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互相依待、互相對照而存在 , 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存在 , 真正的存在就是不存在,這才是真正的存在 。
因為不存在就不會變化。可是雖不存在,也能夠因為有某一些因緣而存在某一些現象,所以不存在就是存在,存在就是不存在,到最後就從矛盾、 對立、衝突之中而得到統一。
這從各方面的部分到達一個整體 ,這個整體即為無數因緣的假合,整體的自性了不可得,空才是真正的整體,因為如果佔有空間,佔有時間,就會改變,就不算整體、不算圓滿。
*****************************
******************************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無事,是心中無罣礙,心中沒有瞋恨貪愛。世間人總是忙著造業、忙著受報,渾然未知地在歲月中蹉跎,在悔恨中虛度人生。
一個真修行者對於這個世間,沒有要排斥或對付什麼,也沒有要追求或爭取什麼,而只是隨緣盡份的於忙中修學自己、度化有情。
世間的人事物如夢幻泡影,如演戲般的有哭有笑,但卻非本來面目、真正實相。
一個真修行者能認真地演好戲中的角色,並且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在演戲,不會把世間幻相當成實境看待;在生活過程中面對問題時,不因物喜,不以己悲,而只是適當地對境眼前、處理當下。
心中沒有自我、自私的主觀意識存在,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不論是權勢、名利、地位、朋友眷屬等,雖知皆是有緣而來,卻能了然接受,不會患得患失。
因為沒有「我」的執著,所以沒有「我的」煩惱。因為無所執著,更懂得將自我放下,以平常心度日;懂得在什麼時候就做什麼事,在什麼場合就講什麼話,在什麼職位就擔當什麼樣的責任。
一個真修行者懂得用般若智慧來照見內外境,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明知不是事實,何必執著?若是將生死過於看重,煩惱便會現前。在欲求解脫之人的眼裡,是既不畏懼生死、也不貪戀生死的。
佛家講生老病死皆屬無常,既然無常,不如坦然接受,勇敢面對便是。
每一秒的生,即是下一秒的死,我們每天都在生死之間穿梭,在輪迴當中迂迴不止。
生命何其短暫!人身又何等可貴!若能在有限的生命裡,懂得把握當下,追求真正永恆的東西,才是我們來這一遭中,真正最重要的功課啊!
洞山良价禪師開悟之後,勸人不要離開自性去外面找「開悟」這個東西,他體會到了「水面的影子是我,我不是水面的影子」這個經驗。請師父為我們開示,分享一下洞山禪師的心得。
洞山禪師有一天在過河時,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水上一個人,水面一個人;水面上的不是他,水上的才是他。當他尚未看到倒影之前,始終不得開悟,不知道自己本來的面目究竟是什麼東西,認為在身外一定還有一個東西是本來面目或自性。直到他見到水面上自己的影子,才知道不要離開自己的身心另外去找什麼,如果這樣去求道求法,希望悟道得法,那就離開自己的本來面目愈来愈遠。現在我看到水面上的影子,影子是我,而我並不是那個影子,這就是開悟。很多人認為開悟一定是悟到不得了的事,其實,未悟的時候對面不相識,悟了之後發現根本不曾離開過,如此而已。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影子是我,我不是影子」,影子是從我產生的,離開了我不會有影子。我們平常所使用的身體和正在動念頭的心是本來面目的影子,離開我們的身心之外,不可能還有個東西叫本來面目。可是尚未發現這個道理之前,絕不可以把我們平常有執著、有煩惱的身心當作本來面目。
一般人常在生活中自我困擾,也困擾他人,原因就在於區別什麼是我、什麼是你、什麼是他。而事實上,我也好、你也好、他也好,自己所體會到的,所感覺到的,不是那本來的東西,而是從經驗、知識所學習而來的一種判斷,並不是一出生就擁有和知道的。因此有人說,嬰兒所見的世界是真實的,成年人所體會的世界是非真實的。我想這是個比喻而已,因為嬰兒的生理、心理都尚未成長、成熟,他們所見到的世界是一片混沌,心智上是一團迷糊,並不像斷了煩惱的智者那般明朗而不執著。若能達到洞山禪師的悟境,他會對所有的現象清清楚楚,了知我和非我而還能心無罣礙。「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煩惱的身心並未離開我的本來面目,只是把我的本來面目遮起來了;我今天離開了執著的煩惱,本來面目終於現前。所以現在的我是本來面目,而不是那個煩惱的我。我還是在的,只是沒有煩惱了,多麼高興啊!
有和尚問崇慧禪師:「達摩未到中國之前,中國有沒有佛法?」禪師答:「沒來之前的事暫且擱著,你自己的事怎麼樣了?」和尚不解,崇慧禪師又說:「萬古長空,一朝風月。」「萬古長空」把時空拉得很長很大,「一朝風月」則把時空凝聚到眼前當下。對修行人來說,不要管它萬古長空,只管一朝風月就可以了;當下是什麼就是什麼,當下說怎麼樣就怎麼樣。這個說法對不對呢?
對的。這句禪語是把時空的長短和達摩帶來的禪法或釋迦牟尼佛的心法對比起來講的。其實那位發問的人知道,處處都是佛法,佛法本來就是現成的,跟達摩來不來中國沒有關係。但他這句話問得太遠了,跟當下沒有關係,可是他自己不清楚。
崇慧禪師答以「萬古長空,一朝風月」,是點明對方为何不管目前現在當下,卻想到那麼長的時間、那麼大的空間,完全不切實際。一朝風月是萬古長空中的一點一段罢了,但若没有這一點一段,就沒有著力處。若想要體會萬古長空,必須先從認識你自己开始,你自己是什麼?真正把自己放下了,才能發現萬古長空。
看你現在是萬古長空呢?還是一朝風月?如果你現在是一朝風月,也就是說,你努力於現在,在心上用功,就不會想到要問這個問題。如果你現在是萬古長空,也就是工夫做好了,即與萬古長空合而為一,也就不必問這個問題。所以你的問題是多餘的,不應該問的。
就算我告訴你達摩來之前,中國有禪法或沒有禪法,跟你也完全沒有關聯。這句話對普通人也有用處,我們常講「現實、現實」,現在目前才是最實在的,離開現在目前,不論講什麼都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