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菩薩,修此六種意樂所攝隨喜意樂,這樣子叫作隨喜作意。這個地方是說,當然我們菩薩應該要發菩提心,就是你會受戒,我們受戒的時候,諸位能夠回憶得到,我們剛始受戒的時候,緣境發心。我們那個時候所發的心,對十法界許下了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的願望,那個時候是非常純真圓滿的願望。但是,當這個戒體成就以後,我們開始付諸行動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事實,我們必須要去面對的事實,就是我們雖然發願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但事實上,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們今生的時間,不可能修習一切功德,不可能。所以這個時候,菩薩必須務實地給自己有一個明確的、短期的目標,我必須先成就我自己能力這一部分、我自己有興趣的這個善根,我可能先成就佈施的善根,或者先成就持戒的善根,或者先成就禪定、智慧的善根。也就是說,初學菩薩他在修學善根,是有所不足的,因為時間有限,功德無量,以短暫的時間追求無量的功德,到最後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