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自心取自心非幻(一)特
念佛心觀心轉無明恩慧(二)
念佛心觀心轉無明恩慧(二)
"大佛頂首楞嚴經"云:
"大佛頂首楞嚴經"云: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
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幻法云何立?
(不取即不住也!)
(不取即不住也!)
=====================
=====================
"宣化上人"講述:
"宣化上人"講述:
唯心所現,誰的心?
唯心所現,誰的心?
自己的心,
自己的心,
不是別人的。
不是別人的。
唯識所變,誰的識?
唯識所變,誰的識?
自己的識。
自己的識。
整個宇宙千變萬化,
整個宇宙千變萬化,
是自己的情識,
是自己的情識,
分別執著主宰的。
分別執著主宰的。
換句話說:
換句話說:
自己的(妄)心意識,
自己的(妄)心意識,
主宰自己的吉凶禍福,
主宰自己的吉凶禍福,
以及宇宙一切的變化。
以及宇宙一切的變化。
(共業與不共業)
(共業與不共業)
(引業與滿業)
(引業與滿業)
==================
==================
"慧律法師"開示:/詳見後
"慧律法師"開示:/詳見後
【修行就是修心,
【修行就是修心,
為什麼最簡單的方式,
為什麼最簡單的方式,
是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
是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
/善薇講解/張恩慧
/善薇講解/張恩慧
往內尋求自己的
往內尋求自己的
真正素質與真實素養,
真正素質與真實素養,
清心寡欲,超越自我,
清心寡欲,超越自我,
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
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
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詳見後/
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詳見後/
唯心所現,誰的心?
唯心所現,誰的心?
自己的心,
自己的心,
不是別人的。
不是別人的。
唯識所變,誰的識?
唯識所變,誰的識?
自己的識。
自己的識。
整個宇宙千變萬化,
整個宇宙千變萬化,
是自己的情識,
是自己的情識,
分別執著主宰的。
分別執著主宰的。
換句話說:
換句話說:
自己的(妄)心意識,
自己的(妄)心意識,
主宰自己的吉凶禍福,
主宰自己的吉凶禍福,
以及宇宙一切的變化。
以及宇宙一切的變化。
(共業與不共業)
(共業與不共業)
(引業與滿業)
(引業與滿業)
==================
==================
"慧律法師"開示:
"慧律法師"開示:
萬法,本空無自性,
萬法,本空無自性,
萬法,本來就沒有真實的;
萬法,本來就沒有真實的;
萬法,本來就是空無自性的。
萬法,本來就是空無自性的。
我們調來調去,
我們調來調去,
調呼吸、調飲食、
調呼吸、調飲食、
內觀,其實都是方便說。
內觀,其實都是方便說。
不過,
不過,
這是修學佛道
這是修學佛道
基本入門的一個開始,
基本入門的一個開始,
也不能說是不對的。
也不能說是不對的。
但是
但是
如果像這樣子調,
如果像這樣子調,
一輩子調不回來的!
一輩子調不回來的!
要了解:
要了解:
一個顆粒微塵,
一個顆粒微塵,
跟一個三千大千世界
跟一個三千大千世界
的真理是一樣的!
的真理是一樣的!
一個顆粒微塵,
一個顆粒微塵,
它空無自性;
它空無自性;
無量三千大千世界,
無量三千大千世界,
也是空無自性。
也是空無自性。
體悟聖道的人,
體悟聖道的人,
行住坐臥,
行住坐臥,
無論走到哪裡,
無論走到哪裡,
哪裡都是空無自性,
哪裡都是空無自性,
自己真如心性
自己真如心性
所顯露出來的。
所顯露出來的。
說「調」,
說「調」,
是一種方便;
是一種方便;
說:「不調」,
說:「不調」,
那麼會是一種妄想。
那麼會是一種妄想。
佛法難,
佛法難,
就是難在這個地方。
就是難在這個地方。
沒見性的,
沒見性的,
就一直想辦法讓它見性,
就一直想辦法讓它見性,
可是那個
可是那個
「想辦法」,就落入觀念。
「想辦法」,就落入觀念。
想辦法,不對;
想辦法,不對;
不想辦法,就更糟糕!
不想辦法,就更糟糕!
要用佛法
要用佛法
來解開這個煩惱
來解開這個煩惱
——有這個念頭,
——有這個念頭,
就重增妄想。
就重增妄想。
因為煩惱自性本空,
因為煩惱自性本空,
為什麼要解開它呢?
為什麼要解開它呢?
本來就沒有束縛,
本來就沒有束縛,
哪來的解脫呢?
哪來的解脫呢?
附註:
附註:
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入道修行,與道相應。
入道修行,與道相應。
感應道交,難思議也!
感應道交,難思議也!
==================
==================
緣起即知性空:
緣起即知性空:
應無所住/真空,
應無所住/真空,
不住貪愛有,
不住貪愛有,
大智慧也。
大智慧也。
厭離娑婆/放下執著。
厭離娑婆/放下執著。
性空而能緣起:
性空而能緣起:
而生其心/妙有,
而生其心/妙有,
不住瞋恨空,
不住瞋恨空,
大慈悲也。
大慈悲也。
欣求極樂/念佛成佛。
欣求極樂/念佛成佛。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修行就是修心,
【修行就是修心,
為什麼最簡單的方式,
為什麼最簡單的方式,
是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
是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
/善薇講解/恩慧
/善薇講解/恩慧
往內尋求自己的
往內尋求自己的
真正素質與真實素養,
真正素質與真實素養,
清心寡欲,超越自我,
清心寡欲,超越自我,
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
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
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修行,一切都是往內心去尋找真正的自己,才是正道,才能覺醒、開悟,才能告訴你真相。相反的,一切往外求,都是有求,都不究竟,沒有人能夠給得了你什麼;因為,修行是只能是靠自己,靠自己去悟,靠自己去尋求自己的內心,只有自己的內心不斷的回答你,給到你答案,這些才是你的智慧,這些才是真理。如果還沒有悟到這一些,就證明平時我們修行,只是在作秀、在欺騙自己,並沒有真正的領悟。
修行,一切都是往內心去尋找真正的自己,才是正道,才能覺醒、開悟,才能告訴你真相。相反的,一切往外求,都是有求,都不究竟,沒有人能夠給得了你什麼;因為,修行是只能是靠自己,靠自己去悟,靠自己去尋求自己的內心,只有自己的內心不斷的回答你,給到你答案,這些才是你的智慧,這些才是真理。如果還沒有悟到這一些,就證明平時我們修行,只是在作秀、在欺騙自己,並沒有真正的領悟。
由於行為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生命層級,也可以説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素養。如果我們有著不良的行為,那就會體現出我們生命層級的低下;如果我們的一切行為為展現都非常得體,不但能體現我們生命的尊貴,而且還能為宇宙提供更多的正向訊息(正能量),從而幫助宇宙不斷的向上發展。
由於行為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生命層級,也可以説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素養。如果我們有著不良的行為,那就會體現出我們生命層級的低下;如果我們的一切行為為展現都非常得體,不但能體現我們生命的尊貴,而且還能為宇宙提供更多的正向訊息(正能量),從而幫助宇宙不斷的向上發展。
所謂相由心生,一個人心好、心壞由其外在的行為中,都能一一的呈現出來。但是改變自己,不但是要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同樣也是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而改變心念與行為,彼此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會有任何衝突。因為改變內在的自己,需要的各方面條件的配合,而且非常的抽象,不容易察覺到成果;但是行為的改變,自己隨時都可以察覺而來修正,只要有決心卻很容易做到。這樣在行為的改變之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在行為的帶動下,改變自己的內心就容易許多。在此僅提供本身的經驗給大家作參考,目前我仍持續以這樣的方式在做著,你心中有那尊神佛菩薩,就以祂們為學習的榜樣,照著去做、依樣晝葫蘆,大家一起加油。
所謂相由心生,一個人心好、心壞由其外在的行為中,都能一一的呈現出來。但是改變自己,不但是要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同樣也是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而改變心念與行為,彼此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會有任何衝突。因為改變內在的自己,需要的各方面條件的配合,而且非常的抽象,不容易察覺到成果;但是行為的改變,自己隨時都可以察覺而來修正,只要有決心卻很容易做到。這樣在行為的改變之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在行為的帶動下,改變自己的內心就容易許多。在此僅提供本身的經驗給大家作參考,目前我仍持續以這樣的方式在做著,你心中有那尊神佛菩薩,就以祂們為學習的榜樣,照著去做、依樣晝葫蘆,大家一起加油。
真正的修行就是修心,如果不從內心做起,只要往外求的都不是正道,都會偏、都會執著;所以,不能有那麼多的凡夫慣性思維。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去清除,一切凡夫的慣性思維與舊有的模式,全部都是清除,不能殘留!有,那就是「縫」,這種縫殘留在我們身上或者是內心世界,這些慣性思維它會不斷的膨脹擴大,這就是一種「漏」。如果這種漏一直帶在身上,它會再繼續不斷膨脹擴大,對修行者來講就會是一個災難。一個人只要還有自我的想法、自我的意識,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把自己抬得太高、太在乎,這就是有自我的存在,放不下自我。如果一個真正達到無我的人,他不會在乎自身的環境,是處於怎樣的狀態,這才叫做真正的超越自我!超越不了自我的人,是因為他還放不下,在修行的這條路上將很難有成就;有些人雖然嘴巴説已經放下了,但那是受小我的欺騙,而真正放下的沒有幾人!反問一下自己,放下萬緣了嗎?放下自我了嗎?
真正的修行就是修心,如果不從內心做起,只要往外求的都不是正道,都會偏、都會執著;所以,不能有那麼多的凡夫慣性思維。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去清除,一切凡夫的慣性思維與舊有的模式,全部都是清除,不能殘留!有,那就是「縫」,這種縫殘留在我們身上或者是內心世界,這些慣性思維它會不斷的膨脹擴大,這就是一種「漏」。如果這種漏一直帶在身上,它會再繼續不斷膨脹擴大,對修行者來講就會是一個災難。一個人只要還有自我的想法、自我的意識,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把自己抬得太高、太在乎,這就是有自我的存在,放不下自我。如果一個真正達到無我的人,他不會在乎自身的環境,是處於怎樣的狀態,這才叫做真正的超越自我!超越不了自我的人,是因為他還放不下,在修行的這條路上將很難有成就;有些人雖然嘴巴説已經放下了,但那是受小我的欺騙,而真正放下的沒有幾人!反問一下自己,放下萬緣了嗎?放下自我了嗎?
修行,一切都是往內心去尋找真正的自己,才是正道,才能覺醒、開悟,才能告訴你真相。相反的,一切往外求,都是有求,都不究竟,沒有人能夠給得了你什麼;因為,修行是只能是靠自己,靠自己去悟,靠自己去尋求自己的內心,只有自己的內心不斷的回答你,給到你答案,這些才是你的智慧,這些才是真理。如果還沒有悟到這一些,就證明平時我們修行,只是在作秀、在欺騙自己,並沒有真正的領悟。
修行,一切都是往內心去尋找真正的自己,才是正道,才能覺醒、開悟,才能告訴你真相。相反的,一切往外求,都是有求,都不究竟,沒有人能夠給得了你什麼;因為,修行是只能是靠自己,靠自己去悟,靠自己去尋求自己的內心,只有自己的內心不斷的回答你,給到你答案,這些才是你的智慧,這些才是真理。如果還沒有悟到這一些,就證明平時我們修行,只是在作秀、在欺騙自己,並沒有真正的領悟。
那修心為什麼最簡單的方式,是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呢?這不是跟往內修相違背嗎?其實不然。我們平的言談舉止,行站坐臥都是一種行為的展現,而且這些行為的展現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如果沒有意識去注重生活上的每一個細節,我們就很難清楚知道自己展現了怎樣的行為,因為我們每天所展現的行為太多太多了;既使有錯,一般人也很難發現自己那些不良的行為,從而能夠有意識的去改變它,讓自己的行為都能正向的展現。
那修心為什麼最簡單的方式,是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呢?這不是跟往內修相違背嗎?其實不然。我們平的言談舉止,行站坐臥都是一種行為的展現,而且這些行為的展現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如果沒有意識去注重生活上的每一個細節,我們就很難清楚知道自己展現了怎樣的行為,因為我們每天所展現的行為太多太多了;既使有錯,一般人也很難發現自己那些不良的行為,從而能夠有意識的去改變它,讓自己的行為都能正向的展現。
我們每個人的行為很重要,因為,我們的行為所散發出來的訊息,隨時都在宇宙中蔓延;我們有著怎樣的行為,宇宙就會得到怎樣的訊息。如果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正向的,那麼宇宙提供的訊息就是正向的(正能量);同理,如果我們的行為當中有負面的,那麼為宇宙提供的訊息中也會有負面的(負能量):我們的行為在宇宙中會產生如此大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去重視。
我們每個人的行為很重要,因為,我們的行為所散發出來的訊息,隨時都在宇宙中蔓延;我們有著怎樣的行為,宇宙就會得到怎樣的訊息。如果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正向的,那麼宇宙提供的訊息就是正向的(正能量);同理,如果我們的行為當中有負面的,那麼為宇宙提供的訊息中也會有負面的(負能量):我們的行為在宇宙中會產生如此大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去重視。
由於行為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生命層級,也可以説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素養。如果我們有著不良的行為,那就會體現出我們生命層級的低下;如果我們的一切行為為展現都非常得體,不但能體現我們生命的尊貴,而且還能為宇宙提供更多的正向訊息(正能量),從而幫助宇宙不斷的向上發展。並且在現今這個五濁惡世中,由於我們仍然需要生活在這社會中,根本無法離群而索居、跟社會脫節;所以要做到純粹的清靜無為,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清心寡欲,這是相當困難的,需要各種條件的配合。因此,面對現今複雜的社會型態,以漸進、間接的修行方式,也不失為另一種較佳的選擇。
由於行為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生命層級,也可以説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素養。如果我們有著不良的行為,那就會體現出我們生命層級的低下;如果我們的一切行為為展現都非常得體,不但能體現我們生命的尊貴,而且還能為宇宙提供更多的正向訊息(正能量),從而幫助宇宙不斷的向上發展。並且在現今這個五濁惡世中,由於我們仍然需要生活在這社會中,根本無法離群而索居、跟社會脫節;所以要做到純粹的清靜無為,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清心寡欲,這是相當困難的,需要各種條件的配合。因此,面對現今複雜的社會型態,以漸進、間接的修行方式,也不失為另一種較佳的選擇。
所謂相由心生,一個人心好、心壞由其外在的行為中,都能一一的呈現出來。但是改變自己,不但是要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同樣也是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而改變心念與行為,彼此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會有任何衝突。因為改變內在的自己,需要的各方面條件的配合,而且非常的抽象,不容易察覺到成果;但是行為的改變,自己隨時都可以察覺而來修正,只要有決心卻很容易做到。這樣在行為的改變之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在行為的帶動下,改變自己的內心就容易許多。在此僅提供本身的經驗給大家作參考,目前我仍持續以這樣的方式在做著,你心中有那尊神佛菩薩,就以祂們為學習的榜樣,照著去做、依樣晝葫蘆,大家一起加油。謝謝閱讀,請多分享!感恩您!
所謂相由心生,一個人心好、心壞由其外在的行為中,都能一一的呈現出來。但是改變自己,不但是要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同樣也是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而改變心念與行為,彼此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會有任何衝突。因為改變內在的自己,需要的各方面條件的配合,而且非常的抽象,不容易察覺到成果;但是行為的改變,自己隨時都可以察覺而來修正,只要有決心卻很容易做到。這樣在行為的改變之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在行為的帶動下,改變自己的內心就容易許多。在此僅提供本身的經驗給大家作參考,目前我仍持續以這樣的方式在做著,你心中有那尊神佛菩薩,就以祂們為學習的榜樣,照著去做、依樣晝葫蘆,大家一起加油。謝謝閱讀,請多分享!感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