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直行去/極樂世界(三)
一开始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这是预示着要劝我们去往生。
一开始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这是预示着要劝我们去往生。
“有世界名曰极乐”,预示往生的地点。
“有世界名曰极乐”,预示往生的地点。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预示往生的方法,也就是极乐世界怎么去,指出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往生的大法。/詳見後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预示往生的方法,也就是极乐世界怎么去,指出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往生的大法。/詳見後
「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恭迎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聖誕」
「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恭迎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聖誕」
感恩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感恩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一、阿彌陀佛的由來及表法意義
一、阿彌陀佛的由來及表法意義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無量劫之前,有一位大國主名叫世饒王,聽世間自在王佛說法,深受感動,國王的位子不要了,出家修道,法名法藏比丘。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無量劫之前,有一位大國主名叫世饒王,聽世間自在王佛說法,深受感動,國王的位子不要了,出家修道,法名法藏比丘。
當時他在佛面前發了很大的誓願,又以五劫的時間來修行,建立一個佛國土,專門接引十方一切念佛眾生到他這個地方來修行證果,這個佛國土叫做極樂世界,法藏比丘成佛的名號稱作阿彌陀佛。這是從事上來講,確確實實是有。
當時他在佛面前發了很大的誓願,又以五劫的時間來修行,建立一個佛國土,專門接引十方一切念佛眾生到他這個地方來修行證果,這個佛國土叫做極樂世界,法藏比丘成佛的名號稱作阿彌陀佛。這是從事上來講,確確實實是有。
如果從理上,自性上來講,
如果從理上,自性上來講,
阿彌陀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彌陀佛。
《人生宛如鏡中花,心知西方是我家》身演些許浮塵事,策勵群迷出苦涯。
《人生宛如鏡中花,心知西方是我家》身演些許浮塵事,策勵群迷出苦涯。
觀看次數:839次2021年11月25日
人生宛如鏡中花,
人生宛如鏡中花,
心知西方是我家,
心知西方是我家,
身演些許浮塵事,
身演些許浮塵事,
策勵群迷出苦涯。
策勵群迷出苦涯。
大乘心法正觀如來,
大乘心法正觀如來,
利益一切衆生是也。
利益一切衆生是也。
降龍缽。解虎錫。兩鈷金環鳴歷歷。
降龍缽。解虎錫。兩鈷金環鳴歷歷。
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
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
究竟涅槃是什麼意思(765)/詳見後
究竟涅槃是什麼意思(765)/詳見後
為何偏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為何偏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
【原文】
【原文】
問:等是念求生一佛淨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隨念一佛淨土隨得往生,何須偏念西方彌陀佛耶?
問:等是念求生一佛淨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隨念一佛淨土隨得往生,何須偏念西方彌陀佛耶?
答:凡夫無智,不敢自專。專用佛語,故能偏念阿彌陀佛。云何用佛語?
答:凡夫無智,不敢自專。專用佛語,故能偏念阿彌陀佛。云何用佛語?
釋迦大師一代說法,處處聖教,唯勸眾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釋迦大師一代說法,處處聖教,唯勸眾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如無量壽經、觀經、往生論等,數十餘部經論文等,慇勤指授,勸生西方,故偏念也。又彌陀佛別有大悲四十八願,接引眾生。
如無量壽經、觀經、往生論等,數十餘部經論文等,慇勤指授,勸生西方,故偏念也。又彌陀佛別有大悲四十八願,接引眾生。
又觀經云:‘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徧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若有念者,機感相應,決定得生。’
又觀經云:‘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徧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若有念者,機感相應,決定得生。’
又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鼓音王陀羅尼經等云:‘釋迦佛說經時,皆有十方恆沙諸佛,舒其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證成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乘佛大悲本願力故,決定得生極樂世界。’
又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鼓音王陀羅尼經等云:‘釋迦佛說經時,皆有十方恆沙諸佛,舒其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證成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乘佛大悲本願力故,決定得生極樂世界。’
當知阿彌陀佛與此世界,偏有因緣。何以得知?
當知阿彌陀佛與此世界,偏有因緣。何以得知?
無量壽經云:‘末世法滅之時,特駐此經,百年在世,接引眾生往生彼國。’
無量壽經云:‘末世法滅之時,特駐此經,百年在世,接引眾生往生彼國。’
故知阿彌陀佛與此世界極惡眾生,偏有因緣。其餘諸佛,一切淨土,雖一經兩經,略勸往生。不如彌陀佛國,處處經論,慇勤叮嚀,勸往生也。
故知阿彌陀佛與此世界極惡眾生,偏有因緣。其餘諸佛,一切淨土,雖一經兩經,略勸往生。不如彌陀佛國,處處經論,慇勤叮嚀,勸往生也。
《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小经》归宗解第四十九讲之精要法语摘录
《小经》归宗解第四十九讲之精要法语摘录
略赞依正这段文是有深层内涵的,具体而言:
略赞依正这段文是有深层内涵的,具体而言:
一开始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这是预示着要劝我们去往生。
一开始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这是预示着要劝我们去往生。
“有世界名曰极乐”,预示往生的地点。
“有世界名曰极乐”,预示往生的地点。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预示往生的方法,也就是极乐世界怎么去,指出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往生的大法。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预示往生的方法,也就是极乐世界怎么去,指出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往生的大法。
“今现在说法”,预示往生以后的利益,即闻法、证果。
“今现在说法”,预示往生以后的利益,即闻法、证果。
“佛号阿弥陀”,正报庄严的功德就从这一句展开。正报不仅包括佛,也包括菩萨和往生的人,这些都从阿弥陀佛名号而展开。
“佛号阿弥陀”,正报庄严的功德就从这一句展开。正报不仅包括佛,也包括菩萨和往生的人,这些都从阿弥陀佛名号而展开。
02
02
在所有的大乘教法中,净土法门称为果地法门。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经典里没讲什么玄妙的道理,所以说净土法门是不讲道理的,讲道理的就是等而次之、等而下之。
在所有的大乘教法中,净土法门称为果地法门。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经典里没讲什么玄妙的道理,所以说净土法门是不讲道理的,讲道理的就是等而次之、等而下之。
释迦牟尼佛讲《阿弥陀经》,是直接把成果端出来,直接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释迦牟尼佛讲《阿弥陀经》,是直接把成果端出来,直接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这显示净土法门的超越、高超。
这显示净土法门的超越、高超。
03
03
净土法门是佛的最高境界,是不需要证明的,也没有任何人、事、物可以为它证明。
净土法门是佛的最高境界,是不需要证明的,也没有任何人、事、物可以为它证明。
它是自证自明的,是真理的显现,就像光明,光明本身就是如此,不需要黑暗来证明它,黑暗也不可能证明它。
它是自证自明的,是真理的显现,就像光明,光明本身就是如此,不需要黑暗来证明它,黑暗也不可能证明它。
此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妄法,我们可以用世间的人事物来证明这个世间的人事物,但永远不可能用这个世间的人事物,或者道理、逻辑、理论、推断,来证明佛的境界,这是不可能的。
此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妄法,我们可以用世间的人事物来证明这个世间的人事物,但永远不可能用这个世间的人事物,或者道理、逻辑、理论、推断,来证明佛的境界,这是不可能的。
04
04
佛法,用科学不能证明,用肉眼也不能看见,用逻辑不能推理,用思维也不能通达,世间一切东西都用不上。所以不要指望证明,信了就信了。
佛法,用科学不能证明,用肉眼也不能看见,用逻辑不能推理,用思维也不能通达,世间一切东西都用不上。所以不要指望证明,信了就信了。
此世能够证明的人事物,是不能给人信心的。比如科学,世间的一些道理,饮食、衣服,这些眼睛所见、耳朵能听到的,能够被我们证明的,都是无常法,这些不是我们心灵的滋养。
此世能够证明的人事物,是不能给人信心的。比如科学,世间的一些道理,饮食、衣服,这些眼睛所见、耳朵能听到的,能够被我们证明的,都是无常法,这些不是我们心灵的滋养。
05
05
净土法门属于果地法门,经中说,因分可说,果分不可说。比如《心经》《金刚经》《楞严经》,这些都属于因分。因分,即从因地起行修行,所以才讲这些道理。果分,到果上的地位,那就没的说了,所有一切都包含了,所以果分不可说,没法分辨它。
净土法门属于果地法门,经中说,因分可说,果分不可说。比如《心经》《金刚经》《楞严经》,这些都属于因分。因分,即从因地起行修行,所以才讲这些道理。果分,到果上的地位,那就没的说了,所有一切都包含了,所以果分不可说,没法分辨它。
06
06
昙鸾大师说:“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说到往生极乐世界、快速成佛,这不是正常的话,是“非常之言”,超越一般正常的,平常人的耳朵听不进去。
昙鸾大师说:“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说到往生极乐世界、快速成佛,这不是正常的话,是“非常之言”,超越一般正常的,平常人的耳朵听不进去。
《小经》归宗解第四十六讲之精要法语摘录
《小经》归宗解第四十六讲之精要法语摘录
01
01
问:《弥陀要解》、善导大师皆以今经为佛自发起,有无差别?
问:《弥陀要解》、善导大师皆以今经为佛自发起,有无差别?
答:二皆妙释。若欲比较,自有远近、广狭、深浅、隐显之别。
答:二皆妙释。若欲比较,自有远近、广狭、深浅、隐显之别。
1《弥陀要解》以“从是西方”为发起,善导大师以“一时佛在”为发起。
1《弥陀要解》以“从是西方”为发起,善导大师以“一时佛在”为发起。
2《弥陀要解》发起,近在今会;善导大师发起,远亘一代。
2《弥陀要解》发起,近在今会;善导大师发起,远亘一代。
《弥陀要解》的发起近,就是局限在《阿弥陀经》的法会当中,叫“近在今会”;善导大师所讲的发起因缘,叫“远亘一代”,就是整个一代说法,“四十九载度众生,五天竺国皆行化”,释迦牟尼佛出世一代说法,都作为净土法门《阿弥陀经》的前方便和发起序。
《弥陀要解》的发起近,就是局限在《阿弥陀经》的法会当中,叫“近在今会”;善导大师所讲的发起因缘,叫“远亘一代”,就是整个一代说法,“四十九载度众生,五天竺国皆行化”,释迦牟尼佛出世一代说法,都作为净土法门《阿弥陀经》的前方便和发起序。
3《弥陀要解》发起,限于数语;善导大师发起,博及诸经。
3《弥陀要解》发起,限于数语;善导大师发起,博及诸经。
“《弥陀要解》发起,限于数语”,就用数句话,局限在几句经文当中;善导大师所讲的发起,就不是局限在这几句话了,而是“博及诸经”,整个一代教法都是净土法门的发起因缘,这就能显示出世本怀的意义。
“《弥陀要解》发起,限于数语”,就用数句话,局限在几句经文当中;善导大师所讲的发起,就不是局限在这几句话了,而是“博及诸经”,整个一代教法都是净土法门的发起因缘,这就能显示出世本怀的意义。
4《弥陀要解》发起,唯局世尊,显其孤高,弟子不及;善导大师发起,旁括圣众,明主伴一体,共为一大事因缘。
4《弥陀要解》发起,唯局世尊,显其孤高,弟子不及;善导大师发起,旁括圣众,明主伴一体,共为一大事因缘。
5《弥陀要解》发起,为善导大师发起之末,故入正说。
5《弥陀要解》发起,为善导大师发起之末,故入正说。
6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看出:《弥陀要解》发起,已是妙说,超乎诸家;善导大师所释的发起,深入佛智,究明佛心。
6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看出:《弥陀要解》发起,已是妙说,超乎诸家;善导大师所释的发起,深入佛智,究明佛心。
究竟涅槃是什麼意思(765)
究竟涅槃是什麼意思(765)
究竟涅槃是什麼意思(765)
究竟涅槃是什麼意思(765)
心經裏有一段: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心經裏有一段: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究竟涅槃,是什麼意思。
究竟涅槃,是什麼意思。
究竟是結果的意思,有深入研究之意,在翻譯梵文的佛經時,用來表示最高的境界,比如大智度論有原文這樣說:
究竟是結果的意思,有深入研究之意,在翻譯梵文的佛經時,用來表示最高的境界,比如大智度論有原文這樣說:
究竟者,所謂諸法實相,大詩人王維曾經寫過:究竟達於無生,因地從於有相的詞句,明朝的哲學家李贄曾有言:此六度總以解脫爲究竟,然必須持戒,忍辱以入禪定,而後解脫可得。
究竟者,所謂諸法實相,大詩人王維曾經寫過:究竟達於無生,因地從於有相的詞句,明朝的哲學家李贄曾有言:此六度總以解脫爲究竟,然必須持戒,忍辱以入禪定,而後解脫可得。
涅槃是佛教用語的專用名詞,有圓寂、滅度、解脫、不生不滅等意思,後來被冠以鳳凰涅槃,有重生的意義。
涅槃是佛教用語的專用名詞,有圓寂、滅度、解脫、不生不滅等意思,後來被冠以鳳凰涅槃,有重生的意義。
與究竟涅槃相反的詞,應該是顛倒妄想,白黑顛倒,是非顛倒,本末倒置,都屬於顛倒,因爲顛倒,一般人所發的思維,皆是妄想妄念,人們才痛苦不堪。
與究竟涅槃相反的詞,應該是顛倒妄想,白黑顛倒,是非顛倒,本末倒置,都屬於顛倒,因爲顛倒,一般人所發的思維,皆是妄想妄念,人們才痛苦不堪。
人的一切煩惱和苦難有多種,有六苦、八苦,生老病死四苦等,最基本的苦是苦中苦,比如貧病交加,禍不單行,佛所說的苦是變易苦,也叫壞苦,比如我們喫好東西時,會感到快樂,像喝酒喫肉,喫多了、喝多了就會變成苦,會生病,再比如人們結婚組建家庭,是爲了得到幸福,但因愛生恨,家庭又成了苦的根源。
人的一切煩惱和苦難有多種,有六苦、八苦,生老病死四苦等,最基本的苦是苦中苦,比如貧病交加,禍不單行,佛所說的苦是變易苦,也叫壞苦,比如我們喫好東西時,會感到快樂,像喝酒喫肉,喫多了、喝多了就會變成苦,會生病,再比如人們結婚組建家庭,是爲了得到幸福,但因愛生恨,家庭又成了苦的根源。
任何人都希望過的幸福,並且能持久的幸福,但通常幸福都是短暫的,一旦感到幸福了,馬上就要變,靠不住的,最終還是痛苦,無論是做國王,還是做億萬富翁,也不會長久,縱然長久了,終究還要死,富貴榮華也不會長保,這些想起來都是恐怖可怕。
任何人都希望過的幸福,並且能持久的幸福,但通常幸福都是短暫的,一旦感到幸福了,馬上就要變,靠不住的,最終還是痛苦,無論是做國王,還是做億萬富翁,也不會長久,縱然長久了,終究還要死,富貴榮華也不會長保,這些想起來都是恐怖可怕。
人的生和滅是同因,決定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死了,我們從生下來,逐步長到少年、青年、壯年、老年,好像是在上升,但站在哲學的角度來看,生下來的第一步就是邁向死亡,走一步就距死亡近一步,過一年就少一年,一方面是生,另一方面是死,人從生下來,每天要死兩條經脈,到天壽120歲的時候,72000條經脈全部壞死,人就死了,當然很多人修的不好,還活不到那麼長,有的人把該享的福,早早享完了,還到不了這麼老,有的人做的壞事太多,年輕時就橫死了,這就是辯證法。
人的生和滅是同因,決定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死了,我們從生下來,逐步長到少年、青年、壯年、老年,好像是在上升,但站在哲學的角度來看,生下來的第一步就是邁向死亡,走一步就距死亡近一步,過一年就少一年,一方面是生,另一方面是死,人從生下來,每天要死兩條經脈,到天壽120歲的時候,72000條經脈全部壞死,人就死了,當然很多人修的不好,還活不到那麼長,有的人把該享的福,早早享完了,還到不了這麼老,有的人做的壞事太多,年輕時就橫死了,這就是辯證法。
不只是人,世間的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即生即滅,沒有一剎那的停頓或靜止,這纔是真正的自然規律,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此時此刻的我,也不是此時此刻的我,正如古希臘哲學家所說的,人生兩次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不只是人,世間的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即生即滅,沒有一剎那的停頓或靜止,這纔是真正的自然規律,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此時此刻的我,也不是此時此刻的我,正如古希臘哲學家所說的,人生兩次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一切事物要靠緣起才能夠生起、生存,煩惱和痛苦也是這樣,解脫痛苦的辦法,要修無漏思維,漏的概念,就是煩惱痛苦,有煩惱痛苦就是有漏,中秋節給人家送了禮,就惦記着人家能不能幫你,這就有漏思維,人因爲具有分別思維,是有漏,去除分別思維,要修無我,這個我,是事物的一種獨立自主的本性,任何事物都是緣起,所以沒有自我,沒有自性,就是無我,就是無漏。
一切事物要靠緣起才能夠生起、生存,煩惱和痛苦也是這樣,解脫痛苦的辦法,要修無漏思維,漏的概念,就是煩惱痛苦,有煩惱痛苦就是有漏,中秋節給人家送了禮,就惦記着人家能不能幫你,這就有漏思維,人因爲具有分別思維,是有漏,去除分別思維,要修無我,這個我,是事物的一種獨立自主的本性,任何事物都是緣起,所以沒有自我,沒有自性,就是無我,就是無漏。
無漏可得究竟涅槃,把自我生死的因全部消除了,超脫生死輪迴,就是涅槃。
無漏可得究竟涅槃,把自我生死的因全部消除了,超脫生死輪迴,就是涅槃。
涅槃有兩種,一種是破除煩惱痛苦的涅槃,這是小乘的涅槃,另一種是達到佛境界的涅槃,是大乘的涅槃,玄奘大師把涅槃譯爲圓寂,具足一切福德智慧的叫做圓,永離一切煩惱生死的叫做寂,或者說,德無不圓,患無不寂,獲到了一種純善純美的莊嚴解脫。
涅槃有兩種,一種是破除煩惱痛苦的涅槃,這是小乘的涅槃,另一種是達到佛境界的涅槃,是大乘的涅槃,玄奘大師把涅槃譯爲圓寂,具足一切福德智慧的叫做圓,永離一切煩惱生死的叫做寂,或者說,德無不圓,患無不寂,獲到了一種純善純美的莊嚴解脫。
人生是由很多煩惱組成的,處在這樣一個在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貧窮終歸是煩惱的主要原因,只有達到了究竟涅槃的境界,才能得到自在的心靈,修的究竟涅盤境界,並不很難,就像天上隨時出現的彩虹,但是很多人沒有看見,而有的人每天都會看到,比如在城市裏堵車了,大家都煩惱的按着喇叭,在車流裏鑽來鑽去,而有的人,會保持一顆安靜的心,耐心的等待,欣賞着車裏雅緻的音樂,看路邊有美麗的鮮花綻放,沾滿了清晨露水的綠葉,如同綠寶石一樣燦爛,這就是超然的境界。
人生是由很多煩惱組成的,處在這樣一個在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貧窮終歸是煩惱的主要原因,只有達到了究竟涅槃的境界,才能得到自在的心靈,修的究竟涅盤境界,並不很難,就像天上隨時出現的彩虹,但是很多人沒有看見,而有的人每天都會看到,比如在城市裏堵車了,大家都煩惱的按着喇叭,在車流裏鑽來鑽去,而有的人,會保持一顆安靜的心,耐心的等待,欣賞着車裏雅緻的音樂,看路邊有美麗的鮮花綻放,沾滿了清晨露水的綠葉,如同綠寶石一樣燦爛,這就是超然的境界。
究竟涅槃,不難。
究竟涅槃,不難。
學心經,並不是讓你燒香拜佛發願,心經的智慧,只是在啓發你的靈魂,讓你覺醒,有使命感的人,應當啓動自己的小宇宙,點起心中智慧的明燈,尋找自己靈魂的家。
學心經,並不是讓你燒香拜佛發願,心經的智慧,只是在啓發你的靈魂,讓你覺醒,有使命感的人,應當啓動自己的小宇宙,點起心中智慧的明燈,尋找自己靈魂的家。
生命旅程中遇到的煩惱痛苦,大都是爲人們量身定做的,很多事,唯有當距離漸遠時,才能回首看清它,時光真的很單薄,什麼都很輕,風一吹,煩惱都會走散了,心經的智慧,會給自己一個正確的方向,哪怕不能天荒地老,讓自己有一份信仰,再也不會一路慌張,只要心有所向,萬事皆無法阻擋,當人們不在意別人如何看自己的時候,才能更專注於想做的事,而這個時候人們會發現,會比原來收穫得更多。
生命旅程中遇到的煩惱痛苦,大都是爲人們量身定做的,很多事,唯有當距離漸遠時,才能回首看清它,時光真的很單薄,什麼都很輕,風一吹,煩惱都會走散了,心經的智慧,會給自己一個正確的方向,哪怕不能天荒地老,讓自己有一份信仰,再也不會一路慌張,只要心有所向,萬事皆無法阻擋,當人們不在意別人如何看自己的時候,才能更專注於想做的事,而這個時候人們會發現,會比原來收穫得更多。
德明於2018年9月21日
德明於2018年9月21日
「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恭迎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聖誕」
「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恭迎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聖誕」
感恩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感恩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阿彌陀佛又沒有到這個世界來出世,彌陀聖誕從哪裡來?其實,這是永明延壽大師的生日,大師是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永明延壽大師史書裡記載,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所以他的生日變成了阿彌陀佛的生日。
阿彌陀佛又沒有到這個世界來出世,彌陀聖誕從哪裡來?其實,這是永明延壽大師的生日,大師是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永明延壽大師史書裡記載,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所以他的生日變成了阿彌陀佛的生日。
一、阿彌陀佛的由來及表法意義
一、阿彌陀佛的由來及表法意義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無量劫之前,有一位大國主名叫世饒王,聽世間自在王佛說法,深受感動,國王的位子不要了,出家修道,法名法藏比丘。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無量劫之前,有一位大國主名叫世饒王,聽世間自在王佛說法,深受感動,國王的位子不要了,出家修道,法名法藏比丘。
當時他在佛面前發了很大的誓願,又以五劫的時間來修行,建立一個佛國土,專門接引十方一切念佛眾生到他這個地方來修行證果,這個佛國土叫做極樂世界,法藏比丘成佛的名號稱作阿彌陀佛。這是從事上來講,確確實實是有。如果從理上,自性上來講,阿彌陀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彌陀佛。
當時他在佛面前發了很大的誓願,又以五劫的時間來修行,建立一個佛國土,專門接引十方一切念佛眾生到他這個地方來修行證果,這個佛國土叫做極樂世界,法藏比丘成佛的名號稱作阿彌陀佛。這是從事上來講,確確實實是有。如果從理上,自性上來講,阿彌陀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完全是梵語,翻譯成中文,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即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無量覺。換言之,所有一切諸佛的通號、總號就稱作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是阿彌陀佛,都是無量覺!我們也是無量覺,如今迷了,迷而不覺是凡夫。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完全是梵語,翻譯成中文,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即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無量覺。換言之,所有一切諸佛的通號、總號就稱作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是阿彌陀佛,都是無量覺!我們也是無量覺,如今迷了,迷而不覺是凡夫。
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完全覺悟的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生佛不二,性相一體。所以我們自己要明瞭,要珍惜,希望在這一生返妄歸真,一定要發心去作佛。
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完全覺悟的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生佛不二,性相一體。所以我們自己要明瞭,要珍惜,希望在這一生返妄歸真,一定要發心去作佛。
二、阿彌陀佛的心願
二、阿彌陀佛的心願
我們也要明白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去享福的,是去上學的。極樂世界時時刻刻不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老師,菩薩大眾全是同學,《彌陀經》說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換言之,證得等覺果位這樣的大學長人數太多了。
我們也要明白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去享福的,是去上學的。極樂世界時時刻刻不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老師,菩薩大眾全是同學,《彌陀經》說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換言之,證得等覺果位這樣的大學長人數太多了。
每天與這些學長在一起,如果聽佛講經聽不懂,這些學長都會詳細為我們講解。在極樂世界修學、聞法,還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去參訪,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一直到我們成無上道,學習不會中斷、不會退轉,保證一生圓滿成佛。
每天與這些學長在一起,如果聽佛講經聽不懂,這些學長都會詳細為我們講解。在極樂世界修學、聞法,還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去參訪,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一直到我們成無上道,學習不會中斷、不會退轉,保證一生圓滿成佛。
阿彌陀佛真正慈悲到極處,只有一個理念,「一切皆成佛」,也就是這個心願成就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幫助一切眾生,在一生中圓滿證得佛果,不思議境界。所以我們修淨土的人,我們的心要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阿彌陀佛的心量,所包含的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我們都要以智慧、以能力全心全意去幫助所有一切眾生。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求生淨土,幫助他不退成佛,這是阿彌陀佛的心願,我們的心願也要跟彌陀一樣,這是真正的彌陀弟子。
阿彌陀佛真正慈悲到極處,只有一個理念,「一切皆成佛」,也就是這個心願成就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幫助一切眾生,在一生中圓滿證得佛果,不思議境界。所以我們修淨土的人,我們的心要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阿彌陀佛的心量,所包含的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我們都要以智慧、以能力全心全意去幫助所有一切眾生。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求生淨土,幫助他不退成佛,這是阿彌陀佛的心願,我們的心願也要跟彌陀一樣,這是真正的彌陀弟子。
三、持名念佛之法最極殊勝
三、持名念佛之法最極殊勝
佛法太殊勝了,是最勝妙不可思議的。可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哪一個法門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最快速,成就又是最高的?無過於《無量壽經》這一部經,修學的方法無過於持名念佛。只要依這一部經、這一句名號,就能夠幫助我們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
佛法太殊勝了,是最勝妙不可思議的。可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哪一個法門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最快速,成就又是最高的?無過於《無量壽經》這一部經,修學的方法無過於持名念佛。只要依這一部經、這一句名號,就能夠幫助我們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
持名念佛的方法最是妙絕,「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作我眾生之因心,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議。」
持名念佛的方法最是妙絕,「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作我眾生之因心,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議。」
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以果為因的,只有這個法門以如來的果德做為我們自己的因心,我們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成佛的種子,就是成佛的因緣。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是密咒,觀想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彌陀四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五劫修行、無量無邊的果德,就在這一句佛號中,念這句佛號,就把極樂世界所有一切全念到了,一樣不漏,不可思議!
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以果為因的,只有這個法門以如來的果德做為我們自己的因心,我們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成佛的種子,就是成佛的因緣。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是密咒,觀想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彌陀四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五劫修行、無量無邊的果德,就在這一句佛號中,念這句佛號,就把極樂世界所有一切全念到了,一樣不漏,不可思議!
往生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你全都得到。這一個法門得到,一切法門全得到了。為什麼?一切法門都是自性變現的,一切法不離自性。
往生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你全都得到。這一個法門得到,一切法門全得到了。為什麼?一切法門都是自性變現的,一切法不離自性。
我們在這個世間明心見性做不到,到極樂世界就見性、就圓滿證得,這是捷徑裡面的捷徑,所以淨宗又稱之為「徑中徑又徑」。所以我們想成佛,阿彌陀佛勸我們先要求生極樂世界,在那裡六根所接觸到的,皆能幫助我們消業障、斷煩惱、開智慧、成佛道,這是真實的利益!
我們在這個世間明心見性做不到,到極樂世界就見性、就圓滿證得,這是捷徑裡面的捷徑,所以淨宗又稱之為「徑中徑又徑」。所以我們想成佛,阿彌陀佛勸我們先要求生極樂世界,在那裡六根所接觸到的,皆能幫助我們消業障、斷煩惱、開智慧、成佛道,這是真實的利益!
在這個世間,無論是逆境是順境、善緣惡緣,不管什麼境界,都是誠心誠意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對人阿彌陀佛,對事阿彌陀佛,對天地萬物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我什麼都沒有。我眼睛所看的全是阿彌陀佛,順境阿彌陀佛,逆境阿彌陀佛,善人阿彌陀佛,惡人阿彌陀佛,真的回歸到清淨平等覺。我們的心已經轉過來了,轉成阿彌陀佛。
在這個世間,無論是逆境是順境、善緣惡緣,不管什麼境界,都是誠心誠意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對人阿彌陀佛,對事阿彌陀佛,對天地萬物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我什麼都沒有。我眼睛所看的全是阿彌陀佛,順境阿彌陀佛,逆境阿彌陀佛,善人阿彌陀佛,惡人阿彌陀佛,真的回歸到清淨平等覺。我們的心已經轉過來了,轉成阿彌陀佛。
誠於中一定會形於外,對人清淨、真誠,以真誠清淨心和睦、慈悲對一切眾生,心裡真是阿彌陀佛。這叫做功夫、真念、真轉,把阿彌陀佛的智慧、光明、神通、道力、修學功德轉到我身上來;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所加持我的,我悉皆收到,悉皆受用,這多麼歡喜!
誠於中一定會形於外,對人清淨、真誠,以真誠清淨心和睦、慈悲對一切眾生,心裡真是阿彌陀佛。這叫做功夫、真念、真轉,把阿彌陀佛的智慧、光明、神通、道力、修學功德轉到我身上來;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所加持我的,我悉皆收到,悉皆受用,這多麼歡喜!
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的加持從來沒有中斷過。問題是我們能不能相信,肯不肯接受?如果真的相信,真的肯接受,從今而後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句彌陀念到底,決定成功!
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的加持從來沒有中斷過。問題是我們能不能相信,肯不肯接受?如果真的相信,真的肯接受,從今而後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句彌陀念到底,決定成功!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