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2

法身緣起偈諸法從緣起A

緣起如幻/隨緣妙用(123)

禪師的開悟(諸法從本來 常自寂滅相 想像力)🐦_淨界法師講述

觀看次數:408次2021年7月19日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觀看次數:585次2017年4月22日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在五燈會元卷六裡,未詳法嗣的段落內,

紀載?一則不起眼的公案,

說從前有位僧人,日課常誦"法華經"。

有一天如平時誦"法華經"

誦到"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的經文時,

突然生起疑情;久思經文義理,無法解釋,

因不決而放下經文,用心來參究,

他行也參坐也參,參禪參到這境界,

名為疑情鎖心,此時會有衣食不香的境界,

但這只是悟道前,會面臨的一個過程,

會元云;忽疑不決,行住坐臥,每自體究,

都無所得,忽春月聞鶯聲,頓然開悟。

這就是參禪頓悟的關鍵,

就在這春夜的窗外,忽聞夜鶯啼叫聲,

心中疑團突然豁落,大徹大悟。

悟後這僧即?偈曰: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春至百花開,黃鶯啼柳上。

這悟道前後因緣,雖不是了不起的公案,

但對要以參禪為志業的學者,

實有鼓勵效法的參考價值。

悟道不難,難在不肯發長遠心爾。

那他這個時候就自己去參禪了,從冬天到春天,他就每天這樣子思惟想像這句話的道理。後來他在打坐的時候,到春天的時候,突然間有一只鳥飛到他前面的樹上,在那個地方叫,他就突然間,啪,開悟了。開悟以後他就說: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春到百花開,黃鶯鳴柳上。

這個人開悟了,真空妙有。

諸法從本來,就是因為它寂滅相,所以才能夠一切法因緣生嘛;如果一切法的本性不是畢竟空,那就不能改變了,說你現在的身心世界是固定的,你來生還是這樣子嘛。因為一切法畢竟空,所以你來生會變化,所以春到百花開,春風一吹,百花盛開,那麼黃鶯就出現了。那秋天的風一吹,百花就凋零,這是因緣生嘛。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智慧呢?他就是在這幾個語言文字上產生想像,想像力。

法身緣起偈諸法從緣起A

造像功德經曰:

‘爾時世尊說是偈言:

諸法因緣生,我說此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善男子!

如是偈義,名佛法身。

汝當書寫置彼塔內,何以故?

一切因緣及所生法,性真寂故,

是故我說名為法身。

’大日經疏六曰:

‘法從緣生,即無自性。若無自性,即是本來不生。

因緣和合時,亦無所起。因緣離散時,亦無有滅。

是故如淨虛空,常不變易。’

有一個禪師,他有一天去聽《法華經》,《法華經》有一段說: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誒,他產生一個想像,他說:這個諸法的本來面目啊,我們把整個宇宙生命,把它一直回歸到過去,一直找到原點的時候,是常自寂滅相的。就是我們現在是現在,那麼我們過去是什麼呢?一直找一直找找到最後的時候,是寂滅相。

那我們本來是寂滅相,那現在為什麼會有你有我的出現?怎麼回事呢?他就不明白了。說一切法畢竟空、寂滅相,為什麼有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有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他問他師父。他師父說:汝去,我不與汝道。我不跟你講。

那他這個時候就自己去參禪了,從冬天到春天,他就每天這樣子思惟想像這句話的道理。後來他在打坐的時候,到春天的時候,突然間有一只鳥飛到他前面的樹上,在那個地方叫,他就突然間,啪,開悟了。開悟以後他就說: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春到百花開,黃鶯鳴柳上。這個人開悟了,真空妙有。

諸法從本來,就是因為它寂滅相,所以才能夠一切法因緣生嘛;如果一切法的本性不是畢竟空,那就不能改變了,說你現在的身心世界是固定的,你來生還是這樣子嘛。因為一切法畢竟空,所以你來生會變化,所以春到百花開,春風一吹,百花盛開,那麼黃鶯就出現了。那秋天的風一吹,百花就凋零,這是因緣生嘛。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智慧呢?他就是在這幾個語言文字上產生想像,想像力。

我們學佛的時候是先有比量才有現量,先有正確的想像才有真實的東西出現,其實極樂世界你修淨土宗的人你要有想像力(呵呵),你要經常把極樂世界作想像,然後產生歸依,你相信它是真實的、你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就。

我看修小乘法的人不一定要想像,我看很多小乘的學者很死板,因為小乘法是思議境嘛,他不需要想像嘛,這個色身是無常的,他一看就知道,昨天跟今天不一樣嘛,小乘法的人不一定要想像力,它是思議境。

大乘佛法一定要有想像力,都是不思議境,所以這個地方講極樂世界的果報體,他的內心世界,你在受讀經法的時候,你很容易成就智慧、辯才,就是他那個明了的心識想像力特別豐富。

資料來源:


有一個公案,說一個禪師在參禪的時候聽到《法華經》講「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他產生了疑情:為什麼諸法是寂滅相呢?我看到一切法是很多很多的因緣啊,怎麼會寂滅呢?他不懂這個道理,他去打坐。秋天過去了,冬天過來了;冬天過去了,春天到來了。在春天他有一天打坐的時候,突然間聽到黃鶯的叫聲,啪!開悟了。開悟以後他說:「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春天百華開,黃鶯鳴柳上。」因為諸法是寂滅的,所以才有這一切的因緣出現,春天百花開,黃鶯就叫了。其實寂滅相跟生滅的因緣是同時存在,但是我們只看到生滅的因緣,我們沒有看到背後的寂滅相。這兩個是即空即假即中。

菩薩看事情是看到兩方面,一方面看到諸法的寂滅相,一方面看到諸法的生滅相,同時看到。我們只看到生滅相,阿羅漢只看到寂滅相,沒有看到生滅相。

資料來源:



歡迎訂閱【心的調色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