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迷與悟/印光大師AB


(一)

願與十方有緣人分享

"印光大師"法性智慧。

==================


''印光大師''云:


夫"心"者,

(乃言法性)

即寂即照,不生不滅,

廓徹靈通,圓融活潑,

而為

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之本。


雖在

昏迷倒惑

具縛凡夫之地,

直下

與三世諸佛,

"敵體相同,了無有異"。


故曰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

但以

"諸佛"究竟證得,

故其

"功德力用,徹底全彰"。

*********************


凡夫

全體迷背,

反承此

"功德力用"之力,

於六塵境,

起貪瞋癡,造殺盜淫。


因惑造業,因業感苦。

惑業苦三,互相引發。

因因果果,相續不斷。

經塵點劫,長受輪廻。

縱欲出離,末由也已。


喻如

暗室觸寶,

不但不得受用,

反致被彼損傷。


"迷心逐境,背覺合塵",

亦復如是。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八一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二)

願與十方有緣人分享

"印光大師"法性智慧。

==================


''印光大師''云:


如來憫之,為說妙法,

令其

"返妄歸真,復本心性"。


初則

即妄窮真,

次則

全妄即真。


風息波澄,日暖冰泮,

波冰以成水,

波冰與水,原非二物。


當其

未澄未泮之前,

校彼

既澄既泮之後,

"體性"了無二致,

"相用"實大懸殊。


所謂

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唯仗性德,不事修德",


*******************

盡未來際,

永作徒具佛性,

無所恃怙之衆生矣。

*******************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八一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一)

願與十方有緣人分享

"印光大師"法性智慧。

==================


''印光大師''云: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夫"五蘊"者,

全體

即是"真如妙心",

但由

一向迷背,

遂成"幻妄之相"。


妄相既成,一真即昧,

一真既昧,諸苦俱集。

風動則全水成波,

天寒則即柔成剛。


照以

甚深般若(行深般若),

則了知

迷真成妄,全妄即真。

風息日煖,

復還水之本體耳。


故知

一切諸法,

皆由"妄情"所現。

若離妄情,則當體全空。

(性體唯一,空寂清淨)

(妄盡情空,復本心性)


以故

四大咸失本性,

六根悉可互用。


所以

菩薩不起滅定,

現諸威儀。


眼根作耳根佛事,

耳根作眼根佛事。

入地如水,履水如地。

水火不能焦濡,

虛空隨意行住。

"境無自性,悉隨心轉"。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八一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二)

願與十方有緣人分享

"印光大師"法性智慧。

==================


''印光大師''云:


"般若心經"云: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楞嚴經"云:


若有一人發真歸元,

(發菩提心,回歸自性)

十方虛空,悉皆消殞,

照見

五蘊皆空之實效也。


歸者,歸投,歸還,

返照廻光,

復本心性之義。


***************

然欲

返照廻光,

復本心性(自性),

非先

歸心三寶,

依教奉行不可。

***************


既能

歸心三寶,依教奉行,

自可

復本心源,徹證佛性。


既得

復本心源,徹證佛性,

方知

"自心至寶",

在迷不減,在悟不增。


但以

順法性故,則得受用,

違法性故,反受損傷,

利與害

"天淵迥別"耳。


節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八一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三)

願與十方有緣人分享

"印光大師"法性智慧。

==================


''印光大師''云:


吾人之心,

與菩薩之心,"同一體性"。

吾人

由迷悖故,仗此心性,

起惑造業,受諸苦惱。


若知

即此起"貪瞋癡之心",

即是

菩薩

圓證"戒定慧"之心,


起心動念,

何一非

菩薩

顯神通,

說妙法乎?


節錄自

"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六十五頁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四)

願與十方有緣人分享

"印光大師"法性智慧。

==================


"印光大師"云:


衆生一念,與佛無二,

由迷而未悟,

(迷悟唯一念之間)

全智慧德相,

煩惱業苦海。


心本是一,

迷悟/殊,

苦樂/異矣。


是知

"一念心性(自性)",

本是

智慧功德海,

煩惱障蔽,無智慧照了,

全體成"煩惱業苦海"。


*******************

智慧(法性)覺照之,

即"煩惱業苦海",

成"智慧功德海"。

(回歸平等一如之自性)

*******************


''華嚴經''云:


一切衆生,

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

妄想與執著,

而不能證得。

若離妄想,

則一切智,

無礙智,則得現前。


是知

最初一著,

唯"智慧"為要。

有智慧則,全妄即真;

無智慧則,全真成妄。

慧海之義,如是如是。


(文鈔三編2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