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治煩惱廻光返照內觀(四)
淨界法師弘法資料平台/岑泳儀
淨界法師弘法資料平台/岑泳儀
古人說:
古人說:
直了妄想無起處,
直了妄想無起處,
通身熱惱自清涼!
通身熱惱自清涼!
妄想是沒有起處,
妄想是沒有起處,
它本來是無生嘛,
它本來是無生嘛,
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
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
它只就是一個
它只就是一個
因緣和合虛妄有生,
因緣和合虛妄有生,
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心境接觸那當下,
心境接觸那當下,
"產生一個假相",
"產生一個假相",
當外境離開的時候,
當外境離開的時候,
它也覓心了不可得。
它也覓心了不可得。
(無常生住異滅遷流相)
(無常生住異滅遷流相)
所以
所以
"印光大師"說:
"印光大師"說:
對治妄想就是
對治妄想就是
"心常覺照,不隨妄轉"。
"心常覺照,不隨妄轉"。
[不隨妄轉]這四個字--"廻光返照",
[不隨妄轉]這四個字--"廻光返照",
不隨妄轉就做這件事情。
不隨妄轉就做這件事情。
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你從什麼地方來?
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你從什麼地方來?
[覓之(覓心)了不可得]。
[覓之(覓心)了不可得]。
古人說:
古人說:
直了妄想無起處,
直了妄想無起處,
通身熱惱自清涼!
通身熱惱自清涼!
妄想是沒有起處,
妄想是沒有起處,
它本來是無生嘛,
它本來是無生嘛,
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
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
它只就是一個
它只就是一個
[因緣和合虛妄有生,
[因緣和合虛妄有生,
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心境接觸那當下,
心境接觸那當下,
產生一個假相,
產生一個假相,
當外境離開的時候,
當外境離開的時候,
它也覓心了不可得。
它也覓心了不可得。
所以印光大師說:
所以印光大師說:
對治妄想就是
對治妄想就是
[心常覺照,不隨妄轉。]
[心常覺照,不隨妄轉。]
不是要你去斷妄想--
不是要你去斷妄想--
[不隨妄轉]這四個字--廻光返照,
[不隨妄轉]這四個字--廻光返照,
不隨妄轉就做這件事情。
不隨妄轉就做這件事情。
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了兩個選擇:
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了兩個選擇:
第一個,我們放棄努力,內心當中就是心隨妄轉,完全由前生的力量來主導我們。我們遇到人事的因緣,該起煩惱還是起煩惱;你應該在過去的因緣當中會造作什麼業力,你還是造作什麼業力;你應該受什麼痛苦還是受什麼痛苦。這個叫作流轉門。你的生命會在這種流轉的力量當中,不斷痛苦地重復,歷史地重復。因為你沒有作出改變,你會被過去的力量牽引著,產生一種惑業苦的惡性循環。
第一個,我們放棄努力,內心當中就是心隨妄轉,完全由前生的力量來主導我們。我們遇到人事的因緣,該起煩惱還是起煩惱;你應該在過去的因緣當中會造作什麼業力,你還是造作什麼業力;你應該受什麼痛苦還是受什麼痛苦。這個叫作流轉門。你的生命會在這種流轉的力量當中,不斷痛苦地重復,歷史地重復。因為你沒有作出改變,你會被過去的力量牽引著,產生一種惑業苦的惡性循環。
第二個,我們想要產生一種新的力量,來扭轉這種過去的力量,這個時候我們叫作「不隨妄轉」。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產生一種清淨的力量,把過去邪惡的力量慢慢地消滅,把它善良的力量慢慢地增長,這個時候我們進入到一種還滅門。所以,基本上我們是有兩種選擇。
第二個,我們想要產生一種新的力量,來扭轉這種過去的力量,這個時候我們叫作「不隨妄轉」。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產生一種清淨的力量,把過去邪惡的力量慢慢地消滅,把它善良的力量慢慢地增長,這個時候我們進入到一種還滅門。所以,基本上我們是有兩種選擇。
我們要對治煩惱時,你有兩種選擇:
我們要對治煩惱時,你有兩種選擇:
第一個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第一個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第二個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第二個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們每個人,都面臨兩個選擇。
我們每個人,都面臨兩個選擇。
上淨下界法師
上淨下界法師
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了兩個選擇:
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了兩個選擇:
第一個,我們放棄努力,內心當中就是心隨妄轉,完全由前生的力量來主導我們。我們遇到人事的因緣,該起煩惱還是起煩惱;你應該在過去的因緣當中會造作什麼業力,你還是造作什麼業力;你應該受什麼痛苦還是受什麼痛苦。這個叫作流轉門。你的生命會在這種流轉的力量當中,不斷痛苦地重復,歷史地重復。因為你沒有作出改變,你會被過去的力量牽引著,產生一種惑業苦的惡性循環。
第一個,我們放棄努力,內心當中就是心隨妄轉,完全由前生的力量來主導我們。我們遇到人事的因緣,該起煩惱還是起煩惱;你應該在過去的因緣當中會造作什麼業力,你還是造作什麼業力;你應該受什麼痛苦還是受什麼痛苦。這個叫作流轉門。你的生命會在這種流轉的力量當中,不斷痛苦地重復,歷史地重復。因為你沒有作出改變,你會被過去的力量牽引著,產生一種惑業苦的惡性循環。
第二個,我們想要產生一種新的力量,來扭轉這種過去的力量,這個時候我們叫作「不隨妄轉」。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產生一種清淨的力量,把過去邪惡的力量慢慢地消滅,把它善良的力量慢慢地增長,這個時候我們進入到一種還滅門。所以,基本上我們是有兩種選擇。
第二個,我們想要產生一種新的力量,來扭轉這種過去的力量,這個時候我們叫作「不隨妄轉」。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產生一種清淨的力量,把過去邪惡的力量慢慢地消滅,把它善良的力量慢慢地增長,這個時候我們進入到一種還滅門。所以,基本上我們是有兩種選擇。
我們要對治煩惱時,你有兩種選擇:
我們要對治煩惱時,你有兩種選擇:
第一個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第一個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第二個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第二個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我們一般在對治煩惱是用枝末,你煩惱很重,我就抗拒你,[不能念,要它念;不能專,要它專。]蕅益大師說的:剛開始對治煩惱,譬如二軍對峙,強者為勝;你有三分的力量,我用十分的力量來抗拒你,我們剛開始叫抗拒煩惱,弄到自己很辛苦,入道多辛苦,行道多退轉,因為你疲於奔命嘛!所以我們剛開始對治煩惱是壓抑的,好一點就轉移目標,我不管你;你不管它,它還是在活動,你的病根沒有解決啊!那麼在時時勤拂拭當中就是對治、抗拒,這壓力是很大啊!
一、我們一般在對治煩惱是用枝末,你煩惱很重,我就抗拒你,[不能念,要它念;不能專,要它專。]蕅益大師說的:剛開始對治煩惱,譬如二軍對峙,強者為勝;你有三分的力量,我用十分的力量來抗拒你,我們剛開始叫抗拒煩惱,弄到自己很辛苦,入道多辛苦,行道多退轉,因為你疲於奔命嘛!所以我們剛開始對治煩惱是壓抑的,好一點就轉移目標,我不管你;你不管它,它還是在活動,你的病根沒有解決啊!那麼在時時勤拂拭當中就是對治、抗拒,這壓力是很大啊!
二、但是本經的方式不是這樣,你不要抗拒它,你面對它,你只要問煩惱一句話:你從什麼地方來?它就完了!
二、但是本經的方式不是這樣,你不要抗拒它,你面對它,你只要問煩惱一句話:你從什麼地方來?它就完了!
煩惱最怕你回光返照;
煩惱最怕你回光返照;
因為它沒有實體,
因為它沒有實體,
它會變現很多假相來欺騙我們,
它會變現很多假相來欺騙我們,
讓你心有所住、然後分別…
讓你心有所住、然後分別…
你看我們一個人喜歡喝咖啡,我們第一念心…一個人喝咖啡,你只有第一口真的喝到咖啡,第一口而已;你的心跟咖啡接觸的時候,嗯!不錯哦,這個咖啡不錯,口味不錯哦。你第一口真的喝到咖啡,你買的好咖啡,只有第一口受用到;第二口開始攀緣…你的心住在妄想,你沒有喝到咖啡,你被妄想帶著走,這咖啡是從哪裡買的?它跟哪一個廠牌比較怎麼樣?第二口的時候,你再也喝不到咖啡,你活在你的[名言分別]當中,就是這樣子!
你看我們一個人喜歡喝咖啡,我們第一念心…一個人喝咖啡,你只有第一口真的喝到咖啡,第一口而已;你的心跟咖啡接觸的時候,嗯!不錯哦,這個咖啡不錯,口味不錯哦。你第一口真的喝到咖啡,你買的好咖啡,只有第一口受用到;第二口開始攀緣…你的心住在妄想,你沒有喝到咖啡,你被妄想帶著走,這咖啡是從哪裡買的?它跟哪一個廠牌比較怎麼樣?第二口的時候,你再也喝不到咖啡,你活在你的[名言分別]當中,就是這樣子!
我們活在自己的妄想,帶給我們憂愁苦惱,引生我們的生死業力就在這個地方。取著這個相狀以後開始攀緣、分別,然後看到一個相狀、又創造另外一個其它的假相,使令我們心跟境當中,產生很多很多的妄想。使令我們拜佛、念佛、持咒的效果都表現不出來,本來我們念佛持咒真的是可以產生強大力量的,但是妄想產生障礙、煩惱障。那這怎麼辦呢?當然你可以對治它,但是很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你從什麼地方來?[覓之了不可得](覓心了不可得)。
我們活在自己的妄想,帶給我們憂愁苦惱,引生我們的生死業力就在這個地方。取著這個相狀以後開始攀緣、分別,然後看到一個相狀、又創造另外一個其它的假相,使令我們心跟境當中,產生很多很多的妄想。使令我們拜佛、念佛、持咒的效果都表現不出來,本來我們念佛持咒真的是可以產生強大力量的,但是妄想產生障礙、煩惱障。那這怎麼辦呢?當然你可以對治它,但是很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你從什麼地方來?[覓之了不可得](覓心了不可得)。
古人說:
古人說:
直了妄想無起處,
直了妄想無起處,
通身熱惱自清涼!
通身熱惱自清涼!
妄想是沒有起處,它本來是無生嘛,
妄想是沒有起處,它本來是無生嘛,
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
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
它只就是一個
它只就是一個
[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心境接觸那當下,產生一個假相,
心境接觸那當下,產生一個假相,
當外境離開的時候,它也覓心了不可得。
當外境離開的時候,它也覓心了不可得。
所以印光大師說:
所以印光大師說:
對治妄想就是[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不是要你去斷妄想--
對治妄想就是[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不是要你去斷妄想--
[不隨妄轉]這四個字--回光返照,不隨妄轉就做這件事情。
[不隨妄轉]這四個字--回光返照,不隨妄轉就做這件事情。
我們每個人,都面臨兩個選擇。
我們每個人,都面臨兩個選擇。
上淨下界法師
上淨下界法師
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了兩個選擇:
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了兩個選擇:
第一個,我們放棄努力,內心當中就是心隨妄轉,完全由前生的力量來主導我們。我們遇到人事的因緣,該起煩惱還是起煩惱;你應該在過去的因緣當中會造作什麼業力,你還是造作什麼業力;你應該受什麼痛苦還是受什麼痛苦。這個叫作流轉門。你的生命會在這種流轉的力量當中,不斷痛苦地重復,歷史地重復。因為你沒有作出改變,你會被過去的力量牽引著,產生一種惑業苦的惡性循環。
第一個,我們放棄努力,內心當中就是心隨妄轉,完全由前生的力量來主導我們。我們遇到人事的因緣,該起煩惱還是起煩惱;你應該在過去的因緣當中會造作什麼業力,你還是造作什麼業力;你應該受什麼痛苦還是受什麼痛苦。這個叫作流轉門。你的生命會在這種流轉的力量當中,不斷痛苦地重復,歷史地重復。因為你沒有作出改變,你會被過去的力量牽引著,產生一種惑業苦的惡性循環。
第二個,我們想要產生一種新的力量,來扭轉這種過去的力量,這個時候我們叫作「不隨妄轉」。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產生一種清淨的力量,把過去邪惡的力量慢慢地消滅,把它善良的力量慢慢地增長,這個時候我們進入到一種還滅門。所以,基本上我們是有兩種選擇。
第二個,我們想要產生一種新的力量,來扭轉這種過去的力量,這個時候我們叫作「不隨妄轉」。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產生一種清淨的力量,把過去邪惡的力量慢慢地消滅,把它善良的力量慢慢地增長,這個時候我們進入到一種還滅門。所以,基本上我們是有兩種選擇。
我們要對治煩惱時,你有兩種選擇:
我們要對治煩惱時,你有兩種選擇:
第一個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第一個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第二個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第二個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我們一般在對治煩惱是用枝末,你煩惱很重,我就抗拒你,[不能念,要它念;不能專,要它專。]蕅益大師說的:剛開始對治煩惱,譬如二軍對峙,強者為勝;你有三分的力量,我用十分的力量來抗拒你,我們剛開始叫抗拒煩惱,弄到自己很辛苦,入道多辛苦,行道多退轉,因為你疲於奔命嘛!所以我們剛開始對治煩惱是壓抑的,好一點就轉移目標,我不管你;你不管它,它還是在活動,你的病根沒有解決啊!那麼在時時勤拂拭當中就是對治、抗拒,這壓力是很大啊!
一、我們一般在對治煩惱是用枝末,你煩惱很重,我就抗拒你,[不能念,要它念;不能專,要它專。]蕅益大師說的:剛開始對治煩惱,譬如二軍對峙,強者為勝;你有三分的力量,我用十分的力量來抗拒你,我們剛開始叫抗拒煩惱,弄到自己很辛苦,入道多辛苦,行道多退轉,因為你疲於奔命嘛!所以我們剛開始對治煩惱是壓抑的,好一點就轉移目標,我不管你;你不管它,它還是在活動,你的病根沒有解決啊!那麼在時時勤拂拭當中就是對治、抗拒,這壓力是很大啊!
二、但是本經的方式不是這樣,你不要抗拒它,你面對它,你只要問煩惱一句話:你從什麼地方來?它就完了!
二、但是本經的方式不是這樣,你不要抗拒它,你面對它,你只要問煩惱一句話:你從什麼地方來?它就完了!
煩惱最怕你回光返照;因為它沒有實體,它會變現很多假相來欺騙我們,讓你心有所住、然後分別…你看我們一個人喜歡喝咖啡,我們第一念心…一個人喝咖啡,你只有第一口真的喝到咖啡,第一口而已;你的心跟咖啡接觸的時候,嗯!不錯哦,這個咖啡不錯,口味不錯哦。你第一口真的喝到咖啡,你買的好咖啡,只有第一口受用到;第二口開始攀緣…你的心住在妄想,你沒有喝到咖啡,你被妄想帶著走,這咖啡是從哪裡買的?它跟哪一個廠牌比較怎麼樣?第二口的時候,你再也喝不到咖啡,你活在你的[名言分別]當中,就是這樣子!
煩惱最怕你回光返照;因為它沒有實體,它會變現很多假相來欺騙我們,讓你心有所住、然後分別…你看我們一個人喜歡喝咖啡,我們第一念心…一個人喝咖啡,你只有第一口真的喝到咖啡,第一口而已;你的心跟咖啡接觸的時候,嗯!不錯哦,這個咖啡不錯,口味不錯哦。你第一口真的喝到咖啡,你買的好咖啡,只有第一口受用到;第二口開始攀緣…你的心住在妄想,你沒有喝到咖啡,你被妄想帶著走,這咖啡是從哪裡買的?它跟哪一個廠牌比較怎麼樣?第二口的時候,你再也喝不到咖啡,你活在你的[名言分別]當中,就是這樣子!
我們活在自己的妄想,帶給我們憂愁苦惱,引生我們的生死業力就在這個地方。取著這個相狀以後開始攀緣、分別,然後看到一個相狀、又創造另外一個其它的假相,使令我們心跟境當中,產生很多很多的妄想。使令我們拜佛、念佛、持咒的效果都表現不出來,本來我們念佛持咒真的是可以產生強大力量的,但是妄想產生障礙、煩惱障。那這怎麼辦呢?當然你可以對治它,但是很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你從什麼地方來?[覓之了不可得]。
我們活在自己的妄想,帶給我們憂愁苦惱,引生我們的生死業力就在這個地方。取著這個相狀以後開始攀緣、分別,然後看到一個相狀、又創造另外一個其它的假相,使令我們心跟境當中,產生很多很多的妄想。使令我們拜佛、念佛、持咒的效果都表現不出來,本來我們念佛持咒真的是可以產生強大力量的,但是妄想產生障礙、煩惱障。那這怎麼辦呢?當然你可以對治它,但是很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你從什麼地方來?[覓之了不可得]。
古人說:直了妄想無起處,通身熱惱自清涼!妄想是沒有起處,它本來是無生嘛,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它只就是一個[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心境接觸那當下,產生一個假相,當外境離開的時候,它也覓心了不可得。所以印光大師說:對治妄想就是[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不是要你去斷妄想--[不隨妄轉]這四個字--回光返照,不隨妄轉就做這件事情。
古人說:直了妄想無起處,通身熱惱自清涼!妄想是沒有起處,它本來是無生嘛,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它只就是一個[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心境接觸那當下,產生一個假相,當外境離開的時候,它也覓心了不可得。所以印光大師說:對治妄想就是[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不是要你去斷妄想--[不隨妄轉]這四個字--回光返照,不隨妄轉就做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