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一)
"世尊一切有部律"偈頌:
"世尊一切有部律"偈頌:
調伏"寂靜"持淨戒,常以"妙法"自莊嚴,
調伏"寂靜"持淨戒,常以"妙法"自莊嚴,
於諸"含識"無害心,是謂"沙門"苾芻行(戒定慧/聞思修)。
於諸"含識"無害心,是謂"沙門"苾芻行(戒定慧/聞思修)。
八大人覺唯慧是業/印光大師智慧為要
八大人覺唯慧是業/印光大師智慧為要
張恩慧"放下萬緣"(專修淨業)/Shi Jizhe"以法為師"(聞思修三)
張恩慧"放下萬緣"(專修淨業)/Shi Jizhe"以法為師"(聞思修三)
修鍊
修鍊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轉染念(貪瞋癡三毒)
轉染念(貪瞋癡三毒)
為智念、淨念。
為智念、淨念。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即是
即是
真如不生不滅心。
真如不生不滅心。
*******************
*******************
用真如心來念佛成佛。
用真如心來念佛成佛。
*******************
*******************
ps:
ps:
中道義/中道觀
中道義/中道觀
修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修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此是本心、心性、心體、理體。
此是本心、心性、心體、理體。
亦是菩提心、如來藏心、自性心。
亦是菩提心、如來藏心、自性心。
亦是阿彌陀心、真如心、清淨心。
亦是阿彌陀心、真如心、清淨心。
亦是佛性、覺性、法性、真實性。
亦是佛性、覺性、法性、真實性。
(異名同義)(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異名同義)(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
********************************
遣分別我相第六識,遣執著我見第七識,所謂遣生滅心也。
遣分別我相第六識,遣執著我見第七識,所謂遣生滅心也。
遣生滅心,為證不生不滅不一不異平等一如無二之性體也。
遣生滅心,為證不生不滅不一不異平等一如無二之性體也。
內修、內明、內思、內觀、內照、觀心、觀慧、解慧的成就。
內修、內明、內思、內觀、內照、觀心、觀慧、解慧的成就。
向內追尋,找到自己真正的素質(本源)與素養(大悲大願行)。
向內追尋,找到自己真正的素質(本源)與素養(大悲大願行)。
從修德中,恢復性德。滋養法身,恢復清淨法身、真如法身。
從修德中,恢復性德。滋養法身,恢復清淨法身、真如法身。
長期薰修,久而久之,自自然然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
長期薰修,久而久之,自自然然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
我們今天學華嚴經,要用在哪裡?
我們今天學華嚴經,要用在哪裡?
性相理事因果/實踐、實證、超越習氣/
性相理事因果/實踐、實證、超越習氣/
證佛陀所說、真實不虛、
證佛陀所說、真實不虛、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龙泉寺贤信法师佐治亚理工讲座-2017年8月11日)
(龙泉寺贤信法师佐治亚理工讲座-2017年8月11日)
觀看次數:4,490次2017年8月15日
普賢之行
普賢之行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無量壽經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無量壽經
一個真正覺悟的人,
一個真正覺悟的人,
能真正放下自我。
能真正放下自我。
真正做到全部把自己捨棄,
真正做到全部把自己捨棄,
不能有"我"的存留。
不能有"我"的存留。
今日的執著,
今日的執著,
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不要浪費你的生命,
不要浪費你的生命,
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信佛,學佛,不是為自己,
信佛,學佛,不是為自己,
乃是為一切苦海中的衆生。
乃是為一切苦海中的衆生。
一個智慧具足、智慧圓滿的人,
一個智慧具足、智慧圓滿的人,
是不會有恐懼、有擔心等這些負面的東西存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一)CD
是不會有恐懼、有擔心等這些負面的東西存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一)CD
修行,
修行,
一切都是往"內心"
一切都是往"內心"
去尋找真正的自己,
去尋找真正的自己,
才是正道(正念),
才是正道(正念),
才能覺醒、開悟,
才能覺醒、開悟,
才能告訴你真相。
才能告訴你真相。
(諸法實相)
(諸法實相)
相反的,
相反的,
一切往外求,都是有求,
一切往外求,都是有求,
都不究竟,
都不究竟,
沒有人能夠給得了你什麼;
沒有人能夠給得了你什麼;
(輪廻因、輪迴業、輪迴果)
(輪廻因、輪迴業、輪迴果)
因為,
因為,
修行是只能是靠自己,
修行是只能是靠自己,
靠自己去悟(體會、體認),
靠自己去悟(體會、體認),
靠自己去尋求自己的內心,
靠自己去尋求自己的內心,
*********************
*********************
只有自己的內心(正念)
只有自己的內心(正念)
不斷的回答你,
不斷的回答你,
"給到你答案(感應道交),
"給到你答案(感應道交),
這些才是你的智慧,
這些才是你的智慧,
這些才是真理(正能量)。
這些才是真理(正能量)。
*********************
*********************
行為的改變(對治煩惱習氣),
行為的改變(對治煩惱習氣),
自己隨時
自己隨時
都可以察覺而來修正,
都可以察覺而來修正,
只要有決心卻很容易做到。
只要有決心卻很容易做到。
這樣在行為的改變之下,
這樣在行為的改變之下,
久而久之,
久而久之,
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
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
在行為的帶動下,
在行為的帶動下,
改變自己的內心就容易許多。
改變自己的內心就容易許多。
修行就是修心,
修行就是修心,
為什麼最簡單的方式,
為什麼最簡單的方式,
是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
是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
往內尋求自己的
往內尋求自己的
真正素質與真實素養,
真正素質與真實素養,
"清心寡欲,超越自我",
"清心寡欲,超越自我",
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正念),
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正念),
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善薇講解/張恩慧/見後
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善薇講解/張恩慧/見後
【修行就是修心,為什麼最簡單的方式,是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
【修行就是修心,為什麼最簡單的方式,是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
善薇講解/張恩慧
善薇講解/張恩慧
往內尋求自己的
往內尋求自己的
真正素質與真實素養,
真正素質與真實素養,
"清心寡欲,超越自我",
"清心寡欲,超越自我",
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
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
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修行,
修行,
一切都是往內心
一切都是往內心
去尋找真正的自己,
去尋找真正的自己,
才是正道,
才是正道,
才能覺醒、開悟,
才能覺醒、開悟,
才能告訴你真相。
才能告訴你真相。
相反的,
相反的,
一切往外求,都是有求,
一切往外求,都是有求,
都不究竟,
都不究竟,
沒有人能夠給得了你什麼;
沒有人能夠給得了你什麼;
因為,
因為,
修行是只能是靠自己,
修行是只能是靠自己,
靠自己去悟(體會、體認),
靠自己去悟(體會、體認),
靠自己去尋求自己的內心,
靠自己去尋求自己的內心,
只有自己的內心(正念)
只有自己的內心(正念)
不斷的回答你,
不斷的回答你,
給到你答案,
給到你答案,
這些才是你的智慧,
這些才是你的智慧,
這些才是真理(正能量)。
這些才是真理(正能量)。
如果還沒有悟到這一些,就證明平時我們修行,只是在作秀、在欺騙自己,並沒有真正的領悟。
如果還沒有悟到這一些,就證明平時我們修行,只是在作秀、在欺騙自己,並沒有真正的領悟。
由於行為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生命層級,也可以説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素養。如果我們有著不良的行為,那就會體現出我們生命層級的低下;如果我們的一切行為為展現都非常得體,不但能體現我們生命的尊貴,而且還能為宇宙提供更多的正向訊息(正能量),從而幫助宇宙不斷的向上發展。
由於行為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生命層級,也可以説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素養。如果我們有著不良的行為,那就會體現出我們生命層級的低下;如果我們的一切行為為展現都非常得體,不但能體現我們生命的尊貴,而且還能為宇宙提供更多的正向訊息(正能量),從而幫助宇宙不斷的向上發展。
所謂相由心生,一個人心好、心壞由其外在的行為中,都能一一的呈現出來。但是改變自己,不但是要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同樣也是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而改變心念與行為,彼此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會有任何衝突。因為改變內在的自己,需要的各方面條件的配合,而且非常的抽象,不容易察覺到成果;但是行為的改變,自己隨時都可以察覺而來修正,只要有決心卻很容易做到。這樣在行為的改變之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在行為的帶動下,改變自己的內心就容易許多。在此僅提供本身的經驗給大家作參考,目前我仍持續以這樣的方式在做著,你心中有那尊神佛菩薩,就以祂們為學習的榜樣,照著去做、依樣晝葫蘆,大家一起加油。
所謂相由心生,一個人心好、心壞由其外在的行為中,都能一一的呈現出來。但是改變自己,不但是要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同樣也是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而改變心念與行為,彼此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會有任何衝突。因為改變內在的自己,需要的各方面條件的配合,而且非常的抽象,不容易察覺到成果;但是行為的改變,自己隨時都可以察覺而來修正,只要有決心卻很容易做到。這樣在行為的改變之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在行為的帶動下,改變自己的內心就容易許多。在此僅提供本身的經驗給大家作參考,目前我仍持續以這樣的方式在做著,你心中有那尊神佛菩薩,就以祂們為學習的榜樣,照著去做、依樣晝葫蘆,大家一起加油。
真正的修行就是修心,如果不從內心做起,只要往外求的都不是正道,都會偏、都會執著;所以,不能有那麼多的凡夫慣性思維。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去清除,一切凡夫的慣性思維與舊有的模式,全部都是清除,不能殘留!有,那就是「縫」,這種縫殘留在我們身上或者是內心世界,這些慣性思維它會不斷的膨脹擴大,這就是一種「漏」。如果這種漏一直帶在身上,它會再繼續不斷膨脹擴大,對修行者來講就會是一個災難。一個人只要還有自我的想法、自我的意識,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把自己抬得太高、太在乎,這就是有自我的存在,放不下自我。如果一個真正達到無我的人,他不會在乎自身的環境,是處於怎樣的狀態,這才叫做真正的超越自我!超越不了自我的人,是因為他還放不下,在修行的這條路上將很難有成就;有些人雖然嘴巴説已經放下了,但那是受小我的欺騙,而真正放下的沒有幾人!反問一下自己,放下萬緣了嗎?放下自我了嗎?
真正的修行就是修心,如果不從內心做起,只要往外求的都不是正道,都會偏、都會執著;所以,不能有那麼多的凡夫慣性思維。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去清除,一切凡夫的慣性思維與舊有的模式,全部都是清除,不能殘留!有,那就是「縫」,這種縫殘留在我們身上或者是內心世界,這些慣性思維它會不斷的膨脹擴大,這就是一種「漏」。如果這種漏一直帶在身上,它會再繼續不斷膨脹擴大,對修行者來講就會是一個災難。一個人只要還有自我的想法、自我的意識,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把自己抬得太高、太在乎,這就是有自我的存在,放不下自我。如果一個真正達到無我的人,他不會在乎自身的環境,是處於怎樣的狀態,這才叫做真正的超越自我!超越不了自我的人,是因為他還放不下,在修行的這條路上將很難有成就;有些人雖然嘴巴説已經放下了,但那是受小我的欺騙,而真正放下的沒有幾人!反問一下自己,放下萬緣了嗎?放下自我了嗎?
修行,一切都是往內心去尋找真正的自己,才是正道,才能覺醒、開悟,才能告訴你真相。相反的,一切往外求,都是有求,都不究竟,沒有人能夠給得了你什麼;因為,修行是只能是靠自己,靠自己去悟,靠自己去尋求自己的內心,只有自己的內心不斷的回答你,給到你答案,這些才是你的智慧,這些才是真理。如果還沒有悟到這一些,就證明平時我們修行,只是在作秀、在欺騙自己,並沒有真正的領悟。
修行,一切都是往內心去尋找真正的自己,才是正道,才能覺醒、開悟,才能告訴你真相。相反的,一切往外求,都是有求,都不究竟,沒有人能夠給得了你什麼;因為,修行是只能是靠自己,靠自己去悟,靠自己去尋求自己的內心,只有自己的內心不斷的回答你,給到你答案,這些才是你的智慧,這些才是真理。如果還沒有悟到這一些,就證明平時我們修行,只是在作秀、在欺騙自己,並沒有真正的領悟。
那修心為什麼最簡單的方式,是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呢?這不是跟往內修相違背嗎?其實不然。我們平的言談舉止,行站坐臥都是一種行為的展現,而且這些行為的展現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如果沒有意識去注重生活上的每一個細節,我們就很難清楚知道自己展現了怎樣的行為,因為我們每天所展現的行為太多太多了;既使有錯,一般人也很難發現自己那些不良的行為,從而能夠有意識的去改變它,讓自己的行為都能正向的展現。
那修心為什麼最簡單的方式,是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呢?這不是跟往內修相違背嗎?其實不然。我們平的言談舉止,行站坐臥都是一種行為的展現,而且這些行為的展現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如果沒有意識去注重生活上的每一個細節,我們就很難清楚知道自己展現了怎樣的行為,因為我們每天所展現的行為太多太多了;既使有錯,一般人也很難發現自己那些不良的行為,從而能夠有意識的去改變它,讓自己的行為都能正向的展現。
我們每個人的行為很重要,因為,我們的行為所散發出來的訊息,隨時都在宇宙中蔓延;我們有著怎樣的行為,宇宙就會得到怎樣的訊息。如果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正向的,那麼宇宙提供的訊息就是正向的(正能量);同理,如果我們的行為當中有負面的,那麼為宇宙提供的訊息中也會有負面的(負能量):我們的行為在宇宙中會產生如此大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去重視。
我們每個人的行為很重要,因為,我們的行為所散發出來的訊息,隨時都在宇宙中蔓延;我們有著怎樣的行為,宇宙就會得到怎樣的訊息。如果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正向的,那麼宇宙提供的訊息就是正向的(正能量);同理,如果我們的行為當中有負面的,那麼為宇宙提供的訊息中也會有負面的(負能量):我們的行為在宇宙中會產生如此大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去重視。
由於行為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生命層級,也可以説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素養。如果我們有著不良的行為,那就會體現出我們生命層級的低下;如果我們的一切行為為展現都非常得體,不但能體現我們生命的尊貴,而且還能為宇宙提供更多的正向訊息(正能量),從而幫助宇宙不斷的向上發展。並且在現今這個五濁惡世中,由於我們仍然需要生活在這社會中,根本無法離群而索居、跟社會脫節;所以要做到純粹的清靜無為,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清心寡欲,這是相當困難的,需要各種條件的配合。因此,面對現今複雜的社會型態,以漸進、間接的修行方式,也不失為另一種較佳的選擇。
由於行為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生命層級,也可以説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素養。如果我們有著不良的行為,那就會體現出我們生命層級的低下;如果我們的一切行為為展現都非常得體,不但能體現我們生命的尊貴,而且還能為宇宙提供更多的正向訊息(正能量),從而幫助宇宙不斷的向上發展。並且在現今這個五濁惡世中,由於我們仍然需要生活在這社會中,根本無法離群而索居、跟社會脫節;所以要做到純粹的清靜無為,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清心寡欲,這是相當困難的,需要各種條件的配合。因此,面對現今複雜的社會型態,以漸進、間接的修行方式,也不失為另一種較佳的選擇。
所謂相由心生,一個人心好、心壞由其外在的行為中,都能一一的呈現出來。但是改變自己,不但是要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同樣也是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而改變心念與行為,彼此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會有任何衝突。因為改變內在的自己,需要的各方面條件的配合,而且非常的抽象,不容易察覺到成果;但是行為的改變,自己隨時都可以察覺而來修正,只要有決心卻很容易做到。這樣在行為的改變之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在行為的帶動下,改變自己的內心就容易許多。在此僅提供本身的經驗給大家作參考,目前我仍持續以這樣的方式在做著,你心中有那尊神佛菩薩,就以祂們為學習的榜樣,照著去做、依樣晝葫蘆,大家一起加油。謝謝閱讀,請多分享!感恩您!
所謂相由心生,一個人心好、心壞由其外在的行為中,都能一一的呈現出來。但是改變自己,不但是要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同樣也是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而改變心念與行為,彼此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會有任何衝突。因為改變內在的自己,需要的各方面條件的配合,而且非常的抽象,不容易察覺到成果;但是行為的改變,自己隨時都可以察覺而來修正,只要有決心卻很容易做到。這樣在行為的改變之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在行為的帶動下,改變自己的內心就容易許多。在此僅提供本身的經驗給大家作參考,目前我仍持續以這樣的方式在做著,你心中有那尊神佛菩薩,就以祂們為學習的榜樣,照著去做、依樣晝葫蘆,大家一起加油。謝謝閱讀,請多分享!感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