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May 23, 2016 11:56:15 AM
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上訴字第659號刑事判決
按刑法第五十九條規定「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最低度刑仍嫌過重者,得酌量減輕其刑。」,查被告甲○○於警詢及偵查時、審判中業已坦白犯罪,且被告甲○○供述從未施用毒品,亦有被告甲○○本院被告全國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被告甲○○係因與林俊宏同住於宜蘭縣宜蘭市○○街○號二樓,並係因其同居人林俊宏之請託始代收證人游家豪之一千元現金並交付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且上開所得均為林俊宏收取,足見被告甲○○此次販賣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數量甚微,所圖得之利益均由共犯林俊宏取得,所為之手段與動輒販賣數量達數百、甚或逾千公克以上之毒品,嚴重危害社會治安情形仍有差距,參諸共犯林俊宏犯原審附表一編號一至十六所示十六次販賣第二級毒品罪,及犯原審附表二編號一至六所示六次販賣第三級毒品,另犯一次轉讓禁藥罪,原審就林俊宏所犯上開二十三罪,僅定應執行有期徒刑五年六月,惟被告甲○○僅犯如事實欄一所示之共同販賣第二級毒品罪一罪,縱認被告甲○○經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十七條第二項規定減輕其刑後,若處以上開減刑後所規定之法定最低本刑即有期徒刑三年六月,猶屬過苛,實屬情輕法重,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之同情,尚有堪資憫恕之處,而按刑法第五十九條所規定之酌量減輕其刑,係裁判上之減輕,必以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為宣告法定最低度之刑猶嫌過重者,始有其適用。如別有法定減輕之事由,自應先依法定減輕事由減輕其刑後,猶嫌過重時,始得為之(詳最高法院一00年度台上字第二一三號判決意旨),而被告甲○○雖依前述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十七條第二項法定減輕之事由減輕其刑後,因認有前述顯可憫恕之事由,足見法定本刑猶嫌過重,爰再依刑法第五十九條規定酌減被告甲○○所犯上開事實欄一所示共同販賣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法定本刑,並依刑法第七十條規定遞減輕之。
---------------------------------------------------------------------
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上訴字第2227號刑事判決
又刑法第59條規定:「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最低度刑仍嫌過重者,得酌量減輕其刑」。就被告所犯2次販賣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罪言,被告雖在審理中否認犯罪,然被告自述其係國中肄業,以鐵工為業,家庭經濟狀況小康,本次販賣海洛因2次,僅賣得2000元,堪信被告並非仰賴販賣毒品維生,主觀惡性顯較「大盤」、「中盤」毒販為輕;又販賣毒品固有致毒品流通而危害他人及社會治安,然被告販賣毒品予譚寧施用,僅係間接戕害譚寧之身體健康,並未違反本來就是毒品人口譚寧之意願,犯罪所生之損害應不及殺人、強盜、強制性交等罪,法定刑卻為死刑或無期徒刑,在無其他法定減刑條款可資適用下,判處無期徒刑實有過重而足以引起一般人之同情,本院因認被告販賣第一級毒品罪部分(不包括轉讓第一級毒品罪),其犯罪情狀確有可憫恕之處,爰依刑法第59條規定,減輕其刑(法定刑中僅罰金部分先依累犯規定加重,後依刑法第59條減輕之)。
---------------------------------------------------------------------
臺灣高等法院103年度上訴字第3028號刑事判決
刑之加重、減輕事由:(一)查被告甲○○有事實欄一所載之犯罪科刑執行情形,有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份在卷可考,其受徒刑之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案前揭各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皆為累犯,均應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惟死刑、無期徒刑部分依法不得加重)。(二)按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最低度刑仍嫌過重者,得酌量減輕其刑,刑法第59條定有明文。查被告甲○○所為如事實三、(一)即附表一編號(一)至(三),以及如事實三、(二)其中附表二編號(一)至(三)所示共計6次販賣第二級毒品犯行,又其所為如事實三、(二)其中附表二編號(四)所示1次販賣第一級毒品犯行,固值非難,惟被告甲○○就此部分各次犯行,販賣之毒品重量不多,金額非鉅,並未獲取巨大利益,以上均與一般販賣毒品係為求鉅額獲利或查獲之毒品多達數百、數千公克之情形有別,犯罪情節尚屬輕微,被告甲○○因一時失慮致肇犯行,以其所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1項之法定本刑為死刑或無期徒刑,處無期徒刑者,得併科2,000萬元以下罰金,同條第2項之法定本刑則為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1,000萬元以下罰金,與其各次犯罪情節相較,仍屬情輕法重,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同情,顯有堪資憫恕之處,本院認處以上開各法定最低刑度,均猶嫌過重,爰就上開各罪部分,均依刑法第59條規定,酌減其刑,並就各該部分依刑法第71條第1項規定,先加後減之。---------------------------------------------------------------------
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上更(一)字第422號刑事判決
按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最低度刑仍嫌過重者,得酌量減輕其刑,刑法第59條定有明文。本件被告曹凱如附表編號1至26所示之販賣第一級毒品罪,該罪之法定刑為死刑或無期徒刑,而參以本件被告曹凱各次販賣第一級毒品之不法所得均僅500元至5000元不等,犯罪情節尚與大量販售毒品,毒化社會之大毒梟迥異,衡其情節,被告曹凱各次販賣第一級毒品部分,情輕法重,縱處以法定最低度刑無期徒刑,猶嫌過重,其情狀顯堪憫恕,爰均依刑法第59條規定酌減輕其刑,其中附表編號1、2、23、24、25部分並遞減之,且就罰金刑部分,併與附表編號3至22及26部分,依法先加後減。---------------------------------------------------------------------
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重上更(二)字第98號刑事判決
按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最低度刑仍嫌過重者,得酌量減輕其刑,刑法第59條定有明文。查被告所為上揭販賣第一級毒品海洛因之犯行固值非難,惟其動機、目的僅係賺取有限之價差,其並未因前開販賣行為而獲有重大利益,且販賣第一級毒品海洛因之對象均為同一人,次數僅有9次,所查獲之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數量甚少,合計淨重僅有4.04公克,與一般通常情形之販賣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罪乃屬獲利甚鉅或查獲之毒品多達數百公克之情形有別,被告所犯販賣第一級毒品罪之法定刑為死刑或無期徒刑,因被告販賣毒品之數量非屬鉅量,所得不法利益之數額亦非鉅額,已如前述,是認對於其所為犯行,宣告法定最低度之刑,猶嫌過重,爰依刑法第59條之規定,減輕其刑,並依法先加後減之。
---------------------------------------------------------------------
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重上更(四)字第239號刑事判決
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最低度刑仍嫌過重者,得酌量減輕其刑,刑法第59條定有明文。考其立法理由:科刑時原即應依第57條規定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該條各款所列事項,以為量刑標準,本條所謂「犯罪之情狀可憫恕」,自係指裁判者審酌第57條各款所列事項以及其他一切與犯罪有關之情狀之結果,認其犯罪足堪憫恕者而言,即必於審酌一切之犯罪情狀,在客觀上顯然足以引起一般同情,認為縱予宣告法定最低刑度猶嫌過重者,始有其適用(最高法院38年臺上字第16號、45年臺上字第1165號、51年臺上字第899號等判例參照)。被告陳祥鈺於本件係擔任安排交通、聯絡取貨、尋找押運者人選,被告張吉隆於本案係擔任押運者之角色,均非最終幕後策劃主導指使者,且亦未因此獲得暴利,僅因貪圖一時利益而為本件犯行,惡性較幕後策劃主導指使者為低,如宣告法定最低刑度無期徒刑,仍嫌過重,在客觀上顯然足以引起一般同情,應依刑法第59條情堪憫恕之規定減輕其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