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十方禪林開山方丈首愚法師本著「莊嚴世界,實行正道」的理想,致力於弘揚正法於寰宇世界,曾任美國佛教會副會長、紐約大覺寺及莊嚴寺方丈,法履及於美國的東岸、西岸,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紐西蘭、台灣、香港、大陸各地等地,宣揚中國佛教文化,特別是失傳已久的融合顯密、大小乘的唐密「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法門」。
首愚法師,一九四七年生,台灣省台中縣人,俗家姓柳。一九六九年﹙二十三歲﹚服兵役期間,
於一九七一年出家,依止仁俊、廣善兩位長老為剃度師父,法名 「宏善」,法號「從智」,日後得南懷瑾老師嘉勉,特以「首愚」為自謙之號。一九七二年至七九年入學東方佛教學院高級部一年及佛光山叢林大學,就讀唯識學系四年,爾後任男眾部糾察,承蒙星雲大師之愛護,其間閉關專修般舟三昧四次,並得南懷瑾老師之指導。
本「實行正道」之四大宗旨
「實行正道」,乃行菩薩道之四大綱領也。修學菩薩道由熏習戒定慧三無漏學輾轉增上,依此三學,立為四大宗旨:實修證──定學;行悲願──戒學;正知見──慧學;道圓成──三學圓滿。本「實行正道」而「莊嚴世界」,乃十方禪林創業立道之精神座標與基礎也。
四大宗旨:
一、 實修證,報身斷德解脫門──以建禪林納海眾,成就修道基礎事業;
二、 行悲願,化身恩德善巧門──以興慈善立文教,成就行道利生事業;
三、 正知見,法身智德般若門──以辦學院育賢才,成就正道傳承事業;
四、 道圓成,正等正覺無上門──得真善美法界身,成就佛道圓澈事業。
為「莊嚴世界」豎「三大目標」
莊嚴世界,依佛之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為行願之精神內涵,欲成大願,豎立三大目標,做為近程、中程、遠程之實踐次第也。
三大目標:
一、 創建禪林奠基於寶島台灣;
二、 奉行正教中興於神州大陸;
三、 弘揚正法普及於寰宇世界。
莊嚴世界:
莊(戒香):莊重律儀,舉身投足,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符合菩薩攝律儀戒,攝心妙行,令他歡喜,自他不二,舉止安然。
嚴(定香):嚴持毗尼,平常日用,起心動念,符合菩薩攝善法戒,饒益有情,無事不善,無處不定,三學增上,圓融無礙。
世(慧香、解脫香):世事敬心,感同身受,不著世相,無住生心,十世古今,不離當念,離四句、絕百非,體用一如,淨純圓滿。
界(解脫知見香):界量等身,身同太虛,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量無邊,無邊剎境,自他不一毫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之禮運大同世界。
所謂莊嚴,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所謂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空花佛事,水月道場,菩薩用心,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法界緣起,是名【實行正道,莊嚴世界】。實行正道,即是莊嚴世界:莊嚴世界,需要實行正道。
為貫徹「宗旨與目標」。立九大實踐中心。
九大中心貫徹實踐方針:
一、 行政管理中心──為本禪林暨所屬機構之行政管理總樞紐;
二、 行願實踐中心──負責國際暨國內弘法,文物編輯出版以及文教基金會、準提學會、護法會、籌建
會等業務;
三、 見地教學中心──設十方叢林書院,下轄戒學、定學、慧學、五明、語文、東西精華文化等研究部
門,以推廣佛學、文化教育,培養基礎佛學和弘法人才;
四、 修證禪觀中心──設禪修院、念佛堂、戒壇、密壇、關房等設施;
五、 工巧生產中心──設農禪院、工禪院;
六、 淨居顧問中心──置長老靜居院、長老尼靜修院、長者靜修院;
七、 靜修療養中心──設置禪林精舍,供住眾、執事退休後辦道場所;僧伽精舍,供諸方僧眾辦道場所;
居士靜苑,供居士辦道場所;並設置養生院,附設中西醫診療所;
八、 慈惠福利中心──設養老院、育幼院、托兒所等;
九、 助念安息中心──建如意寮、地藏殿、靈骨塔等。
Published on 2021-05-25 by
皈依三寶,“皈”簡單的說就是回家依靠三寶,回到什麼家?回到我們的如來本家,三寶就是我們的本家,襯托出如來家的本地風光。我經常說,我們皈依的內涵就是回到如來清淨本家,也就是回到我們生命的本來。我們生命的本來,在禪宗來講,禪宗的參話頭提到,“父母親還未生我們之前,如何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清淨心的現量境界就是如來家。皈依三寶其實是給我們很深的精神後盾。“如來”這兩個字,在《金剛經》講得夠透徹了,“所謂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翻譯成白話來講,沒有來也沒有去,所以“如來”也可以稱之為“如去”。如來有文字般若,如去好像一去不復還了,有點悲涼,如來感覺上源源不斷。大家要去體會這個文字般若。其實我們的生命好像來了,如來就是好像來了,如去好像走了,其實他沒有來也沒有去,那正是我們生命的本地風光。
大家想要了解如來的境界嗎?用《楞嚴經》的一段經文,佛陀跟波斯匿王說法時講,你把身上的肌肉還給母親,把身上的骨頭還給父親,有個東西還不掉的,非汝而誰?那個不是你是誰啊?這個比喻用得很妙,這個大家要去體會。
當我們四大分離的時候,正如玄奘大師作的《八識規矩頌》中對第八阿賴耶識的形容——“去後來先做主公”。當我們一口氣不來了,慢慢慢慢的眼根不起作用,耳朵也聽不到,鼻子也沒有呼吸了,舌頭也僵硬了,前五識都起不了作用了,意識也喪失了,意根也起不了意識了,全身冰冷了,最後走的就是阿賴耶識。我們來娑婆世界報到,“來先”,第八阿賴耶識先來報到,最後走的是第八阿賴耶識。佛法唯識學告訴我們,生命是無窮盡的希望,我們只要好好修行。
皈依皈依,就是找到生命的本來,要不斷的看清自己,了解自己,明白自己,進一步不斷自我提升自己,莊嚴自己,最後得到清淨解脫自在,做一個自由人。成佛作祖就是做一個自由人,自己能夠當家作主。我們凡夫可憐,當不了自己的家,做不來自己的主人翁,所以在生死中流浪輪迴。我們現在不想在生死中輪迴,學佛第一個功課就是皈依,看清為什麼要皈依,皈依有什麼樣的精神內涵。
皈依三寶來講,從現像三寶,大家座位前面看到的是五方佛,再來看到準提佛母,我的背後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佛像,是表相,叫做現象佛寶;《大藏經》裡的三藏十二部經是現像法寶;現場所有的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現象僧寶,這是從佛祖開始,代代相傳,傳到現在。現像三寶是一座橋樑,接引我們進入到自性三寶,自性三寶人人本具,個個不無,只是你認得認不得。
我們皈依三寶等於向三寶掛號,佛呀,我們向您報到了;你看經典,聽經學法,你向法寶報到了;你皈依僧,向僧寶報到了,就是要找回自己。什麼是自性佛寶啊?佛者覺也,我們開始對自己生命去注意的時候、去覺察的時候,不管你是看經明白的,或者修法認識到的,或者聽善知識跟你講的,哦,了解,什麼是佛啊?佛者覺也,自己看清自己了。明心見性的人就是看清自己了。進一步,隨著你自覺能力強了,起了利他的心,覺他,傳小燈是自覺,傳中燈是覺他,傳大燈就覺行圓滿,你的福德智慧越來越深、越來越廣。
覺行圓滿,代表你的福德智慧圓滿,可以接引更多人,曉得什麼是佛?即心即佛,是心作佛,原來心就是佛。我們修淨土念阿彌陀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那麼參禪的往生到哪裡啊?修淨土的叫持名念佛,參禪的其實是實相念佛,雖然他沒有念佛的名號,但是他心地之間跟佛心心相印,那叫實相念佛。極樂世界的境界正是實相般若的境界,無量壽無量光那就是我們的自性光明。所有的各宗各派、各種修行法門,其實都是念佛法門。最根本的是了解“即心即佛,是心作佛” ,那你對佛法的高度不是一般的從書中看來的,你的佛學功底更深了,境界更高了,直接可以跟諸佛菩薩同一鼻孔出氣,那是真正的自性佛。
什麼是自性法寶?法者正也,我們有了正知正見,隨時可以見十方三世一切佛。有正知正見的人,他了解,哦,原來自己就是佛,所以叫“見法即見佛”。你徹底對法藏般若的境界了解了,原來法就是佛,見法即見佛,整個三寶的中心其實在法。見法見佛,身心清淨了。
那麼什麼是自性僧寶?僧者淨也,你明心見性了,你就是佛,你就清淨了。僧寶狹義的說,出家的師父們是僧寶,廣義的說,究竟的說,你明心見性了,哪怕你是一個在家人,你也就是僧。只是說佛教有佛教的規矩,即使你明心見性了,也只是說你是個在家的大修行人,但你沒有剃度之前你不能稱之為僧,這是佛門的規矩。但是究竟義上,其實你已經是僧了,了解這個意思就行了。
民國五十三年春,上仁下俊上人於立法委員曾華英(法名慧泰)之護持期請下,於荒野僻靜的新店五峯山下(五峯路61巷11號)創建安眾清修道場,取名「同淨蘭若」,意囑有緣來此同修者,皆依佛律六合敬之精神,人人日用作息,同一步調,個個持意無染,勤修三學,開發淨慧,同契佛心。
民國六十一年,仁公應美國佛教會聘請,與日常法師一同赴美弘法,由上廣下善上人接任「同淨蘭若」住持;民國七十年,廣公受印順導師付託,轉任新竹福嚴精舍住持,遂由兩位上人剃染的從智法師(法名宏善,後號首愚)於年底晉山繼任。
民國七十八年,「同淨蘭若」原址土地因北二高開闢被徵收,時亦為十方禪林開山住持的首愚法師經禪林籌建會及建設委員會標下峨眉鄉峨眉湖吊橋旁的峨眉湖山莊,購買資金得自隔年所得補償款一千多萬,經整修後煥然一新,乃於民國八十年,將原「同淨蘭若」大殿供奉的佛像移請至頂樓安座。於是蘭若順緣轉作為禪林之十方會館而為接引緇素二眾並廣及各界人士坐禪習靜及專修的場所,如是於湖光山色襯托之下,顯現蘭若新氣象,亦不異體現蘭若成立發揚佛法宗旨之初衷也。
然經歷多年原建造各樓陽台未做防水處理,外牆亦有龜裂現象,造成漏水,危及主體鋼筋結構,損壞木作裝潢,為顧及同修大眾安全必須儘快全面重修整理以維護道場之莊嚴,續供有志專修人士閉關靜修、研究經論,俾日後發展成國際佛法渡假中心,延續前人發心設立同淨蘭若弘法利生理想之實現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