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留言(C1)
"宣化上人"開示:
"宣化上人"開示:
一切是因果,人人無處躲,
一切是因果,人人無處躲,
對境若不識,人人會發火。
對境若不識,人人會發火。
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
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
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
=====================
=====================
講題:
講題:
從自己的心裡頭,
從自己的心裡頭,
把累世的結解開。
把累世的結解開。
(如何解冤釋結?)
(如何解冤釋結?)
"淨空老和尚"主講:
"淨空老和尚"主講:
這個世間有一些
這個世間有一些
我們常講"冤親債主",
我們常講"冤親債主",
一些不善的人
一些不善的人
幹這些事情對待我們,
幹這些事情對待我們,
"我們怎麼看法"?
"我們怎麼看法"?
*****************
*****************
"首先不要怪別人",
"首先不要怪別人",
他為什麼不對別人,
他為什麼不對別人,
不毀謗別人,
不毀謗別人,
不陷害別人,
不陷害別人,
"要對我"?
"要對我"?
"你就找這個原因"。
"你就找這個原因"。
*****************
*****************
找不到,
找不到,
我沒有得罪他,
我沒有得罪他,
那前世、
那前世、
更前世呢?
更前世呢?
******************
******************
他來陷害我
他來陷害我
"這是果",
"這是果",
果必有因,
果必有因,
"哪有沒有因的果"。
"哪有沒有因的果"。
******************
******************
你明白這個,
你明白這個,
這一報還一報,
這一報還一報,
清了、帳了了。
清了、帳了了。
*******************
*******************
決定不可"冤冤相報",
決定不可"冤冤相報",
"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生生世世雙方都痛苦,
生生世世雙方都痛苦,
何必?
何必?
*******************
*******************
*******************
*******************
所以
所以
我們一覺悟,
我們一覺悟,
解這個結從哪裡解?
解這個結從哪裡解?
*******************
*******************
*******************
*******************
從自己心裡頭
從自己心裡頭
去解,
去解,
不能要求他,
不能要求他,
要求他就錯了;
要求他就錯了;
我的心結解開了,
我的心結解開了,
問題就解決了。
問題就解決了。
*******************
*******************
如果
如果
*******************
*******************
處處還是顧著自己,
處處還是顧著自己,
過失都在別人身上,
過失都在別人身上,
這個事問題就嚴重了,
這個事問題就嚴重了,
"這是真正的過失"。
"這是真正的過失"。
*******************
*******************
************
************
自己
自己
要承認過失,
要承認過失,
要懺悔過失,
要懺悔過失,
要改過自新。
要改過自新。
************
************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六祖法寶壇經"曰(節錄):
"六祖法寶壇經"曰(節錄):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身去身來本三昧。
===================
===================
自性戒定慧
自性戒定慧
是真心本來我,
是真心本來我,
無明貪瞋癡
無明貪瞋癡
乃妄心假名我。
乃妄心假名我。
如果我們明白(覺了)
如果我們明白(覺了)
自己的自性當中
自己的自性當中
本就自具有之
本就自具有之
"戒"律、
"戒"律、
禪"定"、
禪"定"、
智"慧",
智"慧",
信心就會
信心就會
如金剛般堅固,
如金剛般堅固,
不為外境(現實)所壞,
不為外境(現實)所壞,
而且能銷融外境(假相)。
而且能銷融外境(假相)。
就能夠
就能夠
超越外境的
超越外境的
人我是非或打擊,
人我是非或打擊,
而"轉煩惱為菩提"耳。
而"轉煩惱為菩提"耳。
(化仇恨為祥和/遏止病毒)
(化仇恨為祥和/遏止病毒)
(化干戈為玉帛/廻脫戰爭)
(化干戈為玉帛/廻脫戰爭)
"百丈禪師"曰:
"百丈禪師"曰: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體露真常,不拘文字;
體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無染,本自圓成,
心性無染,本自圓成,
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上文意指
上文意指
眾生心性本來圓滿成就,
眾生心性本來圓滿成就,
只要不被妄想所繫縛,
只要不被妄想所繫縛,
就和諸佛無異。
就和諸佛無異。
這亦明白顯示
這亦明白顯示
心性(自性)本自寂照
心性(自性)本自寂照
與隨事即用"顯體"之心要。
與隨事即用"顯體"之心要。
(隨緣妙用,德用自在)
(隨緣妙用,德用自在)
唐/黃檗禪師曰:
唐/黃檗禪師曰:
塵勞廻脫事非常,
塵勞廻脫事非常,
緊把繩頭做一場。
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
不經一番寒徹骨,
焉得梅花撲鼻香?
焉得梅花撲鼻香?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人生既為過客,
人生既為過客,
何必
何必
苦苦分別,牢牢執著。
苦苦分別,牢牢執著。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隨緣了塵緣,不再造新殃。
隨緣了塵緣,不再造新殃。
======================
======================
"情緒和慾望"
"情緒和慾望"
世間一切
世間一切
都是因緣和合的假象,
都是因緣和合的假象,
都是暫時的,
都是暫時的,
所以一切都要
所以一切都要
懂得"隨順因緣",
懂得"隨順因緣",
如此才能無惱;
如此才能無惱;
否則,
否則,
只會徒增苦惱!
只會徒增苦惱!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人生既為過客,
人生既為過客,
何必
何必
苦苦分別,牢牢執著。
苦苦分別,牢牢執著。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唯有自渡,才能渡他;
唯有自渡,才能渡他;
先至彼岸,
先至彼岸,
然後不違安養,
然後不違安養,
廻入娑婆,分身無數...。
廻入娑婆,分身無數...。
====================
====================
隨緣了塵緣,不再造新殃。
隨緣了塵緣,不再造新殃。
"情緒和慾望"的調理。
"情緒和慾望"的調理。
世間一切
世間一切
都是因緣和合的假象,
都是因緣和合的假象,
都是暫時的,
都是暫時的,
所以一切都要
所以一切都要
懂得"隨順因緣",
懂得"隨順因緣",
順不貪慳,逆不瞋怒。
順不貪慳,逆不瞋怒。
如此才能無惱;
如此才能無惱;
否則,
否則,
只會徒增苦惱!
只會徒增苦惱!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中道義/中道實相觀行
中道義/中道實相觀行
修鍊
修鍊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生心無住,無住生心)
(生心無住,無住生心)
(隨緣不變,離相觀性)
(隨緣不變,離相觀性)
(不變隨緣,隨緣妙用)
(不變隨緣,隨緣妙用)
與
與
自性清淨心、真如本性、
自性清淨心、真如本性、
無相心體、彌陀理體相應。
無相心體、彌陀理體相應。
***********************
***********************
隨緣不變,
隨緣不變,
"明一切皆非",
"明一切皆非",
有即非有,色即是空,
有即非有,色即是空,
"應無所住"。
"應無所住"。
離相觀性,頭頭是道。
離相觀性,頭頭是道。
妙有非有,才是真空。
妙有非有,才是真空。
(隨緣不變,離相觀性)
(隨緣不變,離相觀性)
不變隨緣,
不變隨緣,
"明一切皆是",
"明一切皆是",
非有而有,空即是色,
非有而有,空即是色,
"而生其心"。
"而生其心"。
窗外黃花,莫非般若。
窗外黃花,莫非般若。
庭前翠卒,盡是真如。
庭前翠卒,盡是真如。
是之謂
是之謂
"一切法皆是佛法"。
"一切法皆是佛法"。
真空不空,才能妙有。
真空不空,才能妙有。
(不變隨緣,隨緣妙用)
(不變隨緣,隨緣妙用)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因閱
因閱
"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
忽爾有省,
忽爾有省,
乃知"行住坐臥"
乃知"行住坐臥"
時時處處皆明示
時時處處皆明示
"迴光返照之道"。
"迴光返照之道"。
著相修行百千劫,
著相修行百千劫,
無相修行剎那間。
無相修行剎那間。
捨識用根、觀慧。
捨識用根、觀慧。
==============
==============
"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頓漸品第八曰:
頓漸品第八曰:
志誠曰。
志誠曰。
戒定慧只合一種。
戒定慧只合一種。
如何更別。
如何更別。
師曰。
師曰。
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
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
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
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
悟解不同。見有遲疾。
悟解不同。見有遲疾。
汝聽吾說。與彼同否。
汝聽吾說。與彼同否。
吾所說法。不離自性。
吾所說法。不離自性。
離性說法。名為相說。
離性說法。名為相說。
自性常迷。
自性常迷。
須知一切萬法。
須知一切萬法。
皆從自性起用。
皆從自性起用。
是真戒定慧法。
是真戒定慧法。
聽吾偈曰。
聽吾偈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身去身來本三昧
誠聞偈。悔謝。
誠聞偈。悔謝。
乃呈一偈曰。
乃呈一偈曰。
五蘊幻身,幻何究竟,
五蘊幻身,幻何究竟,
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六祖壇經講記
六祖壇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淨空法師講述
2010-10-5 22:32:24
2010-10-5 22:32:24
五蘊幻身。幻何究竟。
五蘊幻身。幻何究竟。
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
==================
志誠禪師
志誠禪師
聽了六祖開示之後,
聽了六祖開示之後,
非常感激,
非常感激,
後悔過去多年來
後悔過去多年來
無法悟入真實的境界。
無法悟入真實的境界。
於是他也呈了一首偈,
於是他也呈了一首偈,
這首偈是他的心得報告。
這首偈是他的心得報告。
「五蘊幻身」,
「五蘊幻身」,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
也叫做「五陰」。
也叫做「五陰」。
他這個心得
他這個心得
與《心經》相彷彿。
與《心經》相彷彿。
「幻何究竟」,
「幻何究竟」,
幻不是究竟的。
幻不是究竟的。
「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迴」是迴向,
「迴」是迴向,
「趣」是趣入。
「趣」是趣入。
你存心
你存心
要想證得真如本性,
要想證得真如本性,
能不能證得?
能不能證得?
不能證得;
不能證得;
《心經》云
《心經》云
「無智亦無得」。
「無智亦無得」。
"有心去求",
"有心去求",
決定求不到;
決定求不到;
"無心去求",
"無心去求",
也求不到;
也求不到;
必須
必須
將有心、無心都離開,
將有心、無心都離開,
"真如本性"本來現成。
"真如本性"本來現成。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憨山大師"偈曰
"憨山大師"偈曰
觀身非身,鏡像水月。
觀身非身,鏡像水月。
觀心無相,光明皎潔。
觀心無相,光明皎潔。
吾人妙性天然,
吾人妙性天然,
現前種種境界,
現前種種境界,
都是幻妄不實的,
都是幻妄不實的,
唯是
唯是
真心中所現影子。
真心中所現影子。
不了
不了
自心本無一物,
自心本無一物,
不達
不達
身心世界本空。
身心世界本空。
觀心觀慧的成就
觀心觀慧的成就
圓融,豁達,
圓融,豁達,
自在,無礙。
自在,無礙。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金剛經"曰:
"金剛經"曰:
如來所得法,
如來所得法,
此法無實無虛。
此法無實無虛。
=============
=============
節錄自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金剛經講義"。
"無實無虛"
"無實無虛"
此是如來所證,
此是如來所證,
其深無底,包羅萬象。
其深無底,包羅萬象。
所得之法,
所得之法,
正指"性"(心性)言。
正指"性"(心性)言。
稱為如來者
稱為如來者
以其證得
以其證得
無實無虛之性(自性)耳。
無實無虛之性(自性)耳。
約凡夫妄心言,
約凡夫妄心言,
亦復
亦復
無實無虛。
無實無虛。
"覓心了不可得",
"覓心了不可得",
無實也。
無實也。
一念具足十法界,
一念具足十法界,
無虛也。
無虛也。
可知
可知
"凡聖同體"矣。
"凡聖同體"矣。
全經主旨,
全經主旨,
在於「應無所住」。
在於「應無所住」。
世尊言此之意,
世尊言此之意,
是
是
令以無實之觀,
令以無實之觀,
成就無虛之果。
成就無虛之果。
無實觀者,
無實觀者,
即最後所云,
即最後所云,
觀一切法,
觀一切法,
如夢如幻是也。
如夢如幻是也。
常作此觀,
常作此觀,
"執情自遣"。
"執情自遣"。
此是
此是
破一切凡情
破一切凡情
之總觀、要觀。
之總觀、要觀。
萬不可須臾離者。
萬不可須臾離者。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