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執著(四)

放下萬緣一心念佛/專修淨業求生淨土

甘露法雨

一切染淨諸法

緣生體空 相有性空

一切法中 本無有我

法性空寂 那有此物

當知所謂"我者"

即眾生無明不覺

於一切法中

"妄生"

分別執著之見是也

般若經上曰 一切法

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人世的风云,不是说停就停,如同命运的恩赐,

并非都尽如人意。有时我们须接受失望,

但也不能失去希望 ~

心隨境轉

是受因果業力的纏縛

將自心趨向外來攀緣

萬般皆是業

半點不由人

外境

是無法主導我們的

全是自己

爭貪求煩惱習氣

一切的苦厄

皆是自己內心

操作的錯誤

爭貪求愈多

當然愈不自在

放下執著就是

放下妄想執著心。

"涅槃經"曰: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


"華嚴經"出現品云:

一切眾生,

皆有如來智慧覺性,

但以

妄想、執著所障,

不能證得。


心隨境轉,

是受因果業力的纏縛,

將自心趨向外來攀緣。


************

萬般皆是業,

半點不由人。

************


外境,

是無法主導我們的。

全是自己

爭貪求煩惱習氣。


*************

一切的苦厄,

皆是自己內心

操作的錯誤。

*************


爭貪求愈多,

當然愈不自在,

放下執著就是。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補充教材:

「無始無明」是指對法界實相如來藏的智慧一無所知,因而直接或間接影響眾生不能成就般若智慧功德與解脫生死,以及究竟圓滿成佛。 無始無明不是因為開悟或修行而得,而是無始以來永恒地存在於眾生心中的,没有起始的分界,故名無始無明。 眾生的無始無明,是從無始劫以來就一直存在著的,不曾有一剎那離開,但都不曾相應過。

妄想就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就是見思煩惱。妄想是所知障的的根源,分別執著是煩惱障的根本。

執著是見思煩惱,包括見惑和思惑。

見惑有五大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

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身見。現在人哪一個不說這個身是我呢?以為身就是我,對這個身非常的愛護,這是錯誤的。學佛無論是大乘小乘,第一個就是破我執。破我執之前,第一個破身見,就是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

妄想去掉,心就定,心就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人在沒有妄念的時候,就有本能;那種能力,是無可限量的。不起分別心,即可以去執著;去執著,即可以斷煩惱。(貪瞋癡三毒煩惱是一切疾病之來源)

人世間的風雲

不是要來就來

也並非說停就停

生命本就是

一連串受傷與復原

命運從來就無完美

接受創傷 釋懷憾事

信受

金剛般若智慧

知一切法

得成於忍

放下愛恨情仇

忍得過

人生這一齣戲

我們就演贏了

人世間的風雲

不是要來就來

也並非說停就停

生命本來就是

一連串受傷與復原

命運從來就無完美

接受創傷 釋懷憾事

信受

金剛般若智慧

放下貪瞋癡慢

三毒煩惱

這就是

一切疾病來源

戒殺放生吃素

就是了

人世間的風雲,

不是要來就來,

也並非說停就停。


生命本就是

一連串的受傷與復原,

命運從來就沒有完美,

接受創傷,釋懷憾事。


************

我在衆生裡,

但衆生裡邊,

卻找不到我。

************


*************

斷除虛擬妄我,

捨離愛恨情仇。

*************


信受

金剛般若智慧,

知一切法"無我"

得成於忍。


忍得過,

人生這一齣戲,

我們就演贏了。


感恩一切的因緣,

懺悔一切的因緣,

慈悲一切的因緣。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ABCD/

生死輪迴的轉世/A/BCD

讓我們一直

更換不同的戲服

什麼身份並不重要

關鍵是

你學到了多少

降伏習氣

貪瞋癡的本事

法法不外一真如

無境唯識 心外無法

外境

人與萬物的恩怨

心念

貪瞋癡

皆來自於我的執見

站在本來A/B/CD

沒有煩惱的角度

來"調伏煩惱"

你若要進步得快

就要

完完全全地相信

你是本來沒有煩惱的

開悟的楞嚴

楞嚴經的法門

即轉念二字

轉因緣生法

回到

本不生不滅自性清淨心

回歸

平等一如無二的自性

佛說一切法緣生AB/C/D

意在明其本不生

若二六時中

隨緣做隨緣起

卻一眼覷向

一切法本不生處

看之

正隨緣時 正如是看

正看時 正如是隨緣

豁然開朗

內三際心不可得

外一切法本不生

天下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也

隨緣自在ABC/D/

攀緣心苦

沒有了憂慮

沒有了懷疑

也沒有了恐懼

得失心放下了

希求心放下了

不再分別我相

不再執著我見

心就能清靜自在

當知

智慧現前之境界

心行處滅 不可思也

言語道斷 不可議也

一切眾生

所以"認妄為真"

由於不知其是"不可得"

不辨其是

生住異滅 剎那相續相

實不可得 執之何為耶

自以為能執

而實無可執

徒增"妄想業力"而已

真愚癡可憐也

此理惟佛知之說之

修行宜急覺悟也

眾生處處"執著"

能執 無非妄想

所執 便是諸法

佛以誠言告曰

汝以為有能執者耶

心行不可得

能執當下即空

又告之曰

汝以為有所執者耶

諸法緣生

所執當體是空

如此開示

正是將眾生執見

從根本上推翻

一切事莫非對待

有對待便有能所

有能所便有分別

有分別便有執著

分別我相 第六識

執著我見 第七識

分別遣盡 六識轉

執著遣盡 七識轉

二識既轉 我法雙空

諸法一如 一切皆是

回歸平等自性矣

佛說

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

解說唯自心中

迷悟兩路

一切善惡因果

除此心外

無片事可得

吾人妙性天然

本不屬悟 又何可迷

如今說迷 只是不了

自心本無一物

不達身心世界本空

被他障礙 故說為迷

我們的心中本來

"無染無雜"

我們卻抓了

許多外境的相狀

而失去了

自心本來的面目

人生

當真是浮生若夢

來去無跡又無蹤

何須更問浮生事

只此浮生是夢中

輕聲的

告知自己

你所執著的東西

全都是夢幻泡影

我們的心中本來

"無染無雜"。


我們卻抓了

許多外境的相狀,

而失去了

自心本來的面目。


人生

當真是浮生若夢,

來去無跡又無蹤,

何須更問浮生事,

只此浮生是夢中。


輕聲的

告知自己,

你所執著的東西,

全都是夢幻泡影。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在我們的周圍

處處都是幻相

人們卻追求於它

並執著於它

沈溺於諸相中

一一無法自拔也

人生如夢

在我們的生活中

許多勾心鬥角

爾虞我詐

真令人好不疲憊

惟有遠離

人我是非對待

才能離苦得樂

永脫生死輪廻

在我們的周圍

處處都是幻相。

(無常生住異滅)

(無我遷流相)

(唯有我執)


人們

卻追求於它、

並執著於它,

沈溺於諸相中,

一一無法自拔也。


"人生如夢"。


在我們的生活中

許多勾心鬥角、

爾虞我詐,

真令人好不疲憊。


惟有遠離

人我是非對待,

才能離苦得樂,

永脫生死輪廻。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須知道

諸相緣本來就是空

追尋一輩子的東西

終究不會隨你離去

人生苦短

何不開心快樂的過

所謂

塵網依依三十春

怎及得上

心頭無事一床寬

天下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

放下一切的情執我見

實為愛根 心何能靜

諸相緣

本來就是空


追尋

一輩子的東西,

終究

不會隨你離去。


人生苦短

何不

開心快樂的過。


所謂

塵網依依三十春,

怎及得上

心頭無事一床寬。


天下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


放下

一切的

情執我見,

實為愛根心何能靜。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觀察自己

運用觀照般若

諸法一如法無我

一如之諸法無我法

修行的扼要點

乃行住坐臥

處處皆是顯示

迴光返照之道

人生

當如"掃相破執"

遣除我相 破除執見

做回真實的自己

回歸清淨平等自性

*****************************

對於一位悟者而言

"夢"

就是自己生活的鏡子

你所執著的東西

都是夢幻

應如

流水一樣自然

去掉非分之念

忘卻世俗之擾

回歸真如佛性

就再也不會有

抱怨嫉妒苦惱不平

這樣的世界

才是真正的

和平清淨自然

寒山

用水清描述自性

心性

本清淨影塵所障

水清澈因流動不停歇

停滯的水則藏污納垢

糾結在人事物中

終為

其所纏縛而悵惘

人生本就不完美

放下

一切的情執我見

雲來雲去一切皆如幻

忘懷得失回頭一微笑

我們要戰勝

自己的煩惱習氣

每天都是挑戰也

切莫拒絕挑戰

你才能戰勝習氣

微密觀照

自己的無明業識

心意識第六意識

潛意識大烏賊愚

對境遇緣不為所轉

皆如夢幻泡影

雲來雲去一切皆如幻

忘懷傷痛回頭一微笑

有時候

你會覺得

無奈疲憊孤獨

但這就是生活

有時候

你會煩惱難受

因揹負計較多

多清理

一些揹負與計較

"其實"

一切的根源都在自身

放下或揹負

計較或釋懷

都是你自己可以左右的

試著放下與釋懷自己吧

我的佛法

體會與認知

菩薩願行自利利他

柔和忍辱微笑沈默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向內觀心

不攀緣攀比

內遣我相外除我見

當機立斷用佛智

韜光養晦學大愚

歷事練清淨心

生活即修行

修行即生活

作中學學中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