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次數:228次2021年11月17日
觀看次數:1,501次2021年11月29日
觀看次數:185次
觀看次數:5,324次2021年9月29日
無上真正之道,就是《華嚴經》說的普賢之行。《無量壽經》一開端告訴我們,修學淨土,無論在極樂世界,還是現前,「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知道,一條都做不到。只要第一條沒做到,後頭全都做不到,它像十層大樓,沒有第一層,哪來第二層、第三層?
觀看次數:3,483次2012年1月21日
觀看次數:201,060次2013年3月28日
觀看次數:739次
觀看次數:172,647次2011年1月10日
觀看次數:968次2021年10月4日
觀看次數:18,950次2021年9月28日
觀看次數:98,232次2020年2月18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大乘佛法的總綱領。
心經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次數最多,譯成文種最豐富,並最常被念誦的經典。
陳國恩老師善於講解經典意義,生動活潑有趣,
觀看次數:228次2021年11月17日
第十八願所說的十念,是口念。上盡一形,一形是一生,專修念佛法門,一生念佛。下至一念,這一念是什麼時候?臨命終時,最後一念。一生沒有緣分遇到佛法,根本不知道,臨終才遇到善友勸導念佛。在這個關頭,聽到就能相信,這個很重要,他就願意求生。
所以信願行,在一念當中完成。行不行?行,完全符合阿彌陀佛的本願。要知道,這個事情很難,第一,臨命終時頭腦清楚。如果迷惑了,連家親眷屬都不認識,現在講得老人痴呆症,這就不行,糊塗了,遇到善知識也沒用處。
臨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福報,這是修得的。走得好,絕對不墮三惡道,哪一個頭腦清楚的人,會到三惡道投胎?不可能。三惡道是怎麼去的?迷惑顛倒,糊裡糊塗,去的時候不知道,一入進去才曉得,後悔來不及了,出不去,是這個情形。
第二,臨終要遇到善友。遇不到一個人,對念佛道理很明白,他勸你講不清楚,有疑惑,不能接受,都是困難地方。所以這樣往生,多半是過去生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善根底子厚。這一生到人間,沒有緣分,遇不到佛法,最後緊要關頭,朋友當中學佛的人告訴他。
一提醒,阿賴耶的種子就起現行,作用是真相信,真願意往生,勸他念,他真念,哪怕念一聲都能往生。具足信願行,信願持名,符合第十八願的精神,第十八願的原則。所以十八願,稱為阿彌陀佛真實本願。臨終一念往生的人,品位多高?不一定,與過去生修的因有關,與現前遇到的緣有關。
如果善友是一生最仰慕、最尊敬的,那個力量就大了,他信得過。一點懷疑都沒有,加持力量大。如果是個陌生的人,平常沒接觸,臨時勸他念佛,也能信、也願、也念佛往生,這個品位就不高,所以(善知識)關係非常大。
臨終,家親眷屬要合作,如果不同信仰的人,他攪亂,這是很大的障礙。還有兒孫親情,不捨得他往生,大哭悲痛,也會影響他。起一念跟家親難分難捨,又去不了。所以臨終很難,非常困難。古德送終,像《飭終須知》所說,人臨終,最好跟家親眷屬隔離。
不要讓念佛人,看到家親眷屬悲痛流淚,讓他看到的,都是同參道友,都是念佛人。這都挺難的事情,世間講不近人情,近人情就出不了六道,不近人情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些事情都要預先想到,要真正相信,臨終一念十念決定得生。
斷氣後,至少八個小時不要碰他,不要摸摸哪個地方熱,從哪裡走了,與你不相干。印光大師不贊成,不是不贊成這個說法,不贊成你動手觸摸他。為什麼?怕他功夫不到家,觸摸時他有痛苦,生煩惱。如果一生瞋恚,就墮地獄去了,你要不要背因果責任?
一般說法(斷氣前未正念隨佛往生極樂),八小時神識沒離開(依我執程度快慢不一)。八小時後神識離開(身體),沒問題,你可以動他。十二個小時,十四個小時,最安全,他走了。去的是好地方,就有瑞相,身體柔軟,來生又到人間,大富大貴。生天,也是身體柔軟(極善沒有中陰階段)。
身體柔軟,不一定往生(淨土),可以斷定決定不墮三惡道。真正往生,是他自己告訴送終的家親眷屬,阿彌陀佛來了,我看到了,我跟佛走了,這一點都不假。臨終開示,只是(當)他說,看到什麼人,或什麼菩薩,要告訴他,不是阿彌陀佛,不是觀音、勢至,決定不能跟他走。
就提醒他這句話。為什麼?西方三聖是本尊。三位統統見到,品位就很高。三位當中只有一位,有人見到佛,有人見到觀音、勢至,見二位菩薩,有人見到一位菩薩,都屬於本尊,都好,不會錯。如果看到別的菩薩接引,決定不能相信,決定不能跟他走。
還有家親眷屬來接,更不能跟他走。《地藏經》說得很清楚,臨命終時見到家親眷屬,多半是假的。是怨親債主變化成家親眷屬的相貌,來引他走。帶走了,就要算帳,要報復,一定要提醒。
臨終是最重要的關頭,能不能往生,就在那一念之間做最後決定。平常認真念佛,求佛菩薩加持,自己一定要知道,走的時候未必有人助念,所以心理上要做準備。特別是遇到災難,措手不及,怎麼辦?念佛念得熟,平常能放得下,走的時候不驚不怖,平平安安,這才有把握。
念老註解,僅念一聲者,指臨終一念,或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亦皆得往生。臨終一念,(包括修其他法門)獲得一念淨心,一念清淨心,這一念(佛號)沒有雜念,沒有懷疑,一心專注。發這一念心念阿彌陀佛,都能往生,佛號功德不可思議。
---------------------------------------------------------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161集
---------------------------------------------------------
華藏衛視官網
所有地獄都是自己變現,天堂也是自己變現,天堂是善心善行,地獄是惡念惡行,自作自受,與閻羅王不相干。地獄裡執行的羅剎、牛頭馬面,全是自己業力變現,不是真有,有這個業,自然變現出來,叫怨親債主。他來報復,你不跟人結怨,沒有這回事情。
為什麼不用清淨心?清淨心變成淨土,染汙的心變成穢土。有沒有淨土?穢土?沒有,都是一種波動現象,似存非存,似有非有,這是真正看破,了解事實真相了。所以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會起心動念,你知道怎麼回事情。那是什麼?業習,無始以來業力的習氣,我不造業了,但是習氣有。
習氣有,會現相,你認得很清楚,不動心,這叫功夫。不受環境影響了,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境界雖不是常寂光,也是實報土的境界,對我們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大有幫助,品位大幅度提升了。
經教,如果不認真學習,研究討論,這樁事情止於知識層面,不能變成智慧。把它變成智慧,一定要講。中國古人常說:教學相長。我逐漸明白了,為什麼喜歡教?不是教別人,是提升自己。你不教學,就停在這個階段,不能提升,教學,不知不覺不斷往上提升。
教學,是一種享受,一種樂趣,一切享樂裡沒有比教學樂高。孔子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很少人能體會,真樂。佛菩薩喜歡教人,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從這來的,與常寂光相應。
------------------------------------------------------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30集
觀看次數:228次2021年11月17日
第十八願所說的十念,是口念。上盡一形,一形是一生,專修念佛法門,一生念佛。下至一念,這一念是什麼時候?臨命終時,最後一念。一生沒有緣分遇到佛法,根本不知道,臨終才遇到善友勸導念佛。在這個關頭,聽到就能相信,這個很重要,他就願意求生。
所以信願行,在一念當中完成。行不行?行,完全符合阿彌陀佛的本願。要知道,這個事情很難,第一,臨命終時頭腦清楚。如果迷惑了,連家親眷屬都不認識,現在講得老人痴呆症,這就不行,糊塗了,遇到善知識也沒用處。
臨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福報,這是修得的。走得好,絕對不墮三惡道,哪一個頭腦清楚的人,會到三惡道投胎?不可能。三惡道是怎麼去的?迷惑顛倒,糊裡糊塗,去的時候不知道,一入進去才曉得,後悔來不及了,出不去,是這個情形。
第二,臨終要遇到善友。遇不到一個人,對念佛道理很明白,他勸你講不清楚,有疑惑,不能接受,都是困難地方。所以這樣往生,多半是過去生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善根底子厚。這一生到人間,沒有緣分,遇不到佛法,最後緊要關頭,朋友當中學佛的人告訴他。
一提醒,阿賴耶的種子就起現行,作用是真相信,真願意往生,勸他念,他真念,哪怕念一聲都能往生。具足信願行,信願持名,符合第十八願的精神,第十八願的原則。所以十八願,稱為阿彌陀佛真實本願。臨終一念往生的人,品位多高?不一定,與過去生修的因有關,與現前遇到的緣有關。
如果善友是一生最仰慕、最尊敬的,那個力量就大了,他信得過。一點懷疑都沒有,加持力量大。如果是個陌生的人,平常沒接觸,臨時勸他念佛,也能信、也願、也念佛往生,這個品位就不高,所以(善知識)關係非常大。
臨終,家親眷屬要合作,如果不同信仰的人,他攪亂,這是很大的障礙。還有兒孫親情,不捨得他往生,大哭悲痛,也會影響他。起一念跟家親難分難捨,又去不了。所以臨終很難,非常困難。古德送終,像《飭終須知》所說,人臨終,最好跟家親眷屬隔離。
不要讓念佛人,看到家親眷屬悲痛流淚,讓他看到的,都是同參道友,都是念佛人。這都挺難的事情,世間講不近人情,近人情就出不了六道,不近人情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些事情都要預先想到,要真正相信,臨終一念十念決定得生。
斷氣後,至少八個小時不要碰他,不要摸摸哪個地方熱,從哪裡走了,與你不相干。印光大師不贊成,不是不贊成這個說法,不贊成你動手觸摸他。為什麼?怕他功夫不到家,觸摸時他有痛苦,生煩惱。如果一生瞋恚,就墮地獄去了,你要不要背因果責任?
一般說法(斷氣前未正念隨佛往生極樂),八小時神識沒離開(依我執程度快慢不一)。八小時後神識離開(身體),沒問題,你可以動他。十二個小時,十四個小時,最安全,他走了。去的是好地方,就有瑞相,身體柔軟,來生又到人間,大富大貴。生天,也是身體柔軟(極善沒有中陰階段)。
身體柔軟,不一定往生(淨土),可以斷定決定不墮三惡道。真正往生,是他自己告訴送終的家親眷屬,阿彌陀佛來了,我看到了,我跟佛走了,這一點都不假。臨終開示,只是(當)他說,看到什麼人,或什麼菩薩,要告訴他,不是阿彌陀佛,不是觀音、勢至,決定不能跟他走。
就提醒他這句話。為什麼?西方三聖是本尊。三位統統見到,品位就很高。三位當中只有一位,有人見到佛,有人見到觀音、勢至,見二位菩薩,有人見到一位菩薩,都屬於本尊,都好,不會錯。如果看到別的菩薩接引,決定不能相信,決定不能跟他走。
還有家親眷屬來接,更不能跟他走。《地藏經》說得很清楚,臨命終時見到家親眷屬,多半是假的。是怨親債主變化成家親眷屬的相貌,來引他走。帶走了,就要算帳,要報復,一定要提醒。
臨終是最重要的關頭,能不能往生,就在那一念之間做最後決定。平常認真念佛,求佛菩薩加持,自己一定要知道,走的時候未必有人助念,所以心理上要做準備。特別是遇到災難,措手不及,怎麼辦?念佛念得熟,平常能放得下,走的時候不驚不怖,平平安安,這才有把握。
念老註解,僅念一聲者,指臨終一念,或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亦皆得往生。臨終一念,(包括修其他法門)獲得一念淨心,一念清淨心,這一念(佛號)沒有雜念,沒有懷疑,一心專注。發這一念心念阿彌陀佛,都能往生,佛號功德不可思議。
---------------------------------------------------------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161集
---------------------------------------------------------
華藏衛視官網
觀看次數:5,324次2021年9月29日
無上真正之道,就是《華嚴經》說的普賢之行。《無量壽經》一開端告訴我們,修學淨土,無論在極樂世界,還是現前,「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知道,一條都做不到。只要第一條沒做到,後頭全都做不到,它像十層大樓,沒有第一層,哪來第二層、第三層?
第一個禮敬諸佛。對待一切眾生是不是平等恭敬?我覺得這個人值得尊敬,我就尊敬,那個人不值得尊敬,我就不敬他,不行,這一條沒有做到。普賢菩薩的禮敬諸佛,上,毘盧遮那佛,下,蒼蠅、蚊子、臭蟲,在他心目當中跟毘盧遮那佛平等,才叫禮敬諸佛。
蚊蟲螞蟻,本來是佛,自性是佛,現在這個樣子,是業力變現的業報身,不是法性身,牠的法性身跟毘盧遮那一樣。法性身是真身,業報身是假身,怎麼可以認假不認真?
法性上,一切眾生都沒有善惡,平等平等。普賢菩薩是從這個角度看,見性不著相,所以能平等禮敬,真誠禮敬,沒有一絲毫分別妄想的禮敬。
人能修禮敬,跟一切眾生自自然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人生哪有不幸福不美滿?世間哪有不和諧?找不到,本來和諧。和諧變得不和諧,都是習性造成,自私自利造成。為什麼不和?爭名奪利。把名利捨掉,不就和了嗎?我們能和天下,能和一切眾生,是跟釋迦牟尼佛學的,什麼都不要,你要什麼,統統給你,不就和了。
有沒有吃虧?沒有吃虧。我愛大家,大家都愛我,我幫助大家,大家都幫助我,過得自在快樂。我要樣樣據有,別人就討厭了,霸占東西享得盡的,用完怎麼辦?沒有了。不如把所有東西分給大家,我沒有了,每天大家供養,多舒服。
一個人有福,不如一家人都有福。一家人有福,不如一國的人統統有福。一國的人有福,不如全世界的人都有福。有這種理念,這樣的思惟,這樣的言語,這樣的行為,這是大道,不是小道。
---------------------------------------------------------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238集
---------------------------------------------------------
影片字幕:
這種現象從哪裡來的?宇宙從哪裡來的?能生萬法,萬法從哪來的?世尊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世尊這個說法在《菩薩處胎經》,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講得淋漓盡致。什麼叫當處出生?什麼叫當處滅盡?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那就是出生,「形皆有識」。念念這個一念出生,那是物質現象出生;形皆有識,精神現象出生。在佛法講五蘊,念念成形是色出現,形皆有識是受想行識出現。雖然出現,佛講當處滅盡,這個念頭沒有了,這現象就沒有了;第二個念頭又起來,又出生了。這一個念頭存在多長的時間?我們前面同學概略的估計了一下,如果一秒鐘有五次彈指,那一秒鐘裡頭有多少個出生、多少個滅盡?算出來的數字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的出生跟滅盡,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你說從哪裡來的?沒有來處;你說從哪裡去的?沒有去處。來去是假的,不是真的。這確確實實幫助我們把這個世界看破了。佛說這是諸法實相。所以佛常常給我們說,一切法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說是不是虛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單位是兆。我們中國人講萬萬為億,萬億為兆,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所以覓生滅了不可得。這個話怎麼講?用不生不滅來說這樁事情。
大家要知道,如果真的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毫無意義。生滅就是不生滅,不生滅就是生滅。這是說什麼現象?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
回向偈、回向文: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以此功德,迴向盡虛空遍法界眾生,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眾生與我等,皆共成佛道。
愿以此功德 消除宿现业 增长诸福慧 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与饥馑等 悉皆尽消除 人各习礼让
读诵受持人 展转流通者 现眷咸安乐 先亡获超升
风雨常调顺 人民悉康宁 法界诸含识 同证无上道
忏悔文:弟子向无始劫来我的一切怨亲债主及因我罪而伤害、杀害的一切众生表示深深的忏悔!愿将我一生所修功德全部回向给他们及一切众生。愿他们及一切众生早日离苦得乐,共修佛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词:弟子真诚的感谢诸佛菩萨,一切龙天护法尊神大恩,感谢净空法师和一切善知识大恩,感谢一切善知识及无始劫来生我养我的六道父母和一切六亲眷属大恩,感谢一切冤亲债主大恩,感谢同缘一体众生大恩,真诚的感谢一切帮助我关怀照顾我及施恩于我的一切众生!尽此一生老实念佛,求生西方,以示回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恭敬轉載流通 歡迎大家轉貼分享 利益眾生 功德無量 ~~ 南無阿彌陀佛 ... ...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
◎有關"净空老法師"主要影音多個最熱門受歡迎鏈接網站☆
觀看次數:739次
鬼神這樁事情,世間人所謂: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確實有,所以臨終最重要是一句佛號,不夾雜任何東西。這句佛號不僅是提醒個人,深深為病院,為這地區所有亡靈迴向,精神要貫注,希望所有亡靈跟佛有緣,都能夠發願往生淨土,功德非常殊勝。
有願心,有慈悲,這樣的心量會感覺什麼?醫院磁場不一樣,進入這磁場裡,人有安全感,決定沒有恐懼,這是我們親身體會到的。
韓(鍈)館長住在醫院時,整個磁場好,住院病人、醫生、護士、家親眷屬、往來的親戚朋友,都那樣安詳,沒有絲毫感到恐怖。
這個病房佛號二十四小時日夜不間斷,(華藏)圖書館出家同學,四個人一班,輪流念佛。館長往生了,到殯儀館,殯儀館磁場好,火化時到火化場,無論哪個地方,磁場都非常好。
我們感覺還不深,裡面工作人員告訴我:法師,從來沒有看到這樣安詳,這麼好的氣氛,一般總有一點寒毛直豎,有些害怕,這完全沒有。心量要大,普施功德,遍施功德,對於病人,對往生的人,有大利益。
--------------------------------------------------------------
本文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1028集
--------------------------------------------------------------
華藏衛視官網
觀看次數:172,647次2011年1月10日
凡夫在臨命終時,念佛也不例外,念佛的人功夫定力不夠,臨命終時冤親債主都現前了。哪些是你的冤親債主?可能是你最親愛的,他也好心好意,你病得這個樣子,趕快把你送到加護病房。這不是好事情嗎?加護病房受的那些罪,臨終這個人他的感受跟地獄沒有兩樣,他會對你生起極大的瞋恨心,瞋恨心一生起就墮地獄去了。
所以佛經上告訴我們,凡人臨終的時候,呼吸停止,沒有呼吸了,八個小時之內不能碰他;不但不能碰他的身體,他睡的床鋪都不能碰,怕他生煩惱,他一生煩惱,他三途去了,你說多可怕!最安全的是十二個小時,神識真正離開身體,這個時候你動他沒有關係,他已經離開了,通常八個小時沒離開。
我們也親眼看到過,遇到過這個事情,臨終呼吸才斷,立刻就是加護病房去急救。也有醫生會問你的家人要不要急救,學佛的人會告訴他不需要。醫生也贊成,他們有經驗,他們懂得,急救時受的那種苦,不應該!所以這個常識我們不能不知道。
他這個時候,剛走的時候確實神識無主,我們一般人講靈魂,離開這個身體,離開他平常自己生活習慣,突然到了一個很陌生的境界,這個時候怎麼樣?一生所造的善惡業種(業習種子)統統現前。到哪裡去投胎?佛告訴我們,業習種子強者先牽,哪一個種子力量強,它就牽著他到哪一道去。這叫引業,引導他到六道裡頭哪一道去投胎。
那我們自己要想想,我們是善的業力強,還是惡的業力強,就知道我們會到哪一道去,大致上自己能清楚。貪的習氣非常重,你是貪財還是貪色、還是貪名、還是貪利養,你會到哪一道去,大致上就差不多。
貪心是鬼道,瞋恨心是地獄道,愚痴,那就是此地所講的顛倒,沒有主意,愚痴多半在畜生道。念念仁義道德,古人所講的倫常道德,念念是這個,人道來了;念念是十善,利他不是自利,天道去了。
所以我們自己想想,我們哪一個念頭強?都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知不覺讓你薰陶,自己能曉得一切時、一切處你想什麼。歸結到最後,什麼念頭都比不上阿彌陀佛這一個念頭。
你真正明白、真搞清楚了,你才會放下萬緣,一向專念。為什麼?為臨終最後的一念,只有這一念,念念與阿彌陀佛相應,這是正念,這是念佛人的正業。
大經解演義第22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