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生(梵文:पद्मसम्भव Padmasambhava;藏文:པདྨ་འབྱུང་གནས།,藏語拼音:Bämajungnä,威利:pad+ma-'byung-gnas (EWTS),生卒年不詳),或譯蓮華生,後世弟子及信徒尊稱為蓮師。八世紀印度那爛陀寺僧人及雲遊僧,後應寂護論師與藏王赤松德贊禮請入藏創立僧團,為藏傳佛教之開山祖師。由於後世弟子的崇敬,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被稱為第二佛陀。所帶入的密法稱為前譯派,為藏傳佛教的開山祖師,且為寧瑪派的皈依境主尊。
首位將藏密傳入漢地的寧瑪派教傳三十二代祖師諾那呼圖克圖謂蓮花生大士是彌陀身、觀音口、釋迦心,合諸佛菩薩身口意之三密金剛應化身。[1]
釋迦牟尼佛曾懸記其涅槃後八年,有一大士將由蓮花化生(非胎生)者,即為蓮花生大士。[2]
後由西天竺烏仗那國的國王恩漲波迭,在一處名為郭嘯海的水中蓮花發現其出生,抱歸扶養立為太子,繼而成為該國國王。後感金剛薩埵於虛空中現身告知曰:「汝乃教主,實非政王」乃遜位出家,師事阿難尊者,受修釋迦牟尼佛預囑傳付顯密之法。歷事諸師,精通五明、天文、堪輿諸學。並得禪定,受無上密五部心傳大法。[3]<<無法查證>>
按照其傳記,蓮師應藏王赤松德贊與寂護邀請,約於750年由印度啟程前往西藏弘法,以神通戰勝了當地原生的鬼神與苯教的巫師,創立了最早的藏地寺廟——桑耶寺。使藏民得以改宗正統佛教。並剃度巴·賽囊等七人出家。由於這七人是西藏歷史上最早出家為喇嘛的人,史稱預試七人。為了紀念西藏佛教的創立,與寂護、赤松德贊,合稱師君三尊。他在西藏傳教成功之後便繼續雲遊四方,不知所終。《巴協》是記載蓮花生入藏的最早歷史文獻之一,為後世《布頓佛教史》、《賢者喜宴》、《西藏王統記》、《西藏王臣記》等等眾多史書引用。[4][5]
相傳他居住在烏金剎土中。他曾經到不丹帕羅傳教,建虎穴寺。其足跡遍及巴基斯坦至不丹一帶。
不丹虎穴寺
據《蓮花生傳》所載,蓮花生大士的聖誕日為藏曆六月初十,而諾那呼圖克圖將藏密傳至漢地後,因藏曆與漢地慣用的夏曆相差約一個月,故而在漢地則將蓮花生大士聖誕日定為夏曆七月初十。
按照其傳記,蓮師於湖中蓮花之上被國王恩漲波迭發現並認養成王子,後被國王罷黜進入森林修行,其後獲得許多的神通(幻術)悉地。蓮師的生平事跡以蓮師八變的方式呈現。第五世達賴喇嘛在禪定中挖掘了《具淨相印》的伏藏。並且制定了蓮師八相的灌頂儀軌,他們分別是
蓮花生大士 (Guru Rinpoche)
海生金剛上師(Guru Orgyen Dorje Chang)(圖片)
釋迦獅子上師(Guru Shakya Sengeyi)(圖片)
蓮花王上師(Guru Pema Gyalpo)(圖片)
蓮花生上師(Guru Padmasambhava)(圖片)
愛慧上師(Guru Loden Chokse)(圖片)
日光上師(Guru Nyima Oser)(圖片)
忿怒金剛上師(Guru Dorje Drolo)(圖片)
獅子吼聲上師(Guru Senge Dradog)(圖片)
藏傳佛教中念誦金剛七句祈請文,和蓮師心咒來紀念蓮花生大士。並在每月的初十舉行薈供法會來紀念蓮師。
蓮花生大士是佛教偉大的成就者之一,被稱為第二佛陀,應寂護論師與吐蕃贊普赤松德贊迎請入藏弘法,創設僧團,建立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齊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為藏傳佛教的奠基者[6]。相傳他曾預言西藏佛法將遭逢滅亡危機,所以在離開西藏前,埋藏許多經典以便後世具緣弟子修習使用,被稱為伏藏。伏藏在藏文有「珍寶」和「值得保存」的含義,伏藏不限於經典,有可能是佛像、法器或甘露等,藏傳佛教各宗派都有,其中寧瑪派特別重視[7],其中《西藏度亡經》[8]是廣為人知的伏藏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