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平等活在當下淨土A

「慈悲喜捨」的意義: 慈是予眾生樂, 悲是拔眾生苦,喜是隨喜和歡喜, 捨是等捨和放捨。等捨是平等無執,對眾生不起分別,一視同仁。而放捨則是放下自己的貢高我慢(即一種以自我為中心,高高在上的態度。) ,即是「平等、無分別」。

以智慧明鑒本心(亦名真如),

以禪定安樂本心(亦名自性),

以精進堅固本心(亦名實相),

以忍辱滌蕩本心(亦名法身),

以持戒清淨本心(亦名寂滅),

以布施解脫本心(亦名涅槃)。

梅村四法印 |一行禪師開示 10.05.2012

觀看次數:1,064次2021年10月11日


我已到了,我到家了,

就是此刻,就是如此。

一行禅师:活在此时此刻

觀看次數:786次2021年1月23日

我已到了,我到家了,

就是此刻,就是如此。

20110604《靜思書軒。心靈講座》

活在當下 當下淨土 (上)(下)/詳見後

內修外行 慈悲平等

佛法生活化 無處不是道場

現法樂住 家即是當下

落實佛法不二法門

療癒身心的傷口 丨一行禪師 14.01.2004

觀看次數:856次

我已到了,我到家了,

就是此刻,就是如此。

正念

觀看次數:395次2021年11月10日

六度波羅蜜丨一行禪師 12.06.1998

觀看次數:369次2022年1月9日

以智慧明鑒自心(性),

以禪定安樂自心(性),

以精進堅固自心(性),

以忍辱滌蕩自心(性),

以持戒清淨自心(性),

以布施解脫自心(性)。

20110604《靜思書軒。心靈講座》

活在當下 當下淨土 (上)

觀看次數:29,445次

在「活在當下,當下樂土」心靈講座,一行禪師、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佛光大學游祥洲教授,以英文為主對談人間佛教的弘揚與實踐。現場超過一百五十位來賓,共同感受這份法喜。


一行禪師受到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理念影響,在西方倡導「入世佛教」,然近年來,禪師更常提到,要將佛法應用在生活當中。「要提到『入世佛教』或『應用佛教』,要從日常生活開始。」游祥洲教授在一行禪師談話後,隨即進行翻譯及講說,他提到禪師所提到的例子。


「如果你是上班族,從辦公室走到停車場5分鐘的路。這5分鐘,你就可以配合著呼吸,念念分明地走路,這時你心中沒有憂慮、沒有憤怒、沒有恐懼,這種如實的念念分明,就是佛法實踐的基礎。」


提到與家人的互動與溝通,禪師認為,要用「諦聽」與「愛語」,除了用心傾聽家人的心聲,深觀對方的需求;用貼心的方式、溫和的方式,帶著慈悲心說出對家人的關懷。"I am here for you."一行禪師說,向對方說出這句話前,我們可以深呼吸三次,安住心念,把誠摯的祝福傳達給對方,即便只是透過電話,對方也很受用。


[「活在當下、當下淨土 」心靈講座中,一行禪師(中)、慈濟基金會何日生主任(左)、佛光大學游祥洲教授(右),以當代人間佛教的推展與弘揚為主題,以英文展開對談,超過一百五十位來賓會眾專注聆聽。(攝影者:廖右先)] 聽過一行禪師教導如何把佛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何日生分享上人所開示的「佛法生活化,佛教人間化」,表示生活中一切都是法,處處也是我們學習的道場。他也認同一行禪師所提出的"Listen with compassion"。何日生說:「上人教導我們『善解』,善於理解自己的哀傷,善於理解對方的哀傷,就會慢慢通向覺悟之道。」


內修外行 慈悲平等


講座中,一行禪師不斷提到「正念」的重要;而修習正念,禪師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觀呼吸」,透過觀察呼吸,把身跟心結合在一起,進而覺知自身的狀態。一行禪師同時以「回家」來形容心念安住的狀態,強調當下就要保持清淨而快樂。


一行禪師提及自己在越戰中的經歷——當時在越南整個國家陷入戰火,禪師所發動的和平運動、幫助傷患的行動遭遇到很大的困難;透過這段過程,禪師認為,一個佛教修行者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從事幫助他人的行動,更要保持自身的正念。


在對談中,一行禪師也提到許多生活化的案例,包括自己曾經因為釘釘子,不慎把鎚子敲到自己的左手,當下,禪師對自己的左手說,「你辛苦了!受到這種疼痛。」「一個人不會因為右手比較能幹靈巧,可以承擔很多事,而看不起自己的左手。」禪師提出這個例子來告訴大家,眾生和自身的關係,就如同左手與右手的關係,因此看待世間萬物,應該要如同看待自己的雙手一樣慈悲而平等,這也是所謂的「慈悲不二」。


何日生提出上人教導慈濟人,『愛』與『戒』同樣重要,愛是對外付出,戒是端正自己的行為,在利益眾生的同時要端正自我,才會長久。同時慈濟人在全球各地為苦難付出,不分種族、宗教全部都愛,引導富有者對貧困付出,也引導貧困者擁有一個富有的心,這也是慈濟人的平等愛。


淺顯易懂的生活禪,與人人都能做到的菩薩行,在兩位對談者的演繹下,讓現場聽眾感受到無比法喜。對話終了,何日生代表上人,將「宇宙大覺者」──獨具現代佛教意含的立體琉璃佛像,贈送給一行禪師及游祥洲教授,感恩今晚的智慧激盪與啓發。

20110611《靜思書軒。心靈講座》

活在當下 當下淨土 (下)

觀看次數:18,293次

著名佛教禪宗學者、和平主義者一行禪師,在佛光大學游祥洲教授陪同下,與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師兄,於今晚(4/8)在慈濟人文志業中心舉辦的心靈講座,展開以「活在當下,當下樂土」為題對談,現場約有二百位與會者聆聽禪師闡述其修持理念。


適逢慈濟四十五周年,廣邀各方善士參與大懺悔、大齋戒之佛法宣化,一行禪師與僧團的來訪,使本活動更具意義。一行禪師對佛教「五戒」(註: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冀以更廣泛的詮釋,他認為五戒是全球人類覺醒思考的典範,未來世界要有和平喜樂,要以五戒為基礎。


◎佛法生活化 無處不是道場


大愛廳內,大家以默默舞動雙手,誠摯歡迎倡議人間佛教、入世佛教的一行禪師入會場,場面莊嚴。何日生表示,感恩游教授促成此因緣,他代表慈濟向禪師表達最高敬意。而一行禪師此次來訪慈濟,是繼1995年3月與上人在花蓮對談後,相隔十五年的再交流,與會者皆把握機會學習禪師智慧。


一行禪師以英文闡述理念,透過游教授的翻譯,讓與會者明瞭其意涵。游教授說:禪師提倡「入世佛教」,在西方遭遇很多的問題,他表示應用佛教再延伸出去,是承擔社會責任,幫助社會苦難人,但還不夠,還要大家從日常生活做起。


禪師舉例說,如果你是上班族,在五分鐘的腳程中,你可以配合著呼吸、以念念分明的心來走路,當下即無煩惱、憂懼。二十四小時無時無刻應用佛法在生活之中;以「聆聽、體貼」的方式,用慈悲心關心周遭人,這就是佛法「八正道」的「愛語」。


對談人何日生師兄呼應禪師所言:「生活中每一刻不離佛法,生活中的一切都有佛法。上人所開示的『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也是同樣的理念。」上人曾說,無處不是道場,在你的家、醫院,心即是道場。


「佛法應用在生活,推廣到社會,透過共修團體,互相激勵,正念分明力量,就是團體共同念力,將使每個人很快的提升正念的能量」;「有能力了解自己的深層痛苦,看到『苦』的本質,如何升級到『集』聖諦,知道苦的原因後,若不能解決消除,就如同用不同形式傷害自己、傷害別人」游教授強調禪師說法。


◎現法樂住 家即是當下


「正念為佛教修行的基礎,是貫穿『八正道』的核心。」禪師述說正念與八正道的深刻關係,有了正念,才能有正定,後再有正見,以下類推有正思惟、正語、正精進、正業、正命。沒有正念,就沒有正定,當下升起的念頭,做的決定即會成偏差。


「透過念念分明,我們的心完完全全回到身體。因為有正念,才能起慈悲心,處理內心挫敗及別人的傷害,對於傷害我們的人,起了慈悲、寬恕心,憐憫他們無法處理內心的挫敗。」禪師再加以說明。


何日生回應禪師的想法,幫助人要有智慧,他的苦痛如何膚慰?慈濟人正念起,見苦知福,感恩有付出的機會,付出無所求,展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何日生表示,上人說:每個人都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一部大藏經,每個人都能找回清淨的本性,無處都能安詳,付出無所求的正念,無處不在。


「諦聽和愛語,可以打開彼此的心靈。」一行禪師傳授如何傳遞關懷。「I am here for you.」(我為你在這裡)禪師說,向你的家人、親人說出這句話前,先深呼吸三次,正念透過深呼吸,傳遞真誠的祝福給對方。生活中以愛語做表達、溝通。正念的能量帶入正定、正知見,當下就是「現法樂住,眼前一切」,快樂在這當下,當下一切圓滿俱足。


你到當下?我到了!你回家嗎?家即是當下,有沒有能力,回歸當下這個家?禪師提到「戒、定、慧」的連貫性,詮釋「戒」──念念分明,有了定,就有了慧,戒、定、慧,三無漏學,「八正道」自然可落實。


◎落實佛法不二法門


游教授分享,慈濟是開門時心在手上,走路時心在腳上,說話時心在嘴上,正念在日常生活中,與禪師所說:「活在當下」是相同。


五戒的修行、五種正念的修行,是落實佛法的不二法門,一切正念的基礎。舉例說:第五戒是不飲酒,延伸為不吸毒,即可保持我們的自在。


如何把無私精神應用在生活?禪師以越戰時提出和平主義、和平運動著稱,那時他組織團隊辦學校、幫助海上難民,號召社會工作者逾萬人,以佛教的禪修者而言,也是對正念的嚴酷考驗,以正念支撐,持續慈悲心、無我的正見。

無分别的智慧丨一行禪師開示

觀看次數:11,104次

「慈悲喜捨」被稱為「四無量心」,是真愛的四個元素。

「慈悲喜捨」的意義:

慈是予眾生樂, 悲是拔眾生苦,喜是隨喜和歡喜, 捨是等捨和放捨。等捨是平等無執,對眾生不起分別,一視同仁。而放捨則是放下自己的貢高我慢(即一種以自我為中心,高高在上的態度。) ,即是「平等、無分別」。

梅村四法印 |一行禪師開示 10.05.2012

觀看次數:1,064次2021年10月11日


我已到了,我到家了,

就是此刻,就是如此。

視頻開始 第一法印 - 我已到了,已到家了

0:20:00 第二法印 - 如河流般流動

0:35:33 第三法印 - 諦時相即

1:02:39:19 第四法印 - 剎那異熟


參考資料:


「異熟」是佛教術語,意思是:


「熟」:造了一個業(行為),但這個業不能馬上受用。就像米要煮熟成飯才可以吃。業的道理也是這樣,造了一個業,這個業不能馬上受用,它要經過一個成熟的階段,這叫「熟」。


「異」,即是差異,就是由業到果報的過程,它有三種變化:異時而熟,異類而熟,變異而熟。一行禪師加上了第四種變化:異處而熟。

只顯示部分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