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妄毘婆舍那妙緣起(五)特

釋法通5/18

无心 ~

心不在内,指真心也,真心不动,不生不灭。

心在内者,是妄心也,长动不止,有生有死。

真妄一体,一体两用,真无方,妄有所。

(一)(三)

奢摩他力常知止,

毘婆舍那妙緣起,

寂照不二三摩地,

非一非異總菩提。

==============

(一)(四)

"金剛經"曰: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

(三)

奢摩他力常知止,

毘婆舍那妙緣起,

寂照不二三摩地,

非一非異總菩提。

==============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節要"

(淨空老和尚節錄)


「心行」,

心之行動,起心動念也。

「諸法」,外境也。

內心外境以"明正知",

意在使知

「無境唯識,心外無法」

之義也。


****************

心外無法,

法法不外一真如。

****************


但眾生

外為境相所迷,

內為心念所擾,不能證得。

般若所以令離相離念也。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性體空寂,本無有念。

諸法緣生,本來無生,

當體即空。


心諸法,不一也。

叵得緣生,不異也。

不一不異(非一非異),

諸法如義也。

如是而知名曰「正知」。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一)

奢摩他力常知止,

毘婆舍那妙緣起,

寂照不二三摩地,

非一非異總菩提。

==============


一般

對"緣起法"

不瞭解的人來說,

會認為佛陀所教導的"法",

是在談

世間空無的斷見

或一個妙不可言的殊勝境界,

但是這都不符合緣起的法則。


其實,

佛陀所教導的"緣起法",

是"如實知見"

世間的一切自然的法則。


因此

"緣起法"

是不落入

空無的斷見

與永恆的常見,

"緣起法",

是行於中道不落兩邊。


佛陀教導當下的事物,

是由"因緣而生起的"。


所以

不是斷見,

斷見是

"無所從來,沒有來處";

當下的事物是"緣起的",

它也不是常見,

因為事物

是從因緣而生的,

"沒有主體(緣生性空)"。


*********************

因此,

世間事物的實相是緣起,

所以

緣起是世間事物的真理。

*********************


~網路轉載~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二)

奢摩他力常知止,

毘婆舍那妙緣起,

寂照不二三摩地,

非一非異總菩提。

==============


當下

"所覺醒的佛法"

不是在經典中找到的。


但我們

想知道佛陀所說的"法義",

就需要"研讀經典",

並且

直接去

"觀照自己的身心",

(正念真如)

而且

不執著

於任何外在的事物,

(遠離諸幻)

我們只要對

自己內在的身心

保持"正念"即可。


"楞嚴經"曰:

如來本起因地,

最初發心,

先以直心正念真如,

始能遠離諸幻。


正念,即是覺照。

須經直覺照真如本性,

方能知其是幻也。


由此可見

必須先悟

如如不動之本性,

乃能不取於相矣。


不但應

向「不取」上堅持,

還須

向「如如」上覺照。


~網路轉載~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一)

"金剛經"曰: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節要"

(淨空老和尚節錄)


心念既有三際,

故謂之"遷流"。

因其心念,"剎那不停",

故有

"過去、現在、未來"。


真心,則常住不動。

非心,

言非常住之真心。

生滅心是妄非真,

故曰『是名為心』。


執著者,

必自以為我能取。

不知即此"能取之一念",

"三際遷流,當下即空"。

(緣起緣生,緣盡緣滅)

(聚散生滅,無常苦空)


*******************

念尚不可得,

尚何能取之有乎。

三言『不可得』,

真乃錐心之語,

直令"我見"無立足處。

*******************


**********************

"放下就是,放下智慧"。

轉煩惱業苦海(緣起法),

為智慧功德海(法身偈)。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二)

"金剛經"曰: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節要"

(淨空老和尚節錄)


因緣生法(緣生性空),

但"有相而無性"。

可知一切法之"當體",

如幻如化,如空中花,

如水中月,絕非實物。

顯其"當體是空"耳。


***************

若心

"不隨相而動",

便除一切苦。

所謂

"了生死出輪迴",

心了耳,心出耳。

***************


**************

修行人第一步,

便當明瞭此理。

**************


**********************

分別執著,妄也。

不分別執著,真也。

真心無念,起念即妄。

修證者無他,"除妄是已"。

**********************


**********************

一切眾生,

所以"認妄為真",

由於

不知其是不可得。

不辨其是

"生住異滅,剎那相續"。

實不可得,執之何為。

**********************


**********************

自以為能執,而實無可執,

徒增

"妄想業力"而已,

"真愚癡可憐"也。

此理

惟佛知之說之,

修行"宜急覺悟"也。

**********************


**********************

"三心"

實不可得,當下即空。

應當向

"不可得處觀照契入"。

則"湛湛寂寂",

當下便是"常住真心"。

正所謂

"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


**********************

"放下就是,放下智慧"。

轉煩惱業苦海(緣起法),

為智慧功德海(法身偈)。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三)

"金剛經"曰: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節要"

(淨空老和尚節錄)


當知

自性,是真實體,

無明,是虛妄相。


一真一妄,

雖無始來,和合為一。

實則"表合裏不合",

本不相應,各不相涉也。


《圓覺經》云:

此無明者,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

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

學佛首須信此,

入道乃得其門。

*************


妄心之起,

即由正念之鬆。

正念提起,妄念便無。

自然之理,並非奇特。


"知幻即離,離即知幻",

非兩事也。

此是

除妄最直捷、

最扼要之方法。


"時時如此覺照",

不少放逸。

我見從何而起耶。


不一觀不異,

一念不生,而實相生矣。


不一入不異,

除分別執著,亦即無我。


**********************

迨至"一念不生",

人我法我,尚復何存乎。

"真無我之妙法"也。

此為

開佛正知,開佛正覺也。

**********************


**********************

"因緣生法(緣起法)",

一切法之生,不外因緣。

故法

即因緣所生之果。

無異言

一切法不外因果。

「因果」攝一切法盡。

(故"世出世間事不外因果")

(明"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

**********************


**********************

"放下就是,放下智慧"。

轉煩惱業苦海(緣起法),

為智慧功德海(法身偈)。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金剛經"曰: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節要"

(淨空老和尚節錄)


心念既有三際,

故謂之"遷流"。

因其心念,"剎那不停",

故有

"過去、現在、未來"。


真心,則常住不動。

非心,

言非常住之真心。

生滅心是妄非真,

故曰『是名為心』。


執著者,

必自以為我能取。

不知即此"能取之一念",

"三際遷流,當下即空"。

(緣起緣生,緣盡緣滅)

(聚散生滅,無常苦空)


*******************

念尚不可得,

尚何能取之有乎。

三言『不可得』,

真乃錐心之語,

直令"我見"無立足處。

*******************


因緣生法(緣生性空),

但"有相而無性"。

可知一切法之"當體",

如幻如化,如空中花,

如水中月,絕非實物。

顯其"當體是空"耳。


***************

若心

"不隨相而動",

便除一切苦。

所謂

"了生死出輪迴",

心了耳,心出耳。

***************


**************

修行人第一步,

便當明瞭此理。

**************


**********************

分別執著,妄也。

不分別執著,真也。

真心無念,起念即妄。

修證者無他,"除妄是已"。

**********************


**********************

一切眾生,

所以"認妄為真",

由於

不知其是不可得。

不辨其是

"生住異滅,剎那相續"。

實不可得,執之何為。

**********************


**********************

自以為能執,而實無可執,

徒增

"妄想業力"而已,

"真愚癡可憐"也。

此理

惟佛知之說之,

修行"宜急覺悟"也。

**********************


**********************

"三心"

實不可得,當下即空。

應當向

"不可得處觀照契入"。

則"湛湛寂寂",

當下便是"常住真心"。

正所謂

"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


當知

自性,是真實體,

無明,是虛妄相。


一真一妄,

雖無始來,和合為一。

實則"表合裏不合",

本不相應,各不相涉也。


《圓覺經》云:

此無明者,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

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

學佛首須信此,

入道乃得其門。

*************


妄心之起,

即由正念之鬆。

正念提起,妄念便無。

自然之理,並非奇特。


"知幻即離,離即知幻",

非兩事也。

此是

除妄最直捷、

最扼要之方法。


"時時如此覺照",

不少放逸。

我見從何而起耶。


不一觀不異,

一念不生,而實相生矣。


不一入不異,

除分別執著,亦即無我。


**********************

迨至"一念不生",

人我法我,尚復何存乎。

"真無我之妙法"也。

此為

開佛正知,開佛正覺也。

**********************


**********************

"因緣生法(緣起法)",

一切法之生,不外因緣。

故法

即因緣所生之果。

無異言

一切法不外因果。

「因果」攝一切法盡。

(故"世出世間事不外因果")

(明"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

**********************


**********************

"放下就是,放下智慧"。

轉煩惱業苦海(緣起法),

為智慧功德海(法身偈)。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金剛經"曰: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節要"

(淨空老和尚節錄)


心念既有三際,

故謂之"遷流"。

因其心念,"剎那不停",

故有

"過去、現在、未來"。


真心,則常住不動。

非心,

言非常住之真心。

生滅心是妄非真,

故曰『是名為心』。


執著者,

必自以為我能取。

不知即此"能取之一念",

"三際遷流,當下即空"。

(緣起緣生,緣盡緣滅)

(聚散生滅,無常苦空)


*******************

念尚不可得,

尚何能取之有乎。

三言『不可得』,

真乃錐心之語,

直令"我見"無立足處。

*******************


因緣生法(緣生性空),

但"有相而無性"。

可知一切法之"當體",

如幻如化,如空中花,

如水中月,絕非實物。

顯其"當體是空"耳。


***************

若心

"不隨相而動",

便除一切苦。

所謂

"了生死出輪迴",

心了耳,心出耳。

***************


**************

修行人第一步,

便當明瞭此理。

**************


**********************

分別執著,妄也。

不分別執著,真也。

真心無念,起念即妄。

修證者無他,"除妄是已"。

**********************


**********************

一切眾生,

所以"認妄為真",

由於

不知其是不可得。

不辨其是

"生住異滅,剎那相續"。

實不可得,執之何為。

**********************


**********************

自以為能執,而實無可執,

徒增

"妄想業力"而已,

"真愚癡可憐"也。

此理

惟佛知之說之,

修行"宜急覺悟"也。

**********************


**********************

"三心"

實不可得,當下即空。

應當向

"不可得處觀照契入"。

則"湛湛寂寂",

當下便是"常住真心"。

正所謂

"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


當知

自性,是真實體,

無明,是虛妄相。


一真一妄,

雖無始來,和合為一。

實則"表合裏不合",

本不相應,各不相涉也。


《圓覺經》云:

此無明者,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

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

學佛首須信此,

入道乃得其門。

*************


妄心之起,

即由正念之鬆。

正念提起,妄念便無。

自然之理,並非奇特。


"知幻即離,離即知幻",

非兩事也。

此是

除妄最直捷、

最扼要之方法。


"時時如此覺照",

不少放逸。

我見從何而起耶。


不一觀不異,

一念不生,而實相生矣。


不一入不異,

除分別執著,亦即無我。


**********************

迨至"一念不生",

人我法我,尚復何存乎。

"真無我之妙法"也。

此為

開佛正知,開佛正覺也。

**********************


**********************

"因緣生法(緣起法)",

一切法之生,不外因緣。

故法

即因緣所生之果。

無異言

一切法不外因果。

「因果」攝一切法盡。

(故"世出世間事不外因果")

(明"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

**********************


**********************

"放下就是,放下智慧"。

轉煩惱業苦海(緣起法),

為智慧功德海(法身偈)。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不一觀不異,

一念不生,而實相生矣。


不一入不異,

除分別執著,亦即無我。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迨至"一念不生",

人我法我,尚復何存乎。

"真無我之妙法"也。

此為

開佛正知,開佛正覺也。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楞嚴經》曰:「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此文道盡三界輪迴之真相。

一三七、結成叵得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1、「叵得」,即不可得。此說『非心』之所以然。心念既有三際,故謂之遷流。因其心念,剎那不停,故有『過去』、『現在』、『未來』。

2、剋實而論,只有過去、未來,並無現在。『不可得者』,明其當下即空。

3、真心,則常住不動。『非心』,言非常住之真心。生滅心是妄非真,故曰『是名為心』。

4、執著者,必自以為我能取。不知即此能取之一念,三際遷流,當下即空。念尚不可得,尚何能取之有乎。三言『不可得』,真乃錐心之語,直令我見無立足處。

5、《楞嚴經》曰:「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此文道盡三界輪迴之真相。

6、若心不隨相而動,便除一切苦。所謂了生死出輪迴,心了耳,心出耳。修行人第一步,便當明瞭此理。

7、分別執著,妄也。不分別執著,真也。真心無念,起念即妄。修證者無他,除妄是已。妄云何除,離念是已。離念則分別執著自無。真心自見,生死自了。

8、一切眾生,所以認妄為真,由於不知其是不可得。不辨其是生住異滅,剎那相續。實不可得,執之何為。且自以為能執,而實無可執,徒增妄想業力而已,真愚癡可憐也。此理惟佛知之說之,修行宜急覺悟也。

9、此事為凡聖之關鍵。本經雖離相離念並說,實歸重在離念。不過以離相為離念之方便耳。若離念,則見相即見性。㩗管隨緣現相,廣度眾生,毫無障礙矣。

10、「三心」實不可得,當下即空。應當向不可得處觀照契入。則湛湛寂寂,當下便是常住真心。正所謂「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11、此節文亦具兩重不一不異。過現未三心,是為不一。皆不可得,是為不異。又遷流心與常住心,不一也。知其不可得而當下空寂,則不異也。佛之委曲說此四重,開示修觀之方便也。

12、由不一觀不異,一念不生,而實相生矣。由不一入不異,除分別執著,亦即無我。迨至一念不生,人我法我,尚復何存乎。真無我之妙法也。此為開佛正知,開佛正覺也。

4、因緣生法,謂一切法之生,不外因緣。故法即因緣所生之果。無異言一切法不外因果。故「因果」攝一切法盡。

5、因緣生法,但有相而無性。可知一切法之當體,如幻如化,如空中花,如水中月,絕非實物。故標題曰「體空」。顯其當體是空耳。

14、當知自性是真實體,無明是虛妄相。一真一妄,雖無始來,和合為一。實則表合裏不合,本不相應,各不相涉也。《圓覺經》云:「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學佛首須信此,入道乃得其門。

15、妄心之起,即由正念之鬆。正念提起,妄念便無。乃自然之理,並非奇特。知幻即離,離即知幻,非兩事也。此是除妄最直捷、最扼要之方法。時時如此覺照,不少放逸。我見從何而起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