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這個視頻你就知道,極樂世界非去不可!【慧律法師開示】
觀看次數:4,436次2022年4月17日
===========================
******************************
******************************
******************************
******************************
雖然現代學佛的人,以淨土法門的人較多。 淨土法門表面上是較簡單,因為它入門的方式以念佛為主,是較簡單。
但是,其實還是以心法為主。那我們要教育人淨土法門,也是要善巧方便,隨順眾生。
因為之前阿彌陀佛也有來提起:淨土法門就是一個難信、易行的法門。
就是說要深信淨土法門、深信不疑的人,畢竟不多。原因就是他們認為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這是太過簡單,也是太過便宜的事情。
所以不只是在家的人相信的很少很少,就是出家僧眾相信的也是不多。
不了解淨土法門入門簡單,其實也是一樣要以心法為主,來體悟心性,達到一心不亂、清淨心。
清淨心就是我們的真心、本心。清淨心裡面智慧無量,能夠顯露我們的佛性。所以清淨心來念佛,那這念清淨心就能夠顯露佛性,叫做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就是我們一念清淨心當中來顯露,所以叫做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自性彌陀:我們一心不亂稱念佛號,清淨心顯露自性佛,叫做自性彌陀。 是自力、他力都有;其實還是以自力為主,他力為輔、輔助,這才是真正淨土法門的心法。
那因為要來深信不疑的人不多,所以他們所念出來的佛號,並不能都與佛相應,這樣叫做念佛不得力,無法與佛相應,這樣他們要來往生極樂淨土的機會就不大。
所以一定要記得:深信不疑就能夠產生力量。切願,願力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相應力就有多大。
現在都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在四種念佛來說,就是最簡單的念佛方式。不必觀相、不必觀想,所以持名念佛就是一種簡單的念佛方式。
若能夠來體會心性、悟明心性,能夠開悟見性。了解佛性就是空性,以清淨心、無所著、無一物、畢竟空的心法來稱念佛號,這樣就是叫做實相念佛。
開悟見性,或以清淨心、一心不亂來稱念佛號,每一句佛號與佛相應,每一句佛號就是一尊佛,那這樣是實相念佛。
實相就是無相,就是無所著、心中無一物、無所住的心境來稱念佛號。
實相就是無相,無相就是無所著。但是我們畢竟在世間生活;所以必需也要無不相。
無相就是不著一切相。金剛經説: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所以於相離相、即相離相。離一切相,就是空相、就是空性,這樣就能與佛相應。
無不相就是說:我們生活在緣起的世間,面對的一切相,雖然我們心境上了解緣起性空、真空妙有的法;但是我們在世間生活,畢竟不是自己一個人,要面對家庭、社會、種種的對象。
所以我們不能去否認外相,這樣生活在緣起的生活當中,與人來往,才能和諧相處,才能事事無礙、事理圓融。
這樣就是要無不相,不能否認緣起的外相,但是我們心境上無相。了解緣起都是短暫的生滅幻相,是無常、無我。
所以我們雖然不否認緣起的萬象,但是我們心境能超越。叫做面對現實、超越現實,面對又超越,這樣我們就能解脫。
所以實相念佛必須悟明心性,甚至開悟見性;至少要能夠以清淨心、一心不亂來稱念佛號。要有這種心境、心法,這樣才叫做實相念佛。
每一句佛號與佛相應,叫做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就是稱念佛號的心法。
⋯⋯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有記載我向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報告念佛的心法與心得。
那念佛就是要攝心,攝心就是攝我們六根。 六根、六塵都要收攝在一句佛號裡面;讓它能夠達到一心不亂,念佛打成一遍,無有間斷;以清淨心、無間斷,佛號一句一句把它稱念出來。
念佛最重要的也是在心,收攝六根達到一心不亂,這樣以清淨心稱念佛號,就與佛相應。
那如果我們用憶念,憶念阿彌陀佛,用心收攝六根打成一片的清淨心去憶念阿彌陀佛;那這樣,同樣能夠與阿彌陀佛相應。
因為佛具足神通,神通自在。我們一般講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最後漏盡通,斷除煩惱。
佛具足六神通,所以你以音聲稱念佛號,或以淨心憶念阿彌陀佛、或是其他如來;那這樣,同樣能與佛相應,與阿彌陀佛相應。就是說,阿彌陀佛都能夠很清楚、知道你在憶念祂。
頭一項:持名念佛。這是現在世間入淨土法門,求往生極樂淨土的眾生,最多、最普遍的稱念佛號的方式。 持名念佛因為較簡單,所以就較多人以持名念佛來稱念佛號。
這兩種的念佛方式,就是在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有所記載。因為以這兩種方式來稱念佛號,是有比較複雜,不是多數人能夠依這兩種方式去稱念佛號;所以在目前世間的眾生稱念佛號,很少用這兩種方式來稱念佛號。就是觀相念佛、觀想念佛。
第四種:實相念佛。 實相念佛就是要稱念佛號的人,已經有禪的功夫。有體會心性、參悟聖道,已經悟明心性,甚至已經明心見性、開悟見性,成就佛道。
本來禪與淨就是不二,同樣都是要回歸心性。禪是佛的心、佛的心性;以佛的本心來稱念佛號,才能叫做實相念佛。
實相念佛的意思,就是說你對實相,對宇宙的真理、世間的實相,都相當的深入。
實相就是無相,就是空相、空性。因為空性就是達到佛的心性,也可以說佛的心性就是空性。
因為所有的相、所有的法都是空無自性;所以無相能夠通達無相之理,來稱念佛號叫做實相念佛。
那通達實相之理,就是你已經悟明心性,甚至開悟見性,能夠明白自心就是佛的心,就是你已經有禪的功夫。
所以實相念佛,就是你能夠攝心,能夠以清淨心、一心不亂來稱念佛號;能夠不起妄想,以直心來稱念佛號,就能與佛相應。
不管是以音聲來稱念佛號,或是以清淨心來憶念阿彌陀佛,都能夠與阿彌陀佛相應,那這樣念佛就是叫做有夠功夫,有夠得力。
念佛主要在心法,所以能夠以清淨心、一心不亂來稱念佛號,或是憶念佛號,都能夠與佛相應。那你每一句念出來的佛號就是一尊佛。
那以清淨心、一心不亂來稱念、憶念佛號,與佛相應,這要心就是佛、佛就是心。
清淨心稱念佛號,那時候你與佛相應,你的心就是佛,阿彌陀佛就在你一念清淨心當中有顯露。所以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這個道理。
以上大勢至菩薩開示、教導的淨土法門念佛心法,在教化眾生稱念佛號,可以來靈活應用。⋯⋯
你回去碰到一些是非,你就告訴自己,無所謂的是,也無所謂的非,是非都是人定出來的,知道嗎?
你碰到人家罵你,四大皆空,五蘊無我,無!沒有所謂侮辱我的事。
今天你做善事佈施,佈施了一了百了,無!加一個無字,沒有所謂的佈施一了百了的事。
你今天貧窮,你告訴自己沒有所謂的貧窮;你很富有,加一個無,沒有所謂的富有;你很健康,加一個無;你很病苦,你也不必苦惱,沒有所謂得病苦。
碰到一切好的不執著,碰到人家跟你計較,你今天吃虧,沒有所謂吃虧,吃虧就是佔便宜。
你今天佔便宜,有一天人家就會來報復你,你今天什麼都要贏,有一天你就必須吃盡苦頭。
同學們,師父教你一個偉大的思想:你什麼事情都不要考慮到「我」,先考慮整個佛教,整個團體,大無我的精神!
你任何事情都不要顧慮到自己,你的煩惱就少,為什麼?你沒有時間來自私,沒有自私,處處考慮別人,你的煩惱就沒有。
煩惱從那裡來?從一個「我」開始。什麼你今天怎麼對我不滿,我受盡委屈。
無我,你煩惱什麼?處處為別人著想,犧牲奉獻,你想想看,你的煩惱怎麼會多呢?根本不可能。
你回去碰到一些是非,你就告訴自己,無所謂的是,也無所謂的非,是非都是人定出來的,知道嗎?
你碰到人家罵你,四大皆空,五蘊無我,無!沒有所謂侮辱我的事。
今天你做善事佈施,佈施了一了百了,無!加一個無字,沒有所謂的佈施一了百了的事。
你今天貧窮,你告訴自己沒有所謂的貧窮;你很富有,加一個無,沒有所謂的富有;你很健康,加一個無;你很病苦,你也不必苦惱,沒有所謂得病苦。
碰到一切好的不執著,碰到人家跟你計較,你今天吃虧,沒有所謂吃虧,吃虧就是佔便宜。
你今天佔便宜,有一天人家就會來報復你,你今天什麼都要贏,有一天你就必須吃盡苦頭。
同學們,師父教你一個偉大的思想:你什麼事情都不要考慮到「我」,先考慮整個佛教,整個團體,大無我的精神!
你任何事情都不要顧慮到自己,你的煩惱就少,為什麼?你沒有時間來自私,沒有自私,處處考慮別人,你的煩惱就沒有。
煩惱從那裡來?從一個「我」開始。什麼你今天怎麼對我不滿,我受盡委屈。
無我,你煩惱什麼?處處為別人著想,犧牲奉獻,你想想看,你的煩惱怎麼會多呢?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