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剛回來精舍修行時,因為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弟弟妹妹都要聽我的,但回來精舍,我忘記自己變成最小的,所以當別人講了一句不順耳的話,他講一句,我回三句,結果弄得大家不歡而散,結了惡緣。
於是,我學習修忍辱,結果對的忍,不對的也忍,人家修到最高境界是『忍而無忍』,我是修到『忍無可忍』,因為強忍沒有消化,最後是火燒功德林,又結了惡緣。
精舍結好緣最快的地方在大寮,火燒功德林最快的地方也在大寮。因為很忙又很急,每天要準備一兩千人的餐,遇到活動就更熱鬧了。
記得十年前,精舍還在燒柴火的年代,一邊燒柴火,一邊看菜色有沒有燒焦,還要看菜色漂亮嗎?有沒有入味?早餐忙完,忙中餐,中餐忙完,忙晚餐…..
有一天好不容易忙完晚餐,正在用餐時,有個人走了進來說:
「這些鍋碗瓢盆怎麼沒有放在灶頭上,用柴火的熱度,把餐具烘乾呢?」
「我不是告訴你,那不是我放的嗎,為什麼還要叫我收?你不知道我現在很累嗎?」
自己起了無明,身體很勞累了,心又在生氣,感覺身心俱疲。吃完飯洗碗的時候,腦海裡突然冒出了上人的話:
上人每天苦口婆心,講到口乾,講到嘴破,殷殷叮嚀,諄諄教誨,
我那時回來精舍十年了,竟然為了這種小事而心生煩惱,我懺悔自己起了瞋心,我懺悔自己心量太狹小,起了計較心?
懺悔完後,內心好像瞬間從地獄上升到天堂,也體悟到華嚴經云:
上人是我們慧命的導師,精舍裡也有好多善知識,最讓我敬佩的是慈師父的勤勉及慈悲,他一有因緣就會與後輩分享,早期跟隨上人經歷的成長點滴和感想,百聽不厭,每次聽了我都很想哭。
「上人強調出家乃大丈夫事,自己的生活要自己承擔,既然挑起如來家業,我們應該要讓社會人群了解佛教精神。
出家人要有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力,獅子的勇猛,我們要為大眾付出,不怕勞苦,靠自己的雙手自力耕生。」
後來有資深的師兄師姊,向父親介紹慈濟,介紹上人,也說到了慈濟在社會上,做了很多貢獻。能夠跟隨上人修行出家,那是多大的福報啊!後來,家人們非常安心及歡喜地接受了。
前幾年的無明網,傷害了慈濟,好多信心薄弱的人都被吹走了。
其實上人不在乎自己,只擔心人心的無明,造成社會不安,讓好多行善的人退了善心,而人心的向善,是安定社會的一股力量,是祥和人間的一股清流。
感恩當初好多資深師兄師姊回來安慰上人,請上人安心放心,他們一致説:
「 上人!我們道心很堅定,會守住慧命,不會退轉,同時會更精進行善的腳步,我們只懺悔自己做的還不夠,無法淨化人心, 上人!讓您憂心了。」
我看到敬愛的師兄師姊,身行的典範是如此慈悲、謙卑及有智慧,那分貼心令我感動與感恩。
我心中感嘆,當時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只能默默守著這個家,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財富是五家所共有。遇到水災、火災、貪官污吏、盜賊及不肖子孫,財產轉眼成空。
唯有在世間所做的善業與惡業才能帶得走,種善因,結善緣,才能夠得善果!
=========================
=========================
觀看次數:85,948次2013年2月8日/
「慈悲喜捨,名四無量心」。修這四種心,修上品十善、四無量心,果報是天人。欲沒有斷,是欲界天,欲要是伏住,不起作用了,禪定功夫伏住了,他生四禪天、四空天,他的去處二十八層天。慈悲喜捨是自性的性德,一切眾生本來具足,它不是外面來的。可是迷失了自性之後,這四種心不見了、變質了,變成什麼?自私自利。自私自利,他不愛別人,他可以愛他的家族,愛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這個在佛法裡面講,也可以說慈悲,慈悲的範圍太小了,叫「愛緣慈悲」。這是他親愛的,他對他有慈悲,他不愛的沒有,表現就是自私自利、就是貪吝。讀聖賢書明白這個道理,要知道愛人,心量拓開了。對待一切眾生像《弟子規》上所說的,「凡是人,皆須愛」,他能夠愛社會大眾、能愛國家、能愛一切人,這叫「眾生緣慈悲」。凡夫沒有覺悟的境界,受過良好的教育可以達到這個境界。
大乘菩薩就不一樣,大乘菩薩有「法緣慈悲」。因為接受佛的教學,心量又向外拓開了,這個四無量心擴大了。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無量就現前,「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明心見性的人有,這是佛果上的慈悲心,成佛了。成佛才真正知道,整個宇宙,在佛法裡講法界,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你自性裡面的慈悲喜捨才完全開放,四無量心的光芒遍照法界。圓教初住菩薩以上他就有了,就做到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我們稱為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法身菩薩。換句話說,你心量愈大,在菩薩等級上愈高,心量愈小愈低。低到什麼?低到你入不了他的境界,你學佛永遠在門外,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現在全在門外,沒入門,為什麼?須陀洹才入門,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入了門,入門就叫做聖人,就不是凡夫。為什麼?一入門,三種不退第一種他就有了,位不退,他決定不會再墮落成凡夫。修學過程當中也有進進退退,但是他能保持住他的底限,他不會墮落到凡夫。小乘初果、大乘初信是底限,能夠證得這個地位,多半都是向上升的,很少往下墜落的。為什麼?佛照顧你,大菩薩會照顧你,大菩薩照顧小菩薩。《金剛經》上說,護念諸菩薩,那就是如來囑咐大菩薩要護念小菩薩,他要墮落的時候要去幫他一把,所以實際上墮落的就少。墮落的不是沒有,有,情執很深的,佛菩薩幫不上忙,他不覺悟;迷戀在五欲六塵、迷戀在名利之中,這個很難度。
我們看底下,「慈無量心,能與樂之心也」,幫助眾生得樂。今天諸位細細看,齊素萍居士有這個四無量心,她看到她居住的地方,東天目山、慶雲這些地方,人民生活很清苦,她布施,照顧都很周到,幫助他們得樂。諸佛如來、大乘佛法確實給予一切眾生究竟樂。悲拔苦,要拔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麼?生老病死、六道輪迴,這是究竟苦。所以佛一生的教學是慈悲喜捨,把宇宙人生真相給我們講清楚、講明白,我們覺悟了,不再迷戀、不再貪著,我們從煩惱裡頭出來了。這六個根本煩惱是六道的因,這個東西丟掉了,你就超越六道。要曉得這個東西決定不是好東西,不能要。
為什麼佛不要?佛生活能享受一點、過好一點不行嗎?為什麼天天沿門托缽?為什麼樹下一宿?這是徹底表演給我們看,你想過得舒服一點,就貪心增長,貪瞋痴慢疑增長,不是減輕。佛給我們表演的這種生活,是讓我們貪瞋痴慢疑降下去之後不會再浮起來,做得真夠徹底。近代,印光大師為我們做了榜樣,老人一生不收出家徒弟,為什麼?怕對不起人。你收了他,他將來沒有成就,墮三途了,你要負責任,你害了他。所以他不敢收。收了一定成就他,至少要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他真去了,他沒有白出家,你真對得起他;如果你這個徒弟沒有往生的話,對不起他。不敢收。一生沒有建道場,在寺院裡面住,他是清眾。也討一份工作,在普陀山他是管理藏經樓,這個職務就幹了三十年。對他有好處,他心定,天天讀經,成就了道業。這是我們末法最好的典型。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0九集) 2012/4/26 淨空法師主講
觀看次數:115,350次
看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看見一切事都是極樂世界,希望我們把這個念頭這樣轉過來,這就是轉凡成聖。不要做「我這個想法」,不是的,那是事實真相。你說我要這樣想,錯了,你想不出來。我們今天的錯就錯在不知道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在我們眼前,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真實之際見不到。現在佛教我們用這個方法信願持名,你就能夠見到真實之際,就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今天最大的一個困難是什麼?他是眾生,你看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在造罪,《地藏經》上說的「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他怎麼是佛?這個對他沒障礙,對我的障礙太大。為什麼?我這一生見佛的希望沒有了。
轉境界不是從外頭轉,從裡頭轉,我要把這個錯誤轉過來,我一身是罪,別人沒有。別人怎麼沒有?別人是佛菩薩,示現表演給我看的,他是來度我的。我一念轉錯了,這些人,這個壞人、那個好人,變成什麼?變成我在境界裡頭,我在造業,他幫助我造業。我念頭一轉,他成就我,把我的業障煩惱統統消了,我成佛了。
蕅益大師講得好,「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這裡頭沒有好壞;「好醜在於心」,我用什麼心看什麼東西,它就相隨心轉。我以佛心看外面境界全是佛,轉變都是佛,我用鬼的心看外面世界全是鬼,我用地獄心看外面世界全是地獄,相隨心轉。要記住,我以善心,外面沒有一樣不善;我以惡念,外頭境界沒有一樣不惡。外頭善惡都沒有,都是假的,內心裡起善惡是真的。為什麼面對外面境界我會起惡念?這是我的過失,與外頭不相干。中國千萬年前,老祖宗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什麼?你走不通,你遇到困難,困難不在外頭,在自己,你自己好好反省,改過自新,困難就沒有了,什麼問題都化解了。如果從外面,外面不能,解決不了問題;對物質環境是愈轉愈壞,對人事環境愈轉誤會愈深,結不善緣會惹出什麼?惹出未來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我不原諒別人,別人不原諒我,冤冤相報。幾個人懂這個道理!
不要做「我這個想法」,不是的,那是事實真相。你說我要這樣想,錯了,你想不出來。我們今天的錯就錯在不知道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在我們眼前,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真實之際見不到。現在佛教我們用這個方法信願持名,你就能夠見到真實之際,就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今天最大的一個困難是什麼?他是眾生,你看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在造罪,《地藏經》上說的「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他怎麼是佛?這個對他沒障礙,對我的障礙太大。為什麼?我這一生見佛的希望沒有了。
轉境界不是從外頭轉,從裡頭轉,我要把這個錯誤轉過來,我一身是罪,別人沒有。別人怎麼沒有?別人是佛菩薩,示現表演給我看的,他是來度我的。我一念轉錯了,這些人,這個壞人、那個好人,變成什麼?變成我在境界裡頭,我在造業,他幫助我造業。我念頭一轉,他成就我,把我的業障煩惱統統消了,我成佛了。
蕅益大師講得好,「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這裡頭沒有好壞;「好醜在於心」,我用什麼心看什麼東西,它就相隨心轉。我以佛心看外面境界全是佛,轉變都是佛,我用鬼的心看外面世界全是鬼,我用地獄心看外面世界全是地獄,相隨心轉。要記住,我以善心,外面沒有一樣不善;我以惡念,外頭境界沒有一樣不惡。外頭善惡都沒有,都是假的,內心裡起善惡是真的。為什麼面對外面境界我會起惡念?這是我的過失,與外頭不相干。中國千萬年前,老祖宗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什麼?你走不通,你遇到困難,困難不在外頭,在自己,你自己好好反省,改過自新,困難就沒有了,什麼問題都化解了。如果從外面,外面不能,解決不了問題;對物質環境是愈轉愈壞,對人事環境愈轉誤會愈深,結不善緣會惹出什麼?惹出未來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我不原諒別人,別人不原諒我,冤冤相報。幾個人懂這個道理!
我們在歷史上看到一段故事,從前李老師常常提醒叫我們注意。郭子儀,這唐朝的大將,安祿山造反他平定的,以後做了宰相,做過元帥、做過宰相文武全才。那個時候宮廷裡頭有個小官,地位不高,大概像個科長的地位,小官。他是元帥,他是首相,這個人到他家裡來看他,他是以大禮接待,非常隆重,穿著朝服。客人走了之後,家裡人問他,多少地位很高的人到這個地方來訪問,你都很隨便接待,對他為什麼這麼隆重?他告訴他家人,他說這個人他嫉妒、傲慢、報復的心非常強,我們如果得罪了他,將來他要一得志,那我們家就完了,他報復,這種人不能得罪。這個人叫盧杞,以後真的做了宰相,凡是得罪過他的人幾乎不是貶職,就是殺頭,他統統報復。唯獨對郭子儀很客氣,為什麼?郭子儀沒有對他不禮貌。
李老師講,郭子儀的智慧、郭子儀的經驗豐富。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對於傲慢的人,對於有嫉妒心的人、有報復心的人,我們決定不能得罪他。不要看他現在沒有什麼地位,將來一旦得志的時候怎麼辦?這一生沒有得志,來生遇到怎麼辦?果報通三世。所以佛菩薩教我們對一切眾生要恭敬,禮敬諸佛這麼學的。
禮敬諸佛不容易,法身大士才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你能把惡人都看成菩薩嗎?不可能。你能把蚊蟲螞蟻、花草樹木都看成菩薩,都用那種真誠心、恭敬心?做不到。法身菩薩做到。為什麼?法身菩薩見性不著相。不是不見相,見相,從相上見性,就是見性不著相。所以他的心,真正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而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我要修到清淨平等覺,我就是阿彌陀佛,你修到清淨平等覺,你就是阿彌陀佛。其實它不在外,我修成了,所有一切眾生全是阿彌陀佛。為什麼?我把它轉過來了,我有能力轉。誰修到誰就轉境界,轉娑婆為極樂,轉自性為阿彌陀,學佛了學會轉境界就得受用,你轉不過來就不得受用,這個道理不可以不知道。
恭錄自淨土大經科註(第九十六集)淨空法師主講201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