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二佛性/煩惱菩提(七)
"智者大師"云:
"智者大師"云: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
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
"慧律法師"慈悲開示:重要留言20210828A
"慧律法師"慈悲開示:重要留言20210828A
有一句話,(更新編輯文)
有一句話,(更新編輯文)
你一定要背起來,
你一定要背起來,
修學佛道的人,
修學佛道的人,
你不必
你不必
去戰勝邪惡(外境),
去戰勝邪惡(外境),
你只要
你只要
用一顆智慧的心(內心),
用一顆智慧的心(內心),
善良的心,"自我降伏",
善良的心,"自我降伏",
你就贏得生命的一切。
你就贏得生命的一切。
(證入無相無不相真實性耳)
(證入無相無不相真實性耳)
(回歸平等一如自性性體矣)
(回歸平等一如自性性體矣)
(恢復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恢復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
=====================
"慧律法師"開示:
"慧律法師"開示:
從本性、自性、心性上
從本性、自性、心性上
去"悟"。
去"悟"。
記得!
記得!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就是
就是
"修持佛道的根本",
"修持佛道的根本",
你就找到了根本。
你就找到了根本。
我們要"轉識成智",
我們要"轉識成智",
要從"心性"上轉,
要從"心性"上轉,
我們要"轉煩惱成菩提",
我們要"轉煩惱成菩提",
從"心性"上轉。
從"心性"上轉。
修行,
修行,
只在於
只在於
持續不間斷地"淨化",
持續不間斷地"淨化",
別無其他。
別無其他。
(慧律法師)
(慧律法師)
佛言:
佛言:
一切眾生,
一切眾生,
皆有如來智慧覺性,
皆有如來智慧覺性,
但以妄想執著所障,
但以妄想執著所障,
不能證得。
不能證得。
妄想,分別心是。
妄想,分別心是。
執著,
執著,
我執、法執,
我執、法執,
二執是。
二執是。
"般若心經"曰:
"般若心經"曰:
是
是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詳見後/
詳見後/
站在
站在
"本來沒有煩惱"
"本來沒有煩惱"
的角度來"調伏煩惱"。
的角度來"調伏煩惱"。
==================
==================
一個人
一個人
你要進步得快,
你要進步得快,
你要完全地相信
你要完全地相信
"你是本來沒有煩惱的"。
"你是本來沒有煩惱的"。
"你是本來沒有煩惱的"。
"你是本來沒有煩惱的"。
"你是本來沒有煩惱的"。
"你是本來沒有煩惱的"。
無為法,
無為法,
(即焰陽、菩提、涅槃)
(即焰陽、菩提、涅槃)
(不生不滅法)
(不生不滅法)
須從有為法做出。
須從有為法做出。
(即雲煙、煩惱、生死)
(即雲煙、煩惱、生死)
(有生有滅法)
(有生有滅法)
借有為法作路徑,
借有為法作路徑,
以無為法為目的。
以無為法為目的。
=================
=================
明"平等法界",
明"平等法界",
顯
顯
一切法性本無有我。
一切法性本無有我。
明"諸法空相",
明"諸法空相",
歸結到不生不滅。
歸結到不生不滅。
================
================
令
令
離相離念
離相離念
以除我執者,
以除我執者,
無非為遣分別執著。
無非為遣分別執著。
所謂生滅心也。
所謂生滅心也。
遣生滅心,
遣生滅心,
為證不生不滅之性體也。
為證不生不滅之性體也。
一五五、究極無住以成證 明平等法界 明諸法空相
一五五、究極無住以成證 明平等法界 明諸法空相
1、此第四大段,皆說如來境界。窮究無住,至此而極。「證」者,證此也。
1、此第四大段,皆說如來境界。窮究無住,至此而極。「證」者,證此也。
2、初明平等法界,顯一切法性本無有我。結成前說菩薩通達無我法之義。
2、初明平等法界,顯一切法性本無有我。結成前說菩薩通達無我法之義。
3、次明諸法空相,歸結到不生不滅。所以令離相離念以除我執者,無非為遣分別執著。所謂生滅心也。遣生滅心,為證不生不滅之性體也。
3、次明諸法空相,歸結到不生不滅。所以令離相離念以除我執者,無非為遣分別執著。所謂生滅心也。遣生滅心,為證不生不滅之性體也。
從本性、自性、心性上
從本性、自性、心性上
去"悟"。
去"悟"。
記得!
記得!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就是
就是
"修持佛道的根本",
"修持佛道的根本",
你就找到了根本。
你就找到了根本。
===================
===================
"慧律法師"開示:
"慧律法師"開示:
我們要瞭解
我們要瞭解
真理(佛陀的智慧),
真理(佛陀的智慧),
以達到幸福,
以達到幸福,
就要從本性上
就要從本性上
(自性、心性)
(自性、心性)
去"悟"。
去"悟"。
但
但
"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
無法用語言形容。
無法用語言形容。
語言和文字
語言和文字
都只能相似地表達出
都只能相似地表達出
"真心本性",
"真心本性",
而無法對本性真實地
而無法對本性真實地
表達基址(根本心源處)。
表達基址(根本心源處)。
所以,
所以,
唯有用"智慧去體悟",
唯有用"智慧去體悟",
才能透徹究竟。
才能透徹究竟。
************************
************************
一個人,
一個人,
無論他是什麼地位,
無論他是什麼地位,
過哪一種階層的生活,
過哪一種階層的生活,
只要他的
只要他的
"內心非常安祥",
"內心非常安祥",
就可以"過得幸福"。
就可以"過得幸福"。
*************************
*************************
而一個
而一個
擁有很多物質享受,
擁有很多物質享受,
但卻不瞭解宇宙真理,
但卻不瞭解宇宙真理,
(諸法實相、緣起性空)
(諸法實相、緣起性空)
"內心紛亂的人",
"內心紛亂的人",
生活對他而言,
生活對他而言,
反而是一種懲罰;
反而是一種懲罰;
擁有得愈多,
擁有得愈多,
他的痛苦也愈多。
他的痛苦也愈多。
***********************
***********************
因此,
因此,
幸福從何而來?
幸福從何而來?
要從
要從
"內心的安祥"而來。
"內心的安祥"而來。
***********************
***********************
*******************************
*******************************
我們修行第一個步驟,
我們修行第一個步驟,
如果不懂得要"降伏自我",
如果不懂得要"降伏自我",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修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修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把這個
把這個
"我相、我執"好好地破除,
"我相、我執"好好地破除,
我們的痛苦還是會繼續下去。
我們的痛苦還是會繼續下去。
*******************************
*******************************
所以,
所以,
因此我們要瞭解,
因此我們要瞭解,
修行要修對地方。
修行要修對地方。
修錯地方,
修錯地方,
徒自疲勞,收不到效果,
徒自疲勞,收不到效果,
"沒辦法解脫"!
"沒辦法解脫"!
****************************
****************************
我們要"轉識成智",
我們要"轉識成智",
要從"心性"上轉,
要從"心性"上轉,
我們要"轉煩惱成菩提",
我們要"轉煩惱成菩提",
從"心性"上轉。
從"心性"上轉。
****************************
****************************
我們轉的地方如果對了,
我們轉的地方如果對了,
"懂得在心性上用功",
"懂得在心性上用功",
一剎那之間就見道;
一剎那之間就見道;
修行方向錯了,就很麻煩!
修行方向錯了,就很麻煩!
只有
只有
"悟到心性、 融入心性",
"悟到心性、 融入心性",
萬法才講得通。
萬法才講得通。
(修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修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沒有交會到佛的心性,
沒有交會到佛的心性,
你講到哪裡也會卡住,
你講到哪裡也會卡住,
你講到哪裡也會卡住,
你講到哪裡也會卡住,
會卡住,
會卡住,
講到哪裡你都會卡住!
講到哪裡你都會卡住!
為什麼?
為什麼?
不悟如來的心性,沒有證量,
不悟如來的心性,沒有證量,
你不知道佛法的真實義,
你不知道佛法的真實義,
跟究竟的真實義是什麼。
跟究竟的真實義是什麼。
師父唱,我們就跟,
師父唱,我們就跟,
師父講,我們就相信。
師父講,我們就相信。
因此,
因此,
包括法師,我們要互相勉勵,
包括法師,我們要互相勉勵,
佛法有它的深入義、究竟義,
佛法有它的深入義、究竟義,
有它的善巧方便義。
有它的善巧方便義。
我們要好好地來冷靜一下,
我們要好好地來冷靜一下,
淨土宗、禪宗,
淨土宗、禪宗,
它一定有交會點,沒有交會點,
它一定有交會點,沒有交會點,
為什麼統統是佛說的?
為什麼統統是佛說的?
******************************
******************************
它的"交會點"
它的"交會點"
就是佛的心性!
就是佛的心性!
只有悟到心性、
只有悟到心性、
融入心性,萬法才講得通。
融入心性,萬法才講得通。
(入道修行、與道相應)
(入道修行、與道相應)
******************************
******************************
記得!
記得!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就是
就是
"修持佛道的根本",
"修持佛道的根本",
你就找到了根本。
你就找到了根本。
有一點特別的重要:
有一點特別的重要:
你想要
你想要
超越"見聞覺知",
超越"見聞覺知",
離開"心、意、意識",
離開"心、意、意識",
*********************
*********************
只有一個辦法:
只有一個辦法:
放下所有的執著,
放下所有的執著,
放下所有的分別。
放下所有的分別。
*********************
*********************
了悟
了悟
諸法本來就"空無自性",
諸法本來就"空無自性",
不清靜是自己有障礙。
不清靜是自己有障礙。
心有慈悲,
心有慈悲,
沒有看不起的人,
沒有看不起的人,
心有智慧,
心有智慧,
沒有看不慣的事,
沒有看不慣的事,
一切隨緣,緣生緣滅,
一切隨緣,緣生緣滅,
寒來暑往,真心不變。
寒來暑往,真心不變。
*************************
*************************
修行,
修行,
只在於
只在於
持續不間斷地"淨化",
持續不間斷地"淨化",
別無其他。
別無其他。
*************************
*************************
佛言:
佛言:
一切眾生,
一切眾生,
皆有如來智慧覺性,
皆有如來智慧覺性,
但以妄想執著所障,
但以妄想執著所障,
不能證得。
不能證得。
妄想,分別心是。
妄想,分別心是。
執著,
執著,
我執、法執,
我執、法執,
二執是。
二執是。
"般若心經"曰:
"般若心經"曰:
是
是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中道義/中道觀
中道義/中道觀
修鍊
修鍊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此是
此是
阿彌陀心、真如心、清淨心。
阿彌陀心、真如心、清淨心。
亦是
亦是
菩提心、如來藏心、真實心。
菩提心、如來藏心、真實心。
(皆是"異名同義")
(皆是"異名同義")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珠海節錄/整理編輯
珠海節錄/整理編輯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覺了宇宙人生真實相"
"覺了宇宙人生真實相"
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智慧無煩惱,慈悲無敵人。
智慧無煩惱,慈悲無敵人。
人無貴賤,法無好醜,
人無貴賤,法無好醜,
蕩然平等,菩提義也。
蕩然平等,菩提義也。
=====================
=====================
"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節錄自"金剛經"講義)
(節錄自"金剛經"講義)
"金剛經"
"金剛經"
說明'諸法如義",
說明'諸法如義",
復以不可得義,
復以不可得義,
空其"能執"之心。
空其"能執"之心。
且以緣生義,
且以緣生義,
空其
空其
"所執"之法。
"所執"之法。
"能所皆空",
"能所皆空",
則平等自性性體遂顯。
則平等自性性體遂顯。
"無上菩提"非他,
"無上菩提"非他,
諸法一如之平等性是。
諸法一如之平等性是。
菩薩通達此理,
菩薩通達此理,
盡遣分別執著而"無我"也。
盡遣分別執著而"無我"也。
所謂
所謂
一切法性,本無高下。
一切法性,本無高下。
眼前事物,莫不如是。
眼前事物,莫不如是。
佛言平等,
佛言平等,
是令去其分別,去其執著。
是令去其分別,去其執著。
任他高高下下,而平等自若。
任他高高下下,而平等自若。
蓋其心既平,其心既等。
蓋其心既平,其心既等。
則事相上
則事相上
"雖有高下",
"雖有高下",
亦自高高下下,
亦自高高下下,
各循其分,不相擾亂。
各循其分,不相擾亂。
則一切平等矣。
則一切平等矣。
此平等之正義也。
此平等之正義也。
故
故
慕平等之風者,
慕平等之風者,
當自
當自
平其心始,等其心始。
平其心始,等其心始。
緣起中道實相觀照修行:
緣起中道實相觀照修行:
======================
======================
菩薩願行自利利他慈悲喜捨。
菩薩願行自利利他慈悲喜捨。
無住生心智慧慈悲解行相應。
無住生心智慧慈悲解行相應。
隨緣了舊業不攀緣隨緣妙用。
隨緣了舊業不攀緣隨緣妙用。
微笑沈默柔和忍辱釋迦牟尼。
微笑沈默柔和忍辱釋迦牟尼。
一切衆生五蘊變現實無可得。
一切衆生五蘊變現實無可得。
一切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一切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人無貴賤法無好醜蕩然平等。
人無貴賤法無好醜蕩然平等。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菩提義也。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菩提義也。
破除我相六識捨離我見七識。
破除我相六識捨離我見七識。
二識既轉我法雙空皆是一如。
二識既轉我法雙空皆是一如。
斷妄歸真恍然大覺萬法一如。
斷妄歸真恍然大覺萬法一如。
本是一真法界本無人我差別。
本是一真法界本無人我差別。
諸法緣生緣起性空有名無實。
諸法緣生緣起性空有名無實。
六塵等境不為所迷唯虛無實。
六塵等境不為所迷唯虛無實。
萬念冰消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萬念冰消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西方極樂世界本是我的家鄉。
西方極樂世界本是我的家鄉。
珠海節錄/整理編輯
珠海節錄/整理編輯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