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當處沐浴極樂中12
不問活佛問石佛
不問活佛問石佛
不離當處,沐浴在極樂世界中。
不離當處,沐浴在極樂世界中。
白雲與我"最相知"
白雲與我"最相知"
我住山時"他亦隨"
我住山時"他亦隨"
侵早和風"辭嶂外"
侵早和風"辭嶂外"
晚來
晚來
依舊"護柴扉"
依舊"護柴扉"
~宋·湛然禪師
~宋·湛然禪師
雲彩變化多姿來無影去無蹤
雲彩變化多姿來無影去無蹤
天空是雲兒展示的舞台
天空是雲兒展示的舞台
但白雲卻不住於天空
但白雲卻不住於天空
白雲伴隨著天空,相互照印,不離不棄,就像佛陀對衆生不離不棄,等待著衆生回頭是岸
白雲伴隨著天空,相互照印,不離不棄,就像佛陀對衆生不離不棄,等待著衆生回頭是岸
雲彩豐富天空,佛法滋潤心田,唯願眾生早日覺悟六道輪迴之苦,趨向寂靜涅槃,究竟常樂。
雲彩豐富天空,佛法滋潤心田,唯願眾生早日覺悟六道輪迴之苦,趨向寂靜涅槃,究竟常樂。
不離當處,沐浴在極樂世界中
不離當處,沐浴在極樂世界中
修行之途,一切皆靠自力。自力即是心力,即是佛力,三世諸佛加持全是自己心念。修行途中,無自無他,全是一心。能見、所見是自心。一切修造,是自心逐自心。越造作、越追逐,自迷越深,是故三世諸佛,皆勸人息心,自淨其意,佛土自現其前,自是西方極樂世界。
修行之途,一切皆靠自力。自力即是心力,即是佛力,三世諸佛加持全是自己心念。修行途中,無自無他,全是一心。能見、所見是自心。一切修造,是自心逐自心。越造作、越追逐,自迷越深,是故三世諸佛,皆勸人息心,自淨其意,佛土自現其前,自是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極樂,息方極樂,唯此是也。極樂即是至樂,超諸對待,若不息心,妄念狂生,能所不斷,求極樂世界終不可得。是故息心淨意,不離座下,極樂現前。十萬億遠方佛剎,只是十萬億妄念阻隔,妄心頓息,即在極樂。
西方極樂,息方極樂,唯此是也。極樂即是至樂,超諸對待,若不息心,妄念狂生,能所不斷,求極樂世界終不可得。是故息心淨意,不離座下,極樂現前。十萬億遠方佛剎,只是十萬億妄念阻隔,妄心頓息,即在極樂。
不生一心,不著一念,不染一相,當體無心即是淨土。於見聞覺知之心,不立見聞覺知之意,即是無心。活生生的,可照可用,周流十方,不遣障礙。無心是佛,無心即是無念,念無心亦是念無念。所以,真念佛即是無念,無念是真淨土。
不生一心,不著一念,不染一相,當體無心即是淨土。於見聞覺知之心,不立見聞覺知之意,即是無心。活生生的,可照可用,周流十方,不遣障礙。無心是佛,無心即是無念,念無心亦是念無念。所以,真念佛即是無念,無念是真淨土。
一句聖號,只是一念,一念脫落時,無念應時而現,即是圓覺大海。是故,專持一聖號,只乘一念船,能到西方世,淨土現其前。諸聖教導,只在自心作正確領會,合他聖意,即是聖途,去聖不遠。不正確領會,不合聖意,去聖路遙,多費周折。故而不管修何宗何門,以正見為先導,導其正路直走直行,直趣無上涅盤,不枉用心力。
一句聖號,只是一念,一念脫落時,無念應時而現,即是圓覺大海。是故,專持一聖號,只乘一念船,能到西方世,淨土現其前。諸聖教導,只在自心作正確領會,合他聖意,即是聖途,去聖不遠。不正確領會,不合聖意,去聖路遙,多費周折。故而不管修何宗何門,以正見為先導,導其正路直走直行,直趣無上涅盤,不枉用心力。
法無自性,法無對錯,只看你如不如。你若如,一切皆如。如來如去,只關自心,不關外物。忘心論法,大糊涂矣,窮劫修行,不能悟道。但向自心中尋,清其所有,西方淨土、極樂世界至矣。
法無自性,法無對錯,只看你如不如。你若如,一切皆如。如來如去,只關自心,不關外物。忘心論法,大糊涂矣,窮劫修行,不能悟道。但向自心中尋,清其所有,西方淨土、極樂世界至矣。
不管修何種聖道,但自歸心。去除自心亂意,佛光淨土自己現前,西方世界現汝腳邊。汝若心淨,所見即是淨土;汝若是佛,所見即是佛土。沒有妄念,本來自性清淨光現前,一切聖境界現前,無有秘密,不從外來,不藉他力。是故息卻自己心,一念、無念,以至無念之心現其面前。腳跟下干淨,不移半寸土,當下而往生!
不管修何種聖道,但自歸心。去除自心亂意,佛光淨土自己現前,西方世界現汝腳邊。汝若心淨,所見即是淨土;汝若是佛,所見即是佛土。沒有妄念,本來自性清淨光現前,一切聖境界現前,無有秘密,不從外來,不藉他力。是故息卻自己心,一念、無念,以至無念之心現其面前。腳跟下干淨,不移半寸土,當下而往生!
不管先聖教念什麼,都為導向一念,導向無念,導向無心之心。無心即淨心,唯其淨心是真淨土。十方佛子,二六時中,做個干淨人。是心干淨,是身干淨,是口干淨,一切干干淨淨,即是淨土中人。成此淨土中人,不離當處,沐浴在西方極樂世界中。
不管先聖教念什麼,都為導向一念,導向無念,導向無心之心。無心即淨心,唯其淨心是真淨土。十方佛子,二六時中,做個干淨人。是心干淨,是身干淨,是口干淨,一切干干淨淨,即是淨土中人。成此淨土中人,不離當處,沐浴在西方極樂世界中。
不問活佛問石佛
不問活佛問石佛
有困惑,人們習慣向外尋求答案,尤其喜歡詢問世間智者或高僧大德。實際上,真正能解決內心困惑的智慧或答案,是自己內心生起的。外在的答案即使再微妙正確,也不怎麼給力,除非你認同了;而你認同的早已存在你內心,只是你沒注意而已。
有困惑,人們習慣向外尋求答案,尤其喜歡詢問世間智者或高僧大德。實際上,真正能解決內心困惑的智慧或答案,是自己內心生起的。外在的答案即使再微妙正確,也不怎麼給力,除非你認同了;而你認同的早已存在你內心,只是你沒注意而已。
困惑生起,你能聽到自己內心那真正有用的聲音嗎?這非常重要。首先安靜自己,然後輕輕聆聽,耐心等待它出現。
困惑生起,你能聽到自己內心那真正有用的聲音嗎?這非常重要。首先安靜自己,然後輕輕聆聽,耐心等待它出現。
習慣向他人詢問答案的人,不如去廟裡詢問木石銅佛更好,那些不會開口說話的佛像,會給你更多、更真。當你冷靜下來,面對永不開口說話的它們,你只能聽到來自內心的聲音,那時正是內觀或觀照的好時節。真正對你有用或能解決困惑的答案,會在那些內觀中出現。
習慣向他人詢問答案的人,不如去廟裡詢問木石銅佛更好,那些不會開口說話的佛像,會給你更多、更真。當你冷靜下來,面對永不開口說話的它們,你只能聽到來自內心的聲音,那時正是內觀或觀照的好時節。真正對你有用或能解決困惑的答案,會在那些內觀中出現。
清理自己故事不夠徹底的“智者”,會把自己的“看法”、“認為”塞進你的世界,把你推進死胡同,封閉你看問題的更廣視角和自己智慧的迸出,使你的心在虛妄世界裡生生死死。不如去問佛像更乾淨利索,它們的堅定沉默,迫使你靜下來,傾聽自己的心,獲得那真正對自己有用的答案——本源自性佛的聲音。
清理自己故事不夠徹底的“智者”,會把自己的“看法”、“認為”塞進你的世界,把你推進死胡同,封閉你看問題的更廣視角和自己智慧的迸出,使你的心在虛妄世界裡生生死死。不如去問佛像更乾淨利索,它們的堅定沉默,迫使你靜下來,傾聽自己的心,獲得那真正對自己有用的答案——本源自性佛的聲音。
某些時候,人類以外的事物,對我們有更大的幫助。佛像等這些無情物,雖不能直接幫你,但能“啟動”那真佛——“你自己”來幫助你。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切萬物,都是佛的化身。只要用心,向它們發問,藉它們靜心,都能對你有所裨益。拜一塊普通的石頭,和拜廟裡的金佛相同,如果你跳過你的故事,具備靜心和內觀品質的話。
某些時候,人類以外的事物,對我們有更大的幫助。佛像等這些無情物,雖不能直接幫你,但能“啟動”那真佛——“你自己”來幫助你。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切萬物,都是佛的化身。只要用心,向它們發問,藉它們靜心,都能對你有所裨益。拜一塊普通的石頭,和拜廟裡的金佛相同,如果你跳過你的故事,具備靜心和內觀品質的話。
山河大地之間,如果用心,藉對它們的尊敬、安靜和如實看待,你將能收穫到最真正有用的智慧。好像反光鏡,都在返回你的心智,都在照見心的影子,都在幫你解決你的困惑。鳥叫、花草、石頭、人物…,若能真見,你的人生將無憂,你將從那些人際糾纏中解脫。
山河大地之間,如果用心,藉對它們的尊敬、安靜和如實看待,你將能收穫到最真正有用的智慧。好像反光鏡,都在返回你的心智,都在照見心的影子,都在幫你解決你的困惑。鳥叫、花草、石頭、人物…,若能真見,你的人生將無憂,你將從那些人際糾纏中解脫。
客觀地觀察你自己、你的心,能夠消彌內心湧起虛妄的影和響。以客觀的態度,觀察那心和念頭,虛幻的故事、不真的情識,將不為而退,不退無害。在純客觀的世界,痛苦即使生起,又化為無痛苦的客觀存在。能堅定的活在這種純客觀的世界,將是極樂世界,彌陀的世界。以不帶故事的心走過世間,經過萬物,是一位佛的旅程。
客觀地觀察你自己、你的心,能夠消彌內心湧起虛妄的影和響。以客觀的態度,觀察那心和念頭,虛幻的故事、不真的情識,將不為而退,不退無害。在純客觀的世界,痛苦即使生起,又化為無痛苦的客觀存在。能堅定的活在這種純客觀的世界,將是極樂世界,彌陀的世界。以不帶故事的心走過世間,經過萬物,是一位佛的旅程。
人生的災難,都是由你的故事造成的。注意觀察心裡泛起的故事,識出它們的虛假,從中解脫。不拜真佛拜木佛,不問活佛問石佛;只因木石更客觀,沉默不語聽吾說。我心即是真佛心,我心即是真正佛。若有疑惑來相問,不問此心問何心?不聽此佛聽何佛?誰說都是自心說,只是凡夫勘不破。凡人若能知此事,當下無作是佛陀。
人生的災難,都是由你的故事造成的。注意觀察心裡泛起的故事,識出它們的虛假,從中解脫。不拜真佛拜木佛,不問活佛問石佛;只因木石更客觀,沉默不語聽吾說。我心即是真佛心,我心即是真正佛。若有疑惑來相問,不問此心問何心?不聽此佛聽何佛?誰說都是自心說,只是凡夫勘不破。凡人若能知此事,當下無作是佛陀。
白雲與我"最相知"
白雲與我"最相知"
我住山時"他亦隨"
我住山時"他亦隨"
侵早和風"辭嶂外"
侵早和風"辭嶂外"
晚來
晚來
依舊"護柴扉"
依舊"護柴扉"
~宋·湛然禪師
~宋·湛然禪師
雲彩變化多姿來無影去無蹤
雲彩變化多姿來無影去無蹤
天空是雲兒展示的舞台
天空是雲兒展示的舞台
但白雲卻不住於天空
但白雲卻不住於天空
白雲伴隨著天空,相互照印,不離不棄,就像佛陀對衆生不離不棄,等待著衆生回頭是岸
白雲伴隨著天空,相互照印,不離不棄,就像佛陀對衆生不離不棄,等待著衆生回頭是岸
雲彩豐富天空,佛法滋潤心田,唯願眾生早日覺悟六道輪迴之苦,趨向寂靜涅槃,究竟常樂。
雲彩豐富天空,佛法滋潤心田,唯願眾生早日覺悟六道輪迴之苦,趨向寂靜涅槃,究竟常樂。
禪師視幻化無常的白雲為知己
禪師視幻化無常的白雲為知己
其含意深遠
其含意深遠
更將白雲擬人化
更將白雲擬人化
禪詩中的白雲知己
禪詩中的白雲知己
其實象徵人人本具的真如自性
其實象徵人人本具的真如自性
而和風吹散白雲
而和風吹散白雲
就如真心被妄想分別執著蒙蔽
就如真心被妄想分別執著蒙蔽
以致讓人在物質世界
以致讓人在物質世界
迷失真我
迷失真我
隨業流轉
隨業流轉
經歷種種悲歡離合
經歷種種悲歡離合
嚐盡酸甜苦辣
嚐盡酸甜苦辣
身心俱疲
身心俱疲
直至有朝一日
直至有朝一日
真如自性被喚醒
真如自性被喚醒
覺悟堪忍的娑婆世界苦多樂少
覺悟堪忍的娑婆世界苦多樂少
實非久留之地
實非久留之地
於是悟後起修
於是悟後起修
渴望永遠離苦得樂
渴望永遠離苦得樂
一旦步上菩提道
一旦步上菩提道
邁向靜寂涅槃也就有望
邁向靜寂涅槃也就有望
故而白雲晚來依舊護柴扉
故而白雲晚來依舊護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