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講義(四)

"金剛經"曰:

須菩提。於意云何。

如來有肉眼不。如是。

世尊。如來有肉眼。

.............................

如來有佛眼不。如是。

世尊。如來有佛眼。

==================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節要"

(淨空老和尚節錄)


當知三明六通,

是學佛人本分事。


但修行時,

不宜注意此事,

恐走入魔道。


無明盡時,神通自得。

得之之後,

亦不宜輒與人知。

恐為捏怪者所藉口,

後患甚多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一)

淨空老和尚"

節錄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


因緣生法,

但有相而無性。


可知

一切法之當體,

如幻如化,如空中花,

如水中月,絕非實物。

"當體是空"耳。

(知了一切法無我也)


因緣生法,

一切法之生,

不外因緣。


法即

因緣所生之果。

無異言

一切法不外因果。

「因果」攝一切法盡。


感恩的心。

阿彌陀佛!

(二)

淨空老和尚"

節錄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


當知

人生在世,一切遭逢,

莫非妄識業緣所變現。

(即十二因緣無明業識)


世間即是戲場,

順逆諸境,

雖歷歷身受,

其實皆如幻耳。


智者

便當自警,

轉眼即下臺矣,

豈可當真。


當知

因果難逃,因果可畏。


一切衆生,一切諸相,

俗眼觀之,宛然現有,

道眼觀之,

除五蘊變現外,

實無可得。


修行

要在轉識成智。


轉移之最善巧,

無過於

念佛求生淨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

淨空老和尚"

節錄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


世界

則由一切眾生,

於性海中,起無明風,

"造此共業之所結成"。


《楞嚴經》曰:

認悟中迷,晦昧為空。

空晦昧中,結暗為色。

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此段經文,

明白開示,

虛空、世界、色身,

全由眾生昏擾擾

的妄想之所變現。

(一切法從心想生。)


妄想

本非真實。剎那生滅。

由其變現之身世,

豈能真實乎。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楞嚴經"曰:

一切眾生,

從無始來,生死相續。

皆由不知

"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用諸妄想,此想不真",

故有輪轉。


此文

"道盡三界輪迴之真相"。


"金剛經"曰:

所以者何。須菩提。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心念

既有三際,

故謂之遷流。


因其心念,剎那不停,

故有

過去、現在、未來。

]

執著者,

必自以為我能取。

不知

即此能取之一念,

三際遷流,當下即空。


三言『不可得』,

真乃錐心之語,

直令我見無立足處。


心不隨相而動,

"便除一切苦"。


所謂

了生死出輪迴,

心了耳,心出耳。

修行人第一步,

便當明瞭此理。


一切眾生,

所以認妄為真,

由於不知其是不可得。


不辨其是

生住異滅,剎那相續。

實不可得,執之何為。


自以為能執,

而實無可執,

徒增

妄想業力而已,

真愚癡可憐也。


眾生處處"執著"。

能執,無非妄想。

所執,便是諸法。


***********

心行不可得。

"能執"之意,

當下即空。

諸法因緣生。

"所執"之法,

當體是空。

***********


********************

佛以誠言告之曰:

汝以為

有能執者耶?

"心行不可得"。

能執之意,當下即空。

又告之曰:

汝以為

有所執者耶?

"諸法因緣生",

所執之法,當體是空。

********************


***************

如此開示,

正是將眾生執見,

"從根本上推翻"。

***************

《楞嚴經》曰:「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此文道盡三界輪迴之真相。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1、「叵得」,即不可得。此說『非心』之所以然。心念既有三際,故謂之遷流。因其心念,剎那不停,故有『過去』、『現在』、『未來』。

執著者,必自以為我能取。不知即此能取之一念,三際遷流,當下即空。念尚不可得,尚何能取之有乎。三言『不可得』,真乃錐心之語,直令我見無立足處。

若心不隨相而動,便除一切苦。所謂了生死出輪迴,心了耳,心出耳。修行人第一步,便當明瞭此理。

7、分別執著,妄也。不分別執著,真也。真心無念,起念即妄。修證者無他,除妄是已。妄云何除,離念是已。離念則分別執著自無。真心自見,生死自了。

8、一切眾生,所以認妄為真,由於不知其是不可得。不辨其是生住異滅,剎那相續。實不可得,執之何為。且自以為能執,而實無可執,徒增妄想業力而已,真愚癡可憐也。此理惟佛知之說之,修行宜急覺悟也。此事為凡聖之關鍵。本經雖離相離念並說,實歸重在離念。不過以離相為離念之方便耳。若離念,則見相即見性。㩗管隨緣現相,廣度眾生,毫無障礙矣。

10、「三心」實不可得,當下即空。應當向不可得處觀照契入。則湛湛寂寂,當下便是常住真心。正所謂「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11、此節文亦具兩重不一不異。過現未三心,是為不一。皆不可得,是為不異。又遷流心與常住心,不一也。知其不可得而當下空寂,則不異也。佛之委曲說此四重,開示修觀之方便也。

12、由不一觀不異,一念不生,而實相生矣。由不一入不異,除分別執著,亦即無我。迨至一念不生,人我法我,尚復何存乎。真無我之妙法也。此為開佛正知,開佛正覺也。

13、下「諸法緣生」一大段,亦復如是開之覺之。而一是向「心行」上開覺。一是向「諸法」上開覺。雙方並進,則心境皆亡,我法俱空。無我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矣。

一三七

7、眾生處處執著。能執,無非妄想。所執,便是諸法。佛以誠言告之曰:「汝以為有能執者耶?心行不可得。能執之意,當下即空。」又告之曰:「汝以為有所執者耶?諸法緣生,所執之法,當體是空。」如此開示,正是將眾生執見,從根本上推翻。

8、「緣生」與「不可得」,皆明即空之義。妄念為成凡之由。將欲了生死、證聖果,必須斷念。當知一切法,只是緣生,本來是空。既已緣生,不無假相。故法與非法,皆不應取。以一切法,雖絕非真實,而事相儼然。行人亟應覺悟,空有不著,離相離念。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耳。

一三六/

總之,不一不異諸句義,既顯法法皆如,即是顯無有定法。令行人當於一切法上,活看活用,不生拘執。故佛時而說一,以顯其不異。時而說異,以顯其不一。時而一異俱說,顯其雖不一而不異,雖不異而不一。時而一異皆非,顯其並不一不異亦不可說也。無非為遣執情,令證一如耳。

9、總以明處處皆不可著,無論世出世法,皆應依此義觀,依此義行。

一三七/

11、此節文亦具兩重不一不異。過現未三心,是為不一。皆不可得,是為不異。又遷流心與常住心,不一也。知其不可得而當下空寂,則不異也。佛之委曲說此四重,開示修觀之方便也。

12、由不一觀不異,一念不生,而實相生矣。由不一入不異,除分別執著,亦即無我。迨至一念不生,人我法我,尚復何存乎。真無我之妙法也。此為開佛正知,開佛正覺也。

13、下「諸法緣生」一大段,亦復如是開之覺之。而一是向「心行」上開覺。一是向「諸法」上開覺。雙方並進,則心境皆亡,我法俱空。無我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矣。

14、教下名言甚多,無此直捷了當。宗門棒喝交馳,無此彰顯明白。願共勉之。

一三八

4、因緣生法,謂一切法之生,不外因緣。故法即因緣所生之果。無異言一切法不外因果。故「因果」攝一切法盡。

5、因緣生法,但有相而無性。可知一切法之當體,如幻如化,如空中花,如水中月,絕非實物。故標題曰「體空」。顯其當體是空耳。

17、當知人生在世,一切遭逢,莫非妄識業緣所變現。世間即是戲場,順逆諸境,雖歷歷身受,其實皆如幻耳。智者便當自警,轉眼即下臺矣,豈可當真。當知因果難逃,因果可畏。

一八三

18、世界則由一切眾生,於性海中,起無明風,造此共業之所結成。

《楞嚴經》曰:「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昧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此段經文,明白開示,虛空、世界、色身,全由眾生昏擾擾的妄想之所變現。(一切法從心想生。)妄想本非真實。剎那生滅。由其變現之身世,豈能真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