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非一非異非斷非常(須菩提)

奢摩他力常知止,

毘婆舍那妙緣起,

寂照不二三摩地,

非一非異總菩提。

妄想去掉,心就定,心就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人在沒有妄念的時候,就有本能;那種能力,是無可限量的。不起分別心,即可以去執著;去執著,即可以斷煩惱。(貪瞋癡三毒煩惱是一切疾病之來源)(補充教材)(詳見後)

佛眼洞徹一切法差別事相。"恒順眾生,隨喜功德"。(133)

當知不一不異之義,便是法法皆如,此正佛之所證所得。即是佛之圓見。雖見而不立見,乃能於一切法不執而無我,乃能如是如是究竟證得。一異不執,是破除我見之慧劍也。

不一不異之義,為般若之綱宗,佛法之要領。可以貫通一切法。

《大智度論》云:「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因緣生法,滅諸戲論。」因緣生法,猶言因果。言一切法皆是因果。故一切法皆是具足「八不」之義。

佛所說法,不外真俗二諦。俗諦法相,雖變化無常,為世俗所共見,故謂之「俗」。真諦法性,則常恒不變,為諸法之本體,故謂之「真」。佛說二諦,皆用八不之義以說明之。

「諦」,明其事理確實不虛。一切眾生,所以輪迴生死,苦趣無邊。無他,由迷俗諦八不之義故也。一切聲聞乃至權位菩薩,所以有變易生死,無明未盡者。無他,由迷真諦八不之義故也。

於此八不義諦,迷有淺深,悟有高下。故有六道之紛紜,三乘之差別。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即為令眾生了二種生死。故說種種法以開示之,令得悟入耳。而種種法,不出真俗二諦,故此義理貫通一切經論。

性相不二,空有同時。有即是空,故俗諦之生滅,為假生假滅。空即是有,故真諦之不生不滅,亦是假不生假不滅。既見性,正好現相,隨緣度生。

不執一不執異,以此法印,向一切法上,微密印證。以此法印,向自心上印證。向未起心動念處印證。如此,庶有通達之可期。以此見地,向心行處及諸法上,了知其所以然,以求通達而無我者也。

性體空寂,本無有念。諸法緣生,本來無生,當體即空。故心行諸法,不一也。叵得緣生,不異也。不一不異,諸法如義也。如是而知名曰「正知」。知此,則知應離念離相之所以然矣。離相離念,正所以無我也。(134)

如上所言,凡有兩重不一不異。外而山河大地,內而五蘊色身,事相至不一。而為眾生心所現物,則不異也。又眾生心念多至若干種,不一也。而『皆為非心』,則又不異。此皆發覺者,所應了知。(136)

總之,不一不異諸句義,既顯法法皆如,即是顯無有定法。令行人當於一切法上,活看活用,不生拘執。故佛時而說一,以顯其不異。時而說異,以顯其不一。時而一異俱說,顯其雖不一而不異,雖不異而不一。時而一異皆非,顯其並不一不異亦不可說也。無非為遣執情,令證一如耳。

總以明處處皆不可著,無論世出世法,皆應依此義觀,依此義行。







補充教材:

「無始無明」是指對法界實相如來藏的智慧一無所知,因而直接或間接影響眾生不能成就般若智慧功德與解脫生死,以及究竟圓滿成佛。 無始無明不是因為開悟或修行而得,而是無始以來永恒地存在於眾生心中的,没有起始的分界,故名無始無明。 眾生的無始無明,是從無始劫以來就一直存在著的,不曾有一剎那離開,但都不曾相應過。

妄想就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就是見思煩惱。妄想是所知障的的根源,分別執著是煩惱障的根本。

執著是見思煩惱,包括見惑和思惑。

見惑有五大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

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身見。現在人哪一個不說這個身是我呢?以為身就是我,對這個身非常的愛護,這是錯誤的。學佛無論是大乘小乘,第一個就是破我執。破我執之前,第一個破身見,就是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

妄想去掉,心就定,心就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人在沒有妄念的時候,就有本能;那種能力,是無可限量的。不起分別心,即可以去執著;去執著,即可以斷煩惱。(貪瞋癡三毒煩惱是一切疾病之來源)(補充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