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所得無上菩提無實無虛(七)

122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詳見後/

1、『如來所得』者,唯一『無實無虛』,即是「諸法如義」。

2、如來所得之法,乃是實相。實相者,無相無不相。無相,『無實』也。無不相,『無虛』也。若究竟言之,相不相皆無,故曰『無實無虛』。虛實皆無,是為真實之法。以證成上文真實之說也。

134

、「心行」,心之行動,起心動念也。「諸法」,外境也。約內心外境以明正知,意在使知「無境唯識,心外無法」之義也。

2、心外無法,故法法不外一真如。但眾生外為境相所迷,內為心念所擾,不能證得。此般若所以令離相離念也。

3、性體空寂,本無有念。諸法緣生,本來無生,當體即空。故心行諸法,不一也。叵得緣生,不異也。不一不異,諸法如義也。如是而知名曰「正知」。知此,則知應離念離相之所以然矣。離相離念,正所以無我也。

"金剛經"曰:

如來所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是中"無實無虛"。

==================


以下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如來所得』者,

唯一『無實無虛』,

即是「諸法如義」。


********************

如來所得之法,

乃是"實相"。

實相者,無相無不相。

無相,『無實』也。

無不相,『無虛』也。

********************


『無實無虛』,

即《起信論》

「如實空」義,

「如實不空」義。


如實空者,無實也。

如實不空者,無虛也。

空而不空,無實即復無虛。

不空而空,無虛即復無實。

此是一切法,

"如如不動之真體"。


*******************

佛與諸大菩薩,

"觀"一切法

無實無虛,是整個的。

無實即無虛,

無虛即無實。

諸法一如,空有同時。

(不住空有、中道相應)

*******************


********************

佛事門中,

不立一法,無實也。

不捨一法,無虛也。

應無所住,無實也。

而生其心,無虛也。

"無實無虛",

亦是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即是"諸法實相"也。

********************


*********************

無實無虛,

"空有一如,性德本然"。

如來證此,說此。

令眾生"覺此,修此"。

*********************


*********************

應如是覺,如是修。

云何修?

生無所住心,

離一切相行布施六度,

以利益一切眾生是也。

*********************

以下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金剛經"曰:

須菩提。

如來所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是中"無實無虛"。


『如來所得』者,

唯一『無實無虛』,

即是「諸法如義」。


********************

如來所得之法,

乃是"實相"。

實相者,無相無不相。

無相,『無實』也。

無不相,『無虛』也。

********************


若究竟言之,

相不相皆無,

故曰『無實無虛』。


虛實皆無,

是為真實之法。

以證成上文真實之說也。


阿耨菩提,

即真如覺性之異名。

如來即"諸法如義",

稱為如來,

因其已證真如覺性。


足證如來所得,

「無實」,覺性空寂。

「無虛」,覺性圓彰故。


一法不生(本自清淨),

實無有法也,故無實。

無法不現(能生萬法),

諸法一如也,故無虛。


『無實無虛』,

即《起信論》

「如實空」義,

「如實不空」義。


如實即是真如,

因真如為真實之性體,

故曰"如實"。


***********************

如實空者,無實也。

如實不空者,無虛也。

空而不空,無實即復無虛。

不空而空,無虛即復無實。

此是一切法,

"如如不動之真體"。

***********************


不空是由空來,

可知

無虛是由無實來。

諸法一如,

是由實無有法來。


無實,可指諸法言。

諸法緣生,故無實。

無虛,可指「如」言。

真如不空,故無虛。


*****************

『如來所得』,

但證"諸法如義"耳。

*****************


*********************

無實無虛,

"空有一如,性德本然"。

如來證此,說此。

令眾生"覺此,修此"。

*********************


*********************

應如是覺,如是修。

云何修?

生無所住心,

離一切相行布施六度,

以利益一切眾生是也。

*********************


************************

若"觀"一切法"唯實",

(執有、著相、我執)凡夫也。

若"觀"一切法唯虛,

(執空、著空、法執)二乘也。

即"觀"一切法

實中有虛,虛中有實,

亦是權教菩薩。

************************


********************

佛與諸大菩薩,

"觀"一切法

無實無虛,是整個的。

無實即無虛,

無虛即無實。

諸法一如,空有同時。

(不住空有、道相應)

********************


********************

佛事門中,

不立一法,無實也。

不捨一法,無虛也。

應無所住,無實也。

而生其心,無虛也。

"無實無虛",

亦是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即是"諸法實相"也。

********************

一二二、明一如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1、『如來所得』者,唯一『無實無虛』,即是「諸法如義」。

2、如來所得之法,乃是實相。實相者,無相無不相。無相,『無實』也。無不相,『無虛』也。若究竟言之,相不相皆無,故曰『無實無虛』。虛實皆無,是為真實之法。以證成上文真實之說也。

3、阿耨菩提,即真如覺性之異名。如來即諸法如義,稱為如來,因其已證真如覺性。足證如來所得,「無實」,覺性空寂。「無虛」,覺性圓彰故。

4、一法不生,實無有法也,故無實。無法不現,諸法一如也,故無虛。

5、『無實無虛』,即《起信論》「如實空」義,「如實不空」義。如實即是真如,因真如為真實之性體,故曰如實。如實空者,無實也。如實不空者,無虛也。空而不空,無實即復無虛。不空而空,無虛即復無實。此是一切法,如如不動之真體。

6、不空是由空來,可知無虛是由無實來。諸法一如,是由實無有法來。

7、無實,可指諸法言。諸法緣生,故無實。無虛,可指「如」言。真如不空,故無虛。『如來所得』,但證諸法如義耳。

8、無實無虛,是空有一如,性德本然。如來證此,說此。令眾生覺此,修此。若觀一切法唯實,凡夫也。若觀一切法唯虛,二乘也。即觀一切法實中有虛,虛中有實,亦是權教菩薩。佛與諸大菩薩,觀一切法無實無虛,是整個的。無實即無虛,無虛即無實。諸法一如,空有同時。

9、佛事門中,不立一法,無實也。不捨一法,無虛也。應無所住,無實也。而生其心,無虛也。無實無虛,即是諸法實相。應如是覺,如是修。云何修?生無所住心,離一切相行布施六度,以利益一切眾生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