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惡多端/無惡不作/斷惡修善/擇善固執/純淨純善/回歸自然性
所謂"今世果":即是生活自我設限,為自己的意識形態所控制。
我們修行人很怕聽到「障礙」這兩個字。諸位你的障礙是哪裡來的,你知道嗎?所有的障礙只有從一個地方出來,就是你的內心。你是你自己最大的障礙。你遇到事情的時候,念頭不轉,你就根本通不過去。其實是你自己跟你自己過不去的,不是別人跟你過不去的。
我們習慣性活在自我意識。這個自我意識就是你前生的一些經驗跟你今生的經驗累積而成的一種自我的經驗。而我們就活在自我經驗當中,叫自我設限。「這個我做不到,那個我做不到。」其實你做得到,但是因為你自己認為做不到,所以你做不到,這叫「自我設限」。這是非常可怕的!
一個人建立一個好的思想,你的過去就不等於未來。如果你沒有建立一個好的思想,你的生命就被算命先生算死了。所以一個人要有美好的未來,你一定要有美好的思想。你如果真實要讓生命脫胎換骨,很明確地、堅定地走上安樂的道路,你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個美好的思想,你別無選擇。否則你有可能一時的興起,一時的善念,造了善法,但是這個在你生命當中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佛陀在經典當中告訴我們,生命就像是無止境的水流,這個水流從過去流到現在,也會從現在流到未來,不可能會停止的。它是相續而變化,變化而相續,主導這個水流的力量有兩個。為什麼生命的水流,有時候往人天去,有時候往三惡道去,是誰來主導水流的方向呢?第一個,業力:就是我們過去所造的身、口、意的善惡業力,它會主導生命的水流方向。但是這種業力的影響,只是一個表層的影響,並不是主要的因素。第二個,主要因素,就是來自於我們內心的思想---善惡的思想。大乘佛法的因緣觀強調: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我們今生之所以富貴,因為過去生有佈施的思想;我們今生之所以貧窮,因為過去對於財富喜歡自己佔有,有慳貪的思想;我們今生之所以莊嚴,因為過去有忍耐的思想。所以我們的思想,深深影響生命的方向。身為一個凡夫,他的生命水流有一個特點,就是它有一種等流性,有一種習慣性的力量;如果我們沒有學佛,我們的生命是不可能改變的。
經典裡面有講到,很多人前生喜歡生起什麼思想,今生還是生起什麼思想--你前生是慳貪的習氣,今生還是慳貪;他前生喜歡佈施,今生還是喜歡佈施…這個水流有一種等流力量,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佛法,你的生命才可能真正的改變!我們可以從昨天、今天跟明天的觀察,擴充為前世、今生、來生的觀察;因為今天是從昨天來的,明天從今天來的;
所以,當我們遇到佛法之後,產生一種自我的覺悟、自我的觀照,明白了生命的真理,知道生命是自己的思想所創造的,所以要改變生命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的思想!但是…我們過去那些等流性的思想,學佛之後,開始轉變,產生一種覺悟力,這時候真妄交攻-- --有些事情是我們喜歡做的,有些事情是我們應該做;喜歡做什麼,那是過去的習氣,應該做什麼,是一種智慧的觀照。如果你的生命從一種我喜歡做什麼,而提升到我應該做什麼,你的生命就開始進步了。
所以我們必須要加強智慧的觀照,一定要告訴自己,我應該做什麼--我現在不想去拜佛,但是我要強迫自己:不能拜,要它拜。修行,就是不斷的跟自己過去的習氣抗拒,跟自己過去所遺留下來的等流習氣,做一種抗拒、一種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