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持名號/體會一心/不亂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西方極樂世界,

正自性性體之真實相狀。

娑婆虛妄世界,

吾人五蘊無明業識顯現。

"五蘊皆空,五蘊非有"。

因果剎那生滅遷流循環相。

=====================

(一)(五)

念佛人若不能

體會一心"以起修",

終亦不能做到執持。

若能體會"一念心性",

與諸眾生本是一體,

且體(自性)本空寂。

然後

"感應神速,成就自易"。

====================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金剛經"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六道輪迴衆生

之所以"生死流轉":

是因為不相信、

也不能了解

一切法的本性空寂,

(壇經:自性本自清淨)

而在一切法的

本性空寂(自性清淨心)上

起分別執著,為無明所迷,

心身為五蘊(無明業識)顯現。

=======================

覺悟:

衆生"自性自度"。

四弘誓願:

自性衆生無邊誓願度,

自性煩惱無盡誓願斷,

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

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

==================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一切事莫非對待,

有對待便有能所。

有能所便有分別,

有分別便有執著。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西方極樂世界,

正自性性體之真實相狀。

娑婆虛妄世界,

吾人五蘊無明業識顯現。

"五蘊皆空,五蘊非有"。

因果剎那生滅遷流循環相。

=====================


"印光大師"云:

西方極樂世界,

原是"唯心淨土"。

導師阿彌陀佛,

原是"自性彌陀"。


"佛說阿彌陀經"曰:

舍利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聞說阿彌陀佛。

"執持名號"。

若一日。若二日。

若三日。若四日。

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一心不亂"。

其人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

現在其前。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

即得

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舍利弗。

我見是利。故說此言。

若有眾生。聞是說者。

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欲證性體(自性)。

必須

超越一切對待。

空其虛相,

空其諸法之相,

"泯相入體"之義。


了義經中,

語語能證道,

句句可入門。


以《彌陀經》言之。

執持名號(因)、

一心不亂(果),

兩語。


固然說有前後,

執持是下手處,

一心是執持之功效。


然若不能

體會一心"以起修",

終亦不能做到執持。


然則

一心不亂,

豈可僅"作功效觀之"乎。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

老實念佛,

則能"一心不亂"。

若不斷世間一切染緣,

"攀緣不息,何能老實"。

**********************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欲證性體(自性)。

必須

超越一切對待。

空其虛相,

空其諸法之相,

"泯相入體"之義。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以《彌陀經》言之。

執持名號(因)、

一心不亂(果),

兩語。


固然說有前後,

執持是下手處,

一心是執持之功效。


然若不能

體會一心"以起修",

終亦不能做到執持。


然則

一心不亂,

豈可僅"作功效觀之"乎。


**********************

老實念佛,

則能"一心不亂"。

若不斷世間一切染緣,

"攀緣不息,何能老實"。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一)

然若不能

體會一心"以起修",

終亦不能做到執持。

若是

體會"一念心性",

與諸眾生本是一體,

且體(自性)本空寂。

然後

感應神速,成就自易。

===================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金剛經"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實相(自性清淨心)顯現時,

"唯一清淨"(自性本空寂)。

並信心二字,亦無痕迹。

則是

真究竟平等,如如不動矣。


若明佛理,隨拈一法,

皆能

窮其究竟,歸於平等。


是知佛法,

無淺非深,深亦可淺,

"直無淺深次第可說"。


故不可取著其相,

而曰「則非」也。

(無相、應無所住)


然為接引眾生,啟導進步,

又不能不假設一淺深次第,

以及種種莊嚴之事。

故不可斷滅其相,

而曰「是名」也。

(無不相、而生其心)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二)

念佛人若不能

體會一心"以起修",

終亦不能做到執持。

若能體會"一念心性",

與諸眾生本是一體,

且體(自性)本空寂。

然後

"感應神速,成就自易"。

====================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金剛經"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

"無有定法"四字,

"通貫一切"。

會得此義,頭頭是道。

薦得少許,活潑潑地。

於深義趣,自能領會。

********************


因為"無有定法",

所以不可執有,不可執無。

必須離相反照,庶幾證入也。

(證入實相無相,無不相)


即性體之用,

有體必有用。


性相一如(理事無礙),

相何可滅。

則知"欲見本性",

必應"離名絕相",

破其我見。

(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

所謂:

若人欲識佛境界,

當盡其心如虛空。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三)

念佛人若不能

體會一心"以起修",

終亦不能做到執持。

若能體會"一念心性",

與諸眾生本是一體,

且體(自性)本空寂。

然後

"感應神速,成就自易"。

====================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金剛經"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我見不除,

便生分別心,

而起念即著相矣。


******************

「我見」

是無始病根,

必應依佛所說法,

返觀內照(廻光返照),

息"攀緣妄想"。

******************


遵依

儀軌、持戒、

懺悔、布施等,

求消業障,開發本智。

令信心增長,解行成就。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四)

念佛人若不能

體會一心"以起修",

終亦不能做到執持。

若能體會"一念心性",

與諸眾生本是一體,

且體(自性)本空寂。

然後

"感應神速,成就自易"。

====================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金剛經"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

體會"一念心性",

與諸眾生本是一體,

且體(自性)本空寂。

然後感應神速,成就自易。

***********************


持此義以為人,

則能"胸襟曠達",

不惹煩惱,而得自在。

亦知"謹言慎行",

不錯因果,而無罣礙矣。


持此義以處世,

則知"萬事皆空",

任他風浪起,與我何干。


亦知

人情世態,紛紜往復,

安危苦樂,隨遇而安。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五)

然若不能

體會一心"以起修",

終亦不能做到執持。

若是

體會"一念心性",

與諸眾生本是一體,

且體(自性)本空寂。

然後

感應神速,成就自易。

===================


節錄自

江味農居士著

"金剛經講義"。


"金剛經"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當何名此經。

"我等云何奉持"。


持此義以

當大任、作大事,

以不著相故,事來即應。


心神泰然,不為所動,

條理秩然,頭頭是道。


********************

世出世法,一切盡攝,

事事奉持,時時皆修,

在在受用,

處處皆是佛法也。

********************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