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朵花裡看六度精神
《觀經》上品上生者,應具諸戒行,讀誦大乘,修行六念。
《觀經》上品上生者,應具諸戒行,讀誦大乘,修行六念。
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迴向發願,
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迴向發願,
其實亦即奉行六度也。
其實亦即奉行六度也。
佛法面面顧到,六念是大(小)乘普遍共學,
佛法面面顧到,六念是大(小)乘普遍共學,
修學大乘沒有不修六念的。
修學大乘沒有不修六念的。
花朵的六度精神/佛弟子文庫
花朵的六度精神/佛弟子文庫
2012/01/02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2012/01/02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教讲众生得度有六种方法,称为六度。
佛教讲众生得度有六种方法,称为六度。
从一朵花,也可以看出花具有六度的精神:詳見後/
从一朵花,也可以看出花具有六度的精神:詳見後/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
【修行六念,學習一切恭敬,奉行六波羅蜜】
【修行六念,學習一切恭敬,奉行六波羅蜜】
觀看次數:428次2022年3月22日
詳見後/
詳見後/
念天,用現在話說,大自然,對待大自然有敬畏之心,尊重。我們每天早課把它列上,一定禮拜樹木花草眾靈,山河大地,十方剎土微塵世界。天有光明、慈祥的意思,實際上,無一不是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德能,增長自己的智慧。
念天,用現在話說,大自然,對待大自然有敬畏之心,尊重。我們每天早課把它列上,一定禮拜樹木花草眾靈,山河大地,十方剎土微塵世界。天有光明、慈祥的意思,實際上,無一不是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德能,增長自己的智慧。
迴向發願,天天不間斷修學這些功德,迴向極樂世界,願生淨土。奉行六波羅蜜,就是修諸功德。天天要做,時時刻刻要做,
迴向發願,天天不間斷修學這些功德,迴向極樂世界,願生淨土。奉行六波羅蜜,就是修諸功德。天天要做,時時刻刻要做,
日常生活當中,"學習一切恭敬",
日常生活當中,"學習一切恭敬",
就是"恭敬自己的性德"。
就是"恭敬自己的性德"。
因為一切法全是自性變現,
因為一切法全是自性變現,
我們深深相信,"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我們深深相信,"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念天,用現在話說,大自然,對待大自然有敬畏之心,尊重。我們每天早課把它列上,一定禮拜樹木花草眾靈,山河大地,十方剎土微塵世界。天有光明、慈祥的意思,實際上,無一不是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德能,增長自己的智慧。
念天,用現在話說,大自然,對待大自然有敬畏之心,尊重。我們每天早課把它列上,一定禮拜樹木花草眾靈,山河大地,十方剎土微塵世界。天有光明、慈祥的意思,實際上,無一不是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德能,增長自己的智慧。
迴向發願,
迴向發願,
天天不間斷修學這些功德,
天天不間斷修學這些功德,
迴向極樂世界,願生淨土。
迴向極樂世界,願生淨土。
奉行六波羅蜜,就是修諸功德。
奉行六波羅蜜,就是修諸功德。
天天要做,時時刻刻要做,
天天要做,時時刻刻要做,
日常生活當中,
日常生活當中,
學習一切恭敬,
學習一切恭敬,
就是恭敬自己的性德。
就是恭敬自己的性德。
因為"一切法全是自性變現",
因為"一切法全是自性變現",
我們深深相信,
我們深深相信,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體唯淨心,無境唯識。
體唯淨心,無境唯識。
一心念佛,轉識成智。
一心念佛,轉識成智。
以智慧"明鑒"本心(亦名真如),
以智慧"明鑒"本心(亦名真如),
以禪定"安樂"本心(亦名自性),
以禪定"安樂"本心(亦名自性),
以精進"堅固"本心(亦名實相),
以精進"堅固"本心(亦名實相),
以忍辱"滌蕩"本心(亦名法身),
以忍辱"滌蕩"本心(亦名法身),
以持戒"清淨"本心(亦名寂滅),
以持戒"清淨"本心(亦名寂滅),
以布施"解脫"本心(亦名涅槃)。
以布施"解脫"本心(亦名涅槃)。
一朵花也具有六度精神!
一朵花也具有六度精神!
佛講度化眾生有六種方法,稱為六度。
佛講度化眾生有六種方法,稱為六度。
從一朵花,也能看出花具有六度的精神:
從一朵花,也能看出花具有六度的精神:
一、布施:
一、布施:
花開時流露清香,展現美麗的姿容,
花開時流露清香,展現美麗的姿容,
令人一見心生愉悅,帶給人歡喜,因此它有"布施的精神"。
令人一見心生愉悅,帶給人歡喜,因此它有"布施的精神"。
二、持戒:
二、持戒:
花守時守分,總在一定的時節、範圍綻放,不像葛藤會攀附在其他的植物上。
花守時守分,總在一定的時節、範圍綻放,不像葛藤會攀附在其他的植物上。
它雖美麗,但不會侵犯別人,所以具有"持戒的精神"。
它雖美麗,但不會侵犯別人,所以具有"持戒的精神"。
三、忍辱:
三、忍辱:
花開之前須經種子深埋土裡,歷經一段時日的孕育,
花開之前須經種子深埋土裡,歷經一段時日的孕育,
其間必須忍受黑暗、潮濕、寂寞,而後抽芽;
其間必須忍受黑暗、潮濕、寂寞,而後抽芽;
乃至開花後,還要耐得住風霜雨雪,
乃至開花後,還要耐得住風霜雨雪,
以及蜂蝶采蜜時的傷害,
以及蜂蝶采蜜時的傷害,
所以具有"忍辱的精神"。
所以具有"忍辱的精神"。
四、精進:
四、精進:
一朵花,無論花期長短、久暫,總是努力散布花的芬芳香味,展現它最美的一刻;
一朵花,無論花期長短、久暫,總是努力散布花的芬芳香味,展現它最美的一刻;
即使謝了,仍舊「化作春泥更護花」,甚至留下種子,為繼起的生命而努力不懈,生生不息,所以具有"精進的精神"。
即使謝了,仍舊「化作春泥更護花」,甚至留下種子,為繼起的生命而努力不懈,生生不息,所以具有"精進的精神"。
五、禪定:
五、禪定:
花靜靜的開放,表現出寧靜、祥和、安忍的氣質,這就是"禪定的境界"。
花靜靜的開放,表現出寧靜、祥和、安忍的氣質,這就是"禪定的境界"。
六、般若:
六、般若:
花有各種顏色、大小、香味,千變萬化,奇妙不已。花的世界就像人的世界,蘊含無限的智慧,值得探討。
花有各種顏色、大小、香味,千變萬化,奇妙不已。花的世界就像人的世界,蘊含無限的智慧,值得探討。
因此,一個人若能懂得欣賞花的美,必能升華精神生活。能夠從賞花、看花中獲得啟示,這也是一種修行。
因此,一個人若能懂得欣賞花的美,必能升華精神生活。能夠從賞花、看花中獲得啟示,這也是一種修行。
古代有許多祖師大德就是在
古代有許多祖師大德就是在
"觀看"
"觀看"
花開花謝的無常變化中,明心見性,
花開花謝的無常變化中,明心見性,
所謂
所謂
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青青翠竹皆是妙諦,
青青翠竹皆是妙諦,
正是這個道理。
正是這個道理。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願以此功德
願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
同發菩提心
往生安樂國
往生安樂國
說程依帆的貼文讚:「從一朵花裡看六度的精神 佛教講眾生得度有六種方法,稱為六度。 從一朵花,也可以看出花具有六度的精神: 布 施 花開時流露清香,展現美麗的姿容,令人一見心生愉悅,帶給人歡喜,因此它有佈施的精神。 持 戒 花守時守分,總在一定的時節、範圍綻放,不像葛藤會攀附在其他的植物上。它雖美麗,但不會侵犯別人,所以具有持戒的精神。 忍 辱 花開之前須經種子深埋土裏,歷經一段時日的孕育,其間必須忍受黑暗、潮濕,寂寞,而後抽芽; 乃至開花後,還要耐得住風霜雨雪,以及蜂蝶採蜜時的傷害,所以具有忍辱的精神。 精 進 一朵花,無論花期長短、久暫,總是盡力散布花的芬芳香味,展現它最美的一刻; 即使謝了,仍舊「化作春泥更護花」,甚至留下種子,為繼起的生命而努力不懈,生生不息,所以具有精進的精神。 禪 定 花靜靜地開放,表現出寧靜、祥和、安忍的氣質,這就是禪定的境界。 般 若 花有各種顏色、大小、香味,千變萬化奇妙不已。 花的世界就像人的世界,蘊含無限的智慧,值得探討。 因此,一個人若能懂得欣賞花的美,必能昇華精神生活。 甚至修行也不一定是誦經、拜佛才是修行; 能夠從賞花、看花中獲得啓示,這也是一種修行。 古代有許多祖師大德就是在觀看花開花謝的變化中,明心見性,所謂「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妙諦」,正是這個道理。」
說程依帆的貼文讚:「從一朵花裡看六度的精神 佛教講眾生得度有六種方法,稱為六度。 從一朵花,也可以看出花具有六度的精神: 布 施 花開時流露清香,展現美麗的姿容,令人一見心生愉悅,帶給人歡喜,因此它有佈施的精神。 持 戒 花守時守分,總在一定的時節、範圍綻放,不像葛藤會攀附在其他的植物上。它雖美麗,但不會侵犯別人,所以具有持戒的精神。 忍 辱 花開之前須經種子深埋土裏,歷經一段時日的孕育,其間必須忍受黑暗、潮濕,寂寞,而後抽芽; 乃至開花後,還要耐得住風霜雨雪,以及蜂蝶採蜜時的傷害,所以具有忍辱的精神。 精 進 一朵花,無論花期長短、久暫,總是盡力散布花的芬芳香味,展現它最美的一刻; 即使謝了,仍舊「化作春泥更護花」,甚至留下種子,為繼起的生命而努力不懈,生生不息,所以具有精進的精神。 禪 定 花靜靜地開放,表現出寧靜、祥和、安忍的氣質,這就是禪定的境界。 般 若 花有各種顏色、大小、香味,千變萬化奇妙不已。 花的世界就像人的世界,蘊含無限的智慧,值得探討。 因此,一個人若能懂得欣賞花的美,必能昇華精神生活。 甚至修行也不一定是誦經、拜佛才是修行; 能夠從賞花、看花中獲得啓示,這也是一種修行。 古代有許多祖師大德就是在觀看花開花謝的變化中,明心見性,所謂「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妙諦」,正是這個道理。」
花朵的六度精神/佛弟子文庫
花朵的六度精神/佛弟子文庫
2012/01/02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2012/01/02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教讲众生得度有六种方法,称为六度。从一朵花,也可以看出花具有六度的精神:
佛教讲众生得度有六种方法,称为六度。从一朵花,也可以看出花具有六度的精神:
布施:花开时流露清香,展现美丽的姿容,令人一见心生愉悦,带给人欢喜,因此它有布施的精神。
布施:花开时流露清香,展现美丽的姿容,令人一见心生愉悦,带给人欢喜,因此它有布施的精神。
持戒:花守时守分,总在一定的时节、范围绽放,不像葛藤会攀附在其他的植物上。它虽美丽,但不会侵犯别人,所以具有持戒的精神。
持戒:花守时守分,总在一定的时节、范围绽放,不像葛藤会攀附在其他的植物上。它虽美丽,但不会侵犯别人,所以具有持戒的精神。
忍辱:花开之前须经种子深埋土里,历经一段时日的孕育,其间必须忍受黑暗、潮湿、寂寞,而后抽芽;乃至开花后,还要耐得住风霜雨雪,以及蜂蝶采蜜时的伤害,所以具有忍辱的精神。
忍辱:花开之前须经种子深埋土里,历经一段时日的孕育,其间必须忍受黑暗、潮湿、寂寞,而后抽芽;乃至开花后,还要耐得住风霜雨雪,以及蜂蝶采蜜时的伤害,所以具有忍辱的精神。
精进:一朵花,无论花期长短、久暂,总是努力散布花的芬芳香味,展现它最美的一刻;即使谢了,仍旧“化作春泥更护花”,甚至留下种子,为继起的生命而努力不懈,生生不息,所以具有精进的精神。
精进:一朵花,无论花期长短、久暂,总是努力散布花的芬芳香味,展现它最美的一刻;即使谢了,仍旧“化作春泥更护花”,甚至留下种子,为继起的生命而努力不懈,生生不息,所以具有精进的精神。
禅定:花静静的开放,表现出宁静、祥和、安忍的气质,这就是禅定的境界。
禅定:花静静的开放,表现出宁静、祥和、安忍的气质,这就是禅定的境界。
般若:花有各种颜色、大小、香味,千变万化,奇妙不已。花的世界就像人的世界,蕴含无限的智慧,值得探讨。
般若:花有各种颜色、大小、香味,千变万化,奇妙不已。花的世界就像人的世界,蕴含无限的智慧,值得探讨。
因此,一个人若能懂得欣赏花的美,必能升华精神生活。甚至修行也不一定是诵经、拜佛才是修行;能够从赏花、看花中获得启示,这也是一种修行。古代有许多祖师大德就是在观看花开花谢的无常变化中,明心见性,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妙谛”,正是这个道理。
因此,一个人若能懂得欣赏花的美,必能升华精神生活。甚至修行也不一定是诵经、拜佛才是修行;能够从赏花、看花中获得启示,这也是一种修行。古代有许多祖师大德就是在观看花开花谢的无常变化中,明心见性,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妙谛”,正是这个道理。
《觀經》上品上生者,應具諸戒行,讀誦大乘,修行六念。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迴向發願,其實亦即奉行六度也。佛法面面顧到,六念是大(小)乘普遍共學,修學大乘沒有不修六念的。
《觀經》上品上生者,應具諸戒行,讀誦大乘,修行六念。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迴向發願,其實亦即奉行六度也。佛法面面顧到,六念是大(小)乘普遍共學,修學大乘沒有不修六念的。
前面是三寶,念佛、念法、念僧,三寶是覺正淨。惠能大師在《壇經》講三皈依,他不用佛法僧,用覺正淨傳授三皈,他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用這個字樣,大概那個時代,佛法在世間就有很多人誤會,著相了。皈依佛一定是泥塑木雕,皈依法一定是經典,皈依僧是出家人,錯了,這些是三寶的表法。
前面是三寶,念佛、念法、念僧,三寶是覺正淨。惠能大師在《壇經》講三皈依,他不用佛法僧,用覺正淨傳授三皈,他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用這個字樣,大概那個時代,佛法在世間就有很多人誤會,著相了。皈依佛一定是泥塑木雕,皈依法一定是經典,皈依僧是出家人,錯了,這些是三寶的表法。
一切佛像代表性德,菩薩、阿羅漢塑像代表修德,全代表自己。佛表大覺,大徹大悟,法表正知正見,僧表清淨,懂這個意思,真皈依了。看到佛像,想到覺而不迷。看到經卷,立刻想到正而不邪,經典是正知正見。看到出家人,就想起六根清淨,一塵不染。
一切佛像代表性德,菩薩、阿羅漢塑像代表修德,全代表自己。佛表大覺,大徹大悟,法表正知正見,僧表清淨,懂這個意思,真皈依了。看到佛像,想到覺而不迷。看到經卷,立刻想到正而不邪,經典是正知正見。看到出家人,就想起六根清淨,一塵不染。
淨而不染是僧寶,覺而不迷是佛寶,正而不邪是法寶,一點迷信沒有。看到出家人,他持不持戒與我不相干,他是好的出家人,不好的出家人,不相干。看到這個相,馬上想到自己六根清淨,一塵不染,真皈依了。念三寶是念這個,千萬不要搞錯。
淨而不染是僧寶,覺而不迷是佛寶,正而不邪是法寶,一點迷信沒有。看到出家人,他持不持戒與我不相干,他是好的出家人,不好的出家人,不相干。看到這個相,馬上想到自己六根清淨,一塵不染,真皈依了。念三寶是念這個,千萬不要搞錯。
念戒,十善、三皈、五戒、十戒有沒有做到?念,不做,沒用,要做。施代表什麼?中國古人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換句話說,不願意別人對待我的,我就不應該對待別人。我喜歡看到人歡喜,我見人一定很歡喜,就是施,先施。
念戒,十善、三皈、五戒、十戒有沒有做到?念,不做,沒用,要做。施代表什麼?中國古人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換句話說,不願意別人對待我的,我就不應該對待別人。我喜歡看到人歡喜,我見人一定很歡喜,就是施,先施。
我願意別人讚歎我,我就先讚歎別人,我願意別人幫助我,我要先幫助別人。布施懂得愛人,愛天地萬物,布施愛心,布施關懷,布施照顧,布施幫助,能這樣做人,無往而不利。
我願意別人讚歎我,我就先讚歎別人,我願意別人幫助我,我要先幫助別人。布施懂得愛人,愛天地萬物,布施愛心,布施關懷,布施照顧,布施幫助,能這樣做人,無往而不利。
念天,用現在話說,大自然,對待大自然有敬畏之心,尊重。我們每天早課把它列上,一定禮拜樹木花草眾靈,山河大地,十方剎土微塵世界。天有光明、慈祥的意思,實際上,無一不是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德能,增長自己的智慧。
念天,用現在話說,大自然,對待大自然有敬畏之心,尊重。我們每天早課把它列上,一定禮拜樹木花草眾靈,山河大地,十方剎土微塵世界。天有光明、慈祥的意思,實際上,無一不是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德能,增長自己的智慧。
迴向發願,天天不間斷修學這些功德,迴向極樂世界,願生淨土。奉行六波羅蜜,就是修諸功德。天天要做,時時刻刻要做,日常生活當中,學習一切恭敬,就是恭敬自己的性德。因為一切法全是自性變現,我們深深相信,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迴向發願,天天不間斷修學這些功德,迴向極樂世界,願生淨土。奉行六波羅蜜,就是修諸功德。天天要做,時時刻刻要做,日常生活當中,學習一切恭敬,就是恭敬自己的性德。因為一切法全是自性變現,我們深深相信,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
-------------------------------------------------------------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405集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405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