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為學做人,希望「登高致遠」,不希望逞一時之快隨俗浮沉,
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機會沉潛。諸葛亮躬耕南陽隆中,就是自我沉潛
;蔡松坡辭官隱退,就是沉潛救國;章太嚴、康有為,自覺不合時宜,
一、時運不濟時:一個人求官,仕途無望;經商,事業難成,這時就需要沉潛
了。戰國時的蘇秦,屢試不第,只有發憤圖強,所謂「懸梁刺股」,苦讀太公
二、遭謗批評時:一個人的言行無論是實是虛,如果社會對你的評論不好,不
要怨天尤人,必得自我檢討。息謗的最好方法,就是沉潛。如果受人毀謗、批
評的時候,一味地爭逐名聞利養,讓人譏為厚顏無恥,就會謗上加謗、貧中加
貧。假如遭受譏評毀謗時,自我沉潛,一般社會都會給予同情,讓當事者有重
一旦上台之後,駕輕就熟,日行千里,何患事業不能成就?
四、深入研究時:有人為了專心研究一門學問,閉門沉潛。例如梁涑溟先生,
在江西古寺藏經樓上,研究教育救國之道;梁啟超先生所著《飲冰室全集》,
可見其曾經闢室沉潛研究。太虛大師在普陀山閉關,蔡元培先生當過教育總長
,辭職後再到德國進修。之外還有許多哲學家、科學家,
有的人為學做人,希望「登高致遠」,不希望逞一時之快隨俗浮沉,
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機會沉潛。諸葛亮躬耕南陽隆中,就是自我沉潛
;蔡松坡辭官隱退,就是沉潛救國;章太嚴、康有為,自覺不合時宜,
記得剛回來精舍修行時,因為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弟弟妹妹都要聽我的,但回來精舍,我忘記自己變成最小的,所以當別人講了一句不順耳的話,他講一句,我回三句,結果弄得大家不歡而散,結了惡緣。
於是,我學習修忍辱,結果對的忍,不對的也忍,人家修到最高境界是『忍而無忍』,我是修到『忍無可忍』,因為強忍沒有消化,最後是火燒功德林,又結了惡緣。
精舍結好緣最快的地方在大寮,火燒功德林最快的地方也在大寮。因為很忙又很急,每天要準備一兩千人的餐,遇到活動就更熱鬧了。
記得十年前,精舍還在燒柴火的年代,一邊燒柴火,一邊看菜色有沒有燒焦,還要看菜色漂亮嗎?有沒有入味?早餐忙完,忙中餐,中餐忙完,忙晚餐…..
有一天好不容易忙完晚餐,正在用餐時,有個人走了進來說:
「這些鍋碗瓢盆怎麼沒有放在灶頭上,用柴火的熱度,把餐具烘乾呢?」
「我不是告訴你,那不是我放的嗎,為什麼還要叫我收?你不知道我現在很累嗎?」
自己起了無明,身體很勞累了,心又在生氣,感覺身心俱疲。吃完飯洗碗的時候,腦海裡突然冒出了上人的話:
上人每天苦口婆心,講到口乾,講到嘴破,殷殷叮嚀,諄諄教誨,
我那時回來精舍十年了,竟然為了這種小事而心生煩惱,我懺悔自己起了瞋心,我懺悔自己心量太狹小,起了計較心?
懺悔完後,內心好像瞬間從地獄上升到天堂,也體悟到華嚴經云:
上人是我們慧命的導師,精舍裡也有好多善知識,最讓我敬佩的是慈師父的勤勉及慈悲,他一有因緣就會與後輩分享,早期跟隨上人經歷的成長點滴和感想,百聽不厭,每次聽了我都很想哭。
「上人強調出家乃大丈夫事,自己的生活要自己承擔,既然挑起如來家業,我們應該要讓社會人群了解佛教精神。
出家人要有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力,獅子的勇猛,我們要為大眾付出,不怕勞苦,靠自己的雙手自力耕生。」
後來有資深的師兄師姊,向父親介紹慈濟,介紹上人,也說到了慈濟在社會上,做了很多貢獻。能夠跟隨上人修行出家,那是多大的福報啊!後來,家人們非常安心及歡喜地接受了。
前幾年的無明網,傷害了慈濟,好多信心薄弱的人都被吹走了。
其實上人不在乎自己,只擔心人心的無明,造成社會不安,讓好多行善的人退了善心,而人心的向善,是安定社會的一股力量,是祥和人間的一股清流。
感恩當初好多資深師兄師姊回來安慰上人,請上人安心放心,他們一致説:
「 上人!我們道心很堅定,會守住慧命,不會退轉,同時會更精進行善的腳步,我們只懺悔自己做的還不夠,無法淨化人心, 上人!讓您憂心了。」
我看到敬愛的師兄師姊,身行的典範是如此慈悲、謙卑及有智慧,那分貼心令我感動與感恩。
我心中感嘆,當時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只能默默守著這個家,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財富是五家所共有。遇到水災、火災、貪官污吏、盜賊及不肖子孫,財產轉眼成空。
唯有在世間所做的善業與惡業才能帶得走,種善因,結善緣,才能夠得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