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4、六喻以『夢』喻為總。餘喻為別。令人一聞,便明瞭緣生之法,當體皆空。一切悲歡離合,得失窮通。轉眼成空,了無所得。若乃迷戀塵世,計較分別,執著不捨。真癡人說夢也。此偈正喚醒眾生速覺耳。
15、佛法作夢觀者,令其勤修佛事,而歸於了不可得。庶幾能所雙亡,智理冥合也。住於生死,固是作夢。住於涅槃,亦是作夢。必一無所住,乃為大覺耳。
16、若住於所修之法,住於所說之法,住於所得之法,則皆是作夢。總之,觀一切染淨法如夢者,意在通達一切有為法本無可得也。一心清淨,有何可得乎。若有所得,即非清淨矣。作如夢之觀,正是照破我法二執之寶鏡也。
17、當知人生在世,一切遭逢,莫非妄識業緣所變現。世間即是戲場,順逆諸境,雖歷歷身受,其實皆如幻耳。智者便當自警,轉眼即下臺矣,豈可當真。當知因果難逃,因果可畏。
18、世界則由一切眾生,於性海中,起無明風,造此共業之所結成。故以『泡』喻之。色身則由性光之所變現。故以『影』喻之。此世此身,與泡影同一緣生。可見身世,亦與泡影同一虛妄。豈可迷為真實。
19、《楞嚴經》曰:「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昧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此段經文,明白開示,虛空、世界、色身,全由眾生昏擾擾的妄想之所變現。(一切法從心想生。)妄想本非真實。剎那生滅。由其變現之身世,豈能真實乎。
20、水中之泡,極其脆薄,最易壞滅。殊不知世界亦然。《楞嚴》曰:「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三有,三界也。有漏,明其必壞也。一切學人,當常觀此理。虛空尚是晦昧昏擾擾相,渺小如泡。何況世界,何況此身,何足道也。
21、虛妄現有,考實則無。因心造業,循業而現。壽夭好醜,因果難逃。然五蘊本身,已了不可得,何況假合之幻身,其為似有實無可知。了不可得者,有即非有也。
22、識心「如幻」,世界「如泡」,此身「如影」。身心世界,虛幻非實。一切有為法相可知矣。「如露如電」,所謂生命在呼吸間。當加緊用功,如救頭燃也。
23、觀此六喻,雖是觀諸法空相。即是觀如如之性。以性相本來融通。故觀緣生,即可契入如如不動。無為法性,從觀有為法相如夢幻入手。便是兩邊不著,合乎中道。
9、《圓覺經》云:「生死涅槃,猶如昨夢。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住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此中一切視同夢幻而無之。正是諸法空相,不取於相之意也。「平等」即是如如,「不壞」即是不動。
10、無為者,無所作為也。若無所為,妄何能除,真何能證。凡何能轉,聖何能成。故無為法,須從有為法做出。故曰『應作』也。應明瞭者,是以無為法為目的。借有為法作路徑,若只認無為,捨棄有為,是自絕也。
11、修有為法而不著,便是無為。除此別無所謂無為法也。涉有而不住有,觀空而不住空。雖終日行六度萬行,終日講經說法,而實終日涅槃。由此可知,不取法,當從不取非法做出。即非,當從是名做出。不執著,當從不斷滅做出。無實,當從無虛做出。
12、乃至無聖無凡,即從有聖有凡中見。此謂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無住之旨,於是乎圓滿。而其樞紐,即在觀法緣生,如夢如幻。了其皆空,所以無住。故學人最要方便,『應作如是觀』也。
13、不廢有為,不礙無為。自然而然,遮照同時。一部甚深經典,歸到極平淡、極切近、四句偈中。一切眾生,無論利鈍,皆可隨順而入。此之謂「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此之謂真實義。故得此四句偈,不但全經在握,一切佛法在握。
你就一顆心,內外世界,一切所見,都是一心所作。諸法唯心,只須證實,一切明瞭。能覺、所覺,能念、所念,能知、所知,三界之中,唯有一心,除此外無可論者,亦無必要。
但去體會一心。善惡、天堂地獄、名相概念、佛法非佛法、世間種種事物及與差別、所見能見,一切作為只是心遇心,心作用心。解脫、束縛,若能明白來去皆是一心,便能絕了天下困惑,當下歇了無造作,獨享清淨神通妙用。
心是禪宗的靈魂,禪是佛教的靈魂。若會一心,直扼其要,八萬四千佛教,直握掌中,得大總持,直在諸法靈魂。修行人去會一心,諸為休矣。
心者包含光、影二事。覺知為光,色、受、想、行、識為影。凡夫不知性光,生活在影裡;諸佛了知性光,從影移到光裡。光與影者,同質同源,無高無低,無上無下,只是一個在光,清淨光明自在;一個在影,誨暗掙扎困苦。
一念覺悟,從影到光;一念不覺,失光回影。不覺悟者,猶如盲目,有光不見。若是覺了,光明照耀,普天佛光。凡夫心,光明不失,只是不見;諸佛心,亦有幻影,只是有照。佛心、凡夫心,總是一心,若會佛與眾生,兩邊皆會,普天之下,佛與眾生,數萬億菩薩,同在一心中。若你修行,護法神相隨;若你慈悲,菩薩相隨;若你覺悟,諸佛相隨。但去修行,覺了一心,與諸佛菩薩護法之神為伍。
莫在外、內覓心,心不須覓,若覓即錯,覓著總不是。若能息了種種妄想執著,息心之時,即見本心。本心即我,亦無我念。此心取不得,捨不得,只能是了。此心常用,從生到死,不曾損減。如光明燈,不曾暗淡。體中神光,普度一切。一切事物上有此神光,若無此光,都不能見。但去覺你體中神光,移進光世界,與諸佛菩薩為伴。
自覺心中光明,名為點燈;使他人覺,名為傳燈。點燈傳燈,佛菩薩事也,一生光明行。自悟自己心,名為覺悟;指點他人,名為傳心。覺悟傳心,聖邊事也。但作聖行,自在一生。諸佛菩薩,千說萬說;諸眾生,千行萬行,散一心化作萬法,收萬法歸一心中。一心是大總持,持宇宙天下人命中一切。眾生修行,但會一心,得大總持,坐自家中,心神來去,世間有無、天下生滅現矣。諸修行人,但會一心,得大總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