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銘》是禪宗三祖僧璨大師(北魏〜隋,西元六世紀初 〜 606 年) 的悟道精髓,也是漢傳佛教禪宗修道的重要指引。西元五、六世紀間,真 常唯心的經論與大乘禪觀傳入中國,南天竺菩提達摩從西方傳來禪法,以 一印之法,密印於眾意,示人以諸佛心要,發展、演化成為禪宗。《編年 通論》1 說 : 時人疑而未思,並未廣為信受,傳法於二祖慧可後,雖然漸 被接受,但人思而未修,依之修者有限,傳於三祖僧璨,真如法味日漸月 漬,才逐漸有信解行證,再傳於四祖道信,領眾五百弟子,開展禪院的團 體共修,聖嚴法師說其為禪思想和修證的觀法上,「到達把禪解釋成為體 驗的和精神的,並以此作為修行觀法的程度。」2 僧璨大師 傳法因緣 根據《景德傳燈錄》3 卷 3 所載,僧璨大師初見二祖慧可時為居士身, 當時已四十多歲 ( 北齊天保二年,西元 551 年,由此推算世壽約九十多歲 ), 生平不詳 ( 根據《編年通論》或說是徐州人 )。因身纏風疾,請二祖為之 懺罪,師曰 : 「將罪來,與汝懺」,居士良久云 : 「覓罪不可得」,師曰 : 「我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今見二祖已知是僧,所以問何為佛、 法 ? 師曰 : 「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居士於言 下大悟,說 :「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佛、 法無二。」悟罪性皆從心生,還從心滅,明心之本不在內外中間,當體空 寂,覓罪了不可得;心性本空,諸法亦然,觀心無心,法不住法,佛、法 無二,三寶皆如。二祖深為器重,即為剃度,取法名僧璨。 二祖付法傳衣後說傳法偈 :「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花生,本來無有種, 花亦不曾生。」(《六祖壇經》作 :「本來緣有地,從地種花生,當本元無 地,花從何處生?」) ,並開示「汝受吾教,宜處深山,未可行化,當有 國難。」( 二祖付法之後,於鄴都隨宜說法三十多年方終,世壽一百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