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警惕自己的習性"(離貪慳瞋怒)。紅塵覺醒/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滅苦得樂
“當我們修行佛法時,我們不要設立證悟的目標。 相反,讓我們設定修行的目標,讓心靈遠離痛苦,最終免於痛苦。 專注於滅苦,而非證悟。 我們不想獲得任何東西,但我們想要滅苦。
滅苦與想要幸福是不一樣的。 想要開悟,想要尼巴那,就是慾望。 我們的目標不是渴望任何東西,而是看到心靈在受苦。 所以我們繼續練習,直到有一天我們能免受痛苦。 沒有理由我們必須永遠埋葬在痛苦中。
讓我們知道痛苦。 一直知道苦,直到心靈自己放下苦。 要有不斷知苦的決心。 當我們說苦,這其實就是自己的身心。
至此,如果我們天天心念身心,這是極好的。 佛陀說「這樣生活一天,值得讚賞」。 以正念生活,了知身心靈的道理。
我們就會看到,心靈以自己的方式受苦,身體以自己的方式受難。
“當我們修行佛法時,我們不要設立證悟的目標。 相反,讓我們設定修行的目標,讓心靈遠離痛苦,最終免於痛苦。 專注於滅苦,而非證悟。 我們不想獲得任何東西,但我們想要滅苦。
滅苦與想要幸福是不一樣的。 想要開悟,想要尼巴那,就是慾望。 我們的目標不是渴望任何東西,而是看到心靈在受苦。 所以我們繼續練習,直到有一天我們能免受痛苦。 沒有理由我們必須永遠埋葬在痛苦中。
但是,如果我們的目的是開悟,心靈就會無止境地掙扎。 因此,讓我們知道痛苦。 一直知道苦,直到心靈自己放下苦。 要有不斷知苦的決心。 當我們說苦,這其實就是自己的身心。
至此,如果我們天天心念身心,這是極好的。 佛陀說「這樣生活一天,值得讚賞」。 以正念生活,了知身心靈的道理,留在現在。 開悟與否,是頭腦的事,不是我們的。 頭腦不是我們的。 如果是的話,我們會希望它達到證悟。
所以,保持覺知身心,無期。 然後,我們就會看到,心靈以自己的方式受苦,身體以自己的方式受難。 不斷觀照,觀照萬物無常,苦不自。 頭腦會自己放手。
我們沒有得到或失去任何東西。 我們會賺到的一件事是正確的觀點:正確地認識,正確地理解。 這種身心,不過是受苦。 讓我們繼續學習苦難,直到我們獲得正確的理解。 不要希望其他東西,因為這個願望變成一種渴望。 只是以看到真相為目標。 一旦看到真相,頭腦就會自己放手。 自己會開悟。 如果我們渴望開悟,我們永遠不會成就。 "
Venerable Luangpor Pramote Pamojo
“當我們修行佛法時,我們不要設立證悟的目標。 相反,讓我們設定修行的目標,讓心靈遠離痛苦,最終免於痛苦。 專注於滅苦,而非證悟。 我們不想獲得任何東西,但我們想要滅苦。
滅苦與想要幸福是不一樣的。 想要開悟,想要尼巴那,就是慾望。 我們的目標不是渴望任何東西,而是看到心靈在受苦。 所以我們繼續練習,直到有一天我們能免受痛苦。 沒有理由我們必須永遠埋葬在痛苦中。
但是,如果我們的目的是開悟,心靈就會無止境地掙扎。 因此,讓我們知道痛苦。 一直知道苦,直到心靈自己放下苦。 要有不斷知苦的決心。 當我們說苦,這其實就是自己的身心。
至此,如果我們天天心念身心,這是極好的。 佛陀說「這樣生活一天,值得讚賞」。 以正念生活,了知身心靈的道理,留在現在。 開悟與否,是頭腦的事,不是我們的。 頭腦不是我們的。 如果是的話,我們會希望它達到證悟。
所以,保持覺知身心,無期。 然後,我們就會看到,心靈以自己的方式受苦,身體以自己的方式受難。 不斷觀照,觀照萬物無常,苦不自。 頭腦會自己放手。
我們沒有得到或失去任何東西。 我們會賺到的一件事是正確的觀點:正確地認識,正確地理解。 這種身心,不過是受苦。 讓我們繼續學習苦難,直到我們獲得正確的理解。 不要希望其他東西,因為這個願望變成一種渴望。 只是以看到真相為目標。 一旦看到真相,頭腦就會自己放手。 自己會開悟。 如果我們渴望開悟,我們永遠不會成就。 "
Venerable Luangpor Pramote Pam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