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云:「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蕅益大師《金剛經破空論》跋曰:「金剛般若大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語,足以蔽之。」
虛雲老和尚云:「空花佛事,時時要做;水月道場,處處要建。」
《般若經》:「宴坐水月道場,降伏鏡裏魔軍,大作夢中佛事,廣度如幻眾生。」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善能解了空無相願,善解諸法如幻,如燄,如水中月,如夢鏡像。(《大正藏》 卷十五,頁 367c )
《大智度論》:有人欲籌量虛空,盡其邊際,及求時方邊際,如小兒求水中月、鏡中像,如是等 願皆不可得。(《大正藏》,卷二十五,頁 277c )
《金光明經》:聲聞之身,猶如虛空,燄幻響化,如水中月,眾生之性,如夢所見。(《大正 藏》,卷十六,頁 357c )
《華嚴經》:觀察五蘊皆如幻事,界如毒蛇,處如空聚,一切諸法,如幻,如燄,如水中月,如夢,如影,如響,如像。(《大正藏》,卷十,頁 307a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出家菩薩觀在家,猶如暴風不暫住,亦如妄執水中月,分別計度以為實,水中本 來月影無,淨水為緣見本月,諸法緣生皆是假,凡愚妄計以為我。(《大正藏》 卷三,頁 309b )
《大般若波羅蜜經》:於諸法門勝解觀察,如幻,如陽燄,如夢,如水月,如響,如空花,如像,如光 影,如變化事,如尋香城。(《大正藏》,卷五,頁 1c )
《大日經》:若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深修觀察十緣生句,當於真言行通達作證。云何為十 ?謂如幻、陽燄、夢、影、乾闥婆城、響、水月、浮泡、虛空華、旋火輪。 (《大正藏》,卷十八,頁 3c )
《維摩詰經》:「啟建水月道場,大作空花佛事;降服鏡裡魔軍,成就夢中佛果。」
【智顗大師】《法華玄義》:真性軌即法身,觀照即報身,資成即應身。......佛真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 ,如水中月,報身即天月。……佛自住大乘,即是實相之身,猶如虛空,定慧力 莊嚴,慧如天月,定如水月。(《大正藏》,卷三十三,頁 745b )
【永嘉玄覺禪師】《證道歌》:「鏡裡看形見不難, 水中捉月爭拈得?」「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永嘉玄覺禪師】:「知身虛幻,無有自性,色即是空,誰是我者?一切諸法,但有假名,無有定實。
【永嘉玄覺禪師】:是我身者,四大五陰,一一非我,和合亦無。內外推求,如水聚沫、浮泡、陽燄 、芭蕉、幻化、鏡像、水月。(《卍續藏經》卷一一一,頁 421 )
【尸利禪師】:「佛法如水中月,月可見不可取。」(《大正藏》卷四十九,頁 380b )
【石頭希遷禪師】:吾之法門,先佛傳授,不論禪定精進,唯達佛之知見,即心即佛心,佛、眾生、 菩提、煩惱,名異體一。汝等當知自己心靈,體離斷常,性非垢淨,湛然圓滿, 凡聖齊同,應用無方,離心意識,三界六道,唯自心現,水月鏡像,豈有生滅?汝等知之,無所不備。(《大正藏》卷四十九,頁 609a-b )
【李白】: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虛空其心,寥廓無主,錦幪鳥爪,獨行絕侶。(《李太白 全集》,頁 28 )
【白居易】〈水月觀音畫贊〉:淨淥水上,虛白光中,一睹其相,萬緣皆空。(《白居易集》卷三十九)
春去秋來,宴坐水月道場。花開葉落,大作夢中佛事。不住緣起,回歸自性天真。 顯示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