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1、「叵得」,即不可得。此說『非心』之所以然。心念既有三際,故謂之遷流。因其心念,剎那不停,故有『過去』、『現在』、『未來』。
2、剋實而論,只有過去、未來,並無現在。『不可得者』,明其當下即空。
3、真心,則常住不動。『非心』,言非常住之真心。生滅心是妄非真,故曰『是名為心』。
4、執著者,必自以為我能取。不知即此能取之一念,三際遷流,當下即空。念尚不可得,尚何能取之有乎。三言『不可得』,真乃錐心之語,直令我見無立足處。
5、《楞嚴經》曰:「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此文道盡三界輪迴之真相。
6、若心不隨相而動,便除一切苦。所謂了生死出輪迴,心了耳,心出耳。修行人第一步,便當明瞭此理。
7、分別執著,妄也。不分別執著,真也。真心無念,起念即妄。修證者無他,除妄是已。妄云何除,離念是已。離念則分別執著自無。真心自見,生死自了。
8、一切眾生,所以認妄為真,由於不知其是不可得。不辨其是生住異滅,剎那相續。實不可得,執之何為。且自以為能執,而實無可執,徒增妄想業力而已,真愚癡可憐也。此理惟佛知之說之,修行宜急覺悟也。
9、此事為凡聖之關鍵。本經雖離相離念並說,實歸重在離念。不過以離相為離念之方便耳。若離念,則見相即見性。㩗管隨緣現相,廣度眾生,毫無障礙矣。
10、「三心」實不可得,當下即空。應當向不可得處觀照契入。則湛湛寂寂,當下便是常住真心。正所謂「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11、此節文亦具兩重不一不異。過現未三心,是為不一。皆不可得,是為不異。又遷流心與常住心,不一也。知其不可得而當下空寂,則不異也。佛之委曲說此四重,開示修觀之方便也。
12、由不一觀不異,一念不生,而實相生矣。由不一入不異,除分別執著,亦即無我。迨至一念不生,人我法我,尚復何存乎。真無我之妙法也。此為開佛正知,開佛正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