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念佛心轉無明業識(二)
1/時薰廻光返照聞自性(特)
1/時薰廻光返照聞自性(特)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學人黃峻榮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學人黃峻榮
[ 真如,真心本如 ]
[ 真如,真心本如 ]
六祖惠能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詳見後
六祖惠能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詳見後
"淨空老和尚"說:
"淨空老和尚"說:
將來
將來
我在極樂世界看到你,
我在極樂世界看到你,
那才是真供養!
那才是真供養!
處順境,隨善緣,
處順境,隨善緣,
無貪癡,福慧全現;
無貪癡,福慧全現;
處逆境,隨惡緣,
處逆境,隨惡緣,
無瞋恚,業障盡消。
無瞋恚,業障盡消。
==================
==================
重要轉載本PO文如下:
重要轉載本PO文如下:
【佛的真正舍利叫法身舍利】
【佛的真正舍利叫法身舍利】
"真身舍利"是紀念,
"真身舍利"是紀念,
普度眾生靠"法身舍利"。
普度眾生靠"法身舍利"。
感恩
感恩
"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
舍利在香港展覽,
舍利在香港展覽,
朋友邀請我去瞻仰,
朋友邀請我去瞻仰,
好意,就去了,
好意,就去了,
沒有人邀請,我不會去。
沒有人邀請,我不會去。
為什麼?那是形相。
為什麼?那是形相。
*********************
*********************
"經典"
"經典"
是佛的法身舍利,
是佛的法身舍利,
每天讀誦、研究、學習,
每天讀誦、研究、學習,
真的"轉凡成聖"。
真的"轉凡成聖"。
*********************
*********************
天天
天天
看佛指舍利,
看佛指舍利,
拜佛指舍利,
拜佛指舍利,
還是凡夫,
還是凡夫,
不會開悟,成不了佛。
不會開悟,成不了佛。
佛能"普度眾生",
佛能"普度眾生",
在世時是"講經說法",
在世時是"講經說法",
滅度後是留下經典流通,
滅度後是留下經典流通,
"靠這個"。
"靠這個"。
有緣
有緣
遇到佛的真身舍利,
遇到佛的真身舍利,
我們尊敬,那是一個紀念。
我們尊敬,那是一個紀念。
************************
************************
最重要的是經典,
最重要的是經典,
要理解,
要理解,
落實到日常生活,
落實到日常生活,
變成自己的思想、
變成自己的思想、
見解、行為。
見解、行為。
經典叫法寶,
經典叫法寶,
一切寶裡沒有更殊勝的。
一切寶裡沒有更殊勝的。
************************
************************
本文節錄自
本文節錄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1274集
【大方廣佛華嚴經】1274集
珠海合十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自性清淨心為什麼叫做真如?/詳見後
自性清淨心為什麼叫做真如?/詳見後
觀看次數:6,303次
觀看次數:6,303次
「《大乘止觀》曰:此心」,就是我們現在這一念心性,「即自性清淨心」,因為這一念心性沒有迷,迷悟都沒有,所以叫「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來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你看這麼多名詞;不止這麼多,略舉。自性清淨心為什麼叫它做真如?在宇宙當中只有它是真的,其餘它所現的、所生的全是虛妄。佛教裡面的真妄,它有個很明顯的定義,
「《大乘止觀》曰:此心」,就是我們現在這一念心性,「即自性清淨心」,因為這一念心性沒有迷,迷悟都沒有,所以叫「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來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你看這麼多名詞;不止這麼多,略舉。自性清淨心為什麼叫它做真如?在宇宙當中只有它是真的,其餘它所現的、所生的全是虛妄。佛教裡面的真妄,它有個很明顯的定義,
什麼叫真?永恆不滅叫真;
什麼叫真?永恆不滅叫真;
什麼叫妄?有生有滅就叫妄。
什麼叫妄?有生有滅就叫妄。
一切外境皆來自"內心念頭的投射",
一切外境皆來自"內心念頭的投射",
明"無境唯識心外無法"之義,/詳見後/
明"無境唯識心外無法"之義,/詳見後/
"心外無法",故法法不外一真如。
"心外無法",故法法不外一真如。
人人本具如如不動之"自性"。
人人本具如如不動之"自性"。
無明為障,致妄心生滅不停。
無明為障,致妄心生滅不停。
應"廻光返照",不向外馳求,
應"廻光返照",不向外馳求,
應"返觀內照",息分別執著,
應"返觀內照",息分別執著,
"返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
"返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
時時念、時時聞,
時時念、時時聞,
遣除我法二執,我法雙空,
遣除我法二執,我法雙空,
則返本還源,轉識成智矣。
則返本還源,轉識成智矣。
即見諸法實相,則見如來。
即見諸法實相,則見如來。
=======================
=======================
人人本具如如不動之"自性"。
人人本具如如不動之"自性"。
無明為障,致妄心生滅不停。
無明為障,致妄心生滅不停。
應"廻光返照",不向外馳求,
應"廻光返照",不向外馳求,
應"返觀內照",息分別執著,
應"返觀內照",息分別執著,
"返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
"返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
時時念、時時聞,
時時念、時時聞,
遣除我法二執,我法雙空,
遣除我法二執,我法雙空,
則返本還源,轉識成智矣。
則返本還源,轉識成智矣。
即見諸法實相,則見如來。
即見諸法實相,則見如來。
=======================
=======================
一切外境皆來自"內心念頭的投射",
一切外境皆來自"內心念頭的投射",
明"無境唯識心外無法"之義,/詳見後/
明"無境唯識心外無法"之義,/詳見後/
"心外無法",故法法不外一真如。
"心外無法",故法法不外一真如。
一切唯心造!
一切唯心造!
大家要把"一念心"照顧好。
大家要把"一念心"照顧好。
懺悔即清淨,心轉境就轉!
懺悔即清淨,心轉境就轉!
靜思精舍德杰師父~
靜思精舍德杰師父~
我在精舍修行今年滿 23年….
我在精舍修行今年滿 23年….
記得剛回來精舍修行時,因為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弟弟妹妹都要聽我的,但回來精舍,我忘記自己變成最小的,所以當別人講了一句不順耳的話,他講一句,我回三句,結果弄得大家不歡而散,結了惡緣。
記得剛回來精舍修行時,因為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弟弟妹妹都要聽我的,但回來精舍,我忘記自己變成最小的,所以當別人講了一句不順耳的話,他講一句,我回三句,結果弄得大家不歡而散,結了惡緣。
於是,我學習修忍辱,結果對的忍,不對的也忍,人家修到最高境界是『忍而無忍』,我是修到『忍無可忍』,因為強忍沒有消化,最後是火燒功德林,又結了惡緣。
於是,我學習修忍辱,結果對的忍,不對的也忍,人家修到最高境界是『忍而無忍』,我是修到『忍無可忍』,因為強忍沒有消化,最後是火燒功德林,又結了惡緣。
"六祖法寶壇經"曰:
"六祖法寶壇經"曰: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六祖法寶壇經"又曰:
"六祖法寶壇經"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淨空老和尚"曰:
"淨空老和尚"曰:
修自性覺正淨法,
修自性覺正淨法,
入華嚴無礙境界。
入華嚴無礙境界。
(諸法本一如、平等無二)
(諸法本一如、平等無二)
======================
======================
"達觀法師"開示:
"達觀法師"開示:
自心能救度一切
自心能救度一切
誰能滅我苦,自心能滅;
誰能滅我苦,自心能滅;
誰能使我樂,自心能使。
誰能使我樂,自心能使。
誰能消我罪,自心能消;
誰能消我罪,自心能消;
誰能給我福,自心能給。
誰能給我福,自心能給。
誰能惑我智,自心能惑;
誰能惑我智,自心能惑;
誰能覺我慧,自心能覺。
誰能覺我慧,自心能覺。
誰能染我心,自心能染;
誰能染我心,自心能染;
誰能淨我性,自心能淨。
誰能淨我性,自心能淨。
誰能亂我心,自心能亂;
誰能亂我心,自心能亂;
誰能定我意,自心能定。
誰能定我意,自心能定。
誰能偷我心,自心能偷;
誰能偷我心,自心能偷;
誰能得我佛,自心能得。
誰能得我佛,自心能得。
誰能障我心,自心能障;
誰能障我心,自心能障;
誰能通我行,自心能通。
誰能通我行,自心能通。
誰能害我心,自心能害;
誰能害我心,自心能害;
誰能救我身,自心能救。
誰能救我身,自心能救。
不認識自己(真如自性),
不認識自己(真如自性),
心才會不斷的妄求。
心才會不斷的妄求。
**************
**************
當明白
當明白
無一物可得,
無一物可得,
無一法可求,
無一法可求,
心自然無所求。
心自然無所求。
**************
**************
若能無求,何來痛苦?
若能無求,何來痛苦?
何來煩惱?何來是非?
何來煩惱?何來是非?
何來委屈?何來計較?
何來委屈?何來計較?
何來得失?何來貪瞋?
何來得失?何來貪瞋?
何來迷悟?何來凡聖?
何來迷悟?何來凡聖?
何來真妄?何來對待?
何來真妄?何來對待?
何來有一切罣礙呢?
何來有一切罣礙呢?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自性清淨心為什麼叫做真如?
自性清淨心為什麼叫做真如?
觀看次數:6,303次
觀看次數:6,303次
「《大乘止觀》曰:此心」,就是我們現在這一念心性,「即自性清淨心」,因為這一念心性沒有迷,迷悟都沒有,所以叫「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來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你看這麼多名詞;不止這麼多,略舉。自性清淨心為什麼叫它做真如?在宇宙當中只有它是真的,其餘它所現的、所生的全是虛妄。佛教裡面的真妄,它有個很明顯的定義,什麼叫真?永恆不滅叫真;什麼叫妄?有生有滅就叫妄。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整個宇宙的現象歸納為三大類,物質、信息、能量,這三種現象都是從波動產生的。他說這個波動,就是佛經上所說的「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是動相,就是波動開始,就能生萬法。為什麼會生萬法?自性裡頭本具萬法,它具足,只是不顯而已。一念不覺這是個緣,因是本有的,本自具足的,有這一念不覺就現相,有相就起用。沒有這一念,它沒有相,它不起作用,但是它統統都具足。具足,因為它三種現象都沒有,我們八識五十一心所都緣不到。能緣必有所緣,自性不是所緣,所以你緣不到它,就用個空字做代表。所以這個空不當作無講,空是沒有現象,但是它有體,它有實體,它能現相。
「《大乘止觀》曰:此心」,就是我們現在這一念心性,「即自性清淨心」,因為這一念心性沒有迷,迷悟都沒有,所以叫「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來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你看這麼多名詞;不止這麼多,略舉。自性清淨心為什麼叫它做真如?在宇宙當中只有它是真的,其餘它所現的、所生的全是虛妄。佛教裡面的真妄,它有個很明顯的定義,什麼叫真?永恆不滅叫真;什麼叫妄?有生有滅就叫妄。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整個宇宙的現象歸納為三大類,物質、信息、能量,這三種現象都是從波動產生的。他說這個波動,就是佛經上所說的「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是動相,就是波動開始,就能生萬法。為什麼會生萬法?自性裡頭本具萬法,它具足,只是不顯而已。一念不覺這是個緣,因是本有的,本自具足的,有這一念不覺就現相,有相就起用。沒有這一念,它沒有相,它不起作用,但是它統統都具足。具足,因為它三種現象都沒有,我們八識五十一心所都緣不到。能緣必有所緣,自性不是所緣,所以你緣不到它,就用個空字做代表。所以這個空不當作無講,空是沒有現象,但是它有體,它有實體,它能現相。
現在我們知道,為什麼原因現相?眾生有感,自性就有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所以它會現相。它所現的相,你可以受用它,你不能執著它,那就是智慧;你要是執著它,那就叫煩惱。煩惱跟智慧是一樁事情,不執著就是智慧,執著就是煩惱;你想佔有它就是煩惱,沒有佔有的念頭是智慧;你想控制它也是煩惱,不想控制它、沒有控制的念頭,那就是智慧。只要你對於一切萬法,你可以任情去享受,不分別、不執著,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支配的念頭,你得大自在!佛法裡面講法身、般若、解脫,你全得到了。
現在我們知道,為什麼原因現相?眾生有感,自性就有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所以它會現相。它所現的相,你可以受用它,你不能執著它,那就是智慧;你要是執著它,那就叫煩惱。煩惱跟智慧是一樁事情,不執著就是智慧,執著就是煩惱;你想佔有它就是煩惱,沒有佔有的念頭是智慧;你想控制它也是煩惱,不想控制它、沒有控制的念頭,那就是智慧。只要你對於一切萬法,你可以任情去享受,不分別、不執著,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支配的念頭,你得大自在!佛法裡面講法身、般若、解脫,你全得到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0九集) 2012/2/24 檔名:02-037-0209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0九集) 2012/2/24 檔名:02-037-0209
人人本具如如不動之"自性"。
人人本具如如不動之"自性"。
無明為障,致妄心生滅不停。
無明為障,致妄心生滅不停。
應"廻光返照",不向外馳求,
應"廻光返照",不向外馳求,
應"返觀內照",息分別執著,
應"返觀內照",息分別執著,
"返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
"返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
時時念、時時聞,
時時念、時時聞,
遣除我法二執,我法雙空,
遣除我法二執,我法雙空,
則返本還源,轉識成智矣。
則返本還源,轉識成智矣。
即見諸法實相,則見如來。
即見諸法實相,則見如來。
=======================
=======================
一切外境
一切外境
皆來自內心念頭的投射,
皆來自內心念頭的投射,
明
明
"無境唯識心外無法"之義,
"無境唯識心外無法"之義,
心外無法,
心外無法,
故法法不外一真如。
故法法不外一真如。
放下
放下
妄想分別執著,回歸自性。
妄想分別執著,回歸自性。
持戒為本,
持戒為本,
觀心(自性)為要,
觀心(自性)為要,
華嚴為宗,淨土為歸。
華嚴為宗,淨土為歸。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念佛成佛,信願行三,
念佛成佛,信願行三,
"西方極樂是我家鄉"。
"西方極樂是我家鄉"。
*********************
*********************
修淨業的念佛人,
修淨業的念佛人,
"印光大師"文鈔,
"印光大師"文鈔,
不可不讀,
不可不讀,
此乃
此乃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淨土念佛人的寶藏。
"印光大師"乃
"印光大師"乃
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
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
乘願再來應化身。
乘願再來應化身。
求生淨土,依教修行,
求生淨土,依教修行,
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
***********************
***********************
"生死妙法"
"生死妙法"
貪瞋癡三,為生死根本。
貪瞋癡三,為生死根本。
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
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
欲捨彼三,須修此三。
欲捨彼三,須修此三。
此三得力,彼三自滅矣。
此三得力,彼三自滅矣。
***********************
***********************
****************
****************
人身難得今已得,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更待何生度此身。
****************
****************
讚佛偈
讚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回向偈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珠海合十
珠海合十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唯心造!
一切唯心造!
靜思精舍德杰師父~
靜思精舍德杰師父~
我在精舍修行今年滿 23年….
我在精舍修行今年滿 23年….
記得剛回來精舍修行時,因為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弟弟妹妹都要聽我的,但回來精舍,我忘記自己變成最小的,所以當別人講了一句不順耳的話,他講一句,我回三句,結果弄得大家不歡而散,結了惡緣。
記得剛回來精舍修行時,因為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弟弟妹妹都要聽我的,但回來精舍,我忘記自己變成最小的,所以當別人講了一句不順耳的話,他講一句,我回三句,結果弄得大家不歡而散,結了惡緣。
於是,我學習修忍辱,結果對的忍,不對的也忍,人家修到最高境界是『忍而無忍』,我是修到『忍無可忍』,因為強忍沒有消化,最後是火燒功德林,又結了惡緣。
於是,我學習修忍辱,結果對的忍,不對的也忍,人家修到最高境界是『忍而無忍』,我是修到『忍無可忍』,因為強忍沒有消化,最後是火燒功德林,又結了惡緣。
上人晨語曾開示:
上人晨語曾開示:
「要"修定力",要"藉事練心",
「要"修定力",要"藉事練心",
繫緣修心,隨處養心,
繫緣修心,隨處養心,
不要因人亂了心。
不要因人亂了心。
要懂得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把自己的心照顧好。
要懂得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把自己的心照顧好。
並且用心觀照,用愛應對,
並且用心觀照,用愛應對,
觀照此時的心是善是惡;
觀照此時的心是善是惡;
慈悲喜捨的心就是善,
慈悲喜捨的心就是善,
貪瞋癡慢疑的心就是惡。」
貪瞋癡慢疑的心就是惡。」
後來我提起勇氣,
後來我提起勇氣,
嘗試
嘗試
用感恩、尊重、愛,以善意、柔和的態度溝通,
用感恩、尊重、愛,以善意、柔和的態度溝通,
最後大家互相了解,盡釋前嫌,也就皆大歡喜,
最後大家互相了解,盡釋前嫌,也就皆大歡喜,
但是一轉眼,境界又來了。
但是一轉眼,境界又來了。
精舍結好緣最快的地方在大寮,火燒功德林最快的地方也在大寮。因為很忙又很急,每天要準備一兩千人的餐,遇到活動就更熱鬧了。
精舍結好緣最快的地方在大寮,火燒功德林最快的地方也在大寮。因為很忙又很急,每天要準備一兩千人的餐,遇到活動就更熱鬧了。
記得十年前,精舍還在燒柴火的年代,一邊燒柴火,一邊看菜色有沒有燒焦,還要看菜色漂亮嗎?有沒有入味?早餐忙完,忙中餐,中餐忙完,忙晚餐…..
記得十年前,精舍還在燒柴火的年代,一邊燒柴火,一邊看菜色有沒有燒焦,還要看菜色漂亮嗎?有沒有入味?早餐忙完,忙中餐,中餐忙完,忙晚餐…..
有一天好不容易忙完晚餐,正在用餐時,有個人走了進來說:
有一天好不容易忙完晚餐,正在用餐時,有個人走了進來說:
「這些鍋碗瓢盆怎麼沒有放在灶頭上,用柴火的熱度,把餐具烘乾呢?」
「這些鍋碗瓢盆怎麼沒有放在灶頭上,用柴火的熱度,把餐具烘乾呢?」
我那時也很累了,並不想收,就回答:
我那時也很累了,並不想收,就回答:
「那不是我放的喔!是別人放的喔!」
「那不是我放的喔!是別人放的喔!」
過了一會,他又回來跟我講第二次:
過了一會,他又回來跟我講第二次:
「怎麼沒有收呢,剛才不是叫你要收嗎?」
「怎麼沒有收呢,剛才不是叫你要收嗎?」
我就生悶氣了,心想:
我就生悶氣了,心想:
「我不是告訴你,那不是我放的嗎,為什麼還要叫我收?你不知道我現在很累嗎?」
「我不是告訴你,那不是我放的嗎,為什麼還要叫我收?你不知道我現在很累嗎?」
自己起了無明,身體很勞累了,心又在生氣,感覺身心俱疲。吃完飯洗碗的時候,腦海裡突然冒出了上人的話:
自己起了無明,身體很勞累了,心又在生氣,感覺身心俱疲。吃完飯洗碗的時候,腦海裡突然冒出了上人的話:
「人人要大懺悔,懺悔身、口、意惡的造作。」
「人人要大懺悔,懺悔身、口、意惡的造作。」
此時,我生起了懺悔的心,真的很對不起上人。
此時,我生起了懺悔的心,真的很對不起上人。
上人每天苦口婆心,講到口乾,講到嘴破,殷殷叮嚀,諄諄教誨,
上人每天苦口婆心,講到口乾,講到嘴破,殷殷叮嚀,諄諄教誨,
大家要把"一念心"照顧好。
大家要把"一念心"照顧好。
我那時回來精舍十年了,竟然為了這種小事而心生煩惱,我懺悔自己起了瞋心,我懺悔自己心量太狹小,起了計較心?
我那時回來精舍十年了,竟然為了這種小事而心生煩惱,我懺悔自己起了瞋心,我懺悔自己心量太狹小,起了計較心?
懺悔完後,內心好像瞬間從地獄上升到天堂,也體悟到華嚴經云:
懺悔完後,內心好像瞬間從地獄上升到天堂,也體悟到華嚴經云:
一切唯心造!
一切唯心造!
還有上人的教誨~
還有上人的教誨~
懺悔即清淨,心轉境就轉!
懺悔即清淨,心轉境就轉!
上人是我們慧命的導師,精舍裡也有好多善知識,最讓我敬佩的是慈師父的勤勉及慈悲,他一有因緣就會與後輩分享,早期跟隨上人經歷的成長點滴和感想,百聽不厭,每次聽了我都很想哭。
上人是我們慧命的導師,精舍裡也有好多善知識,最讓我敬佩的是慈師父的勤勉及慈悲,他一有因緣就會與後輩分享,早期跟隨上人經歷的成長點滴和感想,百聽不厭,每次聽了我都很想哭。
德慈師父說:
德慈師父說:
「上人強調出家乃大丈夫事,自己的生活要自己承擔,既然挑起如來家業,我們應該要讓社會人群了解佛教精神。
「上人強調出家乃大丈夫事,自己的生活要自己承擔,既然挑起如來家業,我們應該要讓社會人群了解佛教精神。
我們以身作則給大家看,
我們以身作則給大家看,
出家不是依賴社會,
出家不是依賴社會,
是做社會的靠山,
是做社會的靠山,
第一代要徹底的犧牲,
第一代要徹底的犧牲,
吃人家不能吃的苦,
吃人家不能吃的苦,
忍人家不能忍。
忍人家不能忍。
真正發心出家,
真正發心出家,
就要為佛教為眾生。
就要為佛教為眾生。
出家人要有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力,獅子的勇猛,我們要為大眾付出,不怕勞苦,靠自己的雙手自力耕生。」
出家人要有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力,獅子的勇猛,我們要為大眾付出,不怕勞苦,靠自己的雙手自力耕生。」
記得剛決定回精舍修行時,爸爸曾講:
記得剛決定回精舍修行時,爸爸曾講:
「我看你還是不要去好了。」
「我看你還是不要去好了。」
「不,我一定要去。」
「不,我一定要去。」
爸爸又說:
爸爸又說:
「你可不要去托缽。」
「你可不要去托缽。」
我回:
我回:
「不用,我們精舍是自力耕生,不用去托缽。」
「不用,我們精舍是自力耕生,不用去托缽。」
爸爸想了想說:
爸爸想了想說:
「我看你還是老了再去。」
「我看你還是老了再去。」
「不,不,不,我是要去付出的,不是去養老的!」
「不,不,不,我是要去付出的,不是去養老的!」
後來有資深的師兄師姊,向父親介紹慈濟,介紹上人,也說到了慈濟在社會上,做了很多貢獻。能夠跟隨上人修行出家,那是多大的福報啊!後來,家人們非常安心及歡喜地接受了。
後來有資深的師兄師姊,向父親介紹慈濟,介紹上人,也說到了慈濟在社會上,做了很多貢獻。能夠跟隨上人修行出家,那是多大的福報啊!後來,家人們非常安心及歡喜地接受了。
慈濟在風雨中走過 56年,上人所說的,所做的,
慈濟在風雨中走過 56年,上人所說的,所做的,
都是「誠、正、信、實」。
都是「誠、正、信、實」。
前幾年的無明網,傷害了慈濟,好多信心薄弱的人都被吹走了。
前幾年的無明網,傷害了慈濟,好多信心薄弱的人都被吹走了。
其實上人不在乎自己,只擔心人心的無明,造成社會不安,讓好多行善的人退了善心,而人心的向善,是安定社會的一股力量,是祥和人間的一股清流。
其實上人不在乎自己,只擔心人心的無明,造成社會不安,讓好多行善的人退了善心,而人心的向善,是安定社會的一股力量,是祥和人間的一股清流。
感恩當初好多資深師兄師姊回來安慰上人,請上人安心放心,他們一致説:
感恩當初好多資深師兄師姊回來安慰上人,請上人安心放心,他們一致説:
「 上人!我們道心很堅定,會守住慧命,不會退轉,同時會更精進行善的腳步,我們只懺悔自己做的還不夠,無法淨化人心, 上人!讓您憂心了。」
「 上人!我們道心很堅定,會守住慧命,不會退轉,同時會更精進行善的腳步,我們只懺悔自己做的還不夠,無法淨化人心, 上人!讓您憂心了。」
我看到敬愛的師兄師姊,身行的典範是如此慈悲、謙卑及有智慧,那分貼心令我感動與感恩。
我看到敬愛的師兄師姊,身行的典範是如此慈悲、謙卑及有智慧,那分貼心令我感動與感恩。
我心中感嘆,當時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只能默默守著這個家,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我心中感嘆,當時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只能默默守著這個家,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人身難得今已得,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佛法難聞今已聞,
明師難遇今已遇。》
明師難遇今已遇。》
能付出就是福,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能付出就是福,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財富是五家所共有。遇到水災、火災、貪官污吏、盜賊及不肖子孫,財產轉眼成空。
財富是五家所共有。遇到水災、火災、貪官污吏、盜賊及不肖子孫,財產轉眼成空。
唯有在世間所做的善業與惡業才能帶得走,種善因,結善緣,才能夠得善果!
唯有在世間所做的善業與惡業才能帶得走,種善因,結善緣,才能夠得善果!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學人黃峻榮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學人黃峻榮
[ 真如,真心本如 ]
[ 真如,真心本如 ]
六祖惠能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六祖惠能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本心就是我們本來具足的佛心,佛的心。就是說人人本來具足佛的心性。
本心就是我們本來具足的佛心,佛的心。就是說人人本來具足佛的心性。
所以才說眾生本來是佛,因為人人本來具足佛性。那我們能夠來認識、明白自己本來這顆佛的心,這樣叫做明心。
所以才說眾生本來是佛,因為人人本來具足佛性。那我們能夠來認識、明白自己本來這顆佛的心,這樣叫做明心。
所以叫做識本心,識本心就是明心,明心就見性。
所以叫做識本心,識本心就是明心,明心就見性。
見到我們本有、具足的佛性,有的說自性、本性、覺性、真如、如來藏等等,小乘稱呼它是涅槃。
見到我們本有、具足的佛性,有的說自性、本性、覺性、真如、如來藏等等,小乘稱呼它是涅槃。
真如就是佛性的稱呼之一。大乘佛法對佛性有很多的名稱,小乘只有涅槃。
真如就是佛性的稱呼之一。大乘佛法對佛性有很多的名稱,小乘只有涅槃。
真如,真心本如。
真如,真心本如。
真心:如實不虛之心。
真心:如實不虛之心。
真心就是佛的心,真真心就是我們本來具足的心性,人人本來具足佛性。
真心就是佛的心,真真心就是我們本來具足的心性,人人本來具足佛性。
所以,真心就是我們本來的佛性,佛的心。
所以,真心就是我們本來的佛性,佛的心。
本如:如者,如實之境,如如不動。
本如:如者,如實之境,如如不動。
本有、本來存在,無所動搖的如實之境,叫做本如。
本有、本來存在,無所動搖的如實之境,叫做本如。
所以,真如,真心本如。
所以,真如,真心本如。
是我們本來就有、就具足的這顆佛的心,就是我們的佛性。
是我們本來就有、就具足的這顆佛的心,就是我們的佛性。
本來人人皆具備、皆具足,這是佛如實之境,如如不動,這樣叫做真心本如,就是真如。
本來人人皆具備、皆具足,這是佛如實之境,如如不動,這樣叫做真心本如,就是真如。
因為人人本來佛性具足,所以說眾生本來是佛;也可以說人人本來具足佛性,只因迷而未覺,變成眾生。
因為人人本來佛性具足,所以說眾生本來是佛;也可以說人人本來具足佛性,只因迷而未覺,變成眾生。
所以能回光返照、觀照自心,去悟出、去體會出我們本有的智慧佛性,自覺聖智,那這樣人人可以成佛。
所以能回光返照、觀照自心,去悟出、去體會出我們本有的智慧佛性,自覺聖智,那這樣人人可以成佛。
成佛主要在心。心有妄想心,也就是意識分別心;心有真心,真心就是我們的清淨自性。
成佛主要在心。心有妄想心,也就是意識分別心;心有真心,真心就是我們的清淨自性。
以清淨心去體會心性、觀照自心,領悟出所有的萬象都是緣起,緣起本空。
以清淨心去體會心性、觀照自心,領悟出所有的萬象都是緣起,緣起本空。
萬法都是空無自性。所有緣起的萬象、一切萬法都是空無自性。所以一切萬象都是空相。
萬法都是空無自性。所有緣起的萬象、一切萬法都是空無自性。所以一切萬象都是空相。
一切法都是空無自性,所以所有萬象、一切法都是空性、空無自性。
一切法都是空無自性,所以所有萬象、一切法都是空性、空無自性。
也就是說空性是所有法,所有包括相、包括法都是空性。空性就是佛性的本體,佛性就是佛的本體、本性,佛是佛性的具體化。
也就是說空性是所有法,所有包括相、包括法都是空性。空性就是佛性的本體,佛性就是佛的本體、本性,佛是佛性的具體化。
佛是相,佛性是體。佛是佛性的具體化,就是相;佛性就是空性,就是性,這樣就是性相一如。
佛是相,佛性是體。佛是佛性的具體化,就是相;佛性就是空性,就是性,這樣就是性相一如。
那真空妙有,就是說佛性是如如不動、不生不滅、本來面目、無所動搖、無來無去;但是佛性是空性,它能起作用、生妙用,這樣叫做真空妙有。
那真空妙有,就是說佛性是如如不動、不生不滅、本來面目、無所動搖、無來無去;但是佛性是空性,它能起作用、生妙用,這樣叫做真空妙有。
妙有就是無常,因為無常所以能夠起作用,也就是佛性的妙用跟展現。
妙有就是無常,因為無常所以能夠起作用,也就是佛性的妙用跟展現。
所以佛性非常、非無常。佛性非常就是無常,不是固定的、不是一層不變,所以它能夠起作用、生妙用,這樣人人才有可能成佛。
所以佛性非常、非無常。佛性非常就是無常,不是固定的、不是一層不變,所以它能夠起作用、生妙用,這樣人人才有可能成佛。
因為佛性無常,它才能夠轉識成智、轉煩惱為菩提、轉眾生成佛等等。就是說佛性無常,就是佛性能夠起作用、生妙用。
因為佛性無常,它才能夠轉識成智、轉煩惱為菩提、轉眾生成佛等等。就是說佛性無常,就是佛性能夠起作用、生妙用。
所以真心本如,真如。真心就是佛的心,就是我們自己本來佛性具足,就是佛性本如,就是本來備有而具足,本來如如不動,它是如實之境,這樣叫做真心本如,也就是真如。
所以真心本如,真如。真心就是佛的心,就是我們自己本來佛性具足,就是佛性本如,就是本來備有而具足,本來如如不動,它是如實之境,這樣叫做真心本如,也就是真如。
我們說佛性非常、非無常。佛性常,就是我們如來藏、覺性、本性、自性、真如,它是我們本來的面目,不生不滅、無來無去、如如不動、不起妄想、不起妄念、不受污染。
我們說佛性非常、非無常。佛性常,就是我們如來藏、覺性、本性、自性、真如,它是我們本來的面目,不生不滅、無來無去、如如不動、不起妄想、不起妄念、不受污染。
因為佛性無相,所以要找找不到,找不出一個真實的東西;但是要應用無所不在。
因為佛性無相,所以要找找不到,找不出一個真實的東西;但是要應用無所不在。
佛性無相,要應用處處都是,所以遍一切處、充滿宇宙、充滿法界。
佛性無相,要應用處處都是,所以遍一切處、充滿宇宙、充滿法界。
所以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才說,祂的法身遍一切處、充滿宇宙、充滿法界。說離開也沒離開,說來也沒來,所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這是之前對你所開示的。
所以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才說,祂的法身遍一切處、充滿宇宙、充滿法界。說離開也沒離開,說來也沒來,所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這是之前對你所開示的。
佛性常,所以我們真心安住不動搖。佛性常,就是我們佛性的本體。
佛性常,所以我們真心安住不動搖。佛性常,就是我們佛性的本體。
佛性無常,就是佛性起妙用、起大用,這樣叫做體用一如、體用不二。
佛性無常,就是佛性起妙用、起大用,這樣叫做體用一如、體用不二。
所以佛性非常非無常。
所以佛性非常非無常。
眾生本來佛性具足,眾生本來是佛;人人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眾生本來佛性具足,眾生本來是佛;人人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眾生雖然妄想、執著、顛倒、意識的分別、煩惱,通通是有;但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將緣起虛幻不實的萬象當作是真實的,不了解緣起性空的法、的真理。
眾生雖然妄想、執著、顛倒、意識的分別、煩惱,通通是有;但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將緣起虛幻不實的萬象當作是真實的,不了解緣起性空的法、的真理。
所以如果能夠覺察、能夠一念回光返照,知道妄想、執著、意識的分別、顛倒種種,本空。
所以如果能夠覺察、能夠一念回光返照,知道妄想、執著、意識的分別、顛倒種種,本空。
因為緣起的萬象也是本空,空相就是空性,只要眾生能覺悟到萬象皆空,萬法空無自性,那這樣一念回光返照,當下就能夠覺悟。
因為緣起的萬象也是本空,空相就是空性,只要眾生能覺悟到萬象皆空,萬法空無自性,那這樣一念回光返照,當下就能夠覺悟。
所以悟則一剎那,迷則塵點劫。
所以悟則一剎那,迷則塵點劫。
所以佛法要悟、要悟、要用悟的。
所以佛法要悟、要悟、要用悟的。
佛法並不是說你懂很多、知道很多,但是沒有悟出我們本有的佛性、的大智慧,這樣並不能開悟見性,就是叫做不識本心,學佛無益。
佛法並不是說你懂很多、知道很多,但是沒有悟出我們本有的佛性、的大智慧,這樣並不能開悟見性,就是叫做不識本心,學佛無益。
佛法最重要就是要悟,悟就是要解行並重。
佛法最重要就是要悟,悟就是要解行並重。
佛法是信解行證。信則能入、解如目、行如足、唯證相應。
佛法是信解行證。信則能入、解如目、行如足、唯證相應。
解行要並重,悟後起修就是解行並重。
解行要並重,悟後起修就是解行並重。
在道理上悟了,這是解悟。
在道理上悟了,這是解悟。
在緣起的生活當中,將悟出來的法,應用在緣起的生活當中的一切行住坐臥,在生活當中去體悟、去體會、去參悟。
在緣起的生活當中,將悟出來的法,應用在緣起的生活當中的一切行住坐臥,在生活當中去體悟、去體會、去參悟。
在生活當中悟出來的叫做證悟,因為表示你能夠做得到。
在生活當中悟出來的叫做證悟,因為表示你能夠做得到。
行就是你除了已經在道理上悟出來,你在心境上也能夠達到那種心境,在生活當中也能夠做得到,這樣叫做證悟。
行就是你除了已經在道理上悟出來,你在心境上也能夠達到那種心境,在生活當中也能夠做得到,這樣叫做證悟。
道理懂了,又能夠做到。心境上也確實能達到那種心境,這樣是證悟。
道理懂了,又能夠做到。心境上也確實能達到那種心境,這樣是證悟。
證悟了就與佛道相應,就與佛性相應,就與佛的心相應,這樣就是叫做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這樣就是明心見性、開悟見性。
證悟了就與佛道相應,就與佛性相應,就與佛的心相應,這樣就是叫做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這樣就是明心見性、開悟見性。
當然這每個人、每一個眾生,要來明心見性、開悟見性、成就佛道;每一個眾生他的時間都不一樣。
當然這每個人、每一個眾生,要來明心見性、開悟見性、成就佛道;每一個眾生他的時間都不一樣。
因為環境不同、觀念不同、看法不同,他過去世修學也不同。所以修學佛道要開悟見性、成就佛道,是要看多世的修學,並不是只看今世。
因為環境不同、觀念不同、看法不同,他過去世修學也不同。所以修學佛道要開悟見性、成就佛道,是要看多世的修學,並不是只看今世。
多世呢?好幾百世、好幾千世、甚至更多。
多世呢?好幾百世、好幾千世、甚至更多。
那這世你看到的,可能是在你修學佛道的過程中間的一小段而已。
那這世你看到的,可能是在你修學佛道的過程中間的一小段而已。
過去修學佛道的成果,都是會含藏在你的如來藏,也就是第八意識。
過去修學佛道的成果,都是會含藏在你的如來藏,也就是第八意識。
過去修學佛道的成果,跟你這世的修學;你確實是信解行證都完成,因緣時節成熟,智慧善根各種條件具足,在這世你頓悟,這樣一念之間、一剎那你就完成佛道。
過去修學佛道的成果,跟你這世的修學;你確實是信解行證都完成,因緣時節成熟,智慧善根各種條件具足,在這世你頓悟,這樣一念之間、一剎那你就完成佛道。
只要以禪宗來修學佛道的學人,能夠大徹大悟、開悟見性、完成佛道,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會親身降臨,來為學人印證。
只要以禪宗來修學佛道的學人,能夠大徹大悟、開悟見性、完成佛道,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會親身降臨,來為學人印證。
這是稀有難得的遭遇,但是因為太稀有、太難得,所以很少、很少人會來相信這種事情。除非他本身就是再來人,他也經過這個過程,他才會來相信。所以信者恆信,不信者是正常。⋯⋯⋯
這是稀有難得的遭遇,但是因為太稀有、太難得,所以很少、很少人會來相信這種事情。除非他本身就是再來人,他也經過這個過程,他才會來相信。所以信者恆信,不信者是正常。⋯⋯⋯
真如,就是真心本如。
真如,就是真心本如。
南無觀世音菩薩開示(2022 04 16)
南無觀世音菩薩開示(2022 04 16)
學人黃峻榮 合十感恩
學人黃峻榮 合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