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念佛往生錄E


聖賢念佛往生錄(110-9-46)

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衆生,往生安樂國。

天親菩薩說: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天親願意到該世界去,令沒有佛法處,當建立佛法;沒有僧寶,當建立僧寶,出現於世間的意義。同時在我百歲命終後,要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所以他作了很偈頌,發願命終後,要先面見阿彌陀佛。不但如此發願,同時也勸導娑婆世界的眾生跟他一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天親菩薩所作的《無量壽經論》,很明確的指出,極樂世界種種的莊嚴、功德與利益,在所有的經論中,說得最分明、最詳細。佛弟子若要看有關往生極樂世界的經論,則以天親菩薩所作的《無量壽經論》。所以修習淨土法門者,應該詳細的研讀。其實不論過去的論師、諸佛菩薩、開悟聖僧、或是佛菩薩示現居士,都勸我們要往生西方淨土,往生淨土是勢在必行,你不往生淨土,要往生哪一道 ? 有些人說自己會往生,但是往生哪一道?是六道或往生地獄,往生鬼道,這也是往生。所以要往生哪裡要清楚,是往生極樂世界,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首先要建立信心,然後切切實實的履行稱念阿彌陀佛聖號,當你百歲命終時,西方三聖非接引你往生不可,因為阿彌陀佛發過『至心稱念,發往生心,臨終接引之願。

聖賢念佛往生錄(110-9-44 )

接著介紹天親菩薩天親論師也是位大菩薩,同樣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天親菩薩是何等人物 ? 此人物很特殊,其實是再來示現的,佛菩薩示現於人間,有扮演反面、正面的角色,或是同時扮演正反兩面的角色;或是暗中、明顯的度眾生;度衆生的方法手段有千百種。天親論師起先是學小乘佛法,因此誹謗大乘佛法,後來聽到他的哥哥無著比丘誦《十地經》,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過去誹謗大乘佛法是錯誤的,說大乘佛法非佛說,認為《阿彌陀經》、《地藏經》、《華嚴經》、《金剛經》都不是佛陀所說,一直誹謗。因為同樣出家,他聽哥哥誦《十地經》後,當下開悟:這怎麼得了 ? 我誹謗大乘佛法,說大乘非佛說,這罪過太嚴重了!他心畏懼,怕自己會墮入無間地獄,造了那麼多罪業,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想把自己的舌頭割掉。他哥哥告訴他 : 與其割掉舌頭不如用你的舌頭,來讚歎大乘佛法,弘揚大乘佛法,挽回更多人的善根。結果他聽了進去,而成為一代大菩薩!

天親論師,印度富婁叉國人,出家後樂聞小乘,常毁謗大乘經典,後聞其兄無著誦十地經,聞已感悟,追悔前愆,欲自斷舌,無著止之曰:昔以舌毀大乘,今以舌讚大乘,補過自新,猶為善矣!斷舌絕言,其利安在!天親於是精研博學審思大乘佛法,所著作大乘經論,凡百餘部,並行於世。所著作無量壽經論,開示淨土,至五念門: 一、禮拜。二、讚歎。三、作願。四、觀察。五、迴向。首先以偈頌曰:世尊我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我以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聖賢念佛往生錄(110-9-45)

以上是敍述天親論師傳奇的一生,天親比丘是印度富婁叉國人,出家之後,親近小乘論師比丘,也就是現今的南傳教,而誹謗大乘佛法,說大乘佛法不是佛所說,都是偽經,是經過後人竄改的,造下如此嚴重的誹謗。後來聽到他的哥哥,無著比丘誦《十地經》,他才恍然大悟;原來大乘佛法如此微妙,不可思議,說出實相中道,不二法門,令他非常震驚感佩!因此開悟本性,了解大乘的偉大功德,殊勝莊嚴。於是追悔往昔的罪過要如何彌補 ? 因此慚愧的拿刀要割斷自己的舌頭,無著比丘馬上阻止他;要割斷自己舌頭,不如用它來讚歎大乘法,彌補過去的罪業,這也是一種功德啊!所以功德或罪過,只在一念之間。

從此以後,天親比丘便精研、博覽佛法,很認真的思惟大乘佛法,並著作了一百多部大乘經論流傳於世。所以一位大智慧者,知道邪正、迷悟、善惡、凡聖,都在一念之間,全看你有無大願力、大智慧去分辨它;或是意氣用事,被先入為主的觀念、邪知邪見控制,能否轉得過來,都在一念之間。天親菩薩作了一部很有名的《無量壽經論》,專門開示淨土的殊勝與功德,論中立五念門:第一、禮拜。第二、讚歎。第三、作願。第四、觀察。第五、迴向。他首先用偈頌讚歎釋迦佛,表明立場,他說:世尊!世尊!我天親一心一意,歸命盡十方世界,願得無量光如來,也就是阿彌陀佛您來接引,我百歲命終後,要往生到您的西方極樂世界。我今天以修多羅,也就是以契經的經典,真的功德,說此偈頌,作為我的總持,我所說的,絕對符合如來本義,與佛所說相應。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勝過三界任何一層天,因為極樂世界,究竟如同虛空,廣大無有邊際。一直讚歎極樂世界,誹謗是這張嘴,讚歎也是這張嘴,所以一張嘴扮演正、反兩種角色。天親菩薩被他哥哥點醒後,轉為讚歎大乘佛法,所以迷悟只在一念間,最後天親菩薩也往生極樂世界。他又說:十方世界中,若有世界沒有佛法僧三寶,我都願意示現於該世界,度化那些眾生。當他命終時,便先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不但如此,他也勸導娑婆世界的眾生,要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聖賢念佛往生錄(110-9-43)

龍樹菩薩不愧是一位大士;他融合空有不二之理。在《大智度論》中說得非常清楚,菩薩不但度化眾生,同時還親近諸佛 ;不只是菩薩要親近諸佛,包括二乘人(聲聞、緣覺),同樣要親近諸佛。既然二乘人都要親近諸佛,何況是凡夫眾生的我們,怎能不親近諸佛呢 ?

因為若沒有親近諸佛,智慧不足、願力不堅,動不動就被外面的境界轉得東倒西歪,常常鬧情緒,道心進進退退,搖晃不定,在這種情況下,實在有需要親近諸佛來學習才穩當。如果思想偏差,佛陀會教你調整 ; 行為若有不如法,佛陀會令你慢慢淨化。所以有佛陀作為我們的依靠,則修行之路一切好說。

大智度論云:

聲聞辟支,雖有涅槃利益,無一切智故,不能教導菩薩,諸佛得一切種智故,能教導菩薩。如象沒泥,非象不能出,非其他小動物能救。菩薩若人非道中,唯佛能救,因為佛與菩薩同一菩提大道故。

二乘人聲聞(阿羅漢),緣覺(辟支佛),雖然已經證入偏真涅槃,得到涅槃的大利益,但是沒有一切種智,一切種智是唯佛所證。所以在智慧、慈悲、願力有限的情況下,要二乘人教導菩薩,根本不可能的事!菩薩的智慧比阿羅漢、緣覺高,二乘人沒有辦法教導!所以唯有證得一切種智的佛陀才有這種本領,有大智慧、大願力、大威德,教導一切菩薩。如同一隻大象掉入爛泥、流沙中,一般的小動物是無法把大象拉起來的,唯有具足大雄大力的大象,才能將這象拉起來。同樣道理,菩薩要度眾生,若沒有親近諸佛,他的願力、慈悲、智慧往往有限。何況菩薩若是墮入非道(外道),若沒有具足相當大智慧者,是無法粉碎外道的邪見,及無法將不具正見之處,解釋清楚,唯有佛陀與菩薩同一菩提大道。

所以尚未開悟證果的凡夫,要多發願、念佛、親近諸佛,三乘人尚且要親近諸佛,何況凡夫呢 ? 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未破,煩惱習氣一大堆,心常搖晃不定,道心起起伏伏,常鬧情緒,怎麼能不親近諸佛、多念佛呢 ? 以近程來說,好好的念佛憶佛,多看經典,最後能使你明心見性。過去有多少高僧大德,因念阿彌陀佛而將煩惱淨化,習氣頓斷,妄想停歇,因而明心見性,正謂:淨極光通達。煩惱、妄想頓斷淨化後,菩提自性就顯露出來了。這就是念佛的功力,念佛三昧的威力。近程:念佛能念到明心見性;遠程來說,百歲命終,世間業緣盡時,能身無病苦,心不貪戀,如入禪定,蒙西方三聖接引,這樣的例子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