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識/第七識(八)
感應一篇相關的文章,
感應一篇相關的文章,
分享給大家:
分享給大家:
文:"分離心"(一)(三)
文:"分離心"(一)(三)
==================
==================
(一)(五)
(一)(五)
放下分別我相第六識,
放下分別我相第六識,
放下執著我見第七識,
放下執著我見第七識,
放下萬緣,專修淨業,
放下萬緣,專修淨業,
一心念佛,大心念佛,
一心念佛,大心念佛,
念佛轉識成智,成佛。
念佛轉識成智,成佛。
==================
==================
淨空法師:【罪性本空,轉識成智,從第六識、第七識開始】
淨空法師:【罪性本空,轉識成智,從第六識、第七識開始】
觀看次數:1,433次2021年11月5日
「彌陀萬德慧日,既已俱體齊彰,眾生黑暗罪瑕,自然當念消乎塵劫」。全在信心,知道彌陀名號是萬德洪名,一句名號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沒有一樣不圓滿,這是自性。/詳見後
「彌陀萬德慧日,既已俱體齊彰,眾生黑暗罪瑕,自然當念消乎塵劫」。全在信心,知道彌陀名號是萬德洪名,一句名號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沒有一樣不圓滿,這是自性。/詳見後
彌陀口裡念彌陀,不識彌陀怎奈何!自己彌陀參不透,臨危豈能出娑婆?
彌陀口裡念彌陀,不識彌陀怎奈何!自己彌陀參不透,臨危豈能出娑婆?
觀看次數:3,336次2021年10月13日
彌陀念彌陀/不識彌陀怎奈何?
彌陀念彌陀/不識彌陀怎奈何?
自己彌陀參不透/豈能出娑婆?
自己彌陀參不透/豈能出娑婆?
(一)
(一)
放下分別我相第六識,
放下分別我相第六識,
放下執著我見第七識,
放下執著我見第七識,
放下萬緣,專修淨業,
放下萬緣,專修淨業,
一心念佛,大心念佛,
一心念佛,大心念佛,
念佛轉識成智,成佛。
念佛轉識成智,成佛。
==================
==================
"因緣生法,滅諸戲論"。
"因緣生法,滅諸戲論"。
一切諸相,
一切諸相,
五蘊變現,
五蘊變現,
皆因緣生法,
皆因緣生法,
都是"夢幻泡影"。
都是"夢幻泡影"。
放下我執
放下我執
(第六識、分別我相)、
(第六識、分別我相)、
放下法執
放下法執
(第七識、執著我見)。
(第七識、執著我見)。
我法雙空,能所雙亡,
我法雙空,能所雙亡,
轉識成智耳。
轉識成智耳。
"了脫生死輪廻"矣。
"了脫生死輪廻"矣。
則
則
一真法界現、
一真法界現、
極樂世界現、
極樂世界現、
平等世界現。
平等世界現。
諸法本一如,
諸法本一如,
一切皆是,法爾如是。
一切皆是,法爾如是。
人生究竟為何?
人生究竟為何?
如何才是究竟?
如何才是究竟?
身為人子,
身為人子,
當盡人之責,
當盡人之責,
發個好的
發個好的
"大的菩提心"才是!
"大的菩提心"才是!
淨宗十二祖
淨宗十二祖
"徹悟禪師"曰:
"徹悟禪師"曰: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二)
(二)
放下分別我相第六識,
放下分別我相第六識,
放下執著我見第七識,
放下執著我見第七識,
放下萬緣,專修淨業,
放下萬緣,專修淨業,
一心念佛,大心念佛,
一心念佛,大心念佛,
念佛轉識成智,成佛。
念佛轉識成智,成佛。
==================
==================
《六祖壇經》說,
《六祖壇經》說,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不動搖;
何期自性,本不動搖;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
***********************
既然本來就具足,
既然本來就具足,
那麼只要你肯
那麼只要你肯
放下心中的愛慾交錯,
放下心中的愛慾交錯,
放下虛妄分別,慢慢地,
放下虛妄分別,慢慢地,
道(佛)
道(佛)
在我們心中就會顯現出來。
在我們心中就會顯現出來。
***********************
***********************
作為一個修行人,
作為一個修行人,
如果沒有掌握這個要點,
如果沒有掌握這個要點,
雖然聽了很多經典,
雖然聽了很多經典,
很精進地拜佛、念佛,
很精進地拜佛、念佛,
但是並沒有往道(佛)上去會,
但是並沒有往道(佛)上去會,
還是不斷地在攪拌這灘(貪)水,
還是不斷地在攪拌這灘(貪)水,
所做這麼多加行,
所做這麼多加行,
到最後也就是得到一些福報。
到最後也就是得到一些福報。
心中
心中
還是攪動渾濁的,
還是攪動渾濁的,
"那就很可惜了",
"那就很可惜了",
今生的修行
今生的修行
也就只是結
也就只是結
未來得度的因緣而已。
未來得度的因緣而已。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三)
(三)
放下分別我相第六識,
放下分別我相第六識,
放下執著我見第七識,
放下執著我見第七識,
放下萬緣,專修淨業,
放下萬緣,專修淨業,
一心念佛,大心念佛,
一心念佛,大心念佛,
念佛轉識成智,成佛。
念佛轉識成智,成佛。
==================
==================
開示上師:
開示上師:
第17世 大寶法王
第17世 大寶法王
"噶瑪巴"
"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鄔金欽列多傑
【心如虛空一般開闊】
【心如虛空一般開闊】
(與"我執"相關的文章)
(與"我執"相關的文章)
***************
***************
佛法的修持
佛法的修持
就是要消除我執,
就是要消除我執,
打破這種牢籠,
打破這種牢籠,
***************
***************
如此,
如此,
************************
************************
心就會如虛空一般「開闊」,
心就會如虛空一般「開闊」,
就會「真心關愛」這個世界,
就會「真心關愛」這個世界,
而且「真正謙虛」下來。
而且「真正謙虛」下來。
************************
************************
而
而
***************
***************
修持空性(智慧)
修持空性(智慧)
真正的目的,
真正的目的,
就是要知道
就是要知道
自己的本來面貌,
自己的本來面貌,
自己實際的狀態
自己實際的狀態
是什麼。
是什麼。
***************
***************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四)
(四)
放下分別我相第六識,
放下分別我相第六識,
放下執著我見第七識,
放下執著我見第七識,
放下萬緣,專修淨業,
放下萬緣,專修淨業,
一心念佛,大心念佛,
一心念佛,大心念佛,
念佛轉識成智,成佛。
念佛轉識成智,成佛。
==================
==================
無二佛性,生佛不二,
無二佛性,生佛不二,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一真法界,平等平等,
一真法界,平等平等,
宇宙眾生,同一體性,
宇宙眾生,同一體性,
皆有佛性,皆共成佛。
皆有佛性,皆共成佛。
"念佛人"當於
"念佛人"當於
法法頭上薦取平等,
法法頭上薦取平等,
法法頭上得見自性。
法法頭上得見自性。
求生淨土決定可生。
求生淨土決定可生。
般若心經"云: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觀自在菩薩,
"行深"(觀心)
"行深"(觀心)
般若波羅蜜多時,
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度一切苦厄。
一切諸相,五蘊變現,
一切諸相,五蘊變現,
分別我相,乃第六識,
分別我相,乃第六識,
執著我見,乃第七識,
執著我見,乃第七識,
皆緣起法,緣生性空。
皆緣起法,緣生性空。
五蘊假合,五蘊非有,
五蘊假合,五蘊非有,
凡夫之人,貪瞋癡慢,
凡夫之人,貪瞋癡慢,
貪著其事,現輪廻身。
貪著其事,現輪廻身。
法本一如,相本不生,
法本一如,相本不生,
不生不滅,不斷不常,
不生不滅,不斷不常,
不一不異,不去不來,
不一不異,不去不來,
因緣生法,滅諸戲論。
因緣生法,滅諸戲論。
一切法性,本自清淨,
一切法性,本自清淨,
本來空寂,那有此物,
本來空寂,那有此物,
因其本無,故當除之。
因其本無,故當除之。
不立一法(無實)(不住有),
不立一法(無實)(不住有),
是般若的自受用(自覺)。
是般若的自受用(自覺)。
(應無所住、修慧、智慧)
(應無所住、修慧、智慧)
不捨一法(無虛)(不住空),
不捨一法(無虛)(不住空),
是般若的他受用(覺他)。
是般若的他受用(覺他)。
(而生其心、修福、慈悲)
(而生其心、修福、慈悲)
福慧雙修,解行相應,
福慧雙修,解行相應,
自他不二,福慧圓滿。
自他不二,福慧圓滿。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五)
(五)
放下分別我相第六識,
放下分別我相第六識,
放下執著我見第七識,
放下執著我見第七識,
放下萬緣,專修淨業,
放下萬緣,專修淨業,
一心念佛,大心念佛,
一心念佛,大心念佛,
念佛轉識成智,成佛。
念佛轉識成智,成佛。
==================
==================
生活即是禪修,
生活即是禪修,
安住當下,便是淨土。
安住當下,便是淨土。
一念相應一念佛,
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
***********************
***********************
念念為不覺芸芸苦難衆生,
念念為不覺芸芸苦難衆生,
念念為正法久住常隨佛學。
念念為正法久住常隨佛學。
***********************
***********************
******************************
******************************
冠狀菩薩當明理,宇宙萬物本一體,
冠狀菩薩當明理,宇宙萬物本一體,
互相傷害再輪迴,苦海道上還繼續。
互相傷害再輪迴,苦海道上還繼續。
冠狀菩薩莫貪執,放下怨恨往西去,
冠狀菩薩莫貪執,放下怨恨往西去,
淨土大學無上道,圓滿學業證菩提。
淨土大學無上道,圓滿學業證菩提。
******************************
******************************
***************************
***************************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愛大願行,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愛大願行,
全宇宙眾生
全宇宙眾生
共同一法體皆有佛性皆共成佛。
共同一法體皆有佛性皆共成佛。
***************************
***************************
廻向偈:
廻向偈: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
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不退菩薩為伴侶。
珠海合十
珠海合十
無限感恩的心。
無限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應一篇相關的文章,
感應一篇相關的文章,
分享給大家:
分享給大家:
文:"出離心"(一)
文:"出離心"(一)
==================
==================
每個人的一生
每個人的一生
都承擔著各自
都承擔著各自
的義務與責任。
的義務與責任。
做好自己
做好自己
就是對世界最好的貢獻。
就是對世界最好的貢獻。
***************
***************
法界,
法界,
都是你
都是你
一個人一個念
一個人一個念
隨緣而顯相萬相,
隨緣而顯相萬相,
自心清淨,
自心清淨,
則整個世界清淨。
則整個世界清淨。
***************
***************
珠海合十/網路轉載
珠海合十/網路轉載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應一篇相關的文章,
感應一篇相關的文章,
分享給大家:
分享給大家:
文:"出離心"(二)
文:"出離心"(二)
==================
==================
不要總想
不要總想
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別人,
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別人,
*************
*************
你有多少執著,
你有多少執著,
就有多少痛苦,
就有多少痛苦,
*************
*************
要擺脫痛苦,
要擺脫痛苦,
你必須從
你必須從
所有的執著裡出離。
所有的執著裡出離。
當你生氣的時候
當你生氣的時候
你應該看一下自己的心,
你應該看一下自己的心,
為什麼會生氣?
為什麼會生氣?
是否因為出現了
是否因為出現了
與你期待正相反的東西。
與你期待正相反的東西。
*******************
*******************
你的期待,
你的期待,
就是你所執著的東西。
就是你所執著的東西。
*******************
*******************
珠海合十/網路轉載
珠海合十/網路轉載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感應一篇相關的文章,
感應一篇相關的文章,
分享給大家:
分享給大家:
文:"出離心"(三)
文:"出離心"(三)
==================
==================
所謂出離心,
所謂出離心,
就是不再執著
就是不再執著
過去執著的事物。
過去執著的事物。
*******************
*******************
當你不再執著
當你不再執著
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
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
它就失去了
它就失去了
指揮擺佈你的能力,
指揮擺佈你的能力,
你也就獲得了自由。
你也就獲得了自由。
*******************
*******************
珠海合十/網路轉載
珠海合十/網路轉載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大教東來
大教東來
《佛說四十二章經》隨筆 (107)
《佛說四十二章經》隨筆 (107)
所謂不要多管閒事不是說不發心,就只關起門來念佛,什麼事都不幹,不是的。那樣子修行沒有歷練,沒有跟眾生對境是不行的。
所謂不要多管閒事不是說不發心,就只關起門來念佛,什麼事都不幹,不是的。那樣子修行沒有歷練,沒有跟眾生對境是不行的。
不要多管閒事,是像印光大師所說的「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
不要多管閒事,是像印光大師所說的「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
因為今生幾十年在社會上打滾,已經累積太多垃圾、塵垢在心中。如果不多去比照好樣子,多去熏習好樣子的話,老是看一些瑣瑣碎碎的人我是非,就更是難以淨法熏習。結果學了佛,甚至出了家之後,還是不斷地染法熏習。「愛慾交錯」,心中擾動,就很難以見道。
因為今生幾十年在社會上打滾,已經累積太多垃圾、塵垢在心中。如果不多去比照好樣子,多去熏習好樣子的話,老是看一些瑣瑣碎碎的人我是非,就更是難以淨法熏習。結果學了佛,甚至出了家之後,還是不斷地染法熏習。「愛慾交錯」,心中擾動,就很難以見道。
最後總結:
最後總結:
「汝等沙門,當捨愛慾」。出家修行,應當捨棄愛慾。那麼怎麼樣捨棄愛慾呢?本經後面章節的經文用種種譬喻,來教授我們用訶責自己的方法,捨棄愛慾。
「汝等沙門,當捨愛慾」。出家修行,應當捨棄愛慾。那麼怎麼樣捨棄愛慾呢?本經後面章節的經文用種種譬喻,來教授我們用訶責自己的方法,捨棄愛慾。
「愛慾垢盡,道可見矣」。道就是般若波羅蜜的道,是我們眾生自性本來就具足的,只是被我們內心的煩惱所障礙住而已。
「愛慾垢盡,道可見矣」。道就是般若波羅蜜的道,是我們眾生自性本來就具足的,只是被我們內心的煩惱所障礙住而已。
《六祖壇經》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既然本來就具足,那麼只要你肯放下心中的愛慾交錯,放下虛妄分別,慢慢地,道在我們心中就會顯現出來。
《六祖壇經》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既然本來就具足,那麼只要你肯放下心中的愛慾交錯,放下虛妄分別,慢慢地,道在我們心中就會顯現出來。
作為一個修行人,如果沒有掌握這個要點,雖然聽了很多經典,很精進地拜佛、念佛,但是並沒有往道上去會,還是不斷地在攪拌這灘水,所做這麼多加行,到最後也就是得到一些福報。心中還是攪動渾濁的,那就很可惜了,今生的修行也就只是結未來得度的因緣而已。
作為一個修行人,如果沒有掌握這個要點,雖然聽了很多經典,很精進地拜佛、念佛,但是並沒有往道上去會,還是不斷地在攪拌這灘水,所做這麼多加行,到最後也就是得到一些福報。心中還是攪動渾濁的,那就很可惜了,今生的修行也就只是結未來得度的因緣而已。
出離心
出離心
每個人的一生都承擔著各自的義務與責任,
每個人的一生都承擔著各自的義務與責任,
做好自己就是對世界最好的貢獻,
做好自己就是對世界最好的貢獻,
法界都是你一個人一個念隨緣而顯相萬相,
法界都是你一個人一個念隨緣而顯相萬相,
自心清淨,則整個世界清淨。
自心清淨,則整個世界清淨。
不要總想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別人,
不要總想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別人,
你有多少執著,就有多少痛苦,
你有多少執著,就有多少痛苦,
要擺脫痛苦,你必須從所有的執著裡出離。
要擺脫痛苦,你必須從所有的執著裡出離。
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應該看一下自己的心,
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應該看一下自己的心,
為什麼會生氣?
為什麼會生氣?
是否因為出現了與你期待正相反的東西。
是否因為出現了與你期待正相反的東西。
你的期待,就是你所執著的東西。
你的期待,就是你所執著的東西。
所謂出離心,
所謂出離心,
就是不再執著過去執著的事物。
就是不再執著過去執著的事物。
當你不再執著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
當你不再執著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
它就失去了指揮擺佈你的能力,
它就失去了指揮擺佈你的能力,
你也就獲得了自由。
你也就獲得了自由。
「彌陀萬德慧日,既已俱體齊彰,眾生黑暗罪瑕,自然當念消乎塵劫」。全在信心,知道彌陀名號是萬德洪名,一句名號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沒有一樣不圓滿,這是自性。
「彌陀萬德慧日,既已俱體齊彰,眾生黑暗罪瑕,自然當念消乎塵劫」。全在信心,知道彌陀名號是萬德洪名,一句名號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沒有一樣不圓滿,這是自性。
相信是自己的自性,是最好的保障。阿彌陀佛跟我要不是一個人,靠他靠得住嗎?他會保佑我嗎?阿彌陀佛是自性,還有什麼話說?阿彌陀佛不是別人,是自己的本性,無量覺。
相信是自己的自性,是最好的保障。阿彌陀佛跟我要不是一個人,靠他靠得住嗎?他會保佑我嗎?阿彌陀佛是自性,還有什麼話說?阿彌陀佛不是別人,是自己的本性,無量覺。
阿彌陀佛,翻成中(文)是無量覺,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佛也能翻成智慧,無量覺,無量慧,無量德,是自性本具,不是外來,信阿彌陀佛就是信性德。
阿彌陀佛,翻成中(文)是無量覺,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佛也能翻成智慧,無量覺,無量慧,無量德,是自性本具,不是外來,信阿彌陀佛就是信性德。
現代科學家沾到一點邊緣,告訴我們一個信息,意念有無與倫比的能量,要相信自己的念力。念力如果集中,佛常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的心散亂,想太多太雜,一樣事都搞不成功。什麼都不想,就是一念,什麼事都成就了。
現代科學家沾到一點邊緣,告訴我們一個信息,意念有無與倫比的能量,要相信自己的念力。念力如果集中,佛常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的心散亂,想太多太雜,一樣事都搞不成功。什麼都不想,就是一念,什麼事都成就了。
極樂世界,是自己的極樂世界,自己的家園,回不去?哪有這個道理。阿彌陀佛,是自己的分身,自己的化身,自己的本身,都行,隨便你怎麼講法,自他不二。章嘉大師講看破,就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放下,是拉拉雜雜,與自性不相干的,全都丟掉。一心一意把阿彌陀佛念好,就樣樣圓滿,真幸福。
極樂世界,是自己的極樂世界,自己的家園,回不去?哪有這個道理。阿彌陀佛,是自己的分身,自己的化身,自己的本身,都行,隨便你怎麼講法,自他不二。章嘉大師講看破,就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放下,是拉拉雜雜,與自性不相干的,全都丟掉。一心一意把阿彌陀佛念好,就樣樣圓滿,真幸福。
眾生黑暗,黑暗是愚痴,罪瑕是造業,造作許多惡業,自然當念消乎塵劫。當念是什麼?就在一句佛號當中消掉了。塵點劫以來造作的惡業全消掉了,為什麼?罪性本空,罪不是真的,自性沒有罪。阿賴耶是(妄心),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沒有了,罪業全空了。
眾生黑暗,黑暗是愚痴,罪瑕是造業,造作許多惡業,自然當念消乎塵劫。當念是什麼?就在一句佛號當中消掉了。塵點劫以來造作的惡業全消掉了,為什麼?罪性本空,罪不是真的,自性沒有罪。阿賴耶是(妄心),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沒有了,罪業全空了。
怎麼轉法?相宗經論講得很清楚,轉八識成四智,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轉。轉識成智,從第六、第七(意識)開始,六、七轉了,五、八就跟著轉。所以前五識、第八識,不要管它,就在六、七下功夫。
怎麼轉法?相宗經論講得很清楚,轉八識成四智,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轉。轉識成智,從第六、第七(意識)開始,六、七轉了,五、八就跟著轉。所以前五識、第八識,不要管它,就在六、七下功夫。
六是妄想(分別),七是執著。不再執著(自我中心),第七識就轉成平等性智。哪一天看一切人都平等,第七識轉變了。眾生跟佛平等,一切眾生平等,沒有差別,沒有親疏。對這個人好一點,對那個人差一點,這個念頭沒有了,完全平等。第六意識,做到不起心動念,不分別,(轉成妙觀察智)。
六是妄想(分別),七是執著。不再執著(自我中心),第七識就轉成平等性智。哪一天看一切人都平等,第七識轉變了。眾生跟佛平等,一切眾生平等,沒有差別,沒有親疏。對這個人好一點,對那個人差一點,這個念頭沒有了,完全平等。第六意識,做到不起心動念,不分別,(轉成妙觀察智)。
二識一轉,阿賴耶變成圓滿智慧。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成就無量無邊功德,眼耳鼻舌身,擔負起普度眾生的任務。工作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千手千眼,眼,看到眾生有苦難,手,去援助他。
二識一轉,阿賴耶變成圓滿智慧。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成就無量無邊功德,眼耳鼻舌身,擔負起普度眾生的任務。工作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千手千眼,眼,看到眾生有苦難,手,去援助他。
「罪性本空」,相信這句話。只要有我,就有罪,我沒有了,罪從哪裡來?我沒有了,誰受報?全沒有了。「虛而不實者既銷」,消除了,十法界都是虛而不實,十法界沒有了,剩下是一真法界,自己不知不覺就回歸實報莊嚴土。
「罪性本空」,相信這句話。只要有我,就有罪,我沒有了,罪從哪裡來?我沒有了,誰受報?全沒有了。「虛而不實者既銷」,消除了,十法界都是虛而不實,十法界沒有了,剩下是一真法界,自己不知不覺就回歸實報莊嚴土。
誰的實報土?阿彌陀佛的實報土,再告訴你,也是自己的實報土。今天所住,是釋迦如來的凡聖同居土,也是自己的凡聖同居土。自己業力轉變,就不住這個土。「則稱名功德,福等虛空者自生」。修福,一句阿彌陀佛,福報跟虛空一樣。
誰的實報土?阿彌陀佛的實報土,再告訴你,也是自己的實報土。今天所住,是釋迦如來的凡聖同居土,也是自己的凡聖同居土。自己業力轉變,就不住這個土。「則稱名功德,福等虛空者自生」。修福,一句阿彌陀佛,福報跟虛空一樣。
世間人捨財修福,修多大福報?一般最大,大概都生忉利天,忉利天上面就去不了,沒有那麼大的福報。念阿彌陀佛,能到極樂世界成佛,這個福報多大,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功德無與倫比。
世間人捨財修福,修多大福報?一般最大,大概都生忉利天,忉利天上面就去不了,沒有那麼大的福報。念阿彌陀佛,能到極樂世界成佛,這個福報多大,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功德無與倫比。
-------------------------------------------------------
-------------------------------------------------------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33集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33集
-------------------------------------------------------
-------------------------------------------------------
華藏衛視官網
華藏衛視官網
Facebook
Facebook
YouTube
YouTube
LINE
LINE
WeChat ID:hwazan-tv
WeChat ID:hwazan-tv
Instagram
Instagram
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性成無上道,明心見性。見性不是在經本上見,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六根對六塵境界裡頭見性,從有裡面見到空,從動當中見到靜,從雜亂裡面見到平安。一切法無一不是自性,法法皆如,法法皆是,叫思道,別胡思亂想,想其他的全錯了。
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性成無上道,明心見性。見性不是在經本上見,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六根對六塵境界裡頭見性,從有裡面見到空,從動當中見到靜,從雜亂裡面見到平安。一切法無一不是自性,法法皆如,法法皆是,叫思道,別胡思亂想,想其他的全錯了。
世間人所想的財色名食睡,七情五欲,他想這個,錯了。在佛法裡面想多做一點好事,多度眾生,多積德,比世間人想的稍微好一點,還是錯了。為什麼?向外攀緣,六根不清淨。大乘教裡面教給我們隨緣妙用,你雖然隨緣,你不是妙用,不是妙用就要記住,造業,隨緣造業。
世間人所想的財色名食睡,七情五欲,他想這個,錯了。在佛法裡面想多做一點好事,多度眾生,多積德,比世間人想的稍微好一點,還是錯了。為什麼?向外攀緣,六根不清淨。大乘教裡面教給我們隨緣妙用,你雖然隨緣,你不是妙用,不是妙用就要記住,造業,隨緣造業。
說實實在在的話,我們念頭才起,《還源觀》上告訴我們,念頭才動就周遍法界,遍法界虛空界全都接收到了。我們的這個身就好像一個電台一樣,念頭一動發射出去,遍法界虛空界全收到,沒有人不知道。有接收到,但是不知道,那是什麼?那是那個機器有故障。我們現在這個機器就有故障,十方世界那個資訊從來沒中斷,我們在接收,但是接收不知道,沒有感覺到,這機器有故障,不靈了,麻木不仁,不是沒收到。六道凡夫迷了自性,原因在此地。
說實實在在的話,我們念頭才起,《還源觀》上告訴我們,念頭才動就周遍法界,遍法界虛空界全都接收到了。我們的這個身就好像一個電台一樣,念頭一動發射出去,遍法界虛空界全收到,沒有人不知道。有接收到,但是不知道,那是什麼?那是那個機器有故障。我們現在這個機器就有故障,十方世界那個資訊從來沒中斷,我們在接收,但是接收不知道,沒有感覺到,這機器有故障,不靈了,麻木不仁,不是沒收到。六道凡夫迷了自性,原因在此地。
如果我們修行,心清淨了,你就能收到一些信息,愈清淨愈靈敏,你所收到的你感受的就愈多。如果你心思一亂,這個能力立刻就失掉。可是我們發出去的,我們念念都沒有間斷,我們發出去我們的思想,精神的波動,我們的造作是物質,這身體的這個波動,統統遍法界。諸佛菩薩收到,他清楚,他不迷惑。天地鬼神也能夠收到,有些天地鬼神比我們厲害,為什麼?他有修行,只要有修行的全都能收到。有修行的人是心清淨,清淨心特別敏感,靈敏。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
如果我們修行,心清淨了,你就能收到一些信息,愈清淨愈靈敏,你所收到的你感受的就愈多。如果你心思一亂,這個能力立刻就失掉。可是我們發出去的,我們念念都沒有間斷,我們發出去我們的思想,精神的波動,我們的造作是物質,這身體的這個波動,統統遍法界。諸佛菩薩收到,他清楚,他不迷惑。天地鬼神也能夠收到,有些天地鬼神比我們厲害,為什麼?他有修行,只要有修行的全都能收到。有修行的人是心清淨,清淨心特別敏感,靈敏。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
佛在大經上說,我們自己所造的一切業,不但發射,而且我們自己還保存資料,有資料庫,這個資料庫是什麼?阿賴耶。阿賴耶裡面收藏這些種子,就是你的檔案,永遠不會失掉。這個資料庫可堅牢了。無量劫中,世界有成住壞空,這個資料庫不會壞,為什麼?這個資料庫不是物質,它是精神現象不是物質現象,所以它永遠不壞。
佛在大經上說,我們自己所造的一切業,不但發射,而且我們自己還保存資料,有資料庫,這個資料庫是什麼?阿賴耶。阿賴耶裡面收藏這些種子,就是你的檔案,永遠不會失掉。這個資料庫可堅牢了。無量劫中,世界有成住壞空,這個資料庫不會壞,為什麼?這個資料庫不是物質,它是精神現象不是物質現象,所以它永遠不壞。
大徹大悟的時候,這些資料重新整理過了,轉識成智,把你裡面所有的資料一轉變都變成智慧,這個智慧叫後得智,無所不知。般若無知是根本智,從根本智起後得智,無所不知。所以煩惱無盡不怕,一轉變之後就智慧無盡,煩惱沒有了,智慧就沒有了,轉煩惱成菩提,貴在轉變。
大徹大悟的時候,這些資料重新整理過了,轉識成智,把你裡面所有的資料一轉變都變成智慧,這個智慧叫後得智,無所不知。般若無知是根本智,從根本智起後得智,無所不知。所以煩惱無盡不怕,一轉變之後就智慧無盡,煩惱沒有了,智慧就沒有了,轉煩惱成菩提,貴在轉變。
特別是我們生活在現代的局面,災難頻繁,最重要的把心轉變過來,我們學佛這麼多年,常常講的純淨純善,重要!我們是純淨的心,純善的心,就沒有災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個大地震,一個大海嘯,我們也完了,身體沒有了,身體是假的,身體不是我,純淨純善的意念是真的,它到哪裡去?它到極樂世界去了。我們知道大災難當中死的那些人,阿彌陀佛在場,與佛有緣的人看到佛,沒有緣的人看不到,佛統統接引走了,一點都不假。這是真的,那我們就得真幹,我們才能成就。
特別是我們生活在現代的局面,災難頻繁,最重要的把心轉變過來,我們學佛這麼多年,常常講的純淨純善,重要!我們是純淨的心,純善的心,就沒有災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個大地震,一個大海嘯,我們也完了,身體沒有了,身體是假的,身體不是我,純淨純善的意念是真的,它到哪裡去?它到極樂世界去了。我們知道大災難當中死的那些人,阿彌陀佛在場,與佛有緣的人看到佛,沒有緣的人看不到,佛統統接引走了,一點都不假。這是真的,那我們就得真幹,我們才能成就。
所以從早到晚,日日月月念佛不能間斷,世緣必須放下,全是假的,不放在心上。遇到有緣,應付它,應付很認真,做好榜樣給世間人看,不能做壞樣子,要做好樣子。報佛恩,讓社會大眾看那是學佛的人,學佛好,這是報佛恩。如果要讓別人毀謗佛,那我們就錯了;我們要表現的讓別人讚歎,不能讓人毀謗。
所以從早到晚,日日月月念佛不能間斷,世緣必須放下,全是假的,不放在心上。遇到有緣,應付它,應付很認真,做好榜樣給世間人看,不能做壞樣子,要做好樣子。報佛恩,讓社會大眾看那是學佛的人,學佛好,這是報佛恩。如果要讓別人毀謗佛,那我們就錯了;我們要表現的讓別人讚歎,不能讓人毀謗。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64集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64集
🌷更多淨空法師開示:
🌷更多淨空法師開示:
華藏衛視LINE:
華藏衛視LINE:
華藏衛視網路直播
華藏衛視網路直播
華藏衛視facebook
華藏衛視facebook
華藏衛視Youtube頻道
華藏衛視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