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次數:27,031次2021年9月6日
修行到一陣子時,他的內心裡會起矛盾,經過矛盾的過濾、昇華,然後再上去一層,之後再停留在某個階段裡面。如果修行是直線上去也,很快還會直線下來,這是對應的。
所以我們在成佛以前會經過無數次的掙扎,很長遠的情緒的調配,而且我們會擬出一套慢慢成佛道是怎樣的。
菩提這條道路靠三點:第一自覺、第二良知、第三因果的觀念。沒有這三個觀念支撐,很難達到菩提的境界。
舉實證的例子比較清楚。我過去碰到過一位四十多歲的男眾,他有一次的開示我實在不敢領教。當時很多在家信徒在聽,他在大眾面前就說極樂世界有女人。
那時我雖然還沒出家,但是跟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跟隨懺公也有一段日子,知道色界以上就沒有女人了,何況極樂世界是純粹清淨的淨土,不可能有女人。
我說:「法師,這個佛法不能這樣講,極樂世界怎麼會有女人呢,色界以上就沒有女人了,何況極樂世界是清淨的淨土。」他說:「你懂什麼?我三藏十二部經典都看過了。」
我說可是我沒有看過哪一部經典講極樂世界有女人。我是怕他誤導眾生啊,但我是在家眾,他是出家眾又剛愎自用,講也不聽。
我後來就站起來跟他下跪頂禮了,說:「法師我求懺悔,我是在家居士,不應該指責出家眾。」我那時內心感慨,他出家二十年,自己號稱看過藏經……這是個很嚴重的弊病,非常嚴重。他的個性就是這麼個樣子。
後來他又去住茅蓬,選在好像六龜,再進去就是‘七龜’的地方(眾笑),也不曉得在哪裡暫時命名七龜,就在那個七龜的地方住了下來,住下的時候把大藏經也搬了過去。
他是修密的,持咒、修本尊、念佛等等,很雜。他經教不通,出家以後又剛愎自用,也不聽經聞法——他說看過大藏經也是自己講的,我看可能沒有看過。
剛到山上開始時還很用功,兩三點就起來,唵嘛呢叭咪吽,唵阿吽……修啊修了差不多一個月,因為無聊,就開收音機聽。反正沒有明心見性,都稱為外道,心外求法,情緒有變化就聽聽收音機,他不會聽佛光山的梵唄。聽《夜來香》。
沒有辦法,沒有僧團,只有一個人,onlyone,他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就開始聽收音機了。本來早餐按照時間煮,午餐按照時間煮,晚餐也按照時間煮,現在不要了,經過三個月後就不這樣煮了,麻煩!It'sverytrouble.早上煮就吃到晚上,以前兩三點起來,沒辦法,因為久了意志力不夠,沒有僧團打板誰要起來呢?你們做在家居士時有每天凌晨三點起來的舉手,不必客氣,有的話我馬上獎你一萬塊錢!不可能。沒有僧團就是沒有辦法。
後來經過半年,道心就被慢慢磨掉了,後來就睡到早上八點,然後就睡到九點、十點,十點起來用功,也不曉得那是做早課呢,還是做午課?開始搞不清楚了。再後來,懈怠、懶惰,在山上的時間就變成度日。
所以本來是發一個很好的心,要上山去住茅蓬,但是因為沒有群眾的僧團的力量,沒有辦法堅持。
後來,他住的房子因為碰到一次很大的颱風,他看到茅蓬很快就要被風吹走了,於是就把兩邊的門打開,使風互相吸引,從這邊吹到那邊去才免於一難,結果大藏經卻被整個淋濕了。再後來茅蓬裡煮的也沒有了、菜也很少了,又碰到颱風,麻煩大了。後來胃出血,從山上走下來剛兩個鐘頭,走到山下的公路,吐了有一臉盆的血,就昏倒了。我舉這個例子,因為他已經死了,講一點沒什麼關係,他不會來找我算帳(笑)。
這個例子一定要講,就是要告訴大家,修行佛道是很漫長的,不是說你今天這樣隨隨便便跑到山上去住茅蓬。你經教不通,心地不明,戒律開、遮、持、犯都搞不清楚,就要「成佛道」,Areyoukidding?你簡直在開玩笑!你以為佛道是這樣成的?沒這個道理的。我所以舉這個例子,第一點,建議我們的新戒子:出家以後,要好好在戒師的旁邊、在師父的旁邊、在僧團的旁邊,要穩住至少五年到十年的時間,這是我個人很慈悲、很誠懇的建議。
摘自:慧律法師(修行人的通病)中的一段開示
俗話說:「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普通人總是被是非、得失、利害所圍繞,一天到晚感到莫名其妙的壓力,展現在臉上都是滿面愁容。
解脫者則深知世間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他了解執取人生的現象為實有,根本是種錯覺,所以能夠「安貧樂道,隨遇而安」,在面對生活中的順逆境界,自然知道「人生如戲」,隨緣盡力扮好自己的角色。
因此,解脫者的心境是坦蕩蕩、不憂不悔的。對於已經做過的事情,不起追悔;面對未來,也不嚕憂心忡忡。一切都只是行所當行、受所當受;稱得上是真正的「心安理得」。
達到心靈超越的人,不再為世間的各種學說、主義感到迷惑。
由於解脫者徹見宇宙人生的實相,擁有真知灼見。從內心中流露出絕對的自信,無疑無惑。不再被別人的見解所動搖,即便是魔王化做佛菩薩現身,告訴他過去所教導的佛理是錯誤的,他也不會有絲毫的疑念。
悟道者不會為利、衰、苦、樂、稱、譏、毀、譽八風所吹動。凡夫遇到境界時,立刻生起喜怒哀樂七情六慾,悟道者早已遠離文字相、言語相、心緣相;對於任何順逆境界毫不動心。甚至到了生死關頭,都還能保持寧靜而安詳自在的心境,不為死苦所煩擾。
最後,一個解脫者所證悟的境界,不會忘卻或退失。並且,無論處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直接而明確地呈現自己的悟境。
曾經有個參禪悟道的人,師父為了考驗他是否真正徹悟,於是趁他熟睡時,掐住他的喉嚨。此人一醒,立即不假思索,對答如流,這就是對體證的境界不忘失。
什麼是真正的福德功德
慧律法師答:從粗淺的事相角度來講:一個人經濟很好,也很肯佈施,就說這個人很有福德;來聽經聞法、拜佛、念佛,就說這個人功德無量。簡單講就是用金錢、體力、時間、空間來修福、修慧叫做福德或功德,這是方便給眾生一種信心、支持和讚歎。
從深入的義理上講:真正的福德和功德來自於自性清淨的覺性,叫做自覺聖智。如果沒有開悟見性,只要是生滅法的,不屬於真正的福德與功德,開採自性才是心性的真正的福德與功德。
第一,從理體角度,要證得空性,諸法平等。萬法都是自己本性所具足的,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都是未來佛,所以,應當尊敬跟柔軟。柔軟心最重要的是要降服自己,對人家好是要昇華自己,對人家好是要對得起自己的靈性,平等心對待他人是佛弟子的一個基本的涵養。
第二,從事相的角度,觀想所有的眾生都是我過去生的父母、兄弟、姊妹來轉世的,沒有必要用嗔恨心來對待他們,應當用柔軟心對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如果沒有柔軟心,我們就度不了眾生,所有的眾生都不希望看到對方驕傲和狂妄的態度,驕傲和狂妄不但自己的道業和心性會被傷害,同時也無法引導別人入於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