按照唐牧的解释,这节经文就是说神对待扫罗是从慈爱转到公义上,那就是说,神立扫罗是神以慈爱待他,却没有以公义待他,但神做事岂能不公义?所以,唐牧这样解释是会产生与神的属性相悖的结果,是严重的错误。

再看一节经文,出自摩西的祷告,“耶和华阿,我们要等到几时呢?求你转回,为你的仆人后悔。”(诗90:13)摩西求神为祂的仆人后悔,意思就是前一句所说的,求神转回。什么样的回转?那在来看上下文。

这节经文之前,摩西所述的是,神因他们的罪恶,让他们的日子都在神的怒气之下,“我们因你的怒气而消灭,因你的忿怒而惊惶。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将我们的隐恶摆在你面光之中。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诗90:7-9)

这节经文之后,是摩西求神转回到,好让他们能活在神的慈爱之下,彰显神的荣美,“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好叫我们一生一世欢呼喜乐。求你照着你使我们受苦的日子,和我们遭难的年岁,叫我们喜乐。愿你的作为向你仆人显现。愿你的荣耀向他们子孙显明。愿主我们神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愿你坚立我们手所作的工。我们手所作的工,愿你坚立。” (诗90:14-17) 当以色列民活在神的怒气之下时,神的慈爱并没有离开他们。以色列民虽因神的怒气而在旷野四十年,但神并没有离弃他们,神仍然看顾他们,供给他们饮食,“从天上赐下粮食充他们的饥,从磐石使水流出解他们的渴,又吩咐他们进去得你起誓应许赐给他们的地。” (尼9:15)“在旷野四十年,你养育他们,他们就一无所缺,衣服没有穿破,脚也没有肿。” (尼9:21)旷野四十年之后,神回转过来,以色列民结束了旷野的日子,神把他们带进了应许之地。无论是在旷野,还是在以许之地,神都是以公义和慈爱来待祂的百姓。神的公义和慈爱是并行的,而非相互消解。“耶和华在他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他一切所做的都有慈爱。”(诗145:17)

写于 2017-06, 2018-12-14 修改, 2020-01-30 增添最后一部分对唐牧解释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