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觀心觀慧解慧(一)

廻光返照外影七識自我A/內觀觀心觀慧解慧(一)

觀心過空性智慧生活(一A~一C)

內觀觀心觀慧解慧/"迴光返照之道"

自性清淨不生滅/生無所住心放下萬緣

"世尊一切有部律"偈頌:

調伏寂靜持淨戒,常以妙法自莊嚴,

於諸含識無害心,是謂沙門苾芻行。

(一)(七)

"觀照自己",

修行的扼要點:

乃行住坐臥

處處皆是顯示

"迴光返照之道"。

================

修行就是修心,

為什麼最簡單的方式,

是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


往內尋求自己的

真正素質與真實素養,

"清心寡欲,超越自我",

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正念),

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善薇講解/張恩慧/見後

【法然上人法語】

偉大的霍寧大師的法則

遵循原始誓言的阿彌陀佛背誦者

ps:

中道義/中道觀

修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此是本心、心性、心體、理體。

亦是菩提心、如來藏心、自性心。

亦是阿彌陀心、真如心、清淨心。

亦是佛性、覺性、法性、真實性。

(異名同義)(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

20 般舟三昧行道讚

善導大师 撰

(制心一處南無阿彌陀佛"E")

菩萨心行

(一)

觀照自己,

修行的扼要點:

乃行住坐臥

處處皆是顯示

"廻光返照之道"。

內觀、觀心、觀慧。

================


"聖嚴法師"講述(一):


問:

五泄靈默禪師

開悟前

去見石頭希遷禪師,


一見面就說:

你只需說一句話,

若能使我有所悟,

我就留下,

否則就去別的地方。


石頭和尚端坐不動,

不發一語,

靈默扭頭就走,


石頭突然叫一聲:

「和尚!」

靈默聞聲回頭,


石頭說:

從生至死(用"生滅法"),

"就只是這個",

你回頭轉腦

想那麼多做什麼?


靈默當下大悟。

石頭禪師所說的

「這個」是什麼呢?


感恩的心。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二)

觀照自己,

修行的扼要點:

乃行住坐臥

處處皆是顯示

"廻光返照之道"。

內觀、觀心、觀慧。

================


"聖嚴法師"講述(二):


答:

靈默禪師修行

到不知如何是好,

希望

石頭和尚幫他的忙。


古代

很多禪修者皆如此。


有的自以為開悟了;

有的似有頗深的

禪悟經驗卻又不能肯定;


有的已能肯定

但想

試探別的禪師的層次,

考驗他人,也考驗自己。


參訪問道者

多半已具備

開了一隻眼的資格,


到處參訪天下聞名

或據傳已開悟的人。


去時自信滿滿

又有點懷疑自己的程度,

希望禪師給他一句話。


感恩的心。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三)

觀照自己,

修行的扼要點:

乃行住坐臥

處處皆是顯示

"廻光返照之道"。

內觀、觀心、觀慧。

================


"聖嚴法師"講述(三):


禪師們都知道

開口就錯,

沒有開口處。


禪宗不立文字,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也就是

不用語言文字表達,

不用心念意識

去揣摩、衡量和思考。


因此

當靈默去見石頭和尚,

石頭雖答:

「從生至死,只是這個」,

其實等於什麼也沒講。


你想知道的那個,

就是我所呼喚的那個,

也就是你自己。


你的心不能放下,

到處追求,

以生死心

揣摩開悟不開悟,

以生死心

希望我回答你。

(用"生滅法")


我告訴你,

你現在

"發問的這一念"

就是我給你的答覆。


感恩的心。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四)

觀照自己,

修行的扼要點:

乃行住坐臥

處處皆是顯示

"廻光返照之道"。

內觀、觀心、觀慧。

================


"聖嚴法師"講述(四):


從生到死,

在時間上是

一個念頭的生、

一個念頭的死;


在肉體上是

一個生命的生、

一個生命的死

──都是

"這個放不下的你"。

(用"生滅法")


石頭和尚很明確地

叫靈默看他自己,


若能

"一眼返照、回轉自己",

發現

從生至死就是這個東西,

那就趕快放下,

不再向外追求,

不再訪求什麼話。


*********************

理論觀念聽多了沒有用,

唯有回轉心來向自己看,

*********************


這一看好比猛錘一擊,

把自己的心打碎,

那幫助就大了。


感恩的心。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五)

觀照自己,

修行的扼要點:

乃行住坐臥

處處皆是顯示

"廻光返照之道"。

內觀、觀心、觀慧。

================


每一個人的心身上

皆背負有

一隻隱藏的

"大黑烏賊魚"。


就是

潛意識、無明業識、

煩惱習氣、業力因果劇本。


所以生活上

時時刻刻

都要

觀照自己

的妄想念頭,


分分秒秒

都要

“廻光返照”

萬物都在跟你說法。


“華嚴經”曰: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所以必須

深信因果,不違因果。


“宣化上人”說:


一切是因果,人人無處躲,

對境若不識,人人會發火。


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麽辦,

覿面若不識,須再重頭煉。


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


感恩的心。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六)

觀照自己,

修行的扼要點:

乃行住坐臥

處處皆是顯示

"廻光返照之道"。

內觀、觀心、觀慧。

================


向煩惱(習氣)下戰書!


"貪瞋癡煩惱"

往往左右我們的生活,

讓我們經驗各種不同的痛苦。


"心靈的功課"

就是

向習氣挑戰。


看見別人善惡的對待(果),

就是自己

曾經善惡的對待別人(因)。


因此

***************

看見別人之因果,

就等於看見自己。

***************


找對因,才能看見果;

看見果,才能找到因,

進而

"找到對治習氣的方法"。


換言之,

你的外部世界,

是你内心世界

的"一種投射"。


内心是善的,

看到的善就多;

内心是惡的,

看到的惡就多。


如果你覺得他人慈悲,

那是因為你自己慈悲也。


感恩的心。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七)

觀照自己,

修行的扼要點:

乃行住坐臥

處處皆是顯示

"廻光返照之道"。

內觀、觀心、觀慧。

================


所謂

"因賅果海,果徹因源",


簡言之,

所有的造業,

欲生之"果報",

皆完全

備齊於"果海之中"。


而所有果報的現象,

因何''業因''而得之,

亦皆能夠徹底通透,

清楚地

見於''因源之中''。


換言之,

造作甚麼樣的業因,

必招感甚麼樣的業果報。

有如是因,

必感應如是之果。


因果不爽,

因果絲毫不會失誤。


因果可畏,因果可怖,

因果要自背,因果要自了。


千萬不可以不信因果,

千萬不可以撥無因果,

更要''深信因果''也。


感恩的心。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法然上人法語】

偉大的霍寧大師的法則

遵循原始誓言的阿彌陀佛背誦者

是獨立的從業人員

誰不靠任何支援幫助.

培養輔助實踐的人

出生於終極幸福世界的邊界.

支援幫助意味著甚麼?

他們以智慧作為重生的一種方式.

他們採用戒律, 心靈在路上, 善良和同情心

作為支援幫助的方式.

其實, 在純土法門,

好人背誦南無阿彌陀佛為好人.

惡人背誦南無阿彌陀佛為惡人.

意思是我們背誦南無阿彌陀佛

就像我們一樣,

根據我們的原始本質, 我們天生的自然.

這叫做背誦南無阿彌陀佛

沒有支援幫助.

但是那些為了更好而改變的人,

成為好阿彌陀佛背誦者

符合佛的思想.

那些不符合佛思維的人

會考慮這個和那個.

因此他們的思想猶豫不決.

他們在實踐中並不堅定.

因此, 他們重生的程度也不確定.

南無阿彌陀佛佛

感恩释如願上人的分享 :

本願之念佛者,獨立不插助也。

插助之人者,生於極樂邊地。

言插助者:以智慧插助、以持戒插助、

以道心插助、以慈悲插助也。

善人即以善人念佛,惡人即以惡人念佛,

唯以天生本性而念佛之人,謂之念佛不插助也。

然而改惡成為善人而念佛之人者,則契合佛意也;

因不能契合故,而思此思彼;

如是不起決定心之人者,往生不定之人也。

语体文:

依本愿法门修行念佛的行者,

他的修行是独立的,不需要其他的因素为助缘。

那些修其他助缘的人,会出生在极乐世界的边地。

什么叫着助缘呢?

有的人认为念佛要有智慧,

有些认为要以持戒为助缘,

有些认为要发起修道的心为助缘。

有些认为需要有慈悲心为助缘。

其实,

念佛法门是善人就以善人的身份念佛。

恶人则以恶人之身份念佛。

只要以自己本来的样子去念佛, 这

就叫着没有其他因素为助缘的念佛。

然而,如果他念佛后,从一个坏人变成好人, 这也正合佛心。

有些人不能契合佛心,想来想去,想这个,想那个。

这样的人心中没有一个决定,他的往生也就不定了。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20 般舟三昧行道讚

善導大师 撰

或入寶樓眾中坐 願往生

大眾見者皆歡喜 無量樂

種種莊嚴不可識 願往生

內外相看無障礙 無量樂

停足須臾受法樂 願往生

三昧無生自然悟 無量樂

地上莊嚴眾寶間 願往生

雜色相參百千萬 無量樂

寶座華臺處處滿 願往生

隨心受用光來照 無量樂

白话文:

我们也可以走进由种种宝贝构成的房子里,

坐在大众之中。

大家看见我们来, 都很欢喜。

房子庄严的程度, 实难以形容。

透明的房子没有障碍,

站在里面,或者外面,

大家都可以互相看到。

我们稍微停下来,享受种种法乐。

很自然的我们就进入三昧,

悟到无生法忍。

极乐世界的宝地

由种种宝石形成,

各种宝贝间隔,分布以为庄严,

种种的颜色互相配合,形成百千万种图案。

走到那里都有庄严的椅子,美丽的花台。

佛光照耀下,我们可以依照自己的心意来受用种种乐。

我乐意往生安乐国,一个充满快乐的国土。

南无阿弥陀佛

菩萨心行

The mind and conduct of a Bodhisattva

An extract of the above link: 摘录

Dwelling among the myriad things they are all at ease with self-mastery.

于一切万物,而随意自在。

They befriend the multitude of living beings without being asked.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They shoulder the burdens of all living beings and take them as their responsibility.

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They abide by and uphold the Thus Come One profoundly deep Dharma Treasury.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

They protect the Buddha Seed Nature so that the seeds will continue to flourish.

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With great compassion they take pity on all living beings.

兴大悲,愍众生。

With the kind eloquence they bestow the Dharma eyes on all.

演慈辩,授法眼。

The three evil paths are closed down and the wholesome path are opened up.

杜三趣,开善门。

They give the dharma to the multitude of living beings without being asked.

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

They resemble a filial son who loves and respects his parents.

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

They see all living beings not as others but as they themselves.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All the good roots they have cultivated are transferred to living beings so that they will arrive at the shore of Nirvana.

一切善本,皆度彼岸。

They obtain the immeasurable merits and virtues of the Buddha and are endowed with the inconceivable sagely wisdom of clarity.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 不可思议。

Ineffable and uncountable Bodhisattva Mahasattva such like these come together to the assembly at the same time.

如是之等菩萨大士,不可称计,一时来会。

佛说无量寿经-曹魏三藏法师康僧铠译

The Buddha speaks the Sutra of Immeasurable Lifespan

by the Tripiṭaka Master Saṃghavarman from India

语体文:

这些菩萨在种种人事物中,已得大自在。

他们自动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一切众生。

他们以解除众生的种种苦难,作为自己的责任。

菩萨深入如来甚深经藏,以此自修,并且教导, 护持众生。

众生依教奉行,则能开发本有佛性。

这样,成佛的种子将能永远延续下去。

看见众生受苦,他们心中起了怜悯。

以一颗慈悲的心,他们以无碍辩才,教导众生,令得见法。

众生因此能关闭三恶道之门,开启善道之门。

菩萨不需要众生的请求,会自动把佛法教导所有的众生。

这是因为他爱戴众生。就如爱戴自己的父母。

菩萨就是那个孝顺的孩子。

菩萨看见众生就好像看到自己。

所有的善根,皆回向众生,令他们能得度,到道涅槃的彼岸。

如此菩萨具足诸佛无量功德,智慧殊胜,难以思量。

这样功德殊胜的菩萨,皆来集会。

Namo Amitabha Buddha

南无阿弥陀佛

誓愿偈文 一遍上人 作Composed by Ippen-Shonin (1234-1289)

释慧净法师 译

誓愿偈文

我弟子等

愿从 今身 尽未来际

不惜身命 归入本愿

毕命为期 一向称名

不说善恶 不思善恶

如此行人 依本愿故

阿弥陀佛 观音势至

五五菩萨 无数圣众

六方恒沙 证诚诸佛

昼夜六时 相续无间

如影随形 无暂舍离

慈悲护念 令心不乱

不受横病 不遇横死

身无痛苦 心不错乱

身心安乐 如入禅定

命断须臾 圣众来迎

乘佛愿力 往生极乐

时众制诫

专修称名行 莫勤于杂行

专信所爱法 莫破他人法

专起平等心 莫作差别思

专发慈悲心 莫忘他人愁

专备柔和面 莫现瞋恚相

专住卑下观 莫发憍慢心

专观不净源 莫起爱执心

专观无常理 莫发贪欲心

专制自身过 莫谤他人非

专游化他门 莫怠自利行

专恐三恶道 莫恣犯罪业

专愿安养乐 莫忘三途苦

专住往生想 莫怠称名行

专持念西方 莫分心九域

专修菩提行 莫交游戏友

专守知识教 莫恣任我意

念佛金言录 一遍上人诗偈-摘录

南无阿弥陀佛

【修行就是修心,為什麼最簡單的方式,是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

善薇講解

往內尋求自己的

真正素質與真實素養,

清心寡欲,超越自我,

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

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修行,一切都是往內心去尋找真正的自己,才是正道,才能覺醒、開悟,才能告訴你真相。相反的,一切往外求,都是有求,都不究竟,沒有人能夠給得了你什麼;因為,修行是只能是靠自己,靠自己去悟,靠自己去尋求自己的內心,只有自己的內心不斷的回答你,給到你答案,這些才是你的智慧,這些才是真理。如果還沒有悟到這一些,就證明平時我們修行,只是在作秀、在欺騙自己,並沒有真正的領悟。


由於行為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生命層級,也可以説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素養。如果我們有著不良的行為,那就會體現出我們生命層級的低下;如果我們的一切行為為展現都非常得體,不但能體現我們生命的尊貴,而且還能為宇宙提供更多的正向訊息(正能量),從而幫助宇宙不斷的向上發展。


所謂相由心生,一個人心好、心壞由其外在的行為中,都能一一的呈現出來。但是改變自己,不但是要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同樣也是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而改變心念與行為,彼此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會有任何衝突。因為改變內在的自己,需要的各方面條件的配合,而且非常的抽象,不容易察覺到成果;但是行為的改變,自己隨時都可以察覺而來修正,只要有決心卻很容易做到。這樣在行為的改變之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在行為的帶動下,改變自己的內心就容易許多。在此僅提供本身的經驗給大家作參考,目前我仍持續以這樣的方式在做著,你心中有那尊神佛菩薩,就以祂們為學習的榜樣,照著去做、依樣晝葫蘆,大家一起加油。



真正的修行就是修心,如果不從內心做起,只要往外求的都不是正道,都會偏、都會執著;所以,不能有那麼多的凡夫慣性思維。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去清除,一切凡夫的慣性思維與舊有的模式,全部都是清除,不能殘留!有,那就是「縫」,這種縫殘留在我們身上或者是內心世界,這些慣性思維它會不斷的膨脹擴大,這就是一種「漏」。如果這種漏一直帶在身上,它會再繼續不斷膨脹擴大,對修行者來講就會是一個災難。一個人只要還有自我的想法、自我的意識,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把自己抬得太高、太在乎,這就是有自我的存在,放不下自我。如果一個真正達到無我的人,他不會在乎自身的環境,是處於怎樣的狀態,這才叫做真正的超越自我!超越不了自我的人,是因為他還放不下,在修行的這條路上將很難有成就;有些人雖然嘴巴説已經放下了,但那是受小我的欺騙,而真正放下的沒有幾人!反問一下自己,放下萬緣了嗎?放下自我了嗎?

修行,一切都是往內心去尋找真正的自己,才是正道,才能覺醒、開悟,才能告訴你真相。相反的,一切往外求,都是有求,都不究竟,沒有人能夠給得了你什麼;因為,修行是只能是靠自己,靠自己去悟,靠自己去尋求自己的內心,只有自己的內心不斷的回答你,給到你答案,這些才是你的智慧,這些才是真理。如果還沒有悟到這一些,就證明平時我們修行,只是在作秀、在欺騙自己,並沒有真正的領悟。

那修心為什麼最簡單的方式,是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呢?這不是跟往內修相違背嗎?其實不然。我們平的言談舉止,行站坐臥都是一種行為的展現,而且這些行為的展現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如果沒有意識去注重生活上的每一個細節,我們就很難清楚知道自己展現了怎樣的行為,因為我們每天所展現的行為太多太多了;既使有錯,一般人也很難發現自己那些不良的行為,從而能夠有意識的去改變它,讓自己的行為都能正向的展現。

我們每個人的行為很重要,因為,我們的行為所散發出來的訊息,隨時都在宇宙中蔓延;我們有著怎樣的行為,宇宙就會得到怎樣的訊息。如果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正向的,那麼宇宙提供的訊息就是正向的(正能量);同理,如果我們的行為當中有負面的,那麼為宇宙提供的訊息中也會有負面的(負能量):我們的行為在宇宙中會產生如此大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去重視。

由於行為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生命層級,也可以説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素養。如果我們有著不良的行為,那就會體現出我們生命層級的低下;如果我們的一切行為為展現都非常得體,不但能體現我們生命的尊貴,而且還能為宇宙提供更多的正向訊息(正能量),從而幫助宇宙不斷的向上發展。並且在現今這個五濁惡世中,由於我們仍然需要生活在這社會中,根本無法離群而索居、跟社會脫節;所以要做到純粹的清靜無為,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清心寡欲,這是相當困難的,需要各種條件的配合。因此,面對現今複雜的社會型態,以漸進、間接的修行方式,也不失為另一種較佳的選擇。

所謂相由心生,一個人心好、心壞由其外在的行為中,都能一一的呈現出來。但是改變自己,不但是要改變自己的內心(心念),同樣也是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而改變心念與行為,彼此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會有任何衝突。因為改變內在的自己,需要的各方面條件的配合,而且非常的抽象,不容易察覺到成果;但是行為的改變,自己隨時都可以察覺而來修正,只要有決心卻很容易做到。這樣在行為的改變之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潛移默化的效果:在行為的帶動下,改變自己的內心就容易許多。在此僅提供本身的經驗給大家作參考,目前我仍持續以這樣的方式在做著,你心中有那尊神佛菩薩,就以祂們為學習的榜樣,照著去做、依樣晝葫蘆,大家一起加油。謝謝閱讀,請多分享!感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