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眼讀史 2018-12-26 18:39
六祖慧能《無相頌》盡釋無念法門真諦,讀懂做到便能見自性本心 | 文 三隻眼讀史
六祖慧能大師開示,禪修之人需用般若智心觀照世間一切,使本心內外光明澄徹,認識自己的自性本心;如果認識到自己的本心,就會明瞭本來無礙的自在解脫;如果得解脫自在,即是進入般若正定中,般若三昧就是對一切諸法無念。什麼叫“無念”呢?“無念”就是雖知見一切萬法,而心不染著。應用時即遍於一切地方,卻又不染著一切。只要內心清淨,使六識通過六根,在六塵之中不起絲毫雜染妄念,來去自由,通暢自如,運用自如,無滯無礙,這就是般若三昧,也就是自在解脫,叫做“無念行”。六祖慧能大師爲用頓教法門中“無念”開示衆生,便做了一首《無相頌》,解釋法門真諦。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淺釋:說法通及自心通,就好像高掛在空中的太陽普照萬物。只有六祖所傳的見性大法,才能普度衆生破除邪道。
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
淺釋:大法本是不分頓與漸的,只因爲有的禪修者久久癡迷不開悟纔有了快慢之分。只是這個能夠使自己見性的法門,卻是那些愚癡的人不能瞭解的。
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闇宅中,常須生慧日。
淺釋:佛陀的說法縱然有千萬種,但宗旨都是讓人的身心合一,返本歸原的,窺見本心的。煩惱在暗宅中,應當常生起智慧之燈照亮本心,使本心澄澈光明。
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
淺釋:人的內心如果有了邪思邪見,就會有煩惱紛至沓來。邪念正念都不用,就能達到自心清淨的涅槃境界。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
淺釋:菩提智慧本來就是衆生的自性,但在那起心動念的剎那就墮入了妄相。而我們的清淨本心就在當下的妄念之中,只要藉助修行的三種障礙,就能當即得到解脫。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淺釋:世間人如果能修行這無上之道,那麼所有的障礙都能被消除。如若能經常見到自己的過錯,那就與菩提道更加接近了。
色類自有逍,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淺釋:世間萬象各自有道,互不相妨礙,如果離開這世間之道,而去尋找別的道,終其一生都難以找到。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
淺釋:忙忙碌碌地度過一生,到頭來只能自己悔恨懊惱。想要見到真道,就要讓自己行爲端正,這就是菩提之道。
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淺釋:如果一個修道的人,自己沒有上求無上菩提的心願,就好像在黑暗中行走沒有方向,這樣是不可能得證大道的。如果是真正的修道人,就會發菩提心立志學佛,內心清淨,是見不到衆生過失相。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
淺釋:如果知道他人有過錯,那你也就能知道自己的過錯了。他人的是非過錯我不去分辨,我如果去分辨了,就會在意識中迷昧本心,這也是過失啊!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
淺釋:只要能自己體悟到是非,並能除卻善惡的心念,就能破除煩惱,不關心世間所有的憎愛,做一個身心兩閒的無爲禪修者,就會逍遙自在。
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
淺釋:假若想要教化他人,自己首先要有足夠的智慧,才能對症下藥度化他人。不使他人心生疑惑,才能使他人的自性顯現出來。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淺釋:佛法在世間廣泛流傳,離不開世間一切般若智慧,若離開世間去尋找菩提,那就相當於去尋找兔子的角,但根本找不到。
此頌躉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淺釋:這首《無相頌》,是頓教的法門,是成佛的法門,也叫大法船,承載衆生經煩惱中流到涅槃的彼岸。你若是迷惑不明白,那就要經過很長時間的修持,才能開悟;而你若能頓悟,剎那就能見性成佛。
六祖慧能大師借《無相頌》盡釋禪修精髓,指引禪修者達到萬法盡通、便能親見諸佛的境界,從而達到諸佛的果位。六祖慧能認爲,得到他的無念法門的人,能將這個頓教法門,與見解相同、心行相同的人共同發願信受奉持佛陀,終生精進而不退轉,必定能達到聖人的境地。但是,得到無念法門者必須傳授歷代祖師的默傳咐囑,不可隱匿宗正法。如果不是屬於同一禪門、沒有共同的行持,就不得妄自將法門傳授給他,以免有損禪門歷代祖師的傳承,對他個人也沒有什麼好處。又怕有些愚癡的人因爲不能瞭解禪宗法門,反而誹謗法門,招致罪孽,斷絕佛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