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第六意識,對外能攀緣宇宙,對內能攀緣阿賴耶】
觀看次數:2,541次2022年2月22日
淨空法師:【一切眾生不生不滅】如果真的死了,怎麼會有輪迴?
觀看次數:6,784次2022年2月21日
淨空法師:【無始惡業,從妄心生,念佛功德,從真心起】
觀看次數:5,925次2016年7月1日
什麼叫真心?什麼叫妄心?真心沒有雜念,妄心有雜念。我念阿彌陀佛,我還想著別的事情,這叫妄心。真心這一念裡頭,除彌陀之外什麼念頭沒有,這一念是真心,一念真心他一直就上去了,實報土上上品往生。所以蕅益大師講,品位高下不是念佛多少,是功夫淺深,功夫深的人用深心念佛。菩提心裡頭「直心、深心、大悲心」,那個力量大,那是佛心,是你的本心,你本來是佛。所以這個心跟佛相應,不是跟菩薩相應。這個心我們自己有,沒有失掉,只是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你提不起來,你起心動念全是妄念。這個妄念是什麼?第一個身體沒丟掉,第二個我的家庭沒丟掉,事業沒有丟掉,你的親朋好友這些人沒有丟掉。你起心動念都想這些,這些東西把你的真心蓋住,真心不能現前。所以你不要以為造作惡的人,造惡的人地獄相現前他恐懼了,地獄相現前,所謂說魂魄都嚇跑掉了。這個時候要有人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確實他就這一念,別的念頭沒有了。他這一念是真心念,真心念那就是上上品往生,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到極樂世界什麼身分?十地菩薩、等覺菩薩,他會跳那麼高,因為他本來是佛。
你要懂這個道理,你就覺得不奇怪、不稀奇。人人都能做得到,就是你放不下。你能夠放下你也如此,他能放下他也如此,一點都不稀奇,所以要問我們用什麼心。當然你要明白,就在現前處事待人接物我都用真心,我不用妄心。不用妄心是什麼?根本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眼目當中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李老師早年教導我們方法好極了,教我們把一切人都看作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示現好人給我看,阿彌陀佛示現一個惡人給我看,都幫助我提升。教我看什麼?在裡頭不分別不執著,最後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那你就成佛了。善人善事,我在這個境界裡頭沒有貪戀,歡歡喜喜沒有貪戀,心住在清淨平等覺上。看到惡人惡事沒有瞋恨,心也住在清淨平等覺上,一點沒有受干擾,這是佛菩薩。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二二集) 2012/3/2 檔名:02-037-0222
觀看次數:6,173次2014年4月8日
經上說「三界無別法」,三界是六道輪迴,欲界、色界、無色界,「唯是一心作」,這句話重要!三界是一心。這個心在哪裡?「即眾生日用現前」,就是我們現在面對著的起心動念。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這一觸境界產生了苦樂憂喜捨,產生了七情五欲。順自己意思的起貪心、貪戀,不順自己意思的起瞋恚,總是起這個心,這全是妄心。真心?真心沒有念頭,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那真心。真跟妄合在一起。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要鍊,在哪裡鍊?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去鍊功夫。鍊什麼?鍊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多自在,沒煩惱,不造業。用妄心?起心動念有貪瞋痴慢疑、有怨恨惱怒煩,這個東西麻煩透了,搞得我們身心不自在。所以,修行沒有別的,就是叫我們練習用真心,修行總的原則、總的基礎。會用了,這一觀就成就,不必後頭九觀。這一觀觀不成功,用後面的方法來幫助我們,是這個意思。實在十種觀都幫不了,那就老實念佛,其實念佛也是這個理念做基礎。
你看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的,這是修行的,修淨土的總綱領、總原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八個字。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就是真正了解,「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真正了解。我們修的什麼?就是這個心,怎樣把妄心,像修.藍講的,妄心清除掉。我們叫放下,他叫清除、清理,把它除掉、丟掉,不許心裡頭有妄心。妄心清除掉,真心就現前,他講的清淨心,清淨就現前。佛講的比他這個深,清淨才是第一個,提升是平等心,再提升是正覺;他沒有講到平等、覺,他只講到清淨。清淨是阿羅漢的境界,真清淨就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離開一切染污。六道是穢土,清淨心生淨土,淨土是四聖法界;換句話說他不能超越十法界。用這個心,在遇緣不一樣,如果遇到大乘,他就能超越十法界。所以我們接觸他、了解他,理論、方法、他所達到的境界,我們很清楚。他這種方法有效,我們就肯定我們念佛有效。念佛也是清除,把懷疑清除掉,把雜念清除掉,把妄想清除掉,這叫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那個效果不可思議!煩惱自然沒有了,業障自然消除,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麼?它跟自性相應,跟真心相應。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六五集) 2012/4/1 檔名:02-037-0265
自性遍一切法界,阿賴耶也是遍法界,換句話說,阿賴耶是迷惑的自性,自性多大它就多大,它在迷位。如果它覺了,覺了就不動,迷了就是動,在晃動,覺了就不動。大乘教裡常說「覺心不動」,迷就動了。惠能大師見性也說到這一點,他說了五句,第四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沒有動搖,那叫自性本定。我們從這個地方要體會到,真心是不動的;動,動是妄心。什麼叫真,什麼叫妄,自己就有數了。所以我們把妄心放下,真心就現前,別去找真心,真心不生不滅,真心就在面前,用不著找。妄放下了,真就露出來,真妄是一不是二,離開妄去找真找不到,到哪裡去找?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真就現前,就這三樣東西把我們的真心障礙住,不能證得。世尊在《華嚴經》上說得很明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你看這個話說得多清楚、多明白。所以,我們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真心就現前,沒失掉;障礙去掉,它就現出來。所以真妄是一不是二。凡夫他的麻煩在,真心雖在,不當家、不做主、不起作用,妄心當家做主,它起作用。妄心就是念頭,真心沒有念頭,有念頭都是妄心在起作用。什麼時候會用真心,什麼時候就成佛了。惠能大師沒有別的本事,他的本事就是能夠在一念之間把妄心放下,妄心一放下,他就成佛,五祖衣缽就給他了。所以學佛學什麼?要記住就是學放下,什麼都要放下。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自擾就是講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一放下,就不叫人,叫你做佛了,名字換了。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得大自在;凡夫,理事有障礙,事事都有障礙,無量無邊的障礙。障礙叫你生煩惱,煩惱叫你造罪業,罪業叫你六道受苦,就幹這套。明白、覺悟了,不再幹這些傻事。這個事情不能不把它搞清楚,才真的具德,如實而安住,我們應當學的。極樂世界每一個菩薩都是如實而安住,他住在實相裡。
文摘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十集) 2012/1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050
淨空法師:【無始惡業,從妄心生,念佛功德,從真心起】
「又《遊心安樂道》云」,這個是元曉大師的著作,他說,「諸佛名號,總萬德成。但能一念念佛名者」,這個一念也就是一心。什麼叫一念?這一念當中是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阿彌陀佛,都可以,這一念裡面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叫一念。這一念的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麼?這一念總萬德成,萬不是數字,它是代表圓滿,自性本具圓滿的功德,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幾個人知道?天天讀這部經,天天學習這一部集註的人也不知道,念過去了,這念頭裡頭夾雜著妄想雜念、分別執著,他不是一念心。真是一念中,這一念具足萬德,「總念萬德」。一切時一切處,只要是一句佛號,不夾雜妄想雜念分別執著,這一念就是總念萬德,一念就是自性圓滿的性德統統具足了。
「又」,還是《安樂道》裡頭所說的,「無始惡業,從妄心生」。記住,妄心生,不是真心。妄心是什麼心?識心,八識五十一心所,是生滅心,生滅心裡頭有惡業。「念佛功德,從真心起」。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個功德,前面說,總萬德成,就是總萬德你統統都念到了,從真心起。「真心如日,妄心如暗。真心暫起,妄念即除」。這幾句話,要讓我們認識什麼是真、什麼是妄。經教裡頭無數次的教導我們,一切要從真心起,這是真修,這是真念佛。千經萬論勸佛弟子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就是一念至誠,真誠到極處。那你要問,什麼才算是真?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是真。用真心生活,用真心待人,用真心接物,用真心工作,最重要的,要用真心念佛。這一句佛號,無量無邊的功德,一念之間完成了。希望念念如是,道業哪有不成的道理?一生往生淨土,圓成佛道。下面是比喻,真心像太陽,妄心如黑暗,妄心就是生滅心,前念滅後念生,妄心,真心一現前,妄念就沒有了,妄就歸真。這兩句話要記住,太重要了。真心暫起,心裡才想念一句阿彌陀佛,妄念它就不生。為什麼?真心跟妄念不會攪在一起,有真就沒有妄,有妄就沒有真。底下比喻說,「如日始出,眾暗悉除」。太陽一出來,黑暗沒有了。
-----------------------------------------------------------------
-----------------------------------------------------------------
日常生活當中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從哪裡開始?從不妄語開始,說老實話,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從這裡做起。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那就沒有法子。
一般人為什麼做不到?怕自己吃虧,怕自己利益受了傷害。這是什麼?沒有看破,把這個世間當作真實,所以他不敢。真正看破了,這個世間是假相,是一場惡夢。你突然,作夢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在作夢,你會很開心。遇到一個老虎,也能學釋迦牟尼佛捨身餵虎,為什麼?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
佛菩薩為什麼能做得到?佛菩薩對事實真相徹底了解,一點都不迷惑,所以他能做到,做得很歡喜,道理在此地。於是我們就曉得,世尊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這是真實功德、真實智慧,我們得到真實利益。這些智慧、功德利益都是自心裡頭流出來的,不是阿賴耶識,真心裡流出來的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四五集) 2012/5/17 淨空法師主講
眾生跟佛沒有兩樣,我們一念回轉,把妄心拋棄,用真心,就成佛了,清淨、平等、正覺就現前。故遠離虛偽顛倒,是為真實功德,真實功德即無量功德。
把虛偽丟掉,顛倒丟掉,虛偽是妄心,顛倒是造業。妄想、分別、執著,叫妄心,經教稱作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是虛偽。貪瞋痴慢疑,顛倒,自私自利,顛倒,七情五欲,都是顛倒,全從妄心生出來。
妄心、妄念顯現在事相上,就是殺、盜、淫、妄,所以叫顛倒,與性德一百八十度相違背。性德的核心、精髓,在佛法叫慈悲,在世間宗教叫愛。愛沒有了,到什麼程度?自愛都沒有了,換句話說,愛心連根拔掉了。愛沒有了,心裡充滿什麼?怨恨。怨、恨、惱、怒、煩,貪、瞋、痴、慢、疑,用這種心,害自己也害眾生。害自己,這三惡道,造這種業,所以佛菩薩教我們要遠離。
我們不用妄心,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無明就是不覺,就是迷,這是妄心的根,佛法講阿賴耶,從阿賴耶生起的煩惱無量無邊,生起的善念有限。天親菩薩造《百法明門論》,善心所歸納只有十一個,不善心所有二十六個,裡面六個是根本煩惱。
換句話說,中國老祖宗說人性本善,本善有十一個,習性不善,有二十六個。因為這個原因,教育就非常重要。教育沒有別的,作用是如何保持本善,發揚光大。本善發揚光大了,不善的習性自然就遠離,習性全是虛偽顛倒,佛法稱為斷惡修善。
佛法教育教學第一個目標,我們稱它普世教育,就像現在所謂國民教育,每個人必須要學習,一切眾生都要學,三皈、五戒、十善,普世教育。中國,開出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普世教育,中國人開為四科。佛法開成十善、三皈、眾戒,也說得很詳細。持戒修行,目的是要入於清淨智慧,清淨心,起作用就生智慧。智慧是從清淨心生,心不清淨就生煩惱。
---------------------------------------------------------
---------------------------------------------------------
今天科學講弦定律,整個宇宙就像彈琴的弦一樣,產生的波動現象,是從這產生的。佛說真心離念,真心不動,動是假的,不動是真的,這就是佛門為什麼重視修定,道理在此地。因為從妄心回歸真心這種方法,一定要定,而且這個定是行住坐臥都在定中,絕不只是盤腿面壁。盤腿面壁有定,離開盤腿面壁,定就沒有了,那定有什麼作用?不管用。所以那是初學,初學用這種方法。真正得定,一切時、一切處全都在定中,大經上所說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工作都在定中。
---------------------------------------------------------
---------------------------------------------------------
觀看次數:1,483次2015年8月10日
「故法華經云: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這是佛無差別。到成佛了,對於一切法的真相完全明瞭,不是說這尊佛明瞭多一點,那尊佛明瞭少一點,沒有,平等的。你不問他的時候他不知道,你問他的時候他什麼都知道。不問他的時候,他心在定中,問他的時候,這定起作用,他什麼都知道,他能現身、他能說法。你要問他,他起心動念沒有?告訴你,他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個妙,這個不可思議!沒有起心動念能現相?對,真心沒有起心動念,現了整個宇宙,現了一切萬法。換一換迷,真心不迷,什麼時候迷?起心動念就迷了,起心動念叫阿賴耶,從真心裡面跑出來一個妄心,這妄心就是迷。你要是不注意,妄心就代替了真心,這個麻煩了,那就搞六道、搞十法界,想出來不容易了。於是我們就明白,怎樣才能回歸到自性?要轉八識成四智,要把它扭轉過來,就是轉迷為悟,問題就解決了。迷是虛妄的,悟是真的,返妄歸真,破迷開悟,這問題就解決了。迷是自己迷的,悟還得自己覺悟,別人沒辦法幫助你覺悟。別人可以把覺悟的方法教給你,你要真幹你才會覺悟;方法教給你,自己不幹,還是悟不了。所以佛也沒有能力幫助我們開悟,一定要自己修。
文摘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十一集) 2012/1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051
自性真相到底是什麼?就是天台大師所說的空、假、中,三諦三觀。上上根人聽到就豁然大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為什麼?從理上講,從體上講,無非是自性。一切法,整個宇宙,佛法裡面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從哪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能現能生。自性之體是空寂的,不是物質現象,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它雖然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看不到、聽不到、摸不到,所以說它是空。這個空不是無,為什麼?它能現萬法。能現萬法,這是有,有不是真有,是假有,為什麼?一切法是生滅不住。就像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話一樣,生滅的頻率太快,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我們怎麼能覺察得到?是真的不是假的。
這樁事情被現代的科學家發現,科學家把這個事情說穿了,跟佛經講的一樣。佛是在三千年前說的,三千年後的科學家把佛這句話證明了,證明佛所講的「色由心生」、「境隨心轉」。這兩句話非常重要!色就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從哪裡來?從念頭生的。心就是起心動念,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有念頭就有物質,物質跟念頭分不開;換句話說,所有物質現象統統都有念頭。佛法裡面講的五蘊皆空,《心經》大家常常念的。五蘊說什麼?五蘊就是說物質的基本的現象,就是最小的物質,所有的物質都是這個小物質組合而成就的。這個最小的物質是生滅,所以它不管變現出什麼東西,變現出動物有生老病死,變現出植物有生住異滅,變現成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沒有一個現象是例外的。
文摘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四二集) 2013/7/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342
「一心者,心無異念故」。就是只有這一念,沒有第二念,第二念則是異念,裡面夾雜二念在裡頭,一心就沒有了,叫二心。所以禪宗裡面參究,它不講研究,我們世間人都說研究,這個問題你去研究、研究。佛門不說研究,為什麼?研究是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就是三心二意。參究怎麼講法?不用心意識叫參究。不用意識就是不要用分別,識是分別,第六意識;不要用意,意是執著,末那是意;心呢?心是阿賴耶,阿賴耶含藏習氣種子。我們現在人叫落印象,印象落在哪裡?落在阿賴耶裡頭。所以阿賴耶叫藏識,藏識是什麼?藏識是倉庫。無始劫來一直到今生起心動念的印象,統統記錄在阿賴耶裡頭。阿賴耶好像是個電腦倉庫,無量劫來東西都在裡頭,所以你能夠回憶,你能夠再把它調出來。參究是這三樣東西都不要,都不用,那叫參,離心意識參,也就是我們常常講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叫參。不用這些心,這些心用慣了,不用這些心,行嗎?那用什麼?不用它,真心就出來。只要你不用分別,妙觀察智就現前;你不用執著,執著是末那,平等性智就現前;你不用阿賴耶,大圓鏡智就現前,叫四智菩提,前面五識叫成所作智,這四種智慧是自性本有的,沒丟掉,只是因為你有阿賴耶識,有八識五十一心所,它們就不起作用,就被障礙。你不用假的,真的就現前;用假的,真的就不能現前。
《楞嚴經》裡面交光大師講的「捨識用根」,就這個意思,那就是參,不要用六識,要用六根,根中之性。用見,用什麼見?見性見。聽呢?聽用聞性聽,用聞性去聽。不要用耳識,不要用眼識,眼識有分別,耳識有分別。見性沒有分別,聞性沒有分別,聽得清清楚楚,看得清清楚楚,沒有分別,那是六根的根性。用這個方法就跟諸佛菩薩沒兩樣,諸佛菩薩他們用根中之性,六根的根性,他不用六識。
捨識用根,到底用什麼方法來修?沒有別的,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工作應酬,做不到捨識用根,你就用一句阿彌陀佛來代替捨識用根,就成功了。吃飯的時候,不要去挑剔這個好吃、那個好吃,你有這個念頭起來,你不就用識了嗎?又在造業了。把一切都看成平等法,沒有好醜、沒有喜愛、沒有厭惡,法法平等,看的、聽的、接觸的都歡歡喜喜,不分別、不執著,統統歸阿彌陀佛,皈依,一切都回歸到阿彌陀佛。這個辦法跟《楞嚴經》上捨識用根沒有兩樣,這是我們能做得到。
觀看次數:1,415次2016年10月28日
我這一生當中,常常勸人用真心,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我們心安理得,生活正常,睡眠安穩,心裡面不亂,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就是方老師所說,人生最高的享受。佛法說法喜充滿,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都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我們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沒有財富,什麼都沒有,但是這個享受得到了,快樂無比,沒有牽掛,沒有憂慮。我們看社會現象,宇宙現象,能看到幾分真實,道理就在此地。人生最高的享受,用真心不用妄心就得到,而且很快可以得到。
至誠忠信,真實無偽。至,至者,登峰造極也。誠之極,故云至誠。誠之極,這就難了,什麼人做到誠之極?諸佛如來,等覺菩薩還差一個階層,證究竟佛果就至誠之極了。這個地方,誠之極,成佛了,真誠沒有達到極點,是菩薩。
真誠心,真能在日常生活當中作得了主,是阿羅漢。阿羅漢、辟支佛用真誠心,比起上面,他們是少分,比起六道輪迴,他超越了。六道輪迴完全用妄心,不知道用真心。知道用真心的,阿羅漢、辟支佛,(趨近)至誠。
-----------------------------------------------------------------
-----------------------------------------------------------------
婆羅門教的四禪八定,在世間法來講,無比殊勝的功夫,禪定裡時間、空間沒有了,科學說,突破空間維次。禪定當中沒有空間,就是距離沒有了,沒有時間,是先後沒有了,所以時間、空間不是真的。近代科學證明(理論),但是還不知道用什麼方法突破,沒有這種技術。
古印度不用技術,用禪定,用定功突破空間維次,往上能夠看到二十八層天,一層一層,很多,不是那麼簡單。往下能看到餓鬼、地獄,也很複雜,統統能看到。六道輪迴是他們說的,比佛(出世)早一萬年,印度人已經知道。
不但宗教知道,哲學也知道,可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六道從哪來,搞不清楚,為什麼有六道?六道之外(有)沒有宇宙?這些問題在當時沒有(定論),沒人能解答(周全)。釋迦牟尼佛(出家參)學十二年,再沒地方學了,找不到好老師,放棄了。
之後在恆河旁畢缽羅樹下打坐,入更深的禪定,(超越世間)禪定八個等級,六道怎麼回事清楚了,六道之外(法界)太大了,絕不像六道這個小範圍。六道像個縣城,這人從來沒有離開過,世界很大,他都沒看到,佛見(自本性),不能解決的問題就解答了。
今天講尖端哲學問題、科學問題,我們不能不佩服科學家的努力,最近三百年成績非常可觀。宏觀宇宙裡,他們發現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見了,能夠探索的只有百分之十,這個難得。怎麼不見了?佛經上有,他一說,我們就知道,他不知道。
精神現象、物質現象、自然現象從哪來?量子力學家發現,我們鼓掌歡迎,他們發現從意念來。意念就是念頭,是所有現象的基礎。這個發現,跟釋迦牟尼佛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完全吻合。可是念頭怎麼發生?他說不清楚,只說無中生有。
這個話,我們一聽就懂,根他找不到。為什麼?佛經講得清楚,第六意識攀緣功能最大,對外能夠緣宇宙,這是宏觀科學,對內能緣阿賴耶,就是量子力學。真緣到阿賴耶,物質源起看到,精神源起看到,就是緣不到本性,本性才是宇宙萬有的本體。
為什麼緣不到?本性不是精神,第六意識緣不到,不是物質,眼耳鼻舌身緣不到。用什麼方法(照見諸法實相)?(自性本)定。必須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真相現前。科學家到邊緣,(假使)他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契入境界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
-------------------------------------------------------------
佛法落實到自身,身心安樂,健康快樂,幸福美滿。為什麼?學佛第一個認知,人沒有死,一定要肯定,心就定了。生命是永恆的,一切眾生不生不滅。如果真的死了,什麼都沒有,怎麼會有輪迴?輪迴說明沒死,這個身體失掉,再去找一個身體,就這麼回事情,死了以後就生。
中國聖人懂這個道理,古人講終始,不講始終。臘月三十,這一年終了,第二天就開始,初一,終始,永恆不斷。人也一樣,死生,這個身體死了,底下一個身體就生了。愈生愈好,一世比一世好,這是大吉大利。如果一世不如一世,那就錯了。
如何保住來世比這一世還好?現在我們明白,六道裡捨身受身誰主宰?不是閻王,不是上帝,不是佛菩薩,是自己心行主宰。思想見解純正,言行能做社會大眾表率,來生比這一生肯定殊勝。福報如果更大,人間沒有,就到天上去了。
天有二十八層,那是修積善法(及禪定)往生的處所。如果知道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想去,到他方諸佛國土要修積功德,福德不行,福德不出六道輪迴,功德就超越了。功德怎麼修?跟福德在形式上沒有兩樣,都是斷惡修善,用心不一樣。
功德是忘我,像《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修全是功德。如果自私自利,有名聞利養,有我在裡面,就變成福德,差別在此地。六道凡夫修的全是福德邊事,我沒有捨掉,執著這個身體是我。
佛法從小乘初果,大乘十信位初信菩薩,就把我放下,不再執著身是我。身真的不是我,身有生死,我沒有生死。我,迷了叫靈魂,覺悟叫靈性。靈魂活動空間超越不了六道,靈性可大了,遍法界虛空界都是活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