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生就是這樣的顛倒,是非不分,黑白不分。起惑、造業、受報、輪轉不已。
【偈雲: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所謂[佛説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這首偈頌是説眾生的心是重重無盡,佛才説重重無盡的法。好象心和佛是這樣,好像佛和眾生也是這樣。應該知道佛和自己的生滅心,體性都是無窮無盡的。
【偈雲: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偈雲: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可是身和心互相依持,而能做出種種佛事。這是事理無礙,圓融周遍的法,自在未曾有的境界。
在夜摩天宮寶莊嚴殿中,有十位大菩薩,用偈頌來稱揚讚歎釋迦牟尼佛的功德。
【偈雲: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説頌言】:
在這個時候,這位覺林大菩薩,仰承着釋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
【偈雲: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人的心好像畫師一樣,想畫畫的時候,在心中先思量一番,在紙上畫些什麼?
這位畫師,想畫山水 ,或畫人物,或畫花卉,或畫飛禽走獸、昆蟲魚蝦等的異相,可是這張白紙沒有什麼分別,而是所有的彩色不同,所取的相不同,所以畫出來的畫也不一樣。
好像天降冰雹,粒粒是明體。愚痴人認為是珍珠,見它玲瓏可愛,
眾生就是這樣的顛倒,是非不分,黑白不分。起惑、造業、受報、輪轉不已。
【偈雲: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越畫這個彩色越不同,把本來的白紙蓋住了。好像從真如中生時無明。無明生出煩惱,貪瞋痴都現出來了。畫這畫,
可是這個色也沒有離開這個大種,也就是説離開真也沒有妄。若是離開大種,離開真如自性,一切的一切煩惱無明都沒有了。這是我們真心現出的一種妄想,可是妄想中不會現出真心。妄想也沒有離開真心。
【偈雲: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在心中本來沒有什麼彩畫,了不可得。雖然在心中找不出彩畫,可是在彩畫中也找不出心來。心畫還不能離開,如果離開心,就畫不出畫;離開畫,也就沒有畫畫的心。所以不能離開心,另外有個彩畫。畫彩畫是用心來畫的,雖然用心畫的,但是在畫上並沒有心。
【偈雲: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畫畫的心,常無所住 ,畫了無量無邊那樣多的畫,想不起來究竟畫了多少畫?在大種中示現一切彩色,每張畫與每張畫,互不相知、互不相識。
【偈雲: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好象善於畫畫的畫師,當他在畫畫的時候,只知道一個輪廓,究竟畫什麼?也不詳知,不過隨緣應畫而已。由心想畫而畫。
【偈雲: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藴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人的心,好像工畫師,能畫出一切世間的境界—山河大地、森羅萬象,都能畫出來。
【偈雲: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所謂[佛説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這首偈頌是説眾生的心是重重無盡,佛才説重重無盡的法。好象心和佛是這樣,好像佛和眾生也是這樣。應該知道佛和自己的生滅心,體性都是無窮無盡的。
【偈雲: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偈雲: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可是身和心互相依持,而能做出種種佛事。這是事理無礙,圓融周遍的法,自在未曾有的境界。
【偈雲: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假設有人想要明瞭知道十方三世一切佛,應該觀察法界性,法界就是真如實觀。一切的一切的境界,都是唯心所造出來的。
現在講個公案,在唐朝睿宗文明元年(西元六八四年),有位出家人,名叫王明幹,是洛陽人。雖然出家修行,但無戒行,又不修善。有一天,因病尷死,被無常二鬼,引到地獄門前。他遇到一位和尚(地藏王菩薩)教他一首偈頌:[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令他念誦,可以解除地獄之苦。於是他專心念誦,來到閻王殿時,閻王見他頭上放光,乃問他:[你在生前作些什麼功德?] 答:[我只念四句偈頌。]閻王又問:[是哪四句?念給我聽聽!] 他念着這四句偈頌的聲音,聽到之處,凡是受苦的人,皆得解脱。閻王因他有此功德,令他還陽,宣説此偈頌。王明乾死後三日又復活,憶記此頌,乃向空觀寺僧定法師詢問,此偈出自哪部經?遂在華嚴經此品查出。諸位試想想:單念華嚴經的一首偈頌,就有這樣大的力量;如果能念會此經裏全部的偈頌,當然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1]
唐朝僧人釋僧俊,俗姓王,京師人。他出家後不守戒律,也未曾修善,結果因為患了一點小病就死了,他死後三日又奇蹟般的醒來,啼哭懺悔!自己説他將要死的時候,有冥官二人,追他索命來到一個大城門前,他正在焦急間忽然碰到有一個僧人,對他説:‘我是地藏菩薩,你在京城曾經模寫過我的一個身像,雖然不曾禮供,你投舍大寺後,我卻要報答你模寫的功德。’就教給他一行文句:“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此經晉譯)你如果誦得此偈,就能閉地獄門,開淨土道,能通報命!説完這句話就不見了。
釋僧俊就進入了城中,面見閻王,閻王問他:‘你生時值法,有何功德?’答:‘惟受持一行四句偈。’閻王説:‘你今誦否?’曰:‘憶持!’就完整的背了上面那個偈字,這是凡是他聲音所及的地方,受苦之人皆得解脱。閻王趕忙説:‘止止!不要説了’,於是放還人間,因此得以甦醒。之後他參驗偈文,才知到這是華嚴經夜摩天宮無量菩薩雲集所説的文句,即覺林菩薩偈。自此以後僧人釋僧俊向一切僧人都説這件事,凡是聽聞者都發心信受華嚴。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