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淨空法師 法語
【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
它這個每一句裡頭意思都非常非常的豐富,真的字字都像一個題目一樣,文章是作不盡的。
★『無性』,這個性當作體講,《法華經》上說:知諸法常無性。那個意思就是一切諸法沒有實體,這是了解事實真相,一切諸法沒有實體,無自性。
★譬如像這一塊毛巾,這也是一法,它有沒有實體?它沒有。我們線頭拆開,一拉開是一條線,所以它沒有實體。那個線你再給它一分析,它是纖維織的。所以這個很容易體會,這一分析,它都是眾緣和合現的相,這個毛巾是緣生的。
★佛法裡頭常講「緣起性空」,所以它沒有實體,它的體是空的,緣起性空,這就是無性的意思。但是緣起性空,那個性空實在講就是真正的法性,無性之性就是法性,一切萬法都離不開這個原則。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宣化上人主講
950淨空法師 法語
【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
它這個每一句裡頭意思都非常非常的豐富,真的字字都像一個題目一樣,文章是作不盡的。
★『無性』,這個性當作體講,《法華經》上說:知諸法常無性。那個意思就是一切諸法沒有實體,這是了解事實真相,一切諸法沒有實體,無自性。
★譬如像這一塊毛巾,這也是一法,它有沒有實體?它沒有。我們線頭拆開,一拉開是一條線,所以它沒有實體。那個線你再給它一分析,它是纖維織的。所以這個很容易體會,這一分析,它都是眾緣和合現的相,這個毛巾是緣生的。
★佛法裡頭常講「緣起性空」,所以它沒有實體,它的體是空的,緣起性空,這就是無性的意思。但是緣起性空,那個性空實在講就是真正的法性,無性之性就是法性,一切萬法都離不開這個原則。
法相唯識裡面講,它講三種無性: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那你記住,無性之性就是法性。如果沒有法性,因緣和合怎麼能和合得起來?我們這個宇宙萬有,相有性空,相有,這個有是幻有不是真有。佛法裡面講真妄,它的定義,真是永恆的,那是真的;凡是有變化的,那是假的。用這個標準來觀察,所有一切動物,人是動物,包括人,所有一切動物有生老病死,那就不是真的,真的永遠不變。
★所以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也不是真的;礦物,我們講的星球有成住壞空。你要用佛法這個標準來觀察,所有一切萬事萬法都不是真的,《金剛經》上才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什麼叫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有生有滅的法就叫有為法,包括我們起心動念。所以八識是有為法,你的念頭是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前念滅後念又生了,你的念頭是生滅法。我們現在的話說,從精神到物質統統是生滅法,生滅法裡頭有個不生不滅的法,那是真的。不生不滅在哪裡?
★就在我們身上。所以你要知道這個祕訣,你就很歡喜,為什麼?沒有生死。生死是另外一部分,真正那一部分沒有生死,這個不生不滅是六根的根性,就是見聞覺知,這是永遠沒有生滅的。
★我們這個身是五陰身,色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這是緣生之法,它有生滅,我們的見聞覺知不會隨它生滅。見聞覺知很難懂,它是真的,它沒有生滅,它也沒有來去。
★我們用個比喻來說,諸位從比喻裡面去思惟,這個見聞覺知,不生不滅東西,好像我們現在的電,電波,它普遍在空間,它沒有來去。我們身體像什麼?身體像一個收音機,我們打開頻道的時候,很多東西我們都能夠聽到,能收到,就好像這個機器一樣,我們機器無論搬到哪個地方,打開統統都能收到。
★見聞覺知這個真性,法性、佛性就像電波一樣,它是周遍在虛空法界,所以它沒有來去。什麼時候你這個機器形成了,造的形成了你就能收到。
我們這個身體像個機器一樣,我們這個機器也能產生能力,能什麼?能收也能放,也能夠播放。我們播放出去這個波也是周遍虛空法界,這個波是什麼?我們今天講的思想波,起心動念!所以我們起心動念,再微弱的念頭、微細的念頭,諸佛菩薩都能接收到。他們的意念我們接收不到,什麼原因?他們的機器非常靈活,能收到我們的,我們這個機器故障太多了,收不到他的;不是收不到,是機器不靈。
這個機器怎麼不靈?裡面有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所以去掉妄想分別執著,諸佛菩薩點點滴滴我們也能夠收到。所以說來說去,說到最後這個清淨心重要!無性之性就是法性,就是真如自性。
★這下面又講了一個『無作』,無作的意思跟「無為」相同,就是無因緣造作的意思。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註解裡頭講,有所作為,所以叫做有為,有為是無常。無作無為,那就叫做無為,無為是常。這個意思很深,很多人把意思錯會了。佛出現在世間,這是三千年前示現在印度,八相成道,這八相成道是有作還是無作?有為還是無為?
釋迦牟尼佛示現成等正覺之後,為我們講經講了三百餘會四十九年,這是有作是無作?是有為是無為?跟諸位說,佛的示現,佛的講經說法都是無作。這個我們就不懂了,怎麼都是無作?他的示現從來沒有起過念頭,就是說他從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就叫作而無作,為而無為,說而無說,無說而說。
★我們還是不好懂。世尊當年在世有人問過這些,佛就舉個比喻告訴他,他說你看到那個磬,你敲它一下,它馬上就響了,它那個響是有作還是無作?是有為還是無為?
★它真的響了。那個磬是不是你敲我一下,我趕快響一響?它沒有這個念頭。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就像磬跟木魚一樣,你敲它,感,它就有應,它是感應,它決定沒有通過思惟。
★我們今天講這個有為,就是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有為,你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無為。所以無為辦的事情辦得圓滿,一絲毫過失都沒有。我們人一天到晚辦事愈辦愈糟,為什麼?
★我們是有為,我們是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愈搞愈糟。諸佛菩薩來辦事,樣樣辦得那麼圓滿,辦得那麼好,就是說他沒有妄想、沒有執著、沒有分別,這叫無作,無作才妙!無作才是真正究竟圓滿,無作才能普度眾生,有作,度自己都度不了,這個道理就很深了。
所以真正修學大乘的人,最低的修學的標準,是《金剛經》上講的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你要問:那是什麼程度的人?
《金剛經》上告訴你,很清楚,須陀洹!須陀洹已經沒有四相了,須陀洹是小乘初果。換句話說,我們還要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肯定沒有能達到須陀洹的境界,須陀洹境界已經無我了。我常常勉勵同學,我們至少要做到放下自私自利。
★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還不等於須陀洹,因為須陀洹無我了,我們還是有,只是放下而已,難!所以不念佛、不求阿彌陀佛來接引,這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大乘經教理論好,方法也妙,境界更是高超,我們很不容易做到,唯一能做的: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到西方極樂世界,其實不要到,佛來接引的時候,以佛光加持,以音聲加持,佛的光音加持,我們的業障就消掉了,大幅度的消掉了。所以什麼事情,想學的東西太多了,到極樂世界再學,不要在這個地方耽誤時間,這個地方好好念佛,比什麼都重要。好,今天時間到了。
恭錄於淨空法師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一百四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