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自己的心識,主宰吉凶禍福,宇宙一切變化】
觀看次數:399次
把宇宙來源,我從哪裡來,萬物從哪裡來,都講清楚明白了。
念佛業障消除,現世速獲福慧,命終往生淨土。詳見後/
物質的本質並非物質,而是能量,是我們的念頭。所以,不管你現在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是落破潦倒,是病痛悲苦,是一無所有,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你的意念,只要你常發正念,總是往好的想,並深信不移,那就對了!
現代物理學有一個最偉大的發現,那就是「物質就是能量」。這也是愛因斯坦對人類所作的最大貢獻,他向我們揭示,物質只是能量的一種形式。這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所形成,不管是石頭、木頭、桌椅,你、我,包括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都是由能量所形成。
在佛教經典《般若心經》也提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們肉眼所見到的並非真實存在,肉眼看不到的才是真實的存在。說得更明白一點,我們看到房屋、牆壁、身體都不是真實的,它們只是純粹的能量,由於電子的移動速度非常快,以致我們的肉眼看不出來,因而認為它們是一個實體。
物理學家研究了三百年,想找出物質的本質,當他們探索得愈深,就愈感到迷惑,他們簡直無法相信,在物質的裡面竟然什麼都沒有,物質的本質並非物質,而是能量。你的身體看起來好像是由固體物質所構成,而這些固體物質可以分解成分子和原子,但根據量子物理學,每一個原子的內部有百分之99﹒9999是空的,以閃電般的速度穿梭在這些空間中的次原子,其實是一束束振動的能量。這些能量並不是隨便任意振動,振動其實就是攜帶訊息,整個訊息場會把訊息傳送到宇宙量子場創造物質世界我們所看到的實相。
愛丁頓(Eddington)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即說:「我們總是認為物質是東西,但現在它不是東西了;現在,物質比起東西而言更像是念頭。」
念頭,沒錯,物質是來自念頭,是來自我們的思想。如果不是先有飛機的念頭,科技是無法創造出飛機的;如果不是先有寫這本書的念頭,這本書也不會呈現在你的眼前。
如果你剖析一張畫,你會發現它是由畫布和一些顏料所組成,但一幅畫之所以變成美麗的圖畫,並非來自畫布和顏料等物質的總合,它是來自繪者,是來自繪圖者的念頭。如果沒有那個想法,也就不可能有那幅畫。
把一塊方糖放在瓦斯上燃燒,只會產生火光、熱和油膩的碳塊,可是如果把它吃進肚子,卻能創造出許多事物,為什麼?是的,是因為思想,思想把糖所提供的能量變成了梵穀的名畫、臺北的一零一大樓、蕭邦的《波蘭舞曲》和密爾頓的敘事詩《失樂園》,這些都是思想的結果;思想創造物質,這本書的寫作也是來自思想,也是來自一個念頭,至於對於你有什麼影響,也要看你的思想。
你生活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來自思想,以及你思想所創造的結果。你的肉體、骨頭與肌肉可被還原為百分之七十的水份以及沒有多大價值的化學物質。然而,你的思想卻使你成為你。
我們的每個思想和意念都負荷著不可思議的能量,這些能量會透過各種形式實踐自己。你的思想會創造出疾病,也能治好疾病;你的思想能讓你陷入痛苦,也能讓你離苦得樂。思想創造出善與惡、美與醜、成功與失敗、富有與貧窮、天堂與地獄……。你生命經驗的種種,通通都是你的思想所創造的。
所謂「一念一世界」。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我們外在所看到的一切,正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呈現。英國詩人密爾頓在《失樂園》有句名言:「心是居其位,只在一念間;天堂變地獄,地獄變天堂。」千萬不要小看一個小小的念頭,你的任何「起心動念」都可能改變整個世界。
現代物理學家說「在微小的原子裡存有巨大的能量。」原子是這麼的小,小到連顯微鏡都看不到,它只是一個推論,但它卻改變了整個世界,日本長崎、廣島就是被原子能量所摧毀的。正如同原子能擁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你的思想能量也是一樣,相似的能量會吸引相似的能量,形成類似的「能量團」。當這些類似的「團」在宇宙中彼此穿梭、碰觸,慢慢的聚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物質,形成了我們的世界,這即是思想形成物質的原理。
每一個思想,即使只是小小的念頭,也會變成一個東西,而每一樣東西在一開始的時候也只是一個想法,也只是來自一個小小的念頭。
不要輕忽你的惡念,說:「我只是無聊亂想,我只是說說而已,我想應該沒什麼關係。」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火花,也可能燒掉整座森林。不要小看你的善念,說:「那只是一件小事,不算什麼。」即使是小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整個大池子。人們為善、為惡,都在一念之間,變好、變壞,其實就在一個小小的念頭上。
佛陀深知意念的影響力,所以提醒大家說:「不要忽視小惡;火花儘管再小,都會燒掉像山那麼高的乾草堆;不要忽視小善,以為它們沒有什麼用;即使是小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大容器。」
生活是由小事所組成的,沒什麼大事,但小事累積起來就成了大事。單單一個小小的善念也許看起來沒什麼,但光是那個念頭即是大大的福報。單單一個小小的動作也許看起來沒什麼,但光是那個行動即是大大的善行。
有些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可沒想到,聽到的都是他自己。罵人的聲音就像魔音一樣,聽得最多的人,傷得也最深。當口出惡言成為習慣後,經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繼夜的聆聽、灌輸,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了心田的種子,早晚會給自己創造惡運的果實。
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振波。當我們說一些不中聽、不吉祥的話時,常會聽到人們說:「快閉上你的烏鴉嘴!」因為當「負能量」的語言一出,你已經在發出振波,更明白說,你是在吸引「同頻道」的事件上門,這也就是為什麼烏鴉嘴會特別靈驗。
尤其是忿怒和怨恨時所說的話,那些話都帶有很強的能量,再透過負向的振波,結果往往讓人意想不到。你一定也聽說過,某些人因為一時氣憤,說出了重話,後來真的發生嚴重的後果。這種事情在醫院的急診室履見不鮮,比方夫妻吵架,然後妻子氣憤的對先生罵道:「你去死啦!」結果先生真的就死了;父親氣呼呼的對孩子叫駡著:「有本事你就永遠不要回來!」結果孩子真的因為一場意外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有人或許會問:「我只是說說而已,又不是真的,有什麼關係?」。如果有人告訴你,說你最近身體的那些異常現象很像是癌症,你會怎麼樣?也許他也只是說說而已,但他的話對你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嗎?
我們來看一下老吳的真實故事。幾個星期來,老吳感到胸部不適、咳嗽,而且有點呼吸困難,吃藥也無多大改變,隨即住進大醫院接受檢查。結果診斷出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惡性腫瘤,醫師預測他只剩下一、兩個月的壽命。這個悲慘、可怕、難以接受的壞消息,震撼了老吳和他的家人。得到「癌症」兩天后,老吳便開始惡化。他感到非常虛弱,體重迅速下降。他開始無法離床,家人都認為,能夠度過這個星期已屬幸運。沒想到醫院打來一通電話。一個帶著歉意的聲音告訴老吳的太太,老吳根本沒得到癌症!那個很窘的聲音解釋說,是醫院報告弄混了。獲知實情之後,老吳在二十四小時內立即離床。他的食欲恢復,疼痛也消失,而且行動自如。他的衰弱完全不見,留下的只是剛開始的症狀:咳嗽與呼吸困難。
你說「我只是說說而已」,就像說「我只是放顆炸彈而已」一樣。你說有沒有關係?言語甚至比真實的情況影響更大。
美國思想家文學家愛默生曾經說過:「用刀解剖關鍵性的字,它會流血。」足見語言是有生命的,它具備了創造和毀損的能力。詩人安琪洛(MayaAngelou)也談到過言語的力量。她說,言辭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彈,射入肉眼所不能見的生命領域。我們雖看不見言辭,它們卻成為一種能量,充滿在房間、家庭、環境和我們心裡。她相信,身邊的言辭會滲透我們的生命。
語言就是發出聲音,這聲音一天少說也要講上幾百句到幾千句,不知不覺地就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心態和命運。
有些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可沒想到,聽到的都是他自己。罵人的聲音就像魔音一樣,聽得最多的人,傷得也最深。當口出惡言成為習慣後,經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繼夜的聆聽、灌輸,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了心田的種子,早晚會給自己創造惡運的果實。
所以,我們說任何話都要心存善意,而在措詞用字上面也不要太重。我們談吐時所用的字眼直接明確地影響我們的思想和情緒,一般人處理情緒的中心是右腦,語言中心在左腦。當右腦認知一個負面的情緒時,會越過並底體傳遞到語言中心,說出相應的字。同樣的,當我們左腦在接收到負面的字眼時,也會傳到右腦,反應相應的情緒。所以,你選擇用什麼字眼來表達就相當的重要。比方,如果有人觸怒了你,你可以用「困擾」或「遺憾」的字眼來取代「氣憤」或「忿怒」,想想看,當你改以「遺憾」二字時,你還會火冒三丈嗎?
言語是心的畫像,我們應該多以正面肯定的言語來思考和說話。當然,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容易,長期累積的習慣很難一下就改變過來。我建議你可以這麼做,找一本小筆記本,寫下一些美好的字眼,你也可以把這些話語寫在一張小卡片(如名片)上,擺在皮夾裡,每天早上都念它個十來遍,接下來的一天只要遇到機會,就把這些字眼用在交談中。當你不斷重複這些字眼,很快就會把這些意念灌注到潛意識,改變你的思、言、行,讓你也成為這樣的人。
我也寫了一些話,就放在我的書桌上,用來鼓勵自己,一方面也用來激勵別人,內容是: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九月霜。言語看似簡單,但影響卻相當深遠。我們每個人都是魔法師,可以用言語對別人下咒,也可以用咒語幫助別人。更重要的是,你所下的每個咒語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身上,因為咒語是發自於你,你就是整個振波的中心,不是嗎?
每個念頭就像一顆種籽一樣,在種籽裡面,你無法看到大樹,但只要你播下種籽,並持續澆水灌溉,種籽自然會把自己所需的東西,吸引到身邊來,而成長茁壯。
如果一個人,每天的關注點放在「我哪裡錯了,我要怎麼改」,這是真修行人。他已經走在通往解脫的路上。
現在很多人學佛,往往流於形式,喜歡聚會、趕法會,自己真修的少,有些同修,也不知道如何實修。或者,有些人知道一方面的佛理,有一些人知道另一方面的佛理,就互相攻擊。
也有些人用佛法武斷地評論社會上的現象,想去干涉。所以基於這些情況,修行人應該做的就是:閉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這實在是和諸佛菩薩的教誨相一致的,不爭論,不干涉時事,不干涉別人,不用佛法去要求別人,只管自己。為什麼?因為修行,只能是自己改變自己,成就自己,不可能由別人代替,佛是我們的老師,但佛也不能代替。
《普賢菩薩行願品》裡,十大願王就有:用普賢願力普遍地觀察眾生,只要有眾生行善修行,菩薩立刻去度化他。有微善,也會去度化。而菩薩沒有說,眾生惡,怎麼辦?菩薩沒有看到世間的惡,沒有看到眾生的過失。只看到眾生的善,修行,功德,只看到正面的。
若真修行人,不見他人過,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修行,就看他是不是老是在說別人的毛病,搞是非,如果是,就是打著學佛的名號,在搞貪嗔痴,是假修行。修行是修你的心,修正身口意。
梁武帝建很多寺院,也印了大量經,達摩祖師說,毫無功德,做的這些事,跟成佛,沒有關係。
想成佛,想成就,得改造自己。改造身口意,這是功德。
如果一個人,一張嘴就是說,我哪裡錯了,我要改,這是真修行人,如果一開口就是指責別人,那根本不是修行人,假的。
現在很多同修看起來也在做功課,也在努力做一些事。但是過去形成的看法,根本沒變。外在環境一合適,機緣一成熟,過去內心中的知見又出來了,所以每個人,都要過關的。過關的時候痛苦,但是有佛法支持。一旦明白了,過去了,這些習性就消失了。
每個人都要過關,這關不好過,很痛苦。修行,內在要發生化學反應,我們的知見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觀念很頑固,要改變,必須發生化學反應,通過化學反應,把三毒給化出去。
在道場裡,看到別人怎麼做,我們不想。如果我們不能真正認識到這是自己的問題,這一關,過不去。我們修行,還去總盯著別人,那是因為我們同樣有這樣的問題。如果你內心沒有這些毛病,你不會看到別人這些問題的。
閉住自己的嘴,看住自己的心,修好自己的法。所以這句話很對。苦修自己,哪裡顧得上管別人?
管別人,是成就後的事;現在管別人,毒害別人,毒害自己。
我們現在修行人,這個原則很重要:閉住自己的嘴,看住自己的心,修好你的法。念佛不忘行善,行善不忘念佛,行善福報增長,念佛業障消除,現世速獲福慧,命終往生淨土。
把宇宙來源,我從哪裡來,萬物從哪裡來,都講清楚明白了。
我們感激現代科學家,特別是八0年代到現在(2011),最近三十年,他們研究成果非常輝煌,無論宏觀宇宙,微觀世界,講量子力學,跟大乘經講的相(似)。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講清楚了,現在科學家證實了。愛因斯坦說過,世界上這麼多宗教,與科學走得最接近的就是佛教,這個話證實了。
世尊一生教學,佛法傳到中國來,還是教學。教學疏忽,我們相信不超過三百年,取而代之是經懺佛事,作種種法會搞熱鬧,應該是近代的事情。古時候沒有,這些帝王非常聰明,古人雖然敬天地鬼神,但是不否定人的智慧能量,主張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
正如大乘經典說,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心是自己的起心動念,換句話說,自己的心,主宰自己吉凶禍福,也主宰宇宙一切變化。極樂世界怎麼來?阿彌陀佛的智慧,(願力)成就。持續到現在,沒有改變,沒有起變化,靠每一個往生的人,心念跟阿彌陀佛相應,極樂世界才能保持不變質。
如果往生極樂世界的人,跟阿彌陀佛不是同心同願,極樂世界就衰了,產生變化。所以佛聰明,絕對堅持這一點,永遠不改變原則。往生極樂世界第一個條件,心淨則國土淨。經題講,清淨、平等、覺。這三條具足生實報土,有清淨、平等生方便土,只有清淨,平等、覺沒有,生凡聖同居土。
雖然生凡聖同居土,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你的平等、覺就現前,不可思議。極樂世界雖有四土三輩九品,是平等世界。有層次,不能說沒有,程度不齊,但(三輩九品)待遇,智慧、神通、道力,幾乎跟阿彌陀佛沒兩樣,這是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