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龍樹學外,這才能正確而純潔的窺見他的本義 這才能正確而純潔的窺見他的本義 這才能正確而純潔的窺見他的本義。 二 釋者 一、我國的舊傳:七十餘家 本論的釋者,舊傳有七十餘家。7 二、西藏的傳說:八部 近據西藏的傳說,共有八部: (一) 中觀家的正統思想 中觀家的正統思想 一、《無畏論》,有說是龍樹自己作的。其實不是,這可從論中引用提婆的話上看出來。 8 二、依《無畏論》而作的,有佛護的《論釋》。 三、依佛護論而作的,有月稱的《顯句論》。 四、清辨論師的《般若燈論》。 (二) 唯識學者的別解 唯識學者的別解 五、安慧的《釋論》。 六、提婆薩摩的《釋論》。 七、古拏室利的《釋論》。 八、古拏末底的《釋論》。 (三) 結說 前四論是中觀家的正統思想, 前四論是中觀家的正統思想,後四論是唯識學者對 後四論是唯識學者對 後四論是唯識學者對《中觀論》的別解。 三、我國的譯出 (一) 青目《論釋》:是主要的(文義簡要,可說是最早出) 我國譯出的《中論》釋,主要是什公所譯的青目《 主要是什公所譯的青目《論釋》,這與西藏傳的《無畏論》相 近。文義簡要,可說是最早出的釋論 可說是最早出的釋論 可說是最早出的釋論。 (二) 清辨《般若燈論》、安慧《中觀釋論》:可以參考 還有唐明知識譯的清辨的《般若燈論》,宋施護譯的安慧的《中觀釋論》,都可以參考。 (三) 無著的《順中論》:略敘《中論》大意 無著的《順中論》,略敘《中論》的大意。 7《中觀論疏》卷 1(CBETA, T42, no. 1824, p. 5, a7-8): 此出注論者非復一師,影公云凡數十家,河西云凡七十家。 河西云凡七十家。 8 另參見印順導師《中觀今論》p.15: 考西藏所傳,也有《無畏論》,但這是中論的注解,與什公譯的青目釋論相近。有人說是龍樹作的;也 有人說不是龍樹作的,因為論中引證到龍樹弟子提婆的《四百論》。但傳說龍樹的年壽極高, 但傳說龍樹的年壽極高,也可能有 轉引提婆論的事情。 轉引提婆論的事情。 00《中觀論頌講記》 懸論 13 (四) 羅睺羅跋陀羅的釋論 羅睺羅跋陀羅的釋論 羅睺羅跋陀羅的釋論:早已散失 真諦譯過羅睺羅跋陀羅的釋論,既沒有譯全,譯出的部分,也早已散失了! 三 譯者 一、所用的講本,是鳩摩羅什三藏譯 是鳩摩羅什三藏譯 現在所用的講本,是鳩摩羅什三藏譯的。 二、先學有部阿毘曇 先學有部阿毘曇 先學有部阿毘曇,再學龍樹《中論》、《十二門論》等大乘性空經論 等大乘性空經論 什公七歲的時候,跟他的母親,從(現在新疆的)龜茲國出發,通過忽嶺,到北印的罽 賓去學佛法。 住了三年,由罽賓返國,路經(現在新疆的)疏勒,小住幾天,遇到了大乘學者莎車王 子須利耶蘇摩。須利耶蘇摩,在隔房讀大乘經 在隔房讀大乘經 在隔房讀大乘經,什公聽到空啊,不可得啦,很是詫異, 覺得這與自己所學的( 覺得這與自己所學的(有部阿毘曇)不同,於是就過去請教,與他辯論。結果,接受了 他的意見,從他學習龍樹菩薩的 從他學習龍樹菩薩的 從他學習龍樹菩薩的《中論》、《十二門論》等大乘性空經論 等大乘性空經論 等大乘性空經論。 三、譯述性空典籍,影響中國大乘佛教很深 影響中國大乘佛教很深 在姚秦的時候,來我國弘化,就把性空的典籍, 就把性空的典籍,傳入我國。 他的譯述,影響中國大乘佛教很深 影響中國大乘佛教很深 影響中國大乘佛教很深,幾乎都直接間接的受了他的影響 幾乎都直接間接的受了他的影響 幾乎都直接間接的受了他的影響。假使不是什公的 假使不是什公的 傳譯,中國佛教,決不會是現在這樣 決不會是現在這樣 決不會是現在這樣! 我們從世界文化史上看,這樣的大法,由一個十多歲的童真接受而傳播 由一個十多歲的童真接受而傳播 由一個十多歲的童真接受而傳播,可說是奇蹟, 特別是龍樹的《 特別是龍樹的《智論》與《十住論》,虧他的傳譯而保存到現在 虧他的傳譯而保存到現在 虧他的傳譯而保存到現在。 我們對於他的譯績, 我們對於他的譯績,應該時刻不忘! 四、現存的長行,經過什門修飾 本論是從什公在長安逍遙園譯的青目《論釋》中節出。 青目《論釋》,什公門下的哲匠,像曇影、僧叡他們,認為有不圓滿的地方。曇影的《中 論疏》,舉出他的四種過失。9所以現存的長行,是經過什門修飾了的。 二 略釋中觀 一 直說 一、總說 (一) 論名的由來 本論簡名「中論」,詳名「中觀論」。 9《中觀論疏》卷 1(CBETA, T42, no. 1824, p. 5, a15-20): 曇影法師《中論疏》四處敘青目之失:一、〈因緣品〉,四緣立偈,云此偈為問,蓋是青目傷巧處耳。 二、釋四緣有廣略,影師云「蓋是青目勇於取類劣於尋文」。三、釋〈業品〉,偈云「雖空不斷」,青目 云「空無可斷」,此非釋也。四、釋〈邪見品〉,長行云「此中紛絃」,為復彼助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