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一)

淨空法師:【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夢境,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

詳見後/

唯心所現,誰的心?

自己的心,

不是別人的。

唯識所變,誰的識?

自己的識。

整個宇宙千變萬化,

是自己的情識,

分別執著主宰的。

換句話說:

自己的(妄)心意識,

主宰自己的吉凶禍福,

以及宇宙一切的變化。

(共業與不共業)

(引業與滿業)

==================


"慧律法師"開示:


萬法,本空無自性,

萬法,本來就沒有真實的;

萬法,本來就是空無自性的。


我們調來調去,

調呼吸、調飲食、

內觀,其實都是方便說。


不過,

這是修學佛道

基本入門的一個開始,

也不能說是不對的。


但是

如果像這樣子調,

一輩子調不回來的!


要了解:

一個顆粒微塵,

跟一個三千大千世界

的真理是一樣的!


一個顆粒微塵,

它空無自性;

無量三千大千世界,

也是空無自性。


體悟聖道的人,

行住坐臥,

無論走到哪裡,

哪裡都是空無自性,

自己真如心性

所顯露出來的。


說「調」,

是一種方便;

說:「不調」,

那麼會是一種妄想。

佛法難,

就是難在這個地方。


沒見性的,

就一直想辦法讓它見性,

可是那個

「想辦法」,就落入觀念。


想辦法,不對;

不想辦法,就更糟糕!


要用佛法

來解開這個煩惱

——有這個念頭,

就重增妄想。


因為煩惱自性本空,

為什麼要解開它呢?

本來就沒有束縛,

哪來的解脫呢?


附註:

緣起中道實相觀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入道修行,與道相應。

感應道交,難思議也!

==================


緣起即知性空:

應無所住/真空,

不住貪愛有,

大智慧也。

厭離娑婆/放下執著。


性空而能緣起:

而生其心/妙有,

不住瞋恨空,

大慈悲也。

欣求極樂/念佛成佛。


感恩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佛法因緣生,不結世緣,只結法緣】

詳見後/

暢談六祖壇經(021)一即一切

作者 禪儒達觀

既然「菩提自性,本來清淨」,為什麼我們無法體悟呢?任何事物皆有重點和核心。我們可以從佛法的結構方面來瞭解:

我們可以從「一」的角度,來講這個世間的一切。《壇經》有一句話曰:「一即一切」,此處,「一」代表的是「心」。但是,我也可以說「二即一切」。「二」是什麼呢?佛法雖然很浩瀚,卻可以歸納成兩宗:「性宗」和「相宗」,也就是「空宗」跟「有宗」。《心經》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談「般若」和「唯識」。整個佛法的架構,不離這兩個體系,般若跟唯識不懂沒有關係,從「二」的角度就可以涵蓋一切。

我們還可以說「三含一切」。「三」,就是體、相、用。所有的一切都包括體、相、用。你明白這三者,就能夠明白一切。舉一個最容易瞭解的例子:這個「相」就是你的身體,這個「用」就是你現在所感覺一切心的作用。你只有活在這「相」和「用」當中,卻都不明白「性」,體就是性。若從「二」的角度來解析這一個例子:身心就是你感覺到的「有」,性就是「空」。何謂「有」?有生有滅就叫「有」。我們曾經年輕過,也會年老,身體時好時壞,心也一直在變化,有生有滅。《心經》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講的就是空。為什麼你一直無法察覺到自性「本來清淨」,因為你總是活在「有」,活在「相和用」。你怎麼能夠清淨?!

《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就是身、心、世界的意思,照見五蘊是空的,你就解脫自在!但是因為你只注意到「相和用」,從來沒有注意到「體」,所以對它完全陌生。你不瞭解你之所以有「相和用」,就是因為有「體」。你現在能夠感覺到的,就是「有」,你卻無法感覺到「空」。如果你覺得這種說法很抽象,我可以證明給你看。你把手伸出來,你的手是一個拳頭,還是五個手指頭呢?拳頭打開,就叫五個手指頭; 五個手指頭握緊,就叫拳頭。你看到五個手指頭,就以為只有五個手指頭,卻不知道它是從拳頭來的。拳頭和五個手指頭不一亦不異,不可以切割。同理,有與空亦不可分離。

我再用手作另外一個譬喻︰現在,我的手在動。為什麼我的手可以動呢?接著,我用一個東西把我的手止住。為什麼現在我想讓它動,它卻動不了呢?你只察覺到我的手,只看到手在動,卻不知道手為什麼可以動?因為你忽略了這個「空」。沒有「空」,手怎麼能動呢?沒有「空」,你可以坐在那裡嗎?沒有「空」,你如何呼吸?你要去察覺、去體悟,因為「空」無形無相。你要從有形有相的現象,體悟到無形無相的道理。

古人說借相顯理,借助一個現象來顯某種道理。文字是相,講話也是相,花開花謝也是相。你要透過現象,去體悟空的道理。

◎聞後思惟:你能體察空和有的關係嗎?

SHUNU CHEN/今行無住

以苦為師,吃得了苦,對世間才沒有留戀。住在好環境,往往貪戀這個地方,極樂世界不知是真有假有?疑心就生起來。住在破廟,生活清苦,道心就起來,一富裕享受,道心就沒有了。佛陀真有先見之明,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就?不聽話。


積財喪道,大小乘經常常講。真修行,真想脫離六道,不管在家出家,最好不要有財富。為什麼?財富不曉得怎麼用法,還沒處理妥當,阿彌陀佛接引,感應那一剎那時間很短,一個念頭錯了,阿彌陀佛就不見了。再想他來不容易,想是妄想,一念是真心,二念是妄心,妄心不起感應。


既然大願宿成,我們的希望真有,可能性很大,不要自暴自棄,真正下決心,我這一生成就。物質生活得過且過,決定不求享受,最低標準是什麼?體力能受得了就行了。飲食衛生,不要吃出病,少吃,沒有貪心。從日常生活訓練,除去貪瞋痴,不疑惑,這是往生極樂世界基本功。基本功夫有了,再發願念佛,怎麼會不成就?


佛法在世間,緣分,佛法因緣生。緣,不結世緣,只結法緣,這重要,與一切人有緣往來,就要把淨土,人生的苦,介紹給他。現在富貴,享受,有沒有看到富貴人家一旦丟掉,後果怎麼樣?佛說,財富是五家共有,能保得住嗎?


尤其現在災難多,火會燒掉,水會淹沒,盜賊會奪取,敗家子會把財產全部散光。天然災害,地震,海嘯,戰爭,人禍,在所不免,所以(財)不是自己的。相信命運,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只求生活過得去,比什麼都好。


修養自己德行,自然性德裡的福報會現前,龍天善神擁護你。用盡心機求得的,是命裡所有,無論用什麼心機,絕對不會在命裡所有的再加一點點,不可能。命裡有,閻羅王,天神,也不能拿去一點點,不可能。


命裡有,從哪裡來?是你前世修的。前世修,這一生又修。怎麼修法?布施,財布施就是修。愈施愈多,愈多愈施,決定不要保留,那就完全正確。


----------------------------------------­­­­­­-----------------------

本文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1862集

----------------------------------------­­­­­­-----------------------

華藏衛視官網

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夢境。有沒有時間長短?沒有,夢中有時間,醒來後時間沒有了。不但時間沒有,空間也沒有,空間即在當下。經要細心觀照,才能發現佛講的話沒錯,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除自己之外什麼也沒有。


就像在夢中一樣,夢中所現境界,有許多人,許多事,許多物,全是自心變現。確實像佛所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外無夢,夢外無心。慢慢體會,真正體會得,慈悲心發出來了,為什麼?人沒有不愛自己的,知道整個宇宙萬事萬物是自己,大慈悲心才能生起來。這是真心,不是虛妄,真誠的愛心。


其實這個道理,佛法沒傳到中國前,老祖宗也說過,但是沒有佛經詳細。老子講,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此為僧肇大師歸結老莊思想,近似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老子跟釋迦牟尼佛沒見過面,沒有通過信息,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釋迦牟尼佛見到,老子也說到(局部)。沒有見到,怎麼說得出來?


必須有這樣的認知,宇宙一體,真誠的慈悲心才生得出來。然後對一切眾生決定沒有損害心,愛護,不但不殺,連傷害都不可能,這是自性性德圓滿的透露。一定有成就的心,令得快樂,真有心去幫助他。


如果那個人我不認識,與我不相干,做的是好事,又何必幫助,跟我無親無故。這沒覺悟,凡夫心,真正覺悟,不是這種心意識。他只知道根性有利鈍,有生熟,根性熟了,根性利,先成就。他要成佛了,普度眾生。我的至親好友根沒成熟,可以暫時少幫助一點,一個原則,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一定要懂。


----------------------------------------­­­­­­-------------------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93集

----------------------------------------­­­­­­-------------------

華藏衛視官網