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第二是「觀照般若」,也可以說是:平等性智,就是觀照世間一切形像、眾生,全都是平等。
「心、佛、眾生」雖然有三種名詞,其實一點都沒有差別。佛是為眾生修行而成佛,眾生不離開心,所以有心者皆得成佛。
觀照智慧,才能發現「平等性智」。「觀照般若」又有一個名稱,叫「妙觀察智」,就是運用智識來觀察。「大般若」最後是「文字般若」,又稱為「成所作智」。
學佛,自己沒辦法成就,需要依靠佛的教法。佛現在不在人間,但是佛陀說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經還留在人間,這就是「文字般若」。
我們要依靠佛的教法,順著法去實行。三藏十二部經是多麼的多。以證嚴上人每天看經的速度,再兩百年的時間也沒辦法看完。
「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佛的教法就像海水,全都流入阿難的心。
現在社會大家都很忙,哪有時間一部一部經典去研究?所以只能儘量爭取時間,聽取法師所研究的心得以及教法。
法師也是透過文字,將研究後的精髓扼要分析給我們聽,讓我們瞭解。
由法師的音聲,入我們的心,成為智慧、智見,所以也可以列為「文字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